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描述
小洁是中国某师范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2012年毕业后被派往泰国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因为在出国前也接受了相关培训,小洁在泰国的工作生活都相对比较顺利。但是,有一个小问题却让小洁头疼不已,那就是泰国学生每天都会出现的迟到问题。有时候,一个班将近一半的人都会迟到,迟到的时间五分钟到二十分钟不等。终于有一天,小洁实在受不了了,就非常生气地问学生晚上究竟在做什么,为什么不能按时起床,按时到校。学生们都笑笑,支支吾吾没有回答。小洁就更生气了,劈头盖脸地说为什么泰国学生这么懒散,为什么不能像中国学生一样。随后,小洁就当场宣布,以后学生们迟到多长时间,就相应地延长下课的时间。对于迟到情节特别严重的学生,就给他们布置更多的作业。学生们听后都不再笑了,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二、案例反思
在本案例中,我们很明显的看到了“中国式教育”的影子。在中国,学校老师对学生的管理相当严格,并且这已经被广大的学生家长所支持。家长认为,不管是学校老师的严格,还是对学生的一些“小惩罚”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好。同时,学生们虽然有怨言,但最后都会接受。因此,中国老师的这些“小惩罚”往往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在泰国,像案例中一样,老师这样做是否合适,却还值得商榷。仔细分析,我们会看到,案例中小洁的做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探讨解决一些课堂问题时,应该提前有一个计划和安排。很显然,泰国学生的迟到问题之前已经明显地存在了,不应该由于事态严重了,所以“即时处理”。这样不但花费了课堂时间,还得不到好的效果;第二,小洁询问学生们晚上做了什么,而泰国学生不愿意回答是很正常的,因为这涉及到他们的隐私,老师不应该因为没有得到答案变得更生气;第三,小洁说到“为什么泰国学生这么懒,中国学生却不这样 ”,小洁的原意可能是为了激励学生,但她没考虑到,这严重地伤害了泰国学生民族自尊心,这显然是不合适的;第四,最后小洁对学生迟到的问题采取的方法是“惩罚机制”,即加重作业和延长上课时间。首先,在泰国,任课老师是否有权利擅自决定延长上课时间,小洁并没有仔细认真来考虑;其次,小洁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真的可以解决泰国学生的迟到问题吗?最后,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小洁在整个处理事情和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都是非常生气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合适么?
三、案例分析
要思考和解决以上问题,首先我们要认清和摆正自己的角色定位。那么,要处理案例中的问题,我们赴外汉语教师要具备以下两点基本意识:
1.作为赴外汉语教师,我们要善于用跨文化的眼光看待问题,要确立开放、包容的情感态度。仔细观察研究,我们不难会发现,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泰国人的性格较为平和,生活节奏较慢,生活压力也不大。这就自然而然形成了在我们看来很懒散的性格。这是一个社会普遍性的特点,我们不应将其和其他民族进行比较,然后将其视为缺点进行批评。
2.要善于寻找正确的方法,因地治学、因材施教。要真正地解决泰国学生的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泰国学生的特点。泰国学生的课堂自律性较差,做作业的积极性较低且性格较为内敛和害羞。这就决定了,面对频繁的迟到问题,老师的生气和加重作业负担都不会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学生反倒会因为害怕老师和完成不了作业,更不会有上课的积极性了。严重的话,学生们会对老师产生不好的看法,更是会影响到教学的进行和学生们的汉语学习。其次,在没有参考学校的规章制度之前,任课老师不应该擅自更改课堂时间和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
在了解了泰国学生特点、学习心理及相关的文化背景之后,我们在应对学生迟到问题时,可参考以下方案:
方案一
可以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而非“惩罚机制”。我们可以规定,连续五(数字可变)次不迟到的同学,可以给他们加一定的平时分,并且老师还有小礼物送给他们。那么相反地,迟到超过5分钟的同学,要在课间大家休息的时候为大家表演节目。为了使方案更加可行,老师也可参与其中,让学生们也监督老师。如果老师因事请假或者迟到的话,老师也要给学生表演节目。
方案二
循序渐进法。老师为班级制作一个时间记录表,让每位同学每天都记下自己的名字和自己到达教室的时间,老师也要加入其中。然后一周进行一次评比。对于进步很大或者表现较好(不迟到)的同学,进行表扬,并送小礼物。对于表象不太好的同学,要和颜悦色地鼓励他们。
方案三
可让学生们依据之前分好的学习小组,建立morning call机制。每周进行评比,对于表现较好的小组,相应地加分(虚拟分:在荣誉墙上贴星星或花朵),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可以送小礼物给优秀组。而对于表现不好的小组,让他们表演节目,鼓励他们加油。
最后,我们需要强调的是,作为赴外汉语教师,我们在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及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处理跨文化交际问题时,我们应尤为慎重。
作者简介:成愉,云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2013级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
