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en_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5年1月,英国伦敦。在皇家天文学学会上,科学巨匠、天体物理学泰斗都亚瑟.爱丁顿发表了这样一条宣言:必然会有一条自然定律来阻止恒星的这种荒唐行为!在场的观众哈哈大笑。
  24岁的青年科学家,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简称钱德拉)在台下被深深刺痛,在他心中,身着花呢套装,腰身笔直,鼻子上端正地架着一副夹鼻眼镜的爱丁顿,就是英国傲慢的化身。
  而这都源于他最新的研究成果——当(白矮星)的核心密度足够大时,(恒星)会坍缩到半径非常小,小到在天体物理学上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而在当时,恒星“坍缩论”无异于异端学说。
  敢于挑战“权威”
  1930年夏天,正计划读研究生的钱德拉痴迷于白矮星的物理特性研究。他的研究生导师拉尔夫.福勒此前向人们展示,在一颗密度为每立方厘米一吨的致密形体上,被挤压得很紧的电子所产生的压力是如何使致密星体保持完好无损的。
  但钱德拉对此产生了疑问,这能够永远持续下去吗?如果是一颗质量更大的白矮星,又将如何?
  苦苦思索之后,钱德拉顿悟:当白矮星的质量越来越大时,在致密星体的内部,电子移动的速度会越来越快,甚至接近光速。而经过缜密的计算,他得出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白矮星的质量有一个最大上限——残星的星核要小于1.4倍太阳质量。如果白矮星的质量超过他计算的极限,就有可能无法对抗自身的引力,面临全面的坍塌,其密度将会趋于无穷大。
  而钱德拉后来的研究将这个结论不断向前推动,他认为,质量越大的白矮星体积越小,直至半径接近零,超过一定质量后,白矮星将坍缩成某种近似不存在的状态。当核心密度足够大时,恒星会坍缩到半径非常小,小到在天体物理学上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备受打击的科学家
  然而,在1930年代,英国天体物理学三巨头都亚瑟.爱丁顿、詹姆斯.吉恩斯和爱德华.米尔恩一致认为,恒星永远不会坍缩为一个点。
  于是,在1935年召开的皇家天文学会会议上,爱丁顿公然嘲笑恒星坍缩论的提出者钱德拉。而在这之后,爱丁顿一直猛烈地抨击他这位曾经的学生——科学界后起之秀钱德拉。
  钱德拉是一位年轻的科学家,而爱丁顿在当时早已成名,是研究恒星的专家。一些科学家自然地认为爱丁顿正确,而钱德拉是错误的,而一些科学家虽然支持钱德拉的研究工作,但因畏惧与当时最受追捧的天体物理学家公开对抗而选择沉默。甚至数年之后,一些重要的天体物理学家逐渐意识到爱丁顿的错误,但在公众场合依然保持缄默。
  天文学家异样的眼光,无人支持的孤独,学界泰斗的猛烈抨击和无情嘲笑,使得钱德拉颇为痛苦,尽管他坚信自己的结论正确,在公众面前表现得颇为淡定,但他的内心无比煎熬。
  这一切严重摧残着他的自信心,迫使他中断了这个课题的研究,而这一中断,就长达数十年之久。
  直到20多年后,“钱德拉塞卡极限”——白矮星质量能达到的最高限度,才作为一个基本参数,出现在天体物理学的教科书上。1983年,钱德拉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钱德拉24岁时的研究成果终于被承认。
  作为一本描写黑洞的简史,本书并非是介绍黑洞的形成历史,而是介绍了黑洞如何被科学家推测,对黑洞的认知在科学界中又是如何发展,黑洞这一概念又是如何走进大众这样一个过程。
  其中,保守与创新,政治强权与科学家自保,傲慢与偏见,如同任何行业的遭遇,在科学界也比比皆是。然而,历史终究会朝着正确的方向演进,正如钱德拉最终获得了迟到的荣誉。
其他文献
你是下属的“助手”吗?  专栏作家 杨柳君  管理有时是重复的。员工离职后又招聘,然后再培训,直至其上手,循环往复。这就难免令一些上司厌烦,他们发现培育下属实在是劳神费力。  企业里的人才培养向来是大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麻烦”在所难免,但世间所有有价值的事情又有几个不“麻烦”呢?现今社会中一直存有浮躁之气,先别说企业管理、部属培育了,国人喜欢“简单”解决问题的偏好在养育婴儿身上就能一窥一二。 
期刊
