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朗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语文,朗读水平是对语文学习考评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这种将文字转化为视听的必备工具能运用在其他科目上吗?我想很少有人会将朗读与数学学习联系起来.其实数学学习是需要朗读的,而且此法运用合理,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我觉得数学朗读不同于语文朗读,更需要一种逻辑理性思维.虽然数学朗读离不开感性思维的参与作用,但是归根结底还是理性思维在起作用.所以不会出现为读而“读”,反而会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一、朗读从模仿开始,在朗读中学习数学语言
教育学界认为孩子对外界认知通常反映在模仿行为中,而我在数学教学中发现,低年级的模仿教学尤为重要,譬如,在教学一年级的看图写算式时,都会要求小朋友们将图意说一说.
案例1:左边有5朵红花,右边有3朵黄花.师:你看到了什么?生:红花和黄花.师接着引导:你还能找到其他的信息吗?生补充:红花有5朵,黄花有3朵.师进一步引导:那么一共有几朵花?生:一共有5朵花.最后我会要求学生将问题及答案连起来完整地复述一遍,并写在黑板上,请小朋友们读一读.反复演练几次,那么接下来如果出现类似的图,请小朋友说图意,大家很容易就会模仿花朵数数的表达方法完整地进行表述.甚至在后续的学习当中,甚至常常会有举一反三的惊喜出现.由此可见,朗读让小朋友们学会模仿的同时,也慢慢地开始接受数学的语言,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兴趣.
二、朗读令理解升华,在朗读中提高逻辑思维
曾经听到过这样的一个小故事:一位教授回忆,他在童年时遇到一道数学难题,想请求他的爷爷帮忙,可他爷爷悠闲自在地听收音机里播放的京剧,根本没注意他,他还装着听不见,叫他大声读题,一遍又一遍地读给他爷爷听,大概读到十遍后,他终于会解了.这个小故事也告诉我们朗读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同时,我注意到小学生理解水平相对有限,在数学领域中特别对于一些不容易掌握,通常会产生知道结果却无法将计算过程及算理表述清楚,长此以往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只会一味地机械模仿.
案例2:在教学分数和除法这一课时,存在分数的两层意义:分数意义和除法意义.如果这一课时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用除法去解决问题,只需要一个课时,但我花了两个课时来诠释分数的这两层意义到底有何区别.譬如,3/5的分数意义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3份;它的除法意义是:把“3”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我首先采用例题对这两层意义进行解释,但有不少学生表示不太明白.于是,我让学生对这两层意义进行朗读,找到这两句话中的不同点,然后再出示例题,进行简单的计算之后,问:你是怎样想的?用分数的哪一层意义来解释这道题呢?大部分的学生这时候已经会说了,但还有个别几个不会,最后就请这几个学生朗读刚才的两层意义,再根据题意来选择正确的解释.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学生都能正确地理解题意及其中的意义.可见朗读不但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题意,同时,也有效地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中也有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解决问题等教学内容,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加强数学朗读也是一种简明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三、朗读使兴趣提升,在朗读中培养良好习惯
小学生年龄特征比较明显,特别是低年级,由于数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无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一定过程.数学朗读可以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增强学习自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可以循序渐进,帮助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案例3: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点的移动时,将小数点的移动和小数大小变化之间的联系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教授之后,题:2.63×10,大家很快就能说出结果,问:你是怎样想的?举手的学生寥寥可数,虽然大家也能将想法断断续续地说出来,但在语言的描述上缺乏连贯性,毫无顺序,有些学生表达不清,不到位,甚至根本不知该如何表达.于是,我将学生的回答整理了一下,在黑板上写下:2.63×10就是把2.63扩大10倍,小数点应该向右移动一位,结果是26.3.我请学生将这句话大声地朗读几遍,虽然只有很少学生能马上将这句话背出来,但绝大部分的学生通过刚才的朗读,明白了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接下来,我又出了0.108*100和576/10,请大家说说怎么想的,举手的学生一下子就多了很多,还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我想,是朗读让大家找回了自信,体验到了举手发言的乐趣,同时,也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数学上有很多值得朗读的地方,比如,概念、方法、问题等.这些往往都用简练明了的语句来描述的,学生理解起来通常比较困难,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帮助学生理解,但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这时候让学生来朗读一番,同时圈出其中的几个关键词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
朗读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语言艺术.它同样适合数学的课堂上,并发挥着它独有的作用.作为数学教师,也应该要掌握这种教学方式,让这种以声释意的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配合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一定能使数学课堂更加地有声有色,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使这种教学方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一、朗读从模仿开始,在朗读中学习数学语言
教育学界认为孩子对外界认知通常反映在模仿行为中,而我在数学教学中发现,低年级的模仿教学尤为重要,譬如,在教学一年级的看图写算式时,都会要求小朋友们将图意说一说.
