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半命题作文《我终于理解____》导写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x76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文题展示
   有时,你觉得祖辈的俭朴几近于吝啬;有时,你觉得父辈的认真几近于迂腐;有时,你觉得长辈的严整踏实简直就是刻板怪癖。你觉得年轻的自己又慷慨,又洒脱,又开通,又自在。可是,你渐渐长大,渐渐懂事,于是,你想要说:我终于理解……
   请以《我终于理解_______》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选择恰当的词或短语将标题补充完整。
   ②可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③不少于800字
   二、立意点拨
   这是材料加半命题的新型作文题目,也是近几年备受高考青睐的作文题型。在审题时要求我们既要兼顾材料,又要理解出题者已给半命题的限制。审题的关键是在合乎材料要求的情况下,将题目补充完整。文题材料将长辈的性格特征与我们的性格特征对比,材料表面上是否定长辈,说他们显得吝啬、迂腐、刻板怪癖,仿佛与生活格格不入,表扬年轻的自己慷慨、洒脱、开通且自在,好像是生活的主宰。拨开表面的面纱,综合理解材料与半命题,我们不难发现命题者的实际用途却是否定我们年轻人的肤浅而高度地赞扬长辈的俭朴、认真、严谨踏实,因为俭朴、认真、严谨踏实才是真正的生活态度,俭朴、认真、严谨踏实才是社会的真正所需,俭朴、认真、严谨踏实,才能成就真正的人生。补充题目时,我们一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东西来写,力求小切入大展开,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令人赏心悦目。
   三、例文借鉴
  我终于理解生活的真谛
  单渝亭
   或许是从我不再惧怕父亲的棍子时开始,或许是从我回到家主动扛起锄头时开始,或许是从我捏着手中少得可怜的钱精打细算时开始,我发觉自己在变,我觉得自己跟长辈们的距离近了。更甚的是,我开始了对“生活真谛”这个严峻问题的深入思考。
   曾经,我觉得祖辈的俭朴几近于吝啬;曾经,我觉得父辈的认真几近于迂腐;曾经,我觉得长辈们的严谨踏实简直就是刻板怪癖。相反,我觉得年轻的自己又慷慨、又洒脱、又开通、又自在。而现在,生活告诉我,我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天真,多么的肤浅,因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是俭朴、认真和严谨踏实。
   俭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更是时代不可或缺的生活理念。《吕氏春秋》曰:“富可润屋,德可润身。”在繁花似锦的城市生活中,办公用品精打细算这是一种俭朴,更是一种美好和谐的生活理念;出门在外,尽可能减少使用一次性碗筷,这是一种俭朴,更是一份责任;把垃圾分类回收,合理利用,这是一种俭朴,更是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地球的一种尊重;亲朋好友出去吃饭,吃饱、吃好就好,大不必为了显摆富足而铺张浪费,这也是一种节俭与朴素,更是一种“绿色时尚”。流水咚咚、岁月悠悠,勤俭朴素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让我们的百姓变得高雅,它让我们的民族变得厚重。勤俭朴素即使在当今社会、甚至未来社会都不会过时,因为它是和谐时代的音符,是文明时代的体现,是绿色生活的标志。
   认真是一种处事方式,更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曾说:“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我们在学习时要认真,这样才能明理解惑;我们在经营家庭的时要认真,这样才能让亲人感到温暖;我们在工作时要认真,这样才能成就辉煌。认真之人在认真之时,那才真的可爱。瞧,他有 “吾日三省吾身” 的良好习惯;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宽厚和包容;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不懈追求。认真似水,认真之人就是因水的载歌载舞而成为日臻完美的鹅卵石。
   严谨与踏实是做人之本、做事之根;没有严谨踏实这块坚实的土壤,我们长不成苍天大树。
   因严谨踏实,季羡林荣获了“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的美誉;因严谨踏实,我国才有从“神一”到“神七”的历史性突破,让世人见证了我们中国人不仅“站起来”、“富起来”,还逐步“强起来”的事实。贝纳尔曾说:“由于疏忽,你会发现许多本应属于自己的发明,却署上了他人的名字。”请养成严谨踏实的习惯,持身立事都“谨于言而慎于行”吧。
   生活是一只巨大的容器,如果慷慨大方几近奢侈,我们就会把容器里面的东西掏空;如果秉承俭朴的生活方式,我们才会把它真正充实。生活是一块待人雕琢的璞玉,如果你轻视、忽悠它,你就会毁了它;如果你认真而严肃地雕刻,你会发现它的光泽温润,把它变得晶莹剔透。生活是一陇峡谷中的田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我终于理解了生活,理解了它的真谛就是俭朴、认真和严谨踏实。
其他文献
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这说明写好作文标题是十分重要的。作文标题是评卷人的第一眼,这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它会直接影响作分的得分。那么,什么样的作文标题算是好标题?如何给你的作文标题化妆使之成为亮丽的标题呢?   首先看好标准的判断标准:   1.体态美观   形态美是最直观的美,一个在形式上标新立异的题目,是惹人注目的首要条件,即在拟题时注重题目的形态美,像一个漂亮的大姑娘亭亭玉立在大
