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gua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腰椎退变性疾病之一,最多见的椎间盘突出的部位是后外侧,其次是后正中,而仅有4.1%~11%发生于极外侧,即椎间孔内型和椎间孔外型。2005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00余例,单纯极外侧性椎间盘突出60例(是指不合并后外侧等椎间盘突出)。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60例,男43例,年龄30~70歲,平均50岁;女17例,年龄33~75岁,平均54岁;椎间孔内型椎间盘突出38例,椎间孔外型椎间盘突出22例,L3~4椎间盘突出8例,L4~5椎间盘突出28例,L5~S1椎间盘突出24例。
  诊断:对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依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无论是椎间孔内型或椎间孔外型椎间盘突出,其均对上位椎体同序列神经根造成压迫,引起相应的神经支配区的症状及体征,如L4~5椎间孔型或极外侧性椎间盘突出,均压迫L4神经根,症状为大腿前面、膝前及小腿内侧疼痛及皮肤感觉功能障碍等,体征有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及大腿肌力减弱等,而非L4~5椎管内椎间盘突出引起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及踇背、踝背伸肌力减弱等表现。结合CT、MRI及脊髓造影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互补性强,椎间孔外侧型椎间盘突出在椎体边缘MRI矢状位片检查可见明显突出;对椎间孔内侧型椎间盘突出,CT断层扫描及MRI矢状位检查较难发现,脊髓造影检查可见椎弓根下缘神经根明显受压,显影差,而对于椎间孔外侧型椎间盘突出脊髓造影则意义不大。
  对于极外侧性椎间盘突出患者治疗一般分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对于病史>3个月,保守治疗效果差,或者有神经运动、感觉功能损害较重,或者有疼痛较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均可采用手术治疗,对于统计的60例患者,有5例经保守治疗,症状减轻,未手术治疗,对于有手术指征的55例均采用手术治疗。
  对于椎间孔内型椎间盘突出,如腰椎稳定性良好,一般采用半椎板切除,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式,具体为切除半椎板,解剖出上位及下位神经根,神经根拉钩牵开保护,取出突出的椎间盘,沿上位神经根走向扩大神经根管,松解神经根,注意尽量多保留上下关节突,以免引起术后腰椎失稳,对于小关节破坏较多或有腰椎失稳的患者,采用椎间盘切除,腰椎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术)。对于椎间孔外型椎间盘突出,如腰椎稳定性良好,可采用经峡部外缘入路椎间盘切除术。
  按照Macnab标准评定疗效[1]:①优: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恢复原工作;②良: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偶有腰痛或下肢酸困感,可恢复工作;③可:症状有改善,遗留轻度腰痛或下肢不适;④差:症状和体征无改善,不能从事正常工作和生活。
  结果
  术后给予抗炎及营养神经等治疗,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48小时拔除引流管,切口2例脂肪液化,53例Ⅰ期愈合,术后1~2周出院,随访55例6~15个月,平均12个月,50例下肢疼痛、麻木消失,下肢肌力正常,2例背、踝背伸力3级(术前踇背、踝背伸力1级),随访12个月无改善,3例有轻度腰部困痛及下肢不适,不影响日常生活。随访组优50例,良2例,可3例。
  讨论
  一般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仔细分析影像学资料,才能明确诊断,因腰椎极外侧性椎间盘突出一般较大,才能对神经产生压迫,往往症状较重,尤其夜间疼痛明显,保守治疗效果差,症状不易缓解,根据椎间孔内型或椎间孔外型椎间盘突出,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一般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张凤山,陈仲强,党耕町,等.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9,9(5):246—249.
  3沈忆新,郑祖根,成茂华,等.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8):559—561.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索难治性Hp的有效根除方案。方法:对多次根除失败的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试验组用铋剂、雷贝拉唑、阿莫西林、莫西沙星,均14天。观察Hp根除率、1周症状消失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Hp根除率85.4%,对照组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5,P0.05);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铋剂、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和莫西
期刊
胆囊结石为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治疗胆囊结石的过程中常常发现伴有心脏异常的患者,绝大多数患者以心悸、胸闷或以心电图异常为主。1907年俄国学者提出胆心综合征的概念,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的重视,回顾近3年来,收治胆囊结石患者中合并心脏异常的病例,综合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作初步探讨。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8例,男16例,女22例,年龄43~72岁,平均53岁;病史2天~30年,以3年左右居多;伴心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40~70天妊娠最佳方法。方法:将36例孕40~70天,且孕囊平均直径≤25mm,要求药物终止妊娠的孕妇,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常规口服米非司酮150mg,米索前列醇0.6mg,观察组常规口服米非司酮150mg,分2~3次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共0.4mg,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胚胎排出的时间及出血量、宫腔残留物均有明显差异(P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单纯缝合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及其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行经腹腔镜单纯缝合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6~89分钟,平均58分钟,手术后住院时间5~11天,平均7.5天。全部患者无腹腔感染及梗阻等并发症发生,切口Ⅰ期愈合,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术后并发症少等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创伤性脾破裂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不同手段治疗的各种创伤性脾破裂的资料,包括非手术治疗14例,手术治疗66例。结果:根据外伤史,体格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B超、CT及血液动力学的动态观察等检查,诊断率97.4%。非手术治疗14例(中转手术治疗2例),手术治疗66例,其中2例术中死亡。总治愈76例(76/78),治愈率97.4%,死亡2例(2/78),死亡率2.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和分析食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晚期食管癌患者20例,术前进行食管扩张术,根据食管造影确定的狭窄的长度,合理选择长度适宜的支架,均1次置入支架,术后所有患者均进行抗炎、止痛处理,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0例患者手术治疗时间0.5~1小时,平均治疗时间45分钟。所有患者耐受性良好。治疗后均可以进食流质饮食。其中有1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给
期刊
摘要 目的:介入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妊娠中央性前置胎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26例中晚期妊娠中央性前置胎盘要求引产患者进行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6小时内即在B超监测下行利凡诺尔针羊膜腔内注射+米非司酮口服100mg/日。结果:25例患者术后12~48小时排出胎儿及附属物,1例16小时后阴道出血量多,行剖腹取胎及宫腔纱布填塞。无1例子宫切除。结论:介入治疗预防中晚期妊娠中央性前置胎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内镜治疗的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45例,在内科治疗的同时,行逆行胰胆管造影,实时选择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和胆管结石取出术或胆管引流术。结果:治疗效果好,患者症状体症缓解迅速。结论:内镜治疗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内镜治疗逆行胰胆管造影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急腹症,重症可导致患者死亡,本病是由众多原因激活多种胰酶引起胰腺自身消化导
期刊
关键词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势,据临床研究调查经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5%~8%[1],远低于传统开腹手术的15%~2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微创已成为一种治疗趋势为人们肯定接受。腹腔镜下腹膜前补片植入疝修补术(TAPP),腹腔镜下腹膜内补片植入疝修补术(IPOM),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补片植入疝修补术(TEP),IPOM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手外伤带蒂髂腹股沟皮瓣整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带蒂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外伤患者339例,修复术后对255例患者进行了整形治疗。结果:339例的手外伤患者采用带蒂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治疗,其中皮瓣修复术后进行整形255例(75.22%),整形术后皮瓣成活率100%;皮瓣术后未进行整形84例(24.78%)。带蒂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术后6~12个月之间为常规整形时间,整形术后随访6~8个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