案例1:左边有5朵红花,右边有3朵黄花.师:你看到了什么?生:红花和黄花.师接着引导:你还能找到其他的信息吗?生补充:红花有5朵,黄花有3朵.师进一步引导:那么一共有几朵花?生:一共有5朵花.最后我会要求学生将问题及答案连起来完整地复述一遍,并写在黑板上,请小朋友们读一读.反复演练几次,那么接下来如果出现类似的图,请小朋友说图意,大家很容易就会模仿花朵数数的表达方法完整地进行表述.甚至在后续的学习当中,甚至常常会有举一反三的惊喜出现.由此可见,朗读让小朋友们学会模仿的同时,也慢慢地开始接受数学的语言,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兴趣.
二、朗读令理解升华,在朗读中提高逻辑思维
曾经听到过这样的一个小故事:一位教授回忆,他在童年时遇到一道数学难题,想请求他的爷爷帮忙,可他爷爷悠闲自在地听收音机里播放的京剧,根本没注意他,他还装着听不见,叫他大声读题,一遍又一遍地读给他爷爷听,大概读到十遍后,他终于会解了.这个小故事也告诉我们朗读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同时,我注意到小学生理解水平相对有限,在数学领域中特别对于一些不容易掌握,通常会产生知道结果却无法将计算过程及算理表述清楚,长此以往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只会一味地机械模仿.
案例2:在教学分数和除法这一课时,存在分数的两层意义:分数意义和除法意义.如果这一课时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用除法去解决问题,只需要一个课时,但我花了两个课时来诠释分数的这两层意义到底有何区别.譬如,3/5的分数意义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3份;它的除法意义是:把“3”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我首先采用例题对这两层意义进行解释,但有不少学生表示不太明白.于是,我让学生对这两层意义进行朗读,找到这两句话中的不同点,然后再出示例题,进行简单的计算之后,问:你是怎样想的?用分数的哪一层意义来解释这道题呢?大部分的学生这时候已经会说了,但还有个别几个不会,最后就请这几个学生朗读刚才的两层意义,再根据题意来选择正确的解释.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学生都能正确地理解题意及其中的意义.可见朗读不但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题意,同时,也有效地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中也有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解决问题等教学内容,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加强数学朗读也是一种简明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三、朗读使兴趣提升,在朗读中培养良好习惯
小学生年龄特征比较明显,特别是低年级,由于数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无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一定过程.数学朗读可以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增强学习自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可以循序渐进,帮助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案例3: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点的移动时,将小数点的移动和小数大小变化之间的联系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教授之后,题:2.63×10,大家很快就能说出结果,问:你是怎样想的?举手的学生寥寥可数,虽然大家也能将想法断断续续地说出来,但在语言的描述上缺乏连贯性,毫无顺序,有些学生表达不清,不到位,甚至根本不知该如何表达.于是,我将学生的回答整理了一下,在黑板上写下:2.63×10就是把2.63扩大10倍,小数点应该向右移动一位,结果是26.3.我请学生将这句话大声地朗读几遍,虽然只有很少学生能马上将这句话背出来,但绝大部分的学生通过刚才的朗读,明白了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接下来,我又出了0.108*100和576/10,请大家说说怎么想的,举手的学生一下子就多了很多,还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我想,是朗读让大家找回了自信,体验到了举手发言的乐趣,同时,也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数学上有很多值得朗读的地方,比如,概念、方法、问题等.这些往往都用简练明了的语句来描述的,学生理解起来通常比较困难,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帮助学生理解,但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这时候让学生来朗读一番,同时圈出其中的几个关键词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
朗读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语言艺术.它同样适合数学的课堂上,并发挥着它独有的作用.作为数学教师,也应该要掌握这种教学方式,让这种以声释意的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配合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一定能使数学课堂更加地有声有色,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使这种教学方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