挖掘创新水源滋润语文世界

来源 :中国发展与创新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j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阅读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天地是广阔的,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从这样四个方面挖掘创新水源,提高阅读能力。
  
  1.发散延伸文章的内涵
  
  我们所读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展现,是他们对生活切肤的感受,包含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但如果只是局退于这种自我感情的抒发,文章就失去它的深度和广度。所以在阅读理解每一篇课文时,不能向局限于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更要知道作者,“为什么而写”,知道文章想要给我们读者什么样的启发和感悟。这或许就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展现吧。因而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发展思维,招展延伸文章的内涵,从中得到一些人生的启迪,从而更好的提高了他们的创新的能力。
  比如学习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时,在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基础上,我和学生们对文章的内涵进行了更深更广的挖掘。学生们充分地解谈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景仰,怀念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但我又用一个问题将学生导入激烈的讨论中,问题是:你从作者弃医从文的行动中得到哪些启示?问题一出,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教室里一时间热情高涨,同学各抒已见。有的说:“鲁迅先生有敢于为自己理想不懈奋斗,持之以恒的精神,这对我是一种启发”;有的学生说:“我们要把个人的理想建立在为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复兴之上”;还有的学生说:“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更有的学生说:“国家强,我们个人才会有发展的天地,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到歧视和冷落,没有民族的尊严,哪来个人的尊严”。学生们的讨论非常热烈,这一刻,心灵与心灵在碰撞,思想与思想在交流,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更深刻了,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对生活的认识也得到了加深。
  
  2.咀嚼品味文章的亮点
  
  文章的亮点就是文章中耐读的地方,不少的亮点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社戏》中夏夜行船的一段景物描写,可谓生动形象,美不胜收,将江南水乡的夜景描绘的如临其境,将人物心理刻画的真实可感。“豆麦、蕴藻”的“清香”、“扑面的吹来”、、“淡黑的起伏的连山”像“踊跃的铁的兽脊”,这些将江南夏夜的朦胧,清新描写得淋漓尽致,再加上“宛转、悠扬”的笛声,连读者都跟作者一起沉浸在这“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而两岸的山”“向船尾跑去”“我却还以为船慢”,化动为静,展现了人物急切的心情。学生对这几段进行了细致的赏析,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从而开拓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3.多角度欣赏艺术形象
  
  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把艺术形象比喻成漂浮在大海上的冰山,形诸文字的东西是看得见的“八分之一”,而作品隐藏的内容则如同水下看不见的“八分之七”。换句话说,文字总是能提供比其形象更多的意蕴。因此,在进行艺术形象分析时,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在想象中创作的空间。努力启发,精心点拨,巧妙引导,放手让他们讨论争鸣。比如在讲谈《我的叔叔于勒》这一小说时可适时地提问,让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多元化的思考。像对于菲利普夫妇,他们一向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代表,他们的冷酷,自私为人所不齿,但我们无法否认的是他们也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物,他们的冷酷、贪婪无疑是与他们的经济地位有着关联的。所以有学生提出“为他感到悲哀”时,班里引起了争论,学生说,由于金钱至上的社会因态,他们把最起码的亲情都要葬送,都要锈上铜臭味,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像他们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可言?通过争论,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活跃,心灵世界丰富了起来。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允许学生有各自不同的感受,见仁见智,承认答案的丰富多彩,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大胆想象文章的空白
  
  “空白”指的是作者与书写描绘的部分向读者提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空间。读者可以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象、去思考;而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想象力的丰富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创造力的高低。因此,有效地利用文章中的空白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学习《最后一课》时,写到韩麦尔先生讲完最后一课的情景,可以说是震撼人心的。“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头靠着墙壁”,话也没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在这里,作者没有用大段的描写和抒情,也没有大段的议论,却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讲到这里,教师引导着学生大胆地地想象一下,当时人物是怎样的一种复杂的心理,他的痛苦是难以名状的,他的不舍是难以表达的,他的愤怒更是无法描绘的。通过让学生想象和讨论,对于文章的理解加深了,创新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总之,探索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艺术奥秘,努力挖掘创新水源,让它成为滋润语文阅读的春雨,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方法,这也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有更长远的发展,更绚丽的明天!
  收稿日期:2008-05-28
其他文献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工具学科,无论是对文章理解还是表达,不仅取决于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取决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各种能力以及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应抓住其特点实施教学。    1.情感性    情感是教学活动的前提,知识的传输与接纳离不开情感的参与和投入。如果我们把教师传授给学生的道理、知识乃至技能统称之为“理”的话,那么,就可以这样说,以情载理则悦神,因情明理则入心。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
期刊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是一名生物老师,并管理实验室。所以每次做实验前我都发愁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要准备的零碎的实验器材比较多,还有各种药品,并把这些分成18组,所以就感觉麻烦。但在一次顺利地组织完八年级三个班的《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后,我不禁松了口气。但通过这次实验,我感触最深的倒不是教学过程,而是实验结束后安排学生值日时发生的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八年级二班是上午第2节课
期刊
新的时期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如何在四十五分钟内增效益,提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性地位,应该把握教材,有明确意识,抓住基本环节,重视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1.提高认识,充分认清开放式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开放”,包括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数学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
期刊
半个多世纪以前,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批判旧教育的时候,就发出了“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的呼声,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以“赤子之心去了解儿童,认识和发现儿童的力量,相信儿童的力量”,只要深入到人们之中去,便会“发现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  当前,小学教学开发创造力的活动正在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加强对学生的求异思维的训练,以达到开发学生
期刊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获取知识,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力使你的学生有疑而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教学就成功了一半。这句话指出了教师培养学生质疑善问能力是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就要让学生养成勤思善问、学问结合的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勤于解决问题,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这种能力的培养与形成也不是一天两
期刊
我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已经十年了,十年间,教材不断的变化和更新,我的认识也是不断的提高。现结合自己的体会,针对平时发现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1.平时备课要认真充分,密度要适中,教法要科学有效,追求课堂的高效率和完整性    备课既要备好教材,又要备好学生活动。备好教材应:明确本节课内容,达到的目的,重难点在哪,知识有无必要拓宽,在何处拓宽;设计好知识点的出现次序和梯度。让学生先体验初步认识再形
期刊
在体育教学中,对意志的培养有着一定的重要性。意志品质是根据某种动机,支配人的行为、思维、身体去克服困难,达到预定的目标的一种心理过程。可是现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许多学生从小受优越生活条件的影响,缺少艰难环境的锻炼,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意志薄弱,自觉性、坚韧性和自制力差,缺少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遇到困难悲观失望,丧失信心,从而达不到预定目标,这样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
期刊
一天午餐时,我正在给孩子门盛菜。孩子们吃的是红烧排骨和肉丝炒木耳,孩子们吃的可香了。这时,只听见王栩嘉大声叫道:“老师,你看啊,他把木耳扔在我的碗里。”我回头一看,只见杨智琪把自己碗里的一些木耳都放在了嘉嘉的碗里,见我来了,低下头对我说,“老师,我不想吃木耳。”我问,“你不吃,那木耳给谁吃呢?”琪琪不情愿的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旁边的嘉嘉说:“在家里,都是妈妈吃。”之后,我向琪琪的妈妈了解,原来,琪琪
期刊
【摘要】案例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实效性强的潜在优势,把案例教学的潜在优势变成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作者认为在实施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当好“导演”,学生则应该做好“主角”。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导演”;“主角”  Teacher and student fixes position in role in thought political study case teaching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 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作用。”《大 纲》在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中又指出:“小学美术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