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zhang1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当中,不仅仅是学校在教育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育者探索各种各样的教育方式,寻求教育理念以及传统教育思想的变更,也需要结合学生的家庭背景来展開。在一些特殊家庭当中,学生不仅面临着学校教育的压力,同时也面临着家庭方面带来的压力,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受家庭条件困难和教育资源匮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所需要承担的压力往往更大。基于此,文章针对农村地区特殊家庭的学生,展开了探究和分析。希望深度挖掘这些学生的教育现状,了解这些农村特殊家庭的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面临的困境,并且在条件允许的前提条件之下,为这些学生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关键词:农村;特殊家庭;教育现状;对策
  一、 引言
  农村特殊家庭学生所面临的最主要的困境,首先来自家庭方面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在特殊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学生,一般在性格方面都会有一定的缺陷。因此,在分析农村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现状,探究农村特殊家庭学生教育对策时,一定要牢牢把握农村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性格特征,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来探究适合他们的教育对策。
  二、 农村特殊家庭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分析
  (一)受地域条件的限制,无法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一直以来,我国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都是很大的。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很多学校的教育资源都非常有限。也就是说,农村地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首先面临的就是教育资源匮乏的困境。尤其是对一些特殊家庭的学生来讲,这些学生要么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要么是家庭背景相对特殊,大多数处在农村特殊家庭的学生,甚至没有持续接受教育的条件。也就是说,本就有限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再针对这些特殊家庭的学生时,就显得更加珍贵。至少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学生能够接受的教育资源和其他学生是不对等的。
  (二)受家庭环境的影响,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
  看到特殊家庭的学生,一定意味着这部分学生的家庭背景是有一定特殊性的。就比如说,有的学生处在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当中;有的学生处在重组家庭当中;有的学生处在多子女家庭当中;还有的学生甚至是被领养,在一个完全不属于自己的家庭当中。总而言之,这些家庭环境不够理想的学生,往往都面临着非常大的心理压力。一方面这些学生无法真正地敞开心扉与父母进行交流和沟通,父母和学生之间的意见也常常相左。甚至有很多父母还会逼迫学生按照自己希望的样子来成长。学生在这样家庭环境的影响之下,常常面临着比正常学生更大的心理压力。
  (三)特殊家庭的学生性格方面存在较大缺陷
  谈到特殊家庭的学生性格,给教师的教育工作开展时产生的困难是非常显著的。比如,在班级内部永远会有少数几个学生性格非常内向,不愿意参与到与同学的交流沟通中来。还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往往表现得非常叛逆,甚至和教师之间会发生非常激烈的冲突。事实上,如果我们将目光聚焦在这些学生的生活环境之内,就不难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产生这种性格,是有一定原因的。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之所以会出现种种不良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原生家庭的巨大影响,所以这些学生在性格方面一直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因此教师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针对这一部分特殊家庭的学生,往往需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逐渐引导他们走出特殊家庭的阴影,改变自身的不良性格。
  三、 农村地区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现状分析
  (一)农村地区特殊家庭,学生在教育当中没有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
  很多教师在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往往对于全班同学都是一视同仁的。即使某些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对一部分学生较为青睐,对另外一部分学生比较没有耐心,但是教师产生这些区别对待的心理,主要是因为结合学生的在校表现以及学生平时的成绩而造成的。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少有教师因为某些学生是特殊家庭内的学生,就对这些学生采取区别对待,至少在教学工作当中多给予这一部分学生一些关心和爱护,或者是在校园生活当中,与这些特殊家庭内部的学生进行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帮助这一部分学生排解内心的压力。
  (二)部分农村地区特殊家庭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受阻
