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自有才子病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嵇康又从之游三年,问其所图,终不答,康每叹息。将别,谓曰:“先生竟无言乎?”登乃曰:“子识火乎?火生而有光,而不用其光,果在于用光。人生而有才,而不用其才,而果在于用才。故用光在乎得薪,所以保其耀;用才在乎识真,所以全其年。今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子无求乎?”康不能用,果遭非命,乃作《幽愤诗》曰:“昔惭柳下,今愧孙登。”
  ——《晋书.孙登列传》
  魏晋,是一个遥想起来自带仙乐与林露的时代。陶公的南山,贤者的竹林与嵇康的广陵散隐逸其间,那时候的袍子也宽大,主人纵藏身于雾瘴,仍能露出半个袖子以供后世遥望。
  但更有诸多抱道而藏之士,藏山于山,藏天下于天下,不止后世不知,当时人亦不识。前文提到的孙登便是其中的一位,《神仙录》的开篇便是“孙登,不知何许人也。”越是踪迹不可寻,后人越是要按图索骥一番,《晋书》里就提到过两段。第一段是:孙登原为汲郡共县(今河南)人,常住山中,以土窑为宅,夏则编草为裳,冬则披发为服,人们赠之以衣食,皆辞而不受。孙登好读《易》,善弹琴。当时有作炭人知其不凡,欲与之交谈,孙登未应。文帝司马昭派遣阮籍亲见他,与之相谈,孙登亦未应。这才有了本开头所引的与嵇康这番交集——
  嵇康从游三年,以其不可解之一问。在临别时孙登与之言说“才识”——才识已是显相,其背后另有本宗所在。如柴火之于有光,循真之于有才。保耀全年者,不在光,不在才,而是背后本真不失。
  那一次的分别,是他们今生的最后一次相见。孙登知友人之弊,故在于点醒其循本知大。嵇康果不能受用,数年后因得佞臣遭其诬陷,而被司马氏处死。嵇康之才,耀烁古今,却不能保身全年,悔不听孙登之言,抚广陵而辞世。
  盖因,才识具足者用行舍藏,不会时时锋芒在外;才不足者,用之不行,终身庸碌;识不足者,舍之不藏,反被其伤。
  今之世界,众人察察,以有用为方,人生的规划多线性简单。于是另有孤愤者,毅然跳出,以“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自励。几十年的沉闷之后,迎来一波以“无用”为求的风潮,写字、弹琴、水墨、工笔,有一则内能自娱,外能获誉。才子、才女之多,再也没有胜过这个时代的了。
  众人以一艺为事,终日苦修,再也不能听闻孙登之教,不知孟夫子说盆成括“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智者所言,不是茶余饭后的闲话,善听者,休然为戒;轻过者,风拂耳畔。然而,众生谁人不是嵇康,谁人不是盆成括?
  民国才女张爱玲曾言: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
  后世人以为这是她的谦辞,但因才情而来的痛苦缠绕她时,能清晰看到与经过的也只是她自己。她写了那么多璀璨的小说,却始终写不好自己的人生剧本。她母亲说:早知你今日如此,不如小时候得猩热病时不仔细看管,也许那样走完一生也好。
  人若不能明理,有才、无才都是自戕。更为危险的是,虚弱地才气往往会掩盖住生命真实的缺口。
  同一时期的唐伯虎与王阳明,都是自小有才子之名,文思、行为皆不同于常人。少年气盛的年纪里双双遭遇科举落地,但他们的人生也是自此分野的,前者一蹶不振,自此潦倒于姑苏城南,鬻画饮酒,癫狂终日;王阳明则是人以不及第为耻,我以不及第动心为耻,自此b無旁鹜只为生命的明德而学。一些岁月后,当唐伯虎佯疯才逃出宁王府时,阳明先生却已部署好了擒王业。
  无独有偶,唐宋之际,朱淑真与宋若昭,虽是女才人,亦是唐王二人的翻版。前者因才情而英年早夭,后者循光源而柴立中央。
  都说旧时一句“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对女子的轻慢与踩压,岂不闻这幅联子最早的出处,便是宋若昭她们,她说:男子有德便是才,此语尤是;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殊非。宵小之人,断章取义了一半,又拿来栽赃于她们。
  越是有才者,越需进德,越是要敦厚博识,温柔通达。恃才者,无一不被才所伤。况有才者,必定有人为才所趋,拥护效仿,其根不正,其害远矣。
  近世,道术两裂。知识分子反而更易陷人抑郁与躁狂的状态之中,皆因背后的宽博不在,只剩下孤零零的才气。才气之剑,若无鞘收之,其锋对外伤人,对内伤己。光芒耀眼,其薪火无多。
  若无大的事件来临,薪火兀自烧尽,才华也就暗自萎谢了。一旦中途,风波起,将无立锥之处,将生命一并掩熄了去。却未必能奏一曲广陵散,言一声愧孙登。
  人间久不闻真才子,流传的只是一种叫做才子/才女的病症。
  编辑/徐展
其他文献
宗白华先生曾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有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这是一个王朝不断更迭、政治斗争异常残酷的时代,从东汉末年算起,在近两百年的风霜中,华夏大地经历了群雄逐鹿、金戈铁马、铸甲销戈、问鼎中原的混乱时期,在无数智谋、胆色与权诈的混战中,英雄、枭雄、奸雄和狗熊辈出,无数能人志士前仆后继地参与到这场纷争,企图创立宏图霸业,最终
