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的真实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yibo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我发现一个现象:音乐会中只要有马勒的作品就会十分卖座,听友似乎对马勒的音乐十分买账,老中青三代人皆十分受用,以至于马勒的音乐会一票难求。马勒的作品为何具有如此大的魅力?一时间我也难以参透其中的奥妙。
  马勒出生在一个犹太商人家庭,如同其他伟大作曲家的标准履历那般,自幼展现出音乐的才能,儿时已经参加不少音乐比赛并获大奖,少年时代进入音乐学院学习,成绩优异,对音乐有崇高的追求等等。如果这仅是马勒履历的全部,我想他也不会如此令人心驰神往。
  初听马勒的晚期作品,一定要做好十足的心理准备,那将会是异常新奇的感受。作为后浪漫派的作曲家,馬勒的音乐与传统的、古典的、浪漫派的音乐是如此的不同。单就音响效果来说,它已经突破了传统古典范式的范畴,怪异的、躁动的甚至有些扭曲的旋律让人一时间很难适应,庞大的乐队也是古典音乐中闻所未闻的,特别是在乐队奏出最强力度时给人造成的那种莫名的压抑感。除此之外,绵长的、带点歇斯底里的、悲观而又无奈的情绪会萦绕在你的心头,久久挥之不去。正如指挥家布鲁诺·瓦尔特所说:“马勒作品的最高价值不在于它通过引人注目、大胆、冒险或怪诞等显示出来的新奇,而在于这种新奇被融入到优美的、充满灵感的、深刻的音乐之中,在于这种音乐高度的艺术创造性和深厚的人性内涵所具有的永久价值。这一切使之在今日仍充满生命力并拥有美好的未来。”





  如果说巴赫的作品展现了音乐的神性,贝多芬的作品展现出音乐的理性,那么马勒的音乐则展现出饱满、真实、深刻的人性。这种“人性”不是贝多芬音乐中所展现的人类普世价值,不反映崇高的人类理想,也不同于浪漫派作曲家那种伤春悲秋、顾影自怜的小资产阶级情感。这种“人性”是对生与死的探寻与思索,是与自然,与宇宙万物间的对话,是人类智慧的终极。马勒晚年丧女,又险些丧妻,加之疾病的折磨,命运的阴霾始终笼罩着他。同时,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又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宿命论”让马勒感到绝望和痛苦,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精神创伤和悲观、厌世的情结始终挥之不去。也正是因为如此,马勒的音乐才具有深刻的人性与真实。我认为,“深刻的真实”是马勒音乐百听不厌的奥秘。继贝多芬之后,马勒再一次展现了德国音乐的深度。不同的听众会在马勒的音乐中找到不同的共鸣,对生活、对爱情甚至对人性的共鸣。说到这里,我似乎对开头那个纠结的疑问释然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因为专业,马勒的音乐会才如此炙手可热,一票难求。
  马勒的《第一交响曲》被选为此番夏季音乐节的闭幕音乐会,其地位可见一斑。这部交响曲完成于1888年,次年在布达佩斯首演。由于它是马勒的早期作品,其中还没有展现出马勒后期作品中那种矛盾、挣扎和悲观厌世的情怀。该作品从风格上展现出典型的浪漫主义特征,主要还是以描写大自然风光为主。引用杨民望先生的话,作品包含了“人同大自然交融一体的狂喜感情,是爱情和幻想的园地,是青春和活力的礼赞,虽然个别乐章也出现过死的形象,但对未来的渴望却完全是乐观的”。
  马勒的《第一交响曲》受德国作家让·保罗(Jean Paul)的小说《泰坦》(Titan)的影响创作而成。“泰坦”是古希腊神话中被宙斯囚禁于塔尔塔洛斯地狱中的可怕、暴力形象。马勒偏爱保罗的作品,因此将“泰坦”作为自己第一交响曲的名称。此外,马勒还透露道,创作这部交响曲的初衷是为了“纪念自己两段失落的爱情,但作品的内容远远超出恋爱故事”。
  熟悉马勒的人都知道,马勒善于将自己创作的歌曲中的旋律用于交响曲创作中,这部交响曲也不例外。交响曲的一些主题展现了其与《流浪少年之歌》的音乐联系,如第一乐章的主题采用了《流浪少年之歌》中的第二首歌曲等。正因如此,马勒将这部交响曲的最初版本分为两个单元、五个乐章,每一乐章都有对应的题目。第一单元取名为《青年时代》,包括第一至第三乐章,乐章名称分别为《无尽春日》《百花的一章》《满帆前进》;第二单元为《人间喜剧》,包括第四乐章《猎者的葬礼进行曲》和第五乐章《从地狱到天堂》。在这部作品写成之后,马勒又多次对作品的篇幅进行增删,其中第二乐章《百花的一章》几经删去、增添,使得作品的最终定型历经了很长的时间。
  若问马勒《第一交响曲》最出名的片段在哪里,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说“《两只老虎》”。这一段出自《猎者的葬礼进行曲》乐章。这一乐章描绘了森林中的小动物埋葬一位死去的猎人的民间故事——兔子和狐狸用爪子擦拭他们伪装的眼泪,充满了怪异、离奇和嘲讽的意味。其曲调最初源自法国民间轮唱曲《雅克兄弟》,传入德国后改名为《马丁兄弟》,在英国和美国又叫《约翰兄弟》。传入我国以后,变成了填词歌曲《国民革命歌》和《两只老虎》。为了突出荒诞的氛围,马勒将原本是大调的乐曲改用小调来谱曲,低音提琴也在其不常用的高音区奏出,强调嘲讽的意味,与乐章前部抒情、明快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运用歌曲曲调方面,我们不难看出马勒的独到之处,这一点也在马勒后期的作品,如声乐交响套曲《大地之歌》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马勒作品的宏大性、包容性和内涵的思想性、深刻性是其成熟作品的典型特征,由此,解读、还原马勒的作品也变得异常艰难。但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马勒,也相信本次上海夏季音乐节闭幕音乐会上,余隆先生和上海交响乐团一定会为大家带来异彩纷呈的马勒《第一交响曲》。
其他文献