  前文我们已经分析过,当学生的原生家庭存在重要问题的时候,对这些学生的性格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因为长期处在不好的家庭氛围当中,这些学生往往会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要么呈现过于内向的性格,要么呈现过于暴力的性格,不论学生处在哪一种极端的性格状态之下,都很容易与教师之间产生误会,造成不必要的隔阂。而教师在日常当中就承担着非常繁重的教学任务,再加上一个班级当中的学生数量众多,教师没有办法对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都做一个清晰明确的了解。了解学生最为直观的方式,就是看一个学生在校内的学习态度,看学生对于教师是否尊重,对于学习是否认真。可是,有相当一部分性格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往往对待学习的态度都会更加消极,与人相处的方式也会更加极端,无形当中就会造成一种不良印象,学生不愿意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教师也因为学生造成的这种不良现象而不愿意与这一部分学生进行过多的接触。正是由于这样的情况,导致农村地区特殊家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受阻,彼此之间互不了解,因此长期处于僵持状态。
  四、 农村地区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
  (一)教师在教育工作开展时,要注重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
  教师与学生之间每一天都会有交集,可以说在校园生活当中,教师是陪伴学生最久的监护人。因此教师在承担自身教学责任的时候,一定要意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智力方面培养的责任,同时还应该承担起关爱学生的主要责任。因此,为了避免由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不畅而造成一些误会,导致特殊家庭的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当中,获得不良的学习体验,进而与教师之间渐行渐远。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注重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即使教师不能对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背景都清晰的掌握,但是,教师在发现学生犯下大错的时候,一定不能首先责备学生,可以多方面打听该学生的家庭背景,了解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行为,是否跟学生受原生家庭的影响有关。比如说,有的学生在校园内,总是很讨厌教师管束自己,不愿完成作业,在课堂上也总是捣乱,甚至还会和教师之间爆发巨大冲突。这个时候,教师不要急于与学生进行极端的抗争,可以适当地退一步,在了解完学生的家庭背景之后,去分析影响这个学生行为的因素,然后再与学生开诚布公地展开沟通交流,这样才能解开学生的心结,让学生在学校能感受到更多的关怀,从而逐渐修正自身的不良性格和不良行为。   (二)定期进行农村地区特殊家庭学生的家访活动
  很多学生处在特殊家庭之内,常常也一直在进行各种各样的心理挣扎。从这一方面反映出来的是,有一部分生活在特殊家庭内的学生,虽然自己有正确的价值观念,有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有自己喜欢的学科。但是这些家庭内部的父母,在处事方式和教育方式方面必然存在一定问题。例如,有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总是忙于自己的工作;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管束非常严格,动辄打骂孩子,激发孩子的叛逆心理;还有的父母,与孩子之间长期缺乏沟通和交流,导致孩子逐渐形成了内向孤僻的性格。也许很多父母在出现这样错误行为的时候,自身是沒有意识的,但是他们出现了这样错误的行为,一定会引起学生更为激烈的抵触。也就是说,很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也是缺乏成熟经验的,需要有一个人能够为其提供一定的经验指导。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定期对农村地区特殊家庭的学生进行家访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家访活动,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家庭,去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从而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另一方面,教师到学生的家庭当中进行家访活动,也能够给这些学生的家长提供一定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成年人与成年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家长更好地意识到自己在教育方面的不当行为,从而进行积极的改正。总之,只有教师和家长双方共同努力,才能逐渐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学生在健康积极的家庭环境当中成长,要比强迫学生纠正自己的不良性格有效得多。
  (三)采取教师一对一帮扶制度
  一个班级当中的学生人数众多,仅凭某一个教师的一己之力,无法给予每一个特殊家庭的学生足够的关怀。这个时候学校就需要考虑把这些特殊家庭成长起来的学生,分别分配给不同的教师,让这些教师与特殊家庭成长起来的学生之间形成更加亲密的关系,不仅仅成为师生,更要争取成为朋友。以班级为单位,分别为这些特殊家庭成长起来的学生进行备案和分类,然后引导这些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指导老师,让这些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自己信赖的老师。这样一来,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当中遇到任何困难和问题,都可以考虑去寻求自己帮扶教师的帮助。简单来讲,学校要最大限度地给予特殊家庭成长起来的学生更多的关怀,无论是在心理方面的还是在教育方面的,这些学生所需要的往往比正常学生更多。为了能够满足这些学生的心理需求,我们必须要尝试构建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让这些学生对教师能够完全信赖,并且愿意与教师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
  五、 结语
  总之,相较于城市地区特殊家庭成长起来的学生,农村地区特殊家庭成长起来的学生,往往存在更大的性格问题和心理问题。因此,针对特殊地区的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尤其是针对农村地区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尽可能让自己的教学工作更加细致,尽可能多地深入特殊家庭学生的家庭环境当中,了解这些学生的成长环境,给予这些家庭当中的家长更多的教育建议,通过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作,逐渐为学生营造更加健康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海洋.秦岭山区初中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
  [2]杨艳玲.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管理对策[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6.
