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深化理解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le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升数学能力,最根本的是要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提出要联系实际,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络,从而提升数学理解。
  关键词:教学实际 联系生活 数学课例 数学能力
  《公因数与最大公倍数》这一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教材是这样设计编排的,出示两个正方形(一个边长是6厘米,一个是边长4厘米)然后用正方形铺成一个长方形(长18厘米,宽12厘米),此时就因出来一个数学概念公因数,接下来教材介绍了大量的素材,让学生掌握这种一一列举的方法来求公因数,而后是让学生进行练习,做一些习题,再然后是进行实际生活的设计。
  教材的这样安排看起来是合理的,但如果真的要按照教材照搬照抄,显然抹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很容易让学生的学习受限,将目光定位在一个地方,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以根据教材进行创造,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公因数,从而深化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一、复习导入,巧妙引出新知
  新知的学习都需要过渡,尤其是在数学学习中,很多知识之间互相关联,教师要善于串联,将所学的旧知与新知之间建立有效的关系,让学生推陈出新。为此我这样教学:先让学生列出积是12的算式。学生很快就能够列出以下算式::1x12=12,2x6=12,3x4=12。思考:这里的三个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1、2、3、12都与12有直接关系,我引出因数的概念,像1、2、3、12就是12的因数。如何找因数呢?要通过这样一对一的方式来找。
  通过这样简捷的方式,学生对因数有了初步认知,为下一步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奠定基础。
  二、联系实际,集体探究新知
  为了让学生对因数有深刻的理解,我让学生进行思考:观察这些数并求出因数1,2,3,4,6,8,9,10,12,14,11,16,18,30.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些数字当中都有一个因数1,这个1是公有的,因而称之为公因数。在这些数字当中,除了1还有没有其他的公因数呢?学生观察后发现,在2,4,6,8,10,12,14,16,18的数字中,有一个公因数是2。
  此时我让学生思考:3是不是3的公因数呢?为什么?学生认为,3不能是3的公因数,因为它不符合一个特点。什么特点呢?学生继续观察后认为,必须是有几个数当中都有这个公有的数才能叫做公因数,否则就不是。果然如此吗?我并没有进行评价,而是让学生继续观察:2是不是8,9,10的公因数呢?该怎么说才对呢?学生认为,2是8和10的公因数,但不是9的公因数,因而2就不是这三个数的公因数,而是8和10的公因数。
  学生对因数和公因数有了初步的认识,我展开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从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引导:现在我们学习两个数的公因数,你能求出18和12的公因数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先求出两个数的因数:18的因数:1,2.3.6,9,18;12的因数:1,2,3,4,6,12,学生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1,2,3,6,此时我让学生填集合图的内容(如图)
  学生通过这集合图就看到了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6,在这个实际例题中,学生采用一一列举的方法求出这两个数的因数,再找出它们公有的因数,比较大小确定最大公因数。接下来我又出示一道题,让学生自主解决:求出下列分数的6/9,24/20等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而后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过程,并画出来集合图,加深理解。
  三、情境应用,建构新知体系
  公因数这一知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同时,提升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但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时就要从现实生活出发。教学中,我进行了情境应用,为学生建构新知体系。我出示了生活问题:老师家的卫生间长18dm,宽12dm,想要在地面上铺正方形地砖。有几种选择,边长6dm、边长4dm、边长3dm、边长5dm的,到底哪种合适呢?
  学生认为,边长6分米与3分米的方砖比较合适,因为18和12的最大公因数是6,这样就可以将卫生间全部铺满,不造成浪费。结果到底是否如此呢?我带领学生进行验证,先从前几种正方形的地砖考虑。学生认为,4dm是12dm的因数,但不是18dm的因数,因而不能使用。
  接下来我又让学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一些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习题训练,也让学生自己编一些题目,有的学生从彩带人手,提出了问题:想把两根彩带(一根48厘米,一根是36厘米)剪成同样长短的彩带且没有剩余,最长是多少厘米?
  通过对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从而建构新知体系,并促进抽象思维的模型思想。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教学的永恒追求,教师应当为此努力不懈!
其他文献
摘要:当学困生的问题成为影响班级整体表现时,对学困生的转化成为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引导学困生走出困境。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研究型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学困生 成因 对策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的素养也在不断的提高,做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然而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则是研究型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环节。  其实,学困生也是一些特别聪明的孩子,由于他们没能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倡语文的人文性与“人本”教育策略,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问题和需要。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怎样落到实处,需要教师“言传”,但更重要的是“身教”。主要从读书写字习惯和课外阅读习惯两方面阐述习惯如何“教”。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习惯 培养  “良好的习惯可以受益终身”,苏教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特别关注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养
期刊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各种途径,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努力实施体验式教学。在课堂中,首先链按儿童的以往生活,其次是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最后是引领儿童的未来生活,使体验教学立足品德课堂,充盈课堂生活。再者,是以广辟践行渠道,让体验辐射课外,诸如在班队活动中体验、在家庭生活中体验、在社会实践中体验,使体验真正成为“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金钥匙。  关键词:体验品 德与生活 意义 途径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
期刊
摘要: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管做什么事情,提前做好准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备课开始做起,为学生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使他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收获。首先,教师要认真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个体差异;其次,教师要认真备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再次,教师要认真备教材,认真解读大纲和课文。  关键词:小
期刊
课堂导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可以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能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既锻炼了学生口语,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方法思维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活泼,课堂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大大提高了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积极参与课堂合作学习的同时思维获得创新性的发展,需要教师精心准备课堂教学内容,同时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来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轻松地进行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有效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使他们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快速调取已有语文体系中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同时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语文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关
期刊
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教学互动,是指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生生间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把教学评价看作是一种自我实现和体验价值的内化过程。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授予学生学习的几个权利,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主动探讨问题,促进教与学的协调发展。  一、授学生观察权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英语课堂教学教学策略、教学方式也已经提出了质疑,甚至要颠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为了顺应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提出“设计独到导入,在轻松中进入状态;整体感知问题,在释疑中学习英语;创设游戏情境,在体验中获取快乐;践行分层教学,在成功中享受体验”,从而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充满动力。  关键词:高质课堂 独到设计 整体感知 创设情境 分层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
期刊
我校语文校本课程是使小学语文苏教版国标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在国标课程校本化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现有教材二度开发和整合,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实现教材丰富化、生活化,让学生在老师加加减减的课堂教学中学得轻松、明白,一课一得。  一、“加法”的实践案例及感悟  “加法”教学重视教材内容的整合,统筹考虑整体教学活动,力求教学过程情趣性,创造和谐多赢的高效课堂。  1.体验加法。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设
期刊
摘要:从“情”字入手,让情感体验和三维目标交互相融,贯穿与课堂内外,课前酝酿情感,课中激荡情感,课后积淀情感,做到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达到品德教育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沟通 情感体验 品德教育  情感是人行为的源泉,缺乏情感,人的道德人格大厦将无法矗立。在苏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一课的教学中,我从“情”字人手,让情感体验和三维目标交互相融,贯穿与课堂内外,在课前酝酿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