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教育的目的,鲁迅曾用“教育是要立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说,在鲁迅眼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自然,不同时代对于人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的,被誉为“大道之源”的《周易》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思想,阐明了古代以培养君子为培养人的目标。随时朝代的更迭,时代的进步,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教育的目标也有了新的定义。而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便是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在群山环绕、峰峦起伏,素有“京师锁钥”之称的北京密云,有这样一所学校,它致力于打造特色文化教育,以阅读为主,艺体为辅,着力打造特色教育新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学子。如今,学校在特色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已成长为京郊一方特色教育之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全面发展的素质型学生。它,便是北京市密云县果园小学。
弘扬阅读文化 书香浸润童年
著名的书画家、美术教育家李苦禅有句话:“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也有言:“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雨果也说:“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阅读是一种精神的积累,是学校实施教育的载体,学校的教育离不开阅读。果园小学在以“书香浸润童年,阅读成就人生”的基本理念指导下,施以多种方法,努力打造学校“爱读、会读、善读、乐读”的阅读氛围。
营造阅读环境 氛围和环境是潜课程,具有耳濡目染的教育效果。校园环境作为一种文化能体现出“桃李不言”的特点,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此熏陶、暗示、感染。
走进果园小学的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卷书的建筑形象,书脊的左侧书有《论语》选段,右边是孔子行教像。再看左右的南北教学楼,楼顶鲜明地展现了“书香浸润童年,阅读成就人生”的12个大字。如此鲜明的组合,让人刚走进果园小学,便感受到了学校的浓浓书香之气。
为打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果园小学加大投入,整体设计,在教学楼、校园围墙等地布置富有哲理的名言、字画,营造校园、班级浓厚的读书氛围,充分发挥环境文化的熏陶感染作用。
加强图书室建设,丰富学生的阅读书目。学校在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所推荐的书目基础上,配备各类中外儿童经典读物和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当代儿童读物,让每个学生拥有自己可读之书。学校还协调相关人员完善和加强图书室建设管理,图书软件的充分使用,使每位班主任在清楚学校图书室内的书籍种类、名称的基础上,了解学生阅读需要,为图书种类和内容的不断丰富完善提供信息,为班级图书借阅和学生个体阅读提供便利和保障。据悉,各个班级按照学校图书借阅规定,每月借阅图书至少一次,并及时更新班级图书柜书籍。
为保证学生随时阅读,各班充分发挥班级图书柜的作用,保证每个图书柜200本左右的图书数量,每月更新一次,实现图书柜班级自主借阅和自主管理,达到人人有书读,随时有书读。为方便学生的阅读,各个楼层还为学生准备了开放的阅读架,书架上的图书定期更新,保证了图书种类的新鲜度,让孩子能够更加尽情地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开发校本课程 与传统课程不同,校本课程能更大程度地调动教师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变学校、教师、学生对课程的适应为课程对学校、教师、学生的适应。这一转变,更多地赋予了学校、教师、学生在课程开发方面的权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版)指出,“学校要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此,学校开设《国学》课程,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展《国学》教学,以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国学》任课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与研究,加强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外读物的拓展,指导学生学会精读、速读、查阅资料,学做读书笔记,逐步提升授课质量。
除此之外,学校还编写了《果园小学学生阅读指导手册》,手册对各项阅读提出要求。其中,手册明确提出“时间落实,专时专用;内容落实,人人知晓;质量落实,边背边查;责任落实,明确分工”的“四落实”,切实保证阅读质量。学校开设“晨诵、午读、暮省”教育课程,该课程主要是在每天早中晚各抽出一段时间来让学生“诵、读、写”。该课程的实施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充分的课程保障,深化了阅读的意义,扩大了阅读的效应。
开展读书活动 教师读书不仅能丰厚自身文化底蕴,涵养人格修养,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读书,鼓励并引导教师制定学习计划,广泛阅读,并开展相应的征文、演讲活动,促进教师阅读的深入。与此同时,学校倡导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共同交流、共同成长。
