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胆囊结石为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治疗胆囊结石的过程中常常发现伴有心脏异常的患者,绝大多数患者以心悸、胸闷或以心电图异常为主。1907年俄国学者提出胆心综合征的概念,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的重视,回顾近3年来,收治胆囊结石患者中合并心脏异常的病例,综合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作初步探讨。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8例,男16例,女22例,年龄43~72岁,平均53岁;病史2天~30年,以3年左右居多;伴心悸,胸闷6例。胸痛2例。
所有病例选择均符合胆心综合征的诊断标准:①伴随慢性胆道疾病出现心脏功能及心电图异常,不支持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的诊断;②胆道疾病急性发作时出现的心脏功能和心电图异常,排除胆源性败血症、酸中毒、低血钾等因素对心脏的影响者;③梗阻性黄疸,手术后延期出现心脏功能异常和心电图异常,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应考虑本病的诊断。符合上述情况之一,并在胆道疾病治疗后心脏功能或心电图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可诊断本病[1]。
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均经两次以上B超及临床表现明确诊断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其中以反复右上腹疼痛为主诉就诊居多,少数伴有心悸,胸闷,胸痛,所有患者均有心电图异常并经内科会诊除外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的可能。
心电图表现:其中以ST—T段改变,T波异常者居多,为19例,窦性心动过缓5例,阿托品试验心率可增加致60次以上。窦性心动过速6例。房性早搏3例。室性早搏2例。不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合并糖尿病6例。高血压病9例。
治疗与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均行胆囊切除术,术后予常规处置。术后伴有心悸,胸闷者6例及胸痛2例症状均消失。随诊最长4个月,复查心电图,恢复正常36例。
讨论
胆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绝大多数学者均认为是因为支配心脏的感觉神经和支配胆囊的感觉神经在胸T4~5神经处有交叉现象,当胆囊或胆道疾病刺激迷走神经到达脑干网状结构,累积后再经迷走神经下行致冠状动脉引起收缩;以及胆囊病变时胆道发生梗阻,血中胆红素,胆汁酸浓度升高,迷走神经兴奋,直接抑制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和心脏传导系统,引起心律失常。另外当胆道感染时细菌产生的内毒素也会抑制心脏活动导致心脏活动异常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脏病变。
胆心综合征不同与胆心反射,胆心反射是由于胆囊和胆道的神经来自腹腔神经丛的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胆囊切除术对术中牵拉胆囊刺激迷走神经兴奋而诱发心律不齐或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其与胆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相似,但停止手术或术后患者症状可恢复,予行全麻手术或行胆囊三角封闭可预防其发生。
胆心综合征指的是胆道疾病的存在,诱发或加重心脏功能异常而导致心绞痛,心律失常等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异常的临床综合征,常表现为心绞痛发作,偶发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等为主的心律失常为主,临床上大致将其分为两种类型:①胆有病,心无病,即痛在胆而痛在心的纯以胆道系统疾病发作所致,祛除病因,即症状消失;②胆心同病既有胆道疾病,又有心脏功能异常,因胆道疾病发作加重心脏不适,在治疗胆道疾病的同时,还要治疗心脏病,而胆心综合征所致的心绞痛与冠心病极为相似,但两者间又有一定的区别,胆心综合征常先有胆道疾病再诱发心脏病症状及心电图异常,当胆囊病变加重,心脏病亦加重,反之则缓解,胆心综合征所引起的心绞痛,胸闷,心悸发作时间较长,可持续数小时,常伴有心律不齐,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且心脏症状常在吃油腻饮食和情绪激动时诱发,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右上腹疼痛,发热,黄疸等典型胆囊炎,胆囊结石,胆道疾病的症状,且服用硝酸甘油不易缓解,而用阿托品,杜冷丁可缓解。
引起胆心综合征的胆道疾病在临床上没有特殊性,常以反复发作的慢性病例居多。现病例均以胆囊结石反复发作拟手术治疗而收入我科,患者除胆囊结石的临床表现外仅偶有少数患者伴有心悸,胸闷,心前区疾病,大部份患者以心电图异常为主,表现为心肌缺血后心律失常,心电图为ST—T段改变,T波改变吗,窦性心动过缓,偶发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束支传导阻滞,对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施行胆囊切除术,术后患者心悸,胸闷等症状消失,心电图绝大部份恢复正常,对既有胆囊疾病又有心脏异常的患者,在内科配合下实施手术,症状均有改善,冠心病的患者做任何手术均有风险,但对胆心综合征的患者来说,不解决胆囊结石则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发作危险性大大增加,对胆心综合征患者施行胆囊切除术,心脏病可缓解90%,心律失常有78%消失,3~4个月87%恢复正常,与本组病例大致相似,所以胆心综合征不是手术禁忌,而恰恰是胆囊手术的适应证,手术切除胆囊是治疗胆心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李忠廉,趙二鹏,崔乃强,等.胆囊结石合并胆心综合征的外科治疗[J].中国普外杂志,2002,11(2):68.
参考文献
1袁晓东,唐文华,陈世平,等.创伤性脾破裂90例报告[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4,11(3):210.
2侯昌映.外伤性脾破裂138例报告[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0,1(7):39.