如果不出意外,作为新东方“二号人物”,陈向东大概会继续保持在新东方工作11年不休假的纪录。他下半辈子的大多数时间,仍旧会在地处北京中关村的新东方大楼9层会议室里度过,并且习惯同事们称呼他为“陈老师”。  然而,这一切在2014年1月戛然而止,陈向东从新东方离职。五个月后,他创办了中国最大的教育O2O平台“跟谁学”,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同年12月,跟谁学获得A轮融资金额高达5000万美元,一举
期刊
有人认为富士康会得不偿失,理由是:如果机器人可以轻易代替人力生产iPhone,富可敌国的苹果为何不自己建立机器人工厂来批量生产呢?富士康的价值又在哪里?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但答案不是富士康扭头扔掉机器人,像鸵鸟一样把脑袋插进沙子里。聪明的人不会被自己绑架,而只能去适应趋势。和机器竞赛,人类必输无疑。在未来,像富士康这样的代工企业的优势,势必会慢慢失去,因为当生产的工作可以由机器人完成的时候,远距离运
期刊
德国媒体称,中国企业分成了新旧两个部分。旧的往往是国有企业,从事能源、供应、基础设施等行业,大多存在僵化、负债高、受地方或国家政策影响、腐败和创新周期漫长的问题。同时,腾讯和阿里巴巴等年轻企业乘着中产阶级需求不断增大的巨浪前进,它们属于国际投资者的宠儿,因为它们显示出无与伦比的市场地位以及强劲的增长速度。  邱震海:中国经济在转型过程中,呈现出“一个中国经济,多种转型形态”的情形。有的企业依然活在
期刊
来源:商业管理,2016年10月14日 作者:Dan Rockwell  你也许曾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培训你的员工,很有可能这些时间和金钱都被浪费了。可是,为了提高企业效益,你又不得不对员工进行培训。那么,不妨试试下面这几个小窍门,看如何运用它们进行有效地培训。  列清单。花一点时间写下你所厌恶的与培训有关的一切,然后在下次培训中剔除掉这部分,因为你不喜欢的这些,很可能你的员工也不喜欢。  让员
期刊
最近,因为某互联网公司推行“996”工作制度,遭到了大家在微博上的集体吐槽。遂有很多互联网企业的HR、老板、员工等与我讨论这个话题。  其实“996”的现象并不少见,也并非互联网公司才存在。原先很多传统的制造业,也有的在实行996工作制。之所以在这个时间爆出大家的焦虑与不满,还是和员工的年轻化与其行为特质相关。  “新文化运动”浪潮  所谓的“996现象”,就是早上9点(或9点30)上班,晚上9点
期刊
最近一段时间,摩托罗拉移动“要让手机成为变形金刚”的努力非常瞩目,推出号称“重新发明手机”的Moto Z手机。  摩托罗拉移动的这次“卷土重来”,手里拿的“王牌”是模块化定制——从外观到功能均可定制,规划了四个模块:摄像模块、投影模块、扬声器模块、电池模块,每个模块可单独和Moto Z组合。  看起来很美。但正当摩托罗拉气势如虹宣布未来属于定制化时,9月初,谷歌刚刚宣布“搁置模块化手机的研发”……
期刊
过去人们对精英人群的定义,基本上是粗略地以高收入、高学历、高消费来界定。但实际上,今天用这样的特征已经很难去描述“精英”这个消费阶层。  我对这个人群有个新的定义,将他们定义为“精众”。  当前精英人群的四大特征  第一,精选。这个人群对于自己的生活、工作、消费,有一套自己选择的逻辑。早已不再是品牌提供什么就接受什么,或者品牌标榜什么样的符号就一定要去附庸、跟随。  第二,精致。这类人群在生活的细
期刊
“请问,我应该挂什么科?”某儿科医院导诊台,一位中年男子撩起幼儿的衣服,将其递到护士面前,幼儿露出的肚皮上一个囊肿清晰可见。早上9点,医院已人满为患,中年男子一大早坐了三小时的车,从郊区赶来。  “不知道。”护士冷冷地说,“你去挂号窗口问。”  男子抱着幼儿,费劲地穿过大堂人流,来到挂号窗口的队尾。人太多,空气流通不畅,幼儿开始不耐烦地大哭。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轮到了男子。  “没号了。”挂号
期刊
前几年股市火爆的时候,很多企业家因公司上市或因中国的二级市场成为富豪,也吸引了大量的人去投资创业公司的原始股票。但实际上,大部分人并没有专业的投资能力去做,也没有专业能力去选择合适的标的或者去找到合适的方向去创业,导致很多人花了大量冤枉钱,赔得很厉害。  然而,这种事情根本阻挡不住,因为造富效应太明显了。所以一旦有机会或听到某家公司在融资、有投资机会的消息时,很多人会冲进去。钱在口袋里捂不住,企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