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通过土壤实验,研究了不同铅离子含量对油菜种子出芽率的影响,及油菜生长不同时期、油菜植株不同部位对铅离子的富集量。结果表明:土壤中的铅离子对油菜种子出芽率的抑制作用与铅离子含量相关,当土壤中铅离子的含量在100-400mg/kg范围内时,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土壤中铅含量越高,油菜体内的含铅量越高,在同一浓梯度下,油菜体内含铅量趋势是第5期>第4期>第2期>第3期>第1期;铅离子在油菜植株不同部位的蓄积量不同,总体呈现根>叶>茎的趋势。
【关键词】:油菜 铅 影响
铅是植物的非必需元素,当植物与被铅污染的土壤或水接触后,会对铅产生富集作用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并且当其他生物食用了含铅的植物后,机体也会间接受到铅的毒害。铅作为一种重金属元素,一旦进入人体,对人体系统的造血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外部神经系统都会产生危害。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食品之一,因此研究研究蔬菜对铅的富集特征有重要意义。
本文即通过对典型蔬菜油菜(中国北方小油菜)的盆栽实验,着重探究植物在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及对不同浓度的铅的富集特征。
一、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实验选取油菜作为材料,播种前把种子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晾晒3~4个小时,然后把种子放在50℃温水中浸种20~30分钟,再在20℃~30℃水中浸种2~3小时,晾干后播种。供栽培的土样取自天津本地农田。种植器具选用若干透气性好的陶土盆,每个容量约1L。土壤中加入Pb(NO3)2,设置6级浓度梯度:0,50,100,200,400,600,800mg/kg。按1:3的比例将Pb(NO3)2加入土壤中,搅拌混匀。根据油菜生长期45天左右,生长条件适宜时3天即可出芽,共设置5次采样,间隔时间为9天。
(二)测试方法
1.油菜中铅的测定
采用湿式消解法经酸消解后,用岛津AA-6300型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
2.发芽率的测定
采用肉眼观察,发芽率以出芽为准。出芽率=10天内出芽种子数/总种子数*100%
二、结果与讨论
(一)铅离子浓度对出芽率的影响
分别选取100颗籽粒饱满并经过浸种处理的种子,置于含不同浓度铅离子的土壤中,同时做空白对照。观察记录10天内种子的出芽率,结果如图1所示。
如图可见,在含铅离子的土壤中,油菜的出芽率呈下降趋势。土壤中铅离子的含量在100-400mg/kg范围内时,油菜种子的出芽率的降低趋势稍平缓。当土壤中铅离子的含量达到500mg/kg以上时,油菜种子的出芽率有明显下降,铅离子对油菜种子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当铅离子的浓度再有所升高,达到800mg/kg时,油菜种子的出芽率基本持平。
(二)不同生长时期的铅含量
前4期的油菜样品,由于植物的特点及株高的限制,未将植株的各部位分开,而是将一颗植株作为一个整体测定其铅含量。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图2可见,在6个从低到高的浓度梯度土壤栽培过程中,5个不同时期油菜体内铅含量基本都呈现了从低到高的规律。因此,土壤中铅含量越高,油菜体内的含铅量越高。在同一浓度梯度条件下,油菜体内含铅量呈现第5期>第4期>第2期>第3期>第1期的态势。
(三)植株不同部分的铅含量
第5期的油菜已接近成熟,根、茎、叶三部位的分化已明显,遂将各部分分开,分别测定含铅的浓度。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图3可见,随着土壤含铅化合物浓度的增大,油菜植株内铅的含量也相应增加。且在三个不同部分中,根中铅的含量增大的更加明显。相较于根,油菜茎与叶部分中铅含量的增加比较平缓。油菜植株每一部位的含铅量不同,总体呈现根>叶>茎的趋势。由此推测,油菜植株的不同部位对铅都有一定的吸收能力,且根的吸收能力更明显一些。
三、结论
(1)土壤中的铅离子对油菜种子的出芽率存在抑制作用,并且抑制作用的大小与铅离子含量的高低相关,当土壤中铅离子的含量在100-400mg/kg范围内时,这种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2)不同浓度梯度的铅离子在油菜生长的不同时期,其在油菜内的蓄积量也表现出差异。总的表现是土壤中铅含量越高,油菜体内的含铅量越高。而在同一浓梯度下,油菜体内含铅量趋势是第5期>第4期>第2期>第3期>第1期。
(3)铅离子在油菜植株不同部位的蓄积量不同,总体呈现根>叶>茎的趋势。
【参考文献】
[1]万洪富, 吴志峰.从农产品出口的“绿色壁垒”看加强农业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科学新闻, 2002, 20: 36~37.