小洁是中国某师范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2012年毕业后被派往泰国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因为在出国前也接受了相关培训,小洁在泰国的工作生活都相对比较顺利。但是,有一个小问题却让小洁头疼不已,那就是泰国学生每天都会出现的迟到问题。有时候,一个班将近一半的人都会迟到,迟到的时间五分钟到二十分钟不等。终于有一天,小洁实在受不了了,就非常生气地问学生晚上究竟在做什么,为什么不能按时起床,按时到校。学生们都笑笑,支支吾吾没有回答。小洁就更生气了,劈头盖脸地说为什么泰国学生这么懒散,为什么不能像中国学生一样。随后,小洁就当场宣布,以后学生们迟到多长时间,就相应地延长下课的时间。对于迟到情节特别严重的学生,就给他们布置更多的作业。学生们听后都不再笑了,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二、案例反思
在本案例中,我们很明显的看到了“中国式教育”的影子。在中国,学校老师对学生的管理相当严格,并且这已经被广大的学生家长所支持。家长认为,不管是学校老师的严格,还是对学生的一些“小惩罚”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好。同时,学生们虽然有怨言,但最后都会接受。因此,中国老师的这些“小惩罚”往往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在泰国,像案例中一样,老师这样做是否合适,却还值得商榷。仔细分析,我们会看到,案例中小洁的做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探讨解决一些课堂问题时,应该提前有一个计划和安排。很显然,泰国学生的迟到问题之前已经明显地存在了,不应该由于事态严重了,所以“即时处理”。这样不但花费了课堂时间,还得不到好的效果;第二,小洁询问学生们晚上做了什么,而泰国学生不愿意回答是很正常的,因为这涉及到他们的隐私,老师不应该因为没有得到答案变得更生气;第三,小洁说到“为什么泰国学生这么懒,中国学生却不这样 ”,小洁的原意可能是为了激励学生,但她没考虑到,这严重地伤害了泰国学生民族自尊心,这显然是不合适的;第四,最后小洁对学生迟到的问题采取的方法是“惩罚机制”,即加重作业和延长上课时间。首先,在泰国,任课老师是否有权利擅自决定延长上课时间,小洁并没有仔细认真来考虑;其次,小洁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真的可以解决泰国学生的迟到问题吗?最后,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小洁在整个处理事情和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都是非常生气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合适么?
三、案例分析
要思考和解决以上问题,首先我们要认清和摆正自己的角色定位。那么,要处理案例中的问题,我们赴外汉语教师要具备以下两点基本意识:
1.作为赴外汉语教师,我们要善于用跨文化的眼光看待问题,要确立开放、包容的情感态度。仔细观察研究,我们不难会发现,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泰国人的性格较为平和,生活节奏较慢,生活压力也不大。这就自然而然形成了在我们看来很懒散的性格。这是一个社会普遍性的特点,我们不应将其和其他民族进行比较,然后将其视为缺点进行批评。
2.要善于寻找正确的方法,因地治学、因材施教。要真正地解决泰国学生的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泰国学生的特点。泰国学生的课堂自律性较差,做作业的积极性较低且性格较为内敛和害羞。这就决定了,面对频繁的迟到问题,老师的生气和加重作业负担都不会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学生反倒会因为害怕老师和完成不了作业,更不会有上课的积极性了。严重的话,学生们会对老师产生不好的看法,更是会影响到教学的进行和学生们的汉语学习。其次,在没有参考学校的规章制度之前,任课老师不应该擅自更改课堂时间和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
在了解了泰国学生特点、学习心理及相关的文化背景之后,我们在应对学生迟到问题时,可参考以下方案:
方案一
可以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而非“惩罚机制”。我们可以规定,连续五(数字可变)次不迟到的同学,可以给他们加一定的平时分,并且老师还有小礼物送给他们。那么相反地,迟到超过5分钟的同学,要在课间大家休息的时候为大家表演节目。为了使方案更加可行,老师也可参与其中,让学生们也监督老师。如果老师因事请假或者迟到的话,老师也要给学生表演节目。
方案二
循序渐进法。老师为班级制作一个时间记录表,让每位同学每天都记下自己的名字和自己到达教室的时间,老师也要加入其中。然后一周进行一次评比。对于进步很大或者表现较好(不迟到)的同学,进行表扬,并送小礼物。对于表象不太好的同学,要和颜悦色地鼓励他们。
方案三
可让学生们依据之前分好的学习小组,建立morning call机制。每周进行评比,对于表现较好的小组,相应地加分(虚拟分:在荣誉墙上贴星星或花朵),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可以送小礼物给优秀组。而对于表现不好的小组,让他们表演节目,鼓励他们加油。
最后,我们需要强调的是,作为赴外汉语教师,我们在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及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处理跨文化交际问题时,我们应尤为慎重。
作者简介:成愉,云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2013级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