学校创造性地开展适合不同年级学生参与的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交流习惯。如举行朗诵赛、演讲比赛、书评竞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定期举办阅读成果展示、“校园读书节”活动;不定期地开展好书推荐、读书汇报、童话剧表演、读书故事会等活动;举办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剪报等系列读书成果展评活动。除此之外,学校还大力倡导亲子阅读,以及通过评价检测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等。丰富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徜徉在书海的世界,为学生的未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提高阅读质量 开展教学研讨,探索阅读模式。学校指导教师积极探索阅读指导模式的研究,积极研讨,相互观摩,探索行之有效的阅读课程形式,如:阅读推荐课、阅读指导课、阅读欣赏课、阅读汇报课等,教学研讨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让阅读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开展课题研究,规范阅读模式。课题研究是科学规范开展小学生阅读工程的又一新途径,学校将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对阅读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科学诊断分析,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并适时推广成功的经验,帮助教师更新工作观念、提升工作能力、提高工作实效。 加强艺术教育 传承民乐文化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民族音乐文化,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具备的民族瑰宝。李岚清在《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中说:“中国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艺术精华,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在小学的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意义,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乐艺术,果园小学自1998年起确定民乐特色,开展民族乐器的教学培训工作,着力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经过十几年对民乐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学校民乐的活动场地不断扩大,器材设备不断增加,学校民乐队逐渐发展成熟。近两年,课外活动有了相关政策的支持,学校充分利用这个条件,借课外活动之东风,从一二年级开始普及民乐教育。本学期,参加民族器乐学习的学生有331人,达到全校学生总数的32.84%,学生及家长也随着活动的开展逐渐加深对民乐的认识。
加强师资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可以说教师是教育工作实施的保障。在民乐辅导中,校内授课和管理教师共43人,具有专业素养的艺术教师只有4人,远不能满足于学生和学校的需要。为了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民乐素养,学校从校外聘请专业教师25人,所聘请教师均具备较高资质。他们主要来自:全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北京歌舞剧院、中央音乐学院、密云青少年宫、密云棋院、檀州体育俱乐部等等。丰富的课外活动,具备专业素养的教师群体,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创建课外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题引领教育 根据密云县县级课题“惠及全体农村学生课外艺术活动的实践与研究”的规范要求,果园小学结合发展实际承担了子课题“课外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构建研究”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学校现有情况及发展规划,确定本课题的具体内容包括:课外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校本课程的研发、有效实施、管理策略的研究等。学校借助课题深入开展研究工作,根据实施情况修正实施方案,边实施边推进,在各学期、各学段有目的地开展阶段小结、展示交流等活动。
在探索民乐的道路上,学校通过课题的研究,引领学校民乐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积极为学生提供校内外展示的舞台,将学校民乐特色进一步宣扬,使学生在活动中借助民乐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发展体育教育 提高学生体能
如果说阅读可以润养一个人的心灵,民乐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那么,体育则能强健一个人的体魄。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之下,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
深化教育理念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近两年,果园小学的课外活动以“幸福人生从这里起航”为理念引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校内外资源,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为目标,开设包括体育在内的课外活动共计37项。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影响体育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学校采取外聘专业教师与发挥本校教师特长相结合的办法,来满足和保证开展课外活动师资队伍的需要。目前,学校与密云檀州体育俱乐部、筝乐东方文化发展公司和北京飞人体育文化有限公司合作,外聘专业教师17人,本校辅导教师20人,充足的师资力量保证了全校1009名学生、37个小组活动的正常开展。
强化体教管理 体育教育的管理是保证学生个性正向开展的有力保障。为确保活动质量,学校与合作的三家公司签订协议,并与每位辅导、辅助教师签订协议书,明确双方责任与义务,做到活动质量有要求,授课时间有保证。
为了保证课外活动的质量,各小组的辅导教师要在开学初上交学期目标,授课前上交课时计划。考虑到外聘辅导教师教育管理经验欠缺,学校为外聘教师配备本校助教老师28人,负责课外小组器材和教具的准备、小组学生考勤、协助辅导教师做好教学组织工作,以保证课外活动正常和有效的开展。作为学校的横向管理,日常检查、监督工作交由教务处五位干部负责,每次活动都要横纵向巡视授课情况,协调各方关系,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妥善处理活动中的具体问题。
体育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颗明珠,学生通过参与活动,陶冶情操,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对于艺术教育的独特意义,李泽厚曾说:“看齐白石的画,感到的不仅是草木鱼虫,而能唤起那种清新放浪的春一般的生活的快慰和喜悦;听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感到的也不只是交响乐,而是听到那种如托尔斯泰所说的:俄罗斯的眼泪和苦难,那种动人心魄的生命的哀伤。也正因为这样,你才可能对着这些看来似无意义的草木鱼虫和音响而低回流连。读一首诗、看一幅画、听一段交响乐,常常是通过有限的感知形象,不自觉地感受到某些更深远的东西,从有限的、偶然的、具体的诉诸感官视听的形象中,领悟到那日常生活的无限的内在的内容,从而提高我们的心意境界。”这难道不是艺术教育的价值所在吗?
