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审美启蒙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国发展与创新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yy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 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作用。”《大 纲》在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中又指出:“小学美术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它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 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审美教育对儿童少年来说主要是进行美的启蒙教育,通过 艺术教育使他们从小就能在马克思主义审美观的教育下,使审美活动与审美创造得到健康发展。
  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要加强美术审美教育就必须改革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正是《大纲》的突出特点。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术教师普遍地把美术课作为图画课,图画课的任务往往偏重于传授绘 画技法,造成学生学美术而不知道什么是美的后果。而《大纲》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儿童的审美教育打下初步基础,它必须渗透在整个美术教育活动之中。在贯彻《大纲》精神中,不能把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是加强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更不能把审美教育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对立起来,而应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 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
  我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这些年来在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始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对学生进行审美启蒙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 即激发兴趣,益智启美。智育是美育的基础,然而美育对智育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根据生理学家的实验证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 功能各不相同,左脑偏重于语言、逻辑,右脑偏重于形象、情感、空间感。有专家指出,如果不通过造型艺术 等手段对主管形象思维的右脑进行训练,那就等于放弃大脑思维的一半。由此可知,美育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 促进学生智力、思维能力的开发。
  一堂成功的美术课,首要的一点应该使孩子们对所接受的新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因 为兴趣和好奇对儿童来说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实践证明,孩子们对所参与的事物,如果没有积极的感情参与认 识活动,不可能表现出兴趣的特点来。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着,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活动就不 会产生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教师善于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 一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 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如《中国画写意蔬果》一课,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和认识我们民 族的优秀的传统绘画——中国画,这节课的成败就在于教师采用什么方法讲述和介绍能使这一传统艺术在孩子 们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印迹。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教师可以把新知识编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讲给他们听。如,我在向学生介绍中国画的特点之一落墨不可更改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以前,有位才学出众的宫廷 画家,有一次得到了皇帝亲手赏赐的一幅绫子,并命他在绫子上作画。画家由于高兴贪饮了几杯酒,不料他在 作画时手打颤把一滴墨抖落在绫子上。画家吓出了一身冷汗,因为沾污皇帝赏赐之物弄不好是会掉脑袋的。后 来,画家急中生智,巧把墨点儿改画成一只苍蝇,这幅画后来得到了皇帝的夸奖。老师讲得绘声绘色,孩子们 听得津津有味。由于小故事感染力强,使孩子们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急切 想动手试一试的心情溢于言表。
  落墨不可更改往往使学生谨小慎微不敢下笔,这是教学的难点,但学生听了老 师讲述的这个小故事后,古人的创造通气和智慧消除了他们的顾虑,孩子们便大胆放手作画。
  收稿日期:2008-05-15
其他文献
幼儿英语教学活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应掌握好合理科学的方式方法。    1.活动设计要科学    幼儿英语教育活动设计应做到游戏多、要求少,重复多、内容少。  幼儿正处于学习语言的发展阶段。有专家指出:3-6岁的儿童,相当容易学会世界民族语言的发音。这是因为:①婴幼儿大脑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为学习多种语言提供了可能。②婴幼儿正处于语言获得阶段,他们对各种语言的刺激特别敏感,而且模仿
期刊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工具学科,无论是对文章理解还是表达,不仅取决于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取决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各种能力以及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应抓住其特点实施教学。    1.情感性    情感是教学活动的前提,知识的传输与接纳离不开情感的参与和投入。如果我们把教师传授给学生的道理、知识乃至技能统称之为“理”的话,那么,就可以这样说,以情载理则悦神,因情明理则入心。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
期刊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是一名生物老师,并管理实验室。所以每次做实验前我都发愁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要准备的零碎的实验器材比较多,还有各种药品,并把这些分成18组,所以就感觉麻烦。但在一次顺利地组织完八年级三个班的《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后,我不禁松了口气。但通过这次实验,我感触最深的倒不是教学过程,而是实验结束后安排学生值日时发生的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八年级二班是上午第2节课
期刊
新的时期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如何在四十五分钟内增效益,提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性地位,应该把握教材,有明确意识,抓住基本环节,重视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1.提高认识,充分认清开放式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开放”,包括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数学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
期刊
半个多世纪以前,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批判旧教育的时候,就发出了“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的呼声,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以“赤子之心去了解儿童,认识和发现儿童的力量,相信儿童的力量”,只要深入到人们之中去,便会“发现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  当前,小学教学开发创造力的活动正在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加强对学生的求异思维的训练,以达到开发学生
期刊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获取知识,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力使你的学生有疑而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教学就成功了一半。这句话指出了教师培养学生质疑善问能力是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就要让学生养成勤思善问、学问结合的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勤于解决问题,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这种能力的培养与形成也不是一天两
期刊
我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已经十年了,十年间,教材不断的变化和更新,我的认识也是不断的提高。现结合自己的体会,针对平时发现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1.平时备课要认真充分,密度要适中,教法要科学有效,追求课堂的高效率和完整性    备课既要备好教材,又要备好学生活动。备好教材应:明确本节课内容,达到的目的,重难点在哪,知识有无必要拓宽,在何处拓宽;设计好知识点的出现次序和梯度。让学生先体验初步认识再形
期刊
在体育教学中,对意志的培养有着一定的重要性。意志品质是根据某种动机,支配人的行为、思维、身体去克服困难,达到预定的目标的一种心理过程。可是现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许多学生从小受优越生活条件的影响,缺少艰难环境的锻炼,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意志薄弱,自觉性、坚韧性和自制力差,缺少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遇到困难悲观失望,丧失信心,从而达不到预定目标,这样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
期刊
一天午餐时,我正在给孩子门盛菜。孩子们吃的是红烧排骨和肉丝炒木耳,孩子们吃的可香了。这时,只听见王栩嘉大声叫道:“老师,你看啊,他把木耳扔在我的碗里。”我回头一看,只见杨智琪把自己碗里的一些木耳都放在了嘉嘉的碗里,见我来了,低下头对我说,“老师,我不想吃木耳。”我问,“你不吃,那木耳给谁吃呢?”琪琪不情愿的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旁边的嘉嘉说:“在家里,都是妈妈吃。”之后,我向琪琪的妈妈了解,原来,琪琪
期刊
【摘要】案例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实效性强的潜在优势,把案例教学的潜在优势变成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作者认为在实施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当好“导演”,学生则应该做好“主角”。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导演”;“主角”  Teacher and student fixes position in role in thought political study case teachin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