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我“羌人”吧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r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蝉西:副乡长和他的“森格玛”羌族艺术团
  他的心愿:灾后重建不仅仅是修房造屋,还要让心理遭受重创的老百姓能高兴起来。
  
  蝉西是一名在央视《非常6+1》上夺得冠军的能歌善舞的羌族小伙子,地震后到北川受灾最严重的乡镇之一陈家坝乡当副乡长。为了让这里的老百姓走出阴霾,他作词作曲,教老百姓唱歌、跳舞,为当地的学生编排了课间十分钟的舞蹈,成立“森格玛”羌族艺术团,自己亲任团长和演员。他走到哪里,哪里就充满歌声,充满欢笑。
  2009年6月底,蝉西从县政协学习文史委下派到陈家坝乡拟任乡人民政府副乡长,同年8月正式当选。按照党委分工,蝉西负责文化、教育、卫生、宣传、信息等工作。蝉西觉得灾后重建不僅仅是修房造屋,还要让心理遭受重创的老百姓能高兴起来。
  蝉西到了陈家坝上班后,立即给机关工作人员定了个“新规矩”:每天晚上乡机关干部要么在会议室学唱羌歌和红歌,要么在广场上学跳羌族萨朗舞。
  特大地震后,由于校舍完全损毁,陈家坝中学只得在桂溪中学、北川中学异地复课。青岛援建的海尔陈家坝中学移交使用后,600余名师生又终于返回陈家坝学习和生活。蝉西结合自己多年来对羌族歌舞的钻研,编制了一套《中国羌族聚居地中小学生课间十分舞》,并逐步在自己分管的中小学推广。考虑到“5·12”带来的心灵创伤,蝉西在《课间十分舞》中选取的全部是曲调欢快、舞步简单的喜事萨朗。经过一个学期的练习,这套课间舞受到了师生的广泛好评。
  蝉西还很快成立了“森格玛”羌族艺术团,他自己既当团长又当队员,也招募了一些队员,亲自教他们唱歌跳舞,如今这个羌族艺术团已经成为陈家坝乡的一个文化品牌,不仅仅凝聚了灾区老百姓的心,还多次走出陈家坝到绵阳、成都等地演出。
  如今,每到黄昏时分,陈家坝的老老少少聚集在广场上,放起音乐,围起圆圈,跳起欢快的萨朗舞,团长蝉西总是深深地融入进这欢乐与幸福中。
  