海不拒细流所以成其大,山不拒沙石所以成其高。教育也应如此。北京市密云县果园小学,从建校初期至今,始终秉承“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育人情怀,恪守教育本真,为学生搭建起多元的发展育人平台,引领学生在阅读、民乐、体育等方面全面发展。未来,相信果园小学会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朝着未来更高远的目标,昂首阔步,走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教育之路。
在群山环绕、峰峦起伏,素有“京师锁钥”之称的北京密云,有这样一所学校,它致力于打造特色文化教育,以阅读为主,艺体为辅,着力打造特色教育新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学子。如今,学校在特色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已成长为京郊一方特色教育之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全面发展的素质型学生。它,便是北京市密云县果园小学。
弘扬阅读文化 书香浸润童年
著名的书画家、美术教育家李苦禅有句话:“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也有言:“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雨果也说:“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阅读是一种精神的积累,是学校实施教育的载体,学校的教育离不开阅读。果园小学在以“书香浸润童年,阅读成就人生”的基本理念指导下,施以多种方法,努力打造学校“爱读、会读、善读、乐读”的阅读氛围。
营造阅读环境 氛围和环境是潜课程,具有耳濡目染的教育效果。校园环境作为一种文化能体现出“桃李不言”的特点,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此熏陶、暗示、感染。
走进果园小学的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卷书的建筑形象,书脊的左侧书有《论语》选段,右边是孔子行教像。再看左右的南北教学楼,楼顶鲜明地展现了“书香浸润童年,阅读成就人生”的12个大字。如此鲜明的组合,让人刚走进果园小学,便感受到了学校的浓浓书香之气。
为打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果园小学加大投入,整体设计,在教学楼、校园围墙等地布置富有哲理的名言、字画,营造校园、班级浓厚的读书氛围,充分发挥环境文化的熏陶感染作用。
加强图书室建设,丰富学生的阅读书目。学校在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所推荐的书目基础上,配备各类中外儿童经典读物和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当代儿童读物,让每个学生拥有自己可读之书。学校还协调相关人员完善和加强图书室建设管理,图书软件的充分使用,使每位班主任在清楚学校图书室内的书籍种类、名称的基础上,了解学生阅读需要,为图书种类和内容的不断丰富完善提供信息,为班级图书借阅和学生个体阅读提供便利和保障。据悉,各个班级按照学校图书借阅规定,每月借阅图书至少一次,并及时更新班级图书柜书籍。
为保证学生随时阅读,各班充分发挥班级图书柜的作用,保证每个图书柜200本左右的图书数量,每月更新一次,实现图书柜班级自主借阅和自主管理,达到人人有书读,随时有书读。为方便学生的阅读,各个楼层还为学生准备了开放的阅读架,书架上的图书定期更新,保证了图书种类的新鲜度,让孩子能够更加尽情地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开发校本课程 与传统课程不同,校本课程能更大程度地调动教师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变学校、教师、学生对课程的适应为课程对学校、教师、学生的适应。这一转变,更多地赋予了学校、教师、学生在课程开发方面的权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版)指出,“学校要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此,学校开设《国学》课程,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展《国学》教学,以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国学》任课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与研究,加强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外读物的拓展,指导学生学会精读、速读、查阅资料,学做读书笔记,逐步提升授课质量。
除此之外,学校还编写了《果园小学学生阅读指导手册》,手册对各项阅读提出要求。其中,手册明确提出“时间落实,专时专用;内容落实,人人知晓;质量落实,边背边查;责任落实,明确分工”的“四落实”,切实保证阅读质量。学校开设“晨诵、午读、暮省”教育课程,该课程主要是在每天早中晚各抽出一段时间来让学生“诵、读、写”。该课程的实施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充分的课程保障,深化了阅读的意义,扩大了阅读的效应。
开展读书活动 教师读书不仅能丰厚自身文化底蕴,涵养人格修养,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读书,鼓励并引导教师制定学习计划,广泛阅读,并开展相应的征文、演讲活动,促进教师阅读的深入。与此同时,学校倡导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共同交流、共同成长。
学校创造性地开展适合不同年级学生参与的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交流习惯。如举行朗诵赛、演讲比赛、书评竞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定期举办阅读成果展示、“校园读书节”活动;不定期地开展好书推荐、读书汇报、童话剧表演、读书故事会等活动;举办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剪报等系列读书成果展评活动。除此之外,学校还大力倡导亲子阅读,以及通过评价检测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等。丰富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徜徉在书海的世界,为学生的未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提高阅读质量 开展教学研讨,探索阅读模式。学校指导教师积极探索阅读指导模式的研究,积极研讨,相互观摩,探索行之有效的阅读课程形式,如:阅读推荐课、阅读指导课、阅读欣赏课、阅读汇报课等,教学研讨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让阅读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开展课题研究,规范阅读模式。