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批青年才俊,一个专业化的队伍,让他与MBA结缘。
2000年的一天,在香港,一群青年才俊簇拥着几个国内外资深的行业老总,在充满生机的办公室里指导着荣刚他们所在的集团公司准备在香港上市。
这是一群非常职业、专业的企业精英,他们分别就读过哈佛、斯坦福、北大、清华等国内外知名学校的MBA。
他们的谈吐、做事方式、工作态度、考虑问题的角度等等,都表现出特有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品质,那种在国际商战中所具备的高素质格外惹人瞩目。
荣刚是个思维敏捷、工作非常认真的人。他看到这支活跃的队伍考虑问题的角度是多层面、全方位的。 既从IT信息专业的角度,从金融的角度,从市场的角度,又从客户关系和政府关系的角度、全球化的角度等多层面来分析问题。而这些都需要有专业知识作背景,读过MBA的都受到过这种教育,系统化、专业化的教育。
荣刚开始与MBA结缘,认准了MBA。
荣刚自1983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民航工作,从开发软件的助理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全国民航团委副书记(主持工作)、民航计算机信息中心副总裁直到现在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在管理阶层干了十几年。期间也曾到美过、英国、日本等国家培训过,在工作、谈判、培训、销售及开发当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多,但都不完整,比较破碎,缺少系统的理论支撑与思考。
作为集团副总经理,今后更需要从投资的角度,从整个公司战略的角度,从宏观、更高、更全面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就需要一些专业知识。因为决策需要很全面的知识背景,一旦失误,造成错误的决策,代价极大。如何避免错误的决策?只有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荣刚笑着打趣:“我们班子很多是管理专业毕业的,从自身角度也需要与同事看齐。在马拉松的长跑比赛中,你穿跑鞋我也穿跑 鞋,你穿运动背心我也穿运动背心,公平竞争嘛!”
要学就学最好的,这是荣刚一贯的风格。他报考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MBA班,从2001年开始学习。
MBA应是理论和实战相结合的教育,犹如中国的黄埔军校,只有“打过仗”的教授来教才最吸引人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力资源的竞争,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竞争的实力。从哪里找到这些高层管理人员?MBA班无疑是最专业的队伍。所以,时下最时尚的学习和最抢眼的学历莫过于MBA,企业圈有识之士见面会不约而同地问:上MBA了吗?
荣刚说,MBA应是理论和实战相结合的教育,两方面都不能缺。读MBA起码有三五年管理工作岗位上的经验去读才适合,年龄在30岁左右最好。
“你没有工作经验,老在底层,读了是没用的。因为MBA是站在一定高度去看问题的。怎样以市场的角度、以财物、运行或者是以人力资源的角度去看问题,你必须是当部门经理以上的职务我认为去学才有用,不然是浪费时间。”
“不过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每个人的问题不一样,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每个人的信息量、智慧不一样,还有智商程度、个人的欲望不一样。对老师讲的问题有的感兴趣,有的不感兴趣。所以学生差异也很大,收获不一样。有人感觉收获很大,有人感觉没什么收获。”
荣刚感觉很值。一些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对自己启发很大,自己遇到这样的问题免得走错。把学费交给光华,比交给实战中的损失要高明的多,而且成本低的多。
他说,光华大部分老师是非常优秀的,中国教育界的精英,国外聘请教授的课也相当好。光华开的一些我国传统教育课,像孔孟之道等对人性的看法,用好了对企业帮助很大。就像刀子,可以用来切西瓜,也可以用来杀人,用好了对企业产生竞争力、产生非常好的效益。
荣刚最欣赏”打过仗”的教授上的课。他感觉如果光华聘用一些有实战经验、又经过MBA培训过的企业知名老总去当教员,让”打过仗”的人去讲,最吸引人,这样的课会非常受欢迎。这些老总每个人都是一本书,都非常精彩,都经历过惊涛骇浪,都有很多转折点,这些人生真实的体验是最宝贵的财富。
荣刚笑称:”只有打过仗的人,才能告诉你怎样打仗,不是吗?”