由上海音乐厅制作出品的音乐剧《繁花尽落的青春》将于2018年12月登陆上海大剧院。该音乐剧由金牌编剧喻荣军、国家一级导演周小倩、作曲家赵光、舞蹈家王亚彬、韩国顶尖舞美设计徐淑珍率领中韩两国创作团队联合打造,相较于2017年底的首演,这次的全新制作将会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  《繁花尽落的青春》有一个诗意的剧名,但真正的主角却是两位男性。他们经历了互换身份的交错命运,一位在夹缝中求生,另一
期刊
卡尔·玛利亚·冯·韦伯(1786-1826),德国早期浪漫主义音乐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兼具全面的艺术才能。除作曲之外,他还是钢琴演奏大师、现代指挥艺术的早期实践者,以及活跃的音乐评论家。  韦伯最著名的作品是首演于1821年的三幕歌剧《自由射手》,作品的故事来源于德国民间传说,富于魔幻气息。韦伯广泛吸收了民族音乐的养分,同时又在动机运用、管弦乐色彩和多樣化的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且有成效的探索。这
期刊
我在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担任表演指导老师已有十二年。多年前,有一位本科三年级的学生曾在我的基础表演课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表演课外,我看过这位学生的声乐专业课期中考试,他的演唱技术上乘,台风也基本成熟。但在我的表演课上,他却总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状态,从不曾真诚地走出自己,走进角色。看他的表演练习时,我总是满怀期待地开始,每每失望地结束。在表演课程即将结业之时,其他学生都在向着正确的表演观念努
期刊
2018年5月16日,女高音歌唱家黄英与法国钢琴家达尔贝托(Michel Dalberto)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行了一场艺术歌曲音乐会。曲目是法国与中国的艺术歌曲,上半场有福雷、德彪西、拉威尔、普朗克等人的歌曲,下半场则是从黄自、丁善德一直唱到叶小纲的作品。起初我担心,艺术歌曲音乐会本来就带点曲高和寡的意味,这套作品还完全避开热门的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人的歌曲,这样一来,上座率如何?听众的反应
期刊
2011年7月,第二屆夏季音乐节的志愿者团队里来了一个还在读大学的上海小男孩,讲话柔声细气,交流起来却有难得的沉着和专注,当时的MISA工作团队决定安排他协助接待那年第一次来上海的大指挥家巴伦伯依姆。  2016年夏天的某一天,我偶然地翻看美术电影制片厂1980年代的动画长片《天书奇谭》,被其中贯穿全片的音乐瞬间圈粉。MISA这些年引进了不下十部国外电影交响制作,何不自己制作一部?走访美影厂后,我
期刊
2018年5月16日,我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观看了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创演的歌剧《马可·波罗》,赞叹之下感慨颇多。作为一部以一带一路实例内容为特点的原创歌剧,《马可·波罗》可谓独辟“新境”,它做到了很多人所期待做到的东西,达到了政治、历史、文化、艺术的综合表现效果。  我观《马可·波罗》,觉得它是一部将东西方文化和历史进行深入嫁接的作品。此外,它在创作技术、创作经验以及“履行”歌剧思维观念方面,都有
期刊
2019长江钢琴代言人薛汀哲巡演发布会有“演”有“料”引爆乐展  2018年10月11日,上海国际乐器展“长江钢琴大师中国巡回之旅——薛汀哲发布会”成功举行。会上,薛汀哲携手长江钢琴为现场听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音乐盛宴。钢琴家、教育家李名强教授亲笔题词——“2018薛汀哲长江钢琴全国巡演圆满成功”,并与柏斯音乐集团总裁吴雅玲小姐、吴天延先生以及“钢琴魔指”薛汀哲先生共同盖章,纪念这一难忘时刻。  在
期刊
如果不是在这次上海夏季音乐节的节目册上看到了《天书奇谭》的名字,我可能很少再有另外的机会在大荧幕上重温这部少时的动画经典。  在《天书奇谭》(1983)之前,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已经成功地制作拍摄了《小蝌蚪找妈妈》(1960)、《大闹天宫》(1961-1964)、《哪吒闹海》(1979)、《九色鹿》(1981)以及《三个和尚》(1981)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动画电影,不仅将中国的电影动画制作水准推向了
期刊
《欢乐的夜晚》由胡登跳先生创作于1979 年,作品巧妙地运用了五件民族乐器特殊的演奏技法,逼真地模仿了戏曲音乐中的锣鼓点等音效,展现了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喜悦之情,该作品中特有的创作手法更是为我国民族室内乐多元化进程开辟了新道路。中西融汇视角下的丝弦五重奏  小型器乐组合古已有之,亦是中国民族室内乐的滥觞。先秦时期的《韶》,秦汉时期的“乐府”,隋唐的“燕乐”,均一脉以贯之。二十世纪以降,先辈们上承古
期刊
伦纳德·伯恩斯坦(L eona rd Bernstein)的朋友们常称他为莱尼(Lenny),似乎这个名字听起来更加使人感到亲切。这位生于美国、长于美国、成名于美国的音乐家是二十世纪美国音乐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帅气迷人的形象如此深入人心,不同于大部分欧洲指挥家的细腻优雅,伯恩斯坦“哈佛口音”之下的睿智与才华散发着无穷的魅力。伯恩斯坦  2018年是伯恩斯坦诞辰一百周年。据伯恩斯坦办公室(Le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