3解菊霞.外伤性脾破裂33例治疗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1(3):125.
4夏惠生.从现状出发努力促进脾外科向前发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12):707—708.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8例,男16例,女22例,年龄43~72岁,平均53岁;病史2天~30年,以3年左右居多;伴心悸,胸闷6例。胸痛2例。
所有病例选择均符合胆心综合征的诊断标准:①伴随慢性胆道疾病出现心脏功能及心电图异常,不支持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的诊断;②胆道疾病急性发作时出现的心脏功能和心电图异常,排除胆源性败血症、酸中毒、低血钾等因素对心脏的影响者;③梗阻性黄疸,手术后延期出现心脏功能异常和心电图异常,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应考虑本病的诊断。符合上述情况之一,并在胆道疾病治疗后心脏功能或心电图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可诊断本病[1]。
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均经两次以上B超及临床表现明确诊断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其中以反复右上腹疼痛为主诉就诊居多,少数伴有心悸,胸闷,胸痛,所有患者均有心电图异常并经内科会诊除外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的可能。
心电图表现:其中以ST—T段改变,T波异常者居多,为19例,窦性心动过缓5例,阿托品试验心率可增加致60次以上。窦性心动过速6例。房性早搏3例。室性早搏2例。不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合并糖尿病6例。高血压病9例。
治疗与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均行胆囊切除术,术后予常规处置。术后伴有心悸,胸闷者6例及胸痛2例症状均消失。随诊最长4个月,复查心电图,恢复正常36例。
讨论
胆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绝大多数学者均认为是因为支配心脏的感觉神经和支配胆囊的感觉神经在胸T4~5神经处有交叉现象,当胆囊或胆道疾病刺激迷走神经到达脑干网状结构,累积后再经迷走神经下行致冠状动脉引起收缩;以及胆囊病变时胆道发生梗阻,血中胆红素,胆汁酸浓度升高,迷走神经兴奋,直接抑制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和心脏传导系统,引起心律失常。另外当胆道感染时细菌产生的内毒素也会抑制心脏活动导致心脏活动异常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脏病变。
胆心综合征不同与胆心反射,胆心反射是由于胆囊和胆道的神经来自腹腔神经丛的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胆囊切除术对术中牵拉胆囊刺激迷走神经兴奋而诱发心律不齐或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其与胆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相似,但停止手术或术后患者症状可恢复,予行全麻手术或行胆囊三角封闭可预防其发生。
胆心综合征指的是胆道疾病的存在,诱发或加重心脏功能异常而导致心绞痛,心律失常等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异常的临床综合征,常表现为心绞痛发作,偶发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等为主的心律失常为主,临床上大致将其分为两种类型:①胆有病,心无病,即痛在胆而痛在心的纯以胆道系统疾病发作所致,祛除病因,即症状消失;②胆心同病既有胆道疾病,又有心脏功能异常,因胆道疾病发作加重心脏不适,在治疗胆道疾病的同时,还要治疗心脏病,而胆心综合征所致的心绞痛与冠心病极为相似,但两者间又有一定的区别,胆心综合征常先有胆道疾病再诱发心脏病症状及心电图异常,当胆囊病变加重,心脏病亦加重,反之则缓解,胆心综合征所引起的心绞痛,胸闷,心悸发作时间较长,可持续数小时,常伴有心律不齐,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且心脏症状常在吃油腻饮食和情绪激动时诱发,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右上腹疼痛,发热,黄疸等典型胆囊炎,胆囊结石,胆道疾病的症状,且服用硝酸甘油不易缓解,而用阿托品,杜冷丁可缓解。
引起胆心综合征的胆道疾病在临床上没有特殊性,常以反复发作的慢性病例居多。现病例均以胆囊结石反复发作拟手术治疗而收入我科,患者除胆囊结石的临床表现外仅偶有少数患者伴有心悸,胸闷,心前区疾病,大部份患者以心电图异常为主,表现为心肌缺血后心律失常,心电图为ST—T段改变,T波改变吗,窦性心动过缓,偶发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束支传导阻滞,对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施行胆囊切除术,术后患者心悸,胸闷等症状消失,心电图绝大部份恢复正常,对既有胆囊疾病又有心脏异常的患者,在内科配合下实施手术,症状均有改善,冠心病的患者做任何手术均有风险,但对胆心综合征的患者来说,不解决胆囊结石则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发作危险性大大增加,对胆心综合征患者施行胆囊切除术,心脏病可缓解90%,心律失常有78%消失,3~4个月87%恢复正常,与本组病例大致相似,所以胆心综合征不是手术禁忌,而恰恰是胆囊手术的适应证,手术切除胆囊是治疗胆心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李忠廉,趙二鹏,崔乃强,等.胆囊结石合并胆心综合征的外科治疗[J].中国普外杂志,2002,11(2):68.
参考文献
1袁晓东,唐文华,陈世平,等.创伤性脾破裂90例报告[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4,11(3):210.
2侯昌映.外伤性脾破裂138例报告[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0,1(7):39.
3解菊霞.外伤性脾破裂33例治疗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1(3):125.
4夏惠生.从现状出发努力促进脾外科向前发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12):707—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