  作者简介:魏志安,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土高山乡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思想方法是初中学习数学过程中必须要认清的本质知识,也是必须要掌握的学习方式,只有用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让学生了解数学学习的价值。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在所有的数学知识中,也是教师教学中必须要应用的方法,是学生学习数学时要掌握的技巧,是提升其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而在代数运算学习中,求同存异思想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对强化代数运算教学、提升学生运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就求同存异
摘 要:班级文化的形成是时间的沉淀,学生个性的发展受文化的熏陶、育人环境的影响,作为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要重点塑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文化的塑造要紧密结合班情学情,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班级文化;学生个性;发展  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让我引以为荣的是我属于国家招收的第一批“特岗”教师,自2006年8月走上工作岗位以来,至今已有15个年头了,其中担任班主任15年半(实习期间担任代理班主任
摘 要:陶行知先生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可见,教育的根本是解放学生的思想,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只有学生懂得如何应用知识,学习的价值才能得以凸显。小学数学在农村小学教育体系中格外重要,加快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是当前农村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这是结合农村小学生心理特点、思维发展现状以及发展需要考量的。文章立足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
摘 要: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这体现出了中国教育事业在21世纪以来的突飞猛进。随着新课改提倡的素质教育,先进的教学观念以及先进的教学手段如雨后春笋,开始在中国各地教育领域内生根发芽,生命课堂正是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核心能力的宏观宗旨而提倡出来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生命课堂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心,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效果出众,从小学生命课堂当前反应的现状中入手,
摘 要:在进行小学课程落实拓展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以国家课改标准的要求为主进行核心素养的重心转移。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不仅体现在试卷的分数上,自身的思维、性格、情感等不同方面的综合发展都体现了核心素养本身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 引言  新的教育背景要求小学语文必须从素养出发进行更多基础知识的掌握。简单的课堂知识了解是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的。如何通
摘 要:對于学生而言,小学阶段至关重要。在小学阶段学习知识,既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能增强小学生的学习意识。作为教师,应当注重这一时期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语文作为学生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的科目之一,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其自身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而学生的朗读则在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教学现状而言
摘 要:读书是当代小学生课程上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读书来培育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浅阅读与深阅读都是阅读的重要方法,但大多数的现代教学中将深浅阅读相互配合,由浅阅读的表面教学过渡到深阅读的教学应用中,  达到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目的。外界社会对于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育尤为注重,一种习惯的养成离不开长期教学的培育,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线上线下配合更是培育学生读书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量的阅读素材培育
传统的图书馆主要提供纸质图书服务,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传统的纸质图书阅读转变成了电子阅读,读者的阅读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该文就对当前读者需求的变化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中研究读者需求在图书馆藏书管理中的导向作用。
摘 要:这是一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一日千里的发展速度给传统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教师教育的对象是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孩子,他们接受教育的方式、渠道更为多样化。为了适应当前教育,语文教师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基于此,文章从“巧用图片,激发阅读兴趣”“播放音乐,创设阅读情景”“利用视频,助力阅读教学”“整合媒体,拓宽阅读时空”四个方面来阐述多媒体课件对课堂阅读教学
摘 要: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会以自身为核心,通过语言为学生传授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开展习题训练,以此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整个教学环节却很枯燥,学生学习热情不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逐渐深入,在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可以更加自觉地参与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