期刊
在学习与工作中,我们经常强调“专心致志”“一心一意”“一心不可二用”,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快的达到自己的目标。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我们应该“慢慢走,一路欣赏”,即使路边的野花也要采一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将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不断提高语文水平。至于怎样“采”,采什么样的“花”,让我给你娓娓道来。   其一,从主题角度延伸   李煜的《虞美人》中有这么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
期刊
高考“文言文翻译”综合性强,难度大,从高考评卷和平时测试的情况来看,考生失分比较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考生只注意翻译文句大意,而忽略试题的“采分点”(阅卷的得分点)。而试题的“采分点”又是阅卷老师特别看重和注意的地方,这样,文言翻译的得分自然而然就低了。知道了症结所在,我们就要想办法去落实和突破“采分点”   下面,我结合近几年湖南高考试题,结合实例与同学们谈谈突破“采分点”的方法:   一、
期刊
诗歌鉴赏的分值在高考中为8分,这个题型对于学生来讲却相当具有难度。其实,要想稳拿六、七分,还是有一定的方法与技巧的。结合学生的实际和高三教学的经验我总结了下面的两种方法:    一、借助诗歌法    1.关注题目    我们在赏析诗歌之时,要留心诗歌标题,要学会分析题目所传达的点滴信息,要学会把握题目与诗歌内容间的关系。   如陆游的《书愤》,从标题上就可推知作者抒发的是感慨与忧愤之情。再
期刊
提问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所运用的最主要的教学技能。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提问是以一种居高临下评判者的身份,很少讲究策略与艺术,极易抹杀学生的个性。或者是把提问作为公开课的一种装饰,提出的问题没有质量、没有深度,表面看课堂轰轰烈烈,实际上学生是在随大流,提问的积极作用也就转化成了消极作用。提问是一门艺术,不讲场合、不讲梯度、不管对象而随意提问,肯定达不到它应有的效果,甚至会事与愿违。下面根据本人多年
期刊
庄子:且夫水之积而不厚,则其负大翼而无力。   阿巴斯·阿卡德:阅读而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生命更多的生命。   如何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一种宝贵的人生体验,通过自己十几年来的教学,我有如下做法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探讨。   一、提高教师的阅读鉴赏水平   推荐读物,让学生有书可读,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深刻解读。对于学生来说,读什么样的书非常重要,教
期刊
自新课程改革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口号后,课堂小组讨论无疑成了新宠。的确,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对激发兴趣、发展思维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可一旦泛滥,或是讨论的问题大部分学生独立思考就能解决;或是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马上进入讨论;或是只有一两个学生在讲,其余盲从;或是问题指向不明,学生无从着手,只能瞎聊……“伪讨论”“伪巡视”现象使教学有效
期刊
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作为一名教师,培养人才,提高自己至关重要,素养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师的“生命线 ”,它决定着高中语文教学的“成”与“败”,也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否在莘莘学子身上得以传承的关键。那么,语文教师的素养究竟有哪些内涵呢?我认为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现代的语文教育理念   高中语文新课标认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方向指南。教师应
期刊
学生要想学好语文,提高语文成绩,只有在平时的生活中多收集,多积累,多记忆,博学而强记,才能有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语文能力的达成。所以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中学习语文,在平时积累中学习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语文学习走生活化之路,才能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利用点滴时间抄语文    众所周知,如果没有一定的素材积累,作文就达不到一定的广度,更没有什么深度可言。对于
期刊
选择读卡夫卡的作品,最初是因为他的名头大,怀着好奇心,也有点想附庸风雅,但是永远是刚拿起又放下,后来硬着头皮去读,也经常是一头雾水,就像卡夫卡的作品《城堡》里描述的那个土地测量员K一样,始终走不进他负责测量的城堡,不同的是,阻碍K的是拥有了控制一切权利的政府机构,阻碍我们阅读的是心态,是阅历,是对西方文学发展过程,西方文学特点的不了解。   文学评论家解读卡夫卡作品时,常常会这样表述:情节支离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