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

来源 :当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ti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基本概念和理论、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其它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所以说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其它知识的主要载体。这部分知识在中学化学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尤其是在高一化学中,总共六章的内容,元素化合物知识就占了四章。而学生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时候往往会感到“碎、散、多、繁”,甚至一打开课本就懂,一关上课本就忘,一做题就出错,知识的记忆和理论的应用非常困难,而且不容易掌握重点难点。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元素化合物知识尽管涉及的内容较多,但在各元素族的知识结构与学习程序上大致是相同的,本文论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统方法,与广大师生探讨。
  一.学习内容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主要研究的是物质的以下内容,同时这些内容也是我们学习时所应该掌握的。
  (1)结构:电子式、结构式、分子构型、晶体类型、化学键类型等
  (2)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毒性等
  (3)化学性质:
  从物质分类角度看物质具有的化学通性;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价态上看具有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物质的特殊性质。
  (4)实验室制法:药品、原理、装置、净化、干燥、收集、检验、尾气处理
  (5)存在形式、保存
  (6)用途
  二.学习原则
  (一)以基本理论为指导,构建“位--构--性”三维一体的思维体系,总体上把握元素、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对于元素及其化合物中某一具体物质的物理性质则主要由“晶体结构--性质”去把握。其规律如下:
  分子晶体以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为理论依据;离子晶体以离子键的强弱为理论依据;原子晶体以共价键的键长、键能等为理论依据;金属晶体以金属键的强弱为理论依据。
  (2)化学性质
  对于元素及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学性质则主要由“位--构--性”去把握。其规律如下:
  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构--元素的原子结构
  性--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以元素单质为中心,构建“点--线--网”的知识体系,总体上把握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中的某一具体物质
  线--由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中的具体物质连起来形成的知识主线
  网--由知识点的化学性质向四周辐射,将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转换连成网
  一般地,元素及其化合物“点--线--网”知识体系有两类,都是以元素单质为中心,向左右延伸,将知识点连成线,然后由知识点的化学性质向四周辐射织成网。
  (1)金属元素知识体系:
  ←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主要的盐
  例如:
  碱金属:Na→Na2O→NaOH→NaCl
  铁元素:Fe→FeOFe2O3→Fe(OH)2Fe(OH)3→FeSO4Fe2(SO4)3
  (2)非金属元素知识体系:
  无氧酸盐←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含氧酸盐
  例如:
  卤族元素:NaCl←HCl←Cl2→HClO→Ca(ClO)2
  氮族元素:NH4Cl←NH3←N2→N2O5→HNO3→NaNO3在使知识网络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构建“点--线--网”知识体系图时,要以物质的性质(特别是化性)为核心去联系物质的用途、检验方法和制法等,因为物质的检验和用途是物质某种性质的反映。
  (2)在构建“点--线--网”知识体系图时,要注意掌握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条件不同,反应产物可能不同。
  (3)在构建“点--线--网”知识体系图时,要注意物质通性与个性的关系。例如,盐+盐→新盐+另一种盐,是通性,但不是任意两盐都能发生这种反应。
  (4)在构建“点--线--网”知识体系图时,要学会构建功能性强的图。能够将物质的性质分类集中在某一区,能够从图中看到某一物质与一类物质的反应。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一向是实践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课时量大,学习效率却不甚理想,这固然与语文学科的特点有关,但个人认为其根本原因是传统的教育方法的不合理之处,就是传统的语文教育方法只重视教师的教法,重视讲解、分析,而忽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忽视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的第三条也写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教育家叶圣陶也告诉我
期刊
实验探究性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自己的
期刊
教师要在研究教材教法的基础上,要重视研究学生的学,探索学生学习的规律,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同时,要注重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器官协同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有充分的动眼、动身、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在亲自感知、操作、实践的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并发展智力、能力,进而学会学习并乐于学习。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下面我就以初中历史教
期刊
我们知道,上初中体育课的教师,都有同样的感受:一堂课中教师的课堂管理无论多么有效,都会面临纪律问题,要花不少的时间进行维持课堂纪律,处理学生的各种不规范的语言与行为,从而影响了体育课的效度。特别是年青的新教师任初一体育课,由于管理经验不足,一旦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行为规范,体育课上就会多一些纪律问题,就会使体育课有效教学时间减少,影响课的效果。  一、充分利用第一堂课的第一句话  一般来说,对
期刊
现阶段外语教学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把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外语教学若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就需要通过交际练习来培荞。因此,我们应当在平时意培养学生大胆的外语学习倾向。  无论是课堂设计、课堂教学、课后辅导还是教学研究,都坚持外语教学,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标。外语教学应在学生积极大胆的学习状态中进行,这一指导想想是培养学生积极大胆的外语学习倾向的教师首先要具备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
期刊
阅读主要是指阅读课文,它是要求对文章的语句体味咀嚼,这是历来古人都十分注重的问题,前人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近几年来,小学语文教学陷入了教学过程“一问到底”,教学内容“条块分割”等僵化模式中。所谓教学内容“条块分割”,指的是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仍然使用“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段落
期刊
今天,新课程改革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实施全面素质教育腾出时间和空间。而有效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联想、创造等多方面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应怎样做才能让小学数学课堂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笔者做了以下方面尝试:  一、调控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系统的核心要素。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层次(单元),教师都应该有明确、具体
期刊
问题生通常是指那些智力发育正常,有品德不良行为或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问题生人数虽然少,而对班级的消极影响很大,如果不做好问题生的转化工作,不与问题生拉近心理距离,班级正常教学秩序就会受到影响。而使学生成为问题生的诸多因素中,心理障碍是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包括自卑心理、戒备心理、厌学心理、逆反心理、惰性心理等。因此,要缩短与问题生的心理距离,就得千方百计排除各种心理障碍。  一、排除自卑心理,发扬其闪光
期刊
所谓畅想,就是敞开思路,毫无拘束的想象。古今中外人士一直强调想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形容想象甚至到了“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的程度。可是旧课程却在很多地方无情的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新课标针对此积弊,鲜明的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直言不讳的请老师住嘴,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了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终于拥有了一片畅想的
期刊
小学科学课作为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和创新精神,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课的开设不仅仅局限于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围绕着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渗透科学理念,自主探究呢?  一:注意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人类认识自然现象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