课题研究是科学规范开展小学生阅读工程的又一新途径,学校将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对阅读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科学诊断分析,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并适时推广成功的经验,帮助教师更新工作观念、提升工作能力、提高工作实效。 加强艺术教育 传承民乐文化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民族音乐文化,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具备的民族瑰宝。李岚清在《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中说:“中国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艺术精华,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在小学的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意义,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乐艺术,果园小学自1998年起确定民乐特色,开展民族乐器的教学培训工作,着力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经过十几年对民乐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学校民乐的活动场地不断扩大,器材设备不断增加,学校民乐队逐渐发展成熟。近两年,课外活动有了相关政策的支持,学校充分利用这个条件,借课外活动之东风,从一二年级开始普及民乐教育。本学期,参加民族器乐学习的学生有331人,达到全校学生总数的32.84%,学生及家长也随着活动的开展逐渐加深对民乐的认识。
加强师资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可以说教师是教育工作实施的保障。在民乐辅导中,校内授课和管理教师共43人,具有专业素养的艺术教师只有4人,远不能满足于学生和学校的需要。为了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民乐素养,学校从校外聘请专业教师25人,所聘请教师均具备较高资质。他们主要来自:全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北京歌舞剧院、中央音乐学院、密云青少年宫、密云棋院、檀州体育俱乐部等等。丰富的课外活动,具备专业素养的教师群体,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创建课外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题引领教育 根据密云县县级课题“惠及全体农村学生课外艺术活动的实践与研究”的规范要求,果园小学结合发展实际承担了子课题“课外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构建研究”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学校现有情况及发展规划,确定本课题的具体内容包括:课外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校本课程的研发、有效实施、管理策略的研究等。学校借助课题深入开展研究工作,根据实施情况修正实施方案,边实施边推进,在各学期、各学段有目的地开展阶段小结、展示交流等活动。
在探索民乐的道路上,学校通过课题的研究,引领学校民乐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积极为学生提供校内外展示的舞台,将学校民乐特色进一步宣扬,使学生在活动中借助民乐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发展体育教育 提高学生体能
如果说阅读可以润养一个人的心灵,民乐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那么,体育则能强健一个人的体魄。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之下,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
深化教育理念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近两年,果园小学的课外活动以“幸福人生从这里起航”为理念引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校内外资源,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为目标,开设包括体育在内的课外活动共计37项。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影响体育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学校采取外聘专业教师与发挥本校教师特长相结合的办法,来满足和保证开展课外活动师资队伍的需要。目前,学校与密云檀州体育俱乐部、筝乐东方文化发展公司和北京飞人体育文化有限公司合作,外聘专业教师17人,本校辅导教师20人,充足的师资力量保证了全校1009名学生、37个小组活动的正常开展。
强化体教管理 体育教育的管理是保证学生个性正向开展的有力保障。为确保活动质量,学校与合作的三家公司签订协议,并与每位辅导、辅助教师签订协议书,明确双方责任与义务,做到活动质量有要求,授课时间有保证。
为了保证课外活动的质量,各小组的辅导教师要在开学初上交学期目标,授课前上交课时计划。考虑到外聘辅导教师教育管理经验欠缺,学校为外聘教师配备本校助教老师28人,负责课外小组器材和教具的准备、小组学生考勤、协助辅导教师做好教学组织工作,以保证课外活动正常和有效的开展。作为学校的横向管理,日常检查、监督工作交由教务处五位干部负责,每次活动都要横纵向巡视授课情况,协调各方关系,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妥善处理活动中的具体问题。
体育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颗明珠,学生通过参与活动,陶冶情操,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对于艺术教育的独特意义,李泽厚曾说:“看齐白石的画,感到的不仅是草木鱼虫,而能唤起那种清新放浪的春一般的生活的快慰和喜悦;听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感到的也不只是交响乐,而是听到那种如托尔斯泰所说的:俄罗斯的眼泪和苦难,那种动人心魄的生命的哀伤。也正因为这样,你才可能对着这些看来似无意义的草木鱼虫和音响而低回流连。读一首诗、看一幅画、听一段交响乐,常常是通过有限的感知形象,不自觉地感受到某些更深远的东西,从有限的、偶然的、具体的诉诸感官视听的形象中,领悟到那日常生活的无限的内在的内容,从而提高我们的心意境界。”这难道不是艺术教育的价值所在吗?
海不拒细流所以成其大,山不拒沙石所以成其高。教育也应如此。北京市密云县果园小学,从建校初期至今,始终秉承“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育人情怀,恪守教育本真,为学生搭建起多元的发展育人平台,引领学生在阅读、民乐、体育等方面全面发展。未来,相信果园小学会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朝着未来更高远的目标,昂首阔步,走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