[2]伍钧,孟晓霞,2005.铅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土壤, 2005,37(3):258—264.
【关键词】:油菜 铅 影响
铅是植物的非必需元素,当植物与被铅污染的土壤或水接触后,会对铅产生富集作用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并且当其他生物食用了含铅的植物后,机体也会间接受到铅的毒害。铅作为一种重金属元素,一旦进入人体,对人体系统的造血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外部神经系统都会产生危害。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食品之一,因此研究研究蔬菜对铅的富集特征有重要意义。
本文即通过对典型蔬菜油菜(中国北方小油菜)的盆栽实验,着重探究植物在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及对不同浓度的铅的富集特征。
一、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实验选取油菜作为材料,播种前把种子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晾晒3~4个小时,然后把种子放在50℃温水中浸种20~30分钟,再在20℃~30℃水中浸种2~3小时,晾干后播种。供栽培的土样取自天津本地农田。种植器具选用若干透气性好的陶土盆,每个容量约1L。土壤中加入Pb(NO3)2,设置6级浓度梯度:0,50,100,200,400,600,800mg/kg。按1:3的比例将Pb(NO3)2加入土壤中,搅拌混匀。根据油菜生长期45天左右,生长条件适宜时3天即可出芽,共设置5次采样,间隔时间为9天。
(二)测试方法
1.油菜中铅的测定
采用湿式消解法经酸消解后,用岛津AA-6300型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
2.发芽率的测定
采用肉眼观察,发芽率以出芽为准。出芽率=10天内出芽种子数/总种子数*100%
二、结果与讨论
(一)铅离子浓度对出芽率的影响
分别选取100颗籽粒饱满并经过浸种处理的种子,置于含不同浓度铅离子的土壤中,同时做空白对照。观察记录10天内种子的出芽率,结果如图1所示。
如图可见,在含铅离子的土壤中,油菜的出芽率呈下降趋势。土壤中铅离子的含量在100-400mg/kg范围内时,油菜种子的出芽率的降低趋势稍平缓。当土壤中铅离子的含量达到500mg/kg以上时,油菜种子的出芽率有明显下降,铅离子对油菜种子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当铅离子的浓度再有所升高,达到800mg/kg时,油菜种子的出芽率基本持平。
(二)不同生长时期的铅含量
前4期的油菜样品,由于植物的特点及株高的限制,未将植株的各部位分开,而是将一颗植株作为一个整体测定其铅含量。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图2可见,在6个从低到高的浓度梯度土壤栽培过程中,5个不同时期油菜体内铅含量基本都呈现了从低到高的规律。因此,土壤中铅含量越高,油菜体内的含铅量越高。在同一浓度梯度条件下,油菜体内含铅量呈现第5期>第4期>第2期>第3期>第1期的态势。
(三)植株不同部分的铅含量
第5期的油菜已接近成熟,根、茎、叶三部位的分化已明显,遂将各部分分开,分别测定含铅的浓度。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图3可见,随着土壤含铅化合物浓度的增大,油菜植株内铅的含量也相应增加。且在三个不同部分中,根中铅的含量增大的更加明显。相较于根,油菜茎与叶部分中铅含量的增加比较平缓。油菜植株每一部位的含铅量不同,总体呈现根>叶>茎的趋势。由此推测,油菜植株的不同部位对铅都有一定的吸收能力,且根的吸收能力更明显一些。
三、结论
(1)土壤中的铅离子对油菜种子的出芽率存在抑制作用,并且抑制作用的大小与铅离子含量的高低相关,当土壤中铅离子的含量在100-400mg/kg范围内时,这种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2)不同浓度梯度的铅离子在油菜生长的不同时期,其在油菜内的蓄积量也表现出差异。总的表现是土壤中铅含量越高,油菜体内的含铅量越高。而在同一浓梯度下,油菜体内含铅量趋势是第5期>第4期>第2期>第3期>第1期。
(3)铅离子在油菜植株不同部位的蓄积量不同,总体呈现根>叶>茎的趋势。
【参考文献】
[1]万洪富, 吴志峰.从农产品出口的“绿色壁垒”看加强农业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科学新闻, 2002, 20: 36~37.
[2]伍钧,孟晓霞,2005.铅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土壤, 2005,37(3):258—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