  杨华武:为保护羌文化而呼号
  他的心愿:建羌文化保护发展中心,原始地展示羌族生态与文化特色。
  
  46岁的“羌年”省级传承人杨华武在地震前是北川县羌族民间艺术团的团长。地震前,在杨华武的倡导和组织下,组建了一支羌族表演队,青片乡小寨子沟也就此成为羌族风情旅游景区。
  地震发生后,羌族表演队自然解散了,但杨华武为了抢救和传承羌文化,想重新组建一个羌族表演队。于是除在北川外,又在松潘、平武等各个羌民族聚居区招收队员,传承具备了代表性、广泛性。
  杨华武高兴地告诉记者:“我当时的想法得到了援建方山东的支持,威海市当即给出60万元的活动经费。”
  杨华武行动起来,一方面通过电话召集旧部,一方面在安置点招募有歌舞基础、热爱羌族文化的青年。
  25岁的李永红,是第一个接到杨华武电话的人。地震之后,他离开了青片,离开了自己热爱的羌族舞蹈,曾伤心地落过泪。可接到杨华武的电话时,已经到成都的李永红,用积蓄与从母亲那借来的2万元在机投镇“接手”了一家烧烤店。
  震前是羌族表演队教练的李永红,最大的愿望就是把羌族民间舞蹈搜集齐全,他曾到农村采风,接触最原始的民间歌舞。接到电话后,他立即将小店转手,回到青片乡,开始为团里编排节目。他曾经几天几夜睡不着觉,整夜开着音乐,光着脚丫从床上跳到地下,又从地下跳到床上,编排出《羌红》《许愿》等节目,赢得了广泛好评。
  “羌年”国家级传承人母广元是团里的主持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母爷爷”。杨华武的执著使他来到艺术团,在艺术团他看到18岁的黄景河喜欢学艺吹羌笛,就教他识简谱,并鼓励他登台表演。后来,黄景河在全国“希望之星”比赛中最终进入“全国综艺十佳”。
  “我是一名羌人,我自豪!”杨华武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在新县城建立一个北川羌文化保护和发展中心。这个中心是田园式的,把部分羌族农民搬进来,让牛儿、羊儿在园里自由奔跑,原始地展示羌族聚居区的生态环境、特色与文化。游客可以参与进来,这样的传承不留痕迹,却能长久。
其他文献
历史迈着凝重而坚定的脚步,又将走到5月12日这个特殊的节点上。  3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特大地震,瞬间造成天府大地山河破碎、满目疮痍,也致使有“三星堆”文化核心地带、“中国雪茄之乡”和“中国矿泉水之乡”称谓的什邡,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化危为机,坚强奋起。如今的什邡,已然脱胎换骨、浴火重生。作为全国著名黄背木耳生产基地、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什邡在农业恢复重建中取得的巨大成效,着实为该
期刊
石光武说,光等光靠不是办法,老百姓不能什么事情都靠政府,有手有脚就要靠自己。    青川县枣树村一农户家门两侧有一副对联,过往的路人常常驻足欣赏。上联:一臂独擎,天大困难能战胜;下联:二人连心,地动山摇何所惧;横批:自强不息。这幅对联中“一臂独擎”的男主人公就是本刊记者要参访的对象——青川县枣树村村民石光武。    名人光环下的他    如今的石光武是个名人了。由于在地震发生后第一个站出来积极响应
期刊
汶川的灾难,是中国的灾难;  汶川的挺立,是中国的挺立。  从悲壮走向豪迈——一个在灾难中傲然挺立的国家,必然是一个拥有伟大精神的国度;一个懂得弘扬伟大精神的民族,必定会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五月的鲜花开满蜀中大地,“5·12”特大地震三周年就这样如期而至。  三年的历程是如此漫长,不屈的人们擦干泪水,挺起脊梁,用坚强、坚韧、豁达,一点一滴重建着自己的家园。  三年的历程是如此短暂,从满
期刊
7月初,在草原最美丽的季节,我们在甘孜县见到了在内地读职中暑期返家的藏区孩子拿布邓珠和王志文,刚见面孩子有些腼腆,但说起内地的学习与生活却落落大方。  带着一年内地学习生活的收获,带着对家人的思念,甘孜州在内地免费读职中的5189名孩子已经陆续回到自己的家乡。  包括他们在内,因为2009年秋天启动的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全省1万余名藏区学生在内地85所中职学校学习生活,一年过后,他们都成长
期刊
从2008年“5·12”特大地震中毁灭的北川旧城,到如今异地重建的鲜活靓丽具有羌民族文化特色的北川新城,人们恍如进入了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是废墟地狱,一个是人间天堂。    “东海之滨,遥望西南。公共绿地,风雨廊桥,艺术中心……1000人次的专家学者参与设计,218个项目同时启动,一年多时间,它从破土到竣工。风雨后的彩虹,带着泪的微笑,它是一座城市,一座羌民族文化特色浓郁的城市,更是一个温暖的
期刊
2011年的春天,我们再次站上这片为之流泪、为之拼搏奋进的重创之地。一座又一座新城矗立起来,一个又一个产业重建起来,处处生机勃发,时时春意盎然。  在巨变、跨越、崛起的背后,一直有一支力量,緊紧跟随着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进程,盯住每个决策、每个项目、每项进程,为灾后阳光重建、廉洁重建和维护群众利益保驾护航着。这支重要力量就是廉政监管。  “任何时候,监管这根弦都不能放松,监管工作怎么抓都不为过!”
期刊
“少年强,则中国强。”20世纪初,梁启超发出的呼喊,至今回荡国人耳畔。  “少年强”靠什么?靠教育。教育强,则少年强;少年强,则国家强。在梁启超所处的时代,这只能是一种美好的理想。而今天,我们正在把教育强国的理想变成现实。  7月13日至14日,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强国必先强教”。他号召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
期刊
从祖祖辈辈游牧,到定居下来享受现代生活;从上学难、辍学多到踊跃参加“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从缺医少药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全覆盖……  建州6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随着三大民生工程在甘孜藏区的深入实施,甘孜州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60年的发展,一跃胜千年。为了甘孜人民的幸福,如何将民生工程持之以恒地抓下去?甘孜未来发展前景如何?藏区工作的难点和重心在哪里? 7月9日,本刊记者带着读者关心的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10年6月25日通过了关于修改行政监察法的决定,新《行政监察法》将于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1997年《行政监察法》开始实施,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随着依法行政进程的加快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行政监察的对象、方式、程序以及监察机关的职责等,需要进一步完善。对《行政监察法》的修改标志着中国的民主
期刊
一家老小都在马上,骏马和牦牛驮着帐篷和锅碗瓢盆,三两只凶猛而忠实的藏獒照应着牛羊群边吃边走。美丽的甘孜大草原上的藏族牧民,千百年来,就这样东南西北穿梭往返,每年搬家数十次。如今,随着“牧民定居”工程的开展,这一历史正被改写着……    江巴村的记忆    7月的康定塔公大草原,天高云淡,鲜花盛开,水草丰美,正是草原一年四季当中最好时节。  “塔公”意为“菩萨喜欢的地方”。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时途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