中国的MBA好比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都应是经过真枪实弹后有显赫战绩的商界精英。
MBA是他又一次学习的开端,给了他新的思维方式,一种全球化、国际化的视野
在两年半紧张又充实的MBA学习中,荣刚感觉对自己帮助最大的是企业的战略和全球化。
他说,我们的竞争对手来自于国外,来自于全球。在民航信息业,电子分销系统,一个美国,一个欧洲,一个亚洲,全世界三巨头瓜分世界。我们面对的是,他们的系统、终端进入了中国,我们在香港、澳门有办事处、公司,也准备在日本、新加坡开办事处,然后走向欧洲,进入美国。我们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我们和他们竞争的优势是什么?我们成本低,中国称之为”世界工厂”,中国生产的产品成本低,尤其中国的人工成本低,我们非常有竞争力。
读了MBA,就知道全球化,国际化的竞争,要求成本低,质量又好的产品与服务。哪里的工人劳动素质、文化素质好,生产技能又高,资本与投资就流向哪里。
对于国外以什么方式进入中国,他们将怎样与你竞争,在没读MBA之前就看不清楚问题,不知道背后是什么东西。读了以后,通过你的专业知识,经济的、文化的、金融的、市场的、政治的、国际化的眼光等,就能分析出背后的层面。为什么全世界都愿意到中国这儿来,竞争就是成本竞争,规模经济的竞争。规模效益也是成本,越便宜它的价值越大。在民航业中美国、英国、德国等可以在中国争夺我们的旅客,我们也可以反过来争夺他们的旅客。这就看谁的成本低,服务好,谁占优势。
MBA不仅给了荣刚专业的、系统的知识,也让他有机会结识一些优秀的学友,给了他新的思维方式和开阔的视野。
荣刚说他们班有一个很棒的同学,叫何星,在长城工业总公司工作,是宇航部负责发射卫星的一个部门经理,这次神舟5号发射他们也参与了。他们的工作环境、工作压力、工作的精细程度很高,形成他们非常执著的工作态度。对什么事都打破砂锅问到底,看细、看明白、看懂了、弄清楚了才罢休,不能有一丁点疑问,不能有任何错误。每一问题的细节都必须弄明白。
荣刚开玩笑地说:”那玩意儿那敢有疑问,火箭掉了。”
所以他上课老提问,不懂就问,一直把老师问到”墙角”。有时老师上课没看见他,笑问“’问题学生’怎么没来”,他的问题太多,但提的问题都很到位,老师和同学都非常喜欢他。
荣刚从他的身上学到不少东西。他们对工作、对事业的认真、执著,以及工作方式、思维方式,荣刚很庆幸自己有一群这样的朋友,是他最大的财富之一。
实战经验是一个人的资本,有了MBA的理论支撑,便如虎添翼,你不想成功挡都挡不住
荣刚生性豁达,任何时候看问题都持客观态度。他说是适应天道,按自然规律办事。
诚信是荣刚特有的品质。
他说,一个讲诚信,有社会责任感,办事从长远利益着想,在工作中勇于承担责任的人,要想不成功,挡都挡不住。
荣刚一直在民航系统工作将近20年,多年的管理工作、实战经验给了他丰厚的资本。每段工作经历都给他增添一层人格魅力。
十几年来,荣刚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发展规律。顶住方方面面的压力与干扰,一直主持《民航计算机机场旅客离港服务系统》的引进、研发、营销、推广,最终使机场旅客离港服务系统成为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二主营业务和主要收入来源之一,2002年机场旅客离港服务系统年服务费收入达到3.47亿元人民币,该服务系统的收入每年以20%递增。
荣刚说,MBA考试限制了一些有实际经验的人。我感觉考试应该理论占一半,实际经验占一半。你的实践你的经历、做过什么管理层,有什么大项目,什么人推荐,打过哪些漂亮的仗,有过什么失败,教训在哪,主考官一问便知学生的程度,以及对人性的理解,对生活的理解,对社会的理解,对家庭的理解等等。
因为很多时候,实际情况在MBA的理论里是找不到的。比如政治决策。比如项目上不上,买不买美国飞机,都是政治决策,跟经济成本没关系。按道理说,现在我们民航的飞机座位数已能满足市场旅客的需求量,飞机引进多了超出了市场的消费能力时,机票没人买,卖不出去。但从讲政治高度,从整个国家改革的开放的形势是应该买。这里边就有国家的利益和整体利益最大化,要牺牲局部利益。但,许多人就看不明白。
荣刚认为MBA里面还应有一些政治决策的内容。许多的时候,政策的制定者,也就是企业的“算命先生”,在投入时,需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如果你能预测、预见行业的走向,国家产业的走向,走在前面,先投入,你就能赢,而且是赚大钱。
要取胜,就必须要总结实战经验,坚持学习与思索,学习分析他人的成功与失败的真经。什么事都不能搞终身制,惟有学习是终身的。因为世事变化太快,市场在变化,技术在变化,国与国之间关系在变化,国家的实力在变化,说话的口气也在变化。要不断学习,学一些新知识、观念,来指导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扩张,企业的产品销路等等。
荣刚是个勇于进取、不断创新的人。他说,只有不断的学习,从理论到实践,不断的更新知识,才有创造性和工作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