期刊
谈及中国的历史,单说“魏”或“晋”时,似无出奇之处,但如果把“魏”和“晋”连在一起说出来,一个光照千古的神奇概念就骤然出现:魏晋风度。  “一种风流吾最爱,魏晋人物晚唐诗。”这是日本诗人大沼枕山的诗句。与汉朝的敦实厚重、三国的慷慨激荡、唐朝的盛大开放、宋朝的清丽婉约不同,魏晋人物以率性不羁、旷达玄远著称。这是当时整个社会的精神时尚和审美追求,魏晋也因此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和争议最大的时代。  
期刊
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氣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  ——明代学者胡应麟  魏晋名士的率真旷达、超拔脱俗、爱惜个性的情怀,以及对内心和天地间自由的寻找,恰恰是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所缺乏的东西。
期刊
满堂  丁酉隆冬,北风呜咽。母亲打电话来,说是托乡下的二舅母给我磨了玉米渣,可以熬粥喝,又说是用石磨人工磨的。让左邻右舍都来喝。我已人至中年,母亲都当我是孩子,海样的深情和明亮一直交付,她有魏晋时期人的风度,宽阔的胸襟和大义,有时倒不像个女子,如果生在魏晋,能和王羲之成为朋友。  王羲之的帖极多,我对《儿女帖》情有独钟。仿佛看见了日常的真情和家长里短,也能确切感受到那动人的父爱,让《儿女帖》有了动
期刊
“一种风流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一提起“六朝”,人们自然会想到“名士风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名士大放光彩、社会氛围讲求情趣的历史阶段,在饮食与服饰的细节上,魏晋士人也追求着别样风流。  被服纤罗衣,左右佩双璜  魏晋时期,“褒衣博带”是社会的主流服饰风格,上至门阀望族,下至平民百姓,男子穿衣袒胸露臂,呈现出自然洒脱、轻松旷达的感觉。当时的名士,穿一种类似今天背心的内衣,然后就是一件宽松的外衣,
期刊
摘要: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未来经济发展的新方向,低碳出口也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国际贸易的新热点,低碳产品将成为各国出口贸易的新支柱。在低碳经济理念的指导下,低碳壁垒随之形成,并成为未来国际贸易中的主要壁垒模式。低碳壁垒的兴起和发展必将对我国出口贸易造成巨大影响,为使我国出口贸易及时有效地应对国外低碳壁垒,法律措施的设计与实施刻不容缓。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壁垒;影响;法律措施  中图分类号:D9
期刊
摘要:以调整后的公民社会指数(CSI)为分析工具,围绕结构、资源、环境和影响四个维度,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广州市D街道S老人院开展居家养老活动进行了微观个案分析,目的是把握研究对象的资源来源、生存处境、与外界的关系、实际发挥的影响力等方面的真实状况。研究表明,S老人院和社会资源的互动不足,与政府部门则形成了民主型合作治理特征的合作关系,S老人院应加强与外部组织间的社会网络建构,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
期刊
东汉末年是大动荡时代,群雄逐鹿,瘟疫四起,哀鸿遍野,白骨成堆。人们在时代中瑟瑟发抖,仿佛困在笼子里的鸡,今天看见自己的同伴被拉出去一只杀掉了,明天又有一只拉出去被杀掉了,谁也不知道接下来被抓出去的是谁,笼子里的鸡拼命哀嚎,他们看得见自己的命运,却逃不出这个牢笼。  曹丕有一首《丹霞蔽日行》默默倾诉着生命脆弱,盛年易逝的悲哀:  丹霞蔽日。采虹垂天。  谷水潺潺。木落翩翩。  孤禽失羣。悲鸣云间。 
期刊
酒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发明,因为酒的发明让人类的生活从单一的劳动中脱离出来。于是,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方能在酒的衬托之下得以呈现,进而让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让人们的行为变得潇洒,让人们的思想变得博大。  如果说在中国历史上还有那么一个时刻,人们对于饮酒这件事情有着极大的兴趣甚至超脱了宇宙时空,那么非魏晋时期莫属了。这时的茶叶尚未得到开发,因此酒便成为了这一时期人们最为常规的饮品。无论
期刊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一举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于是曹丞相“幸甚至哉”,南返他的中原和邺城。这一路上,年过半百的老曹恐怕总会想起自己二十多岁时的壮举——一个在东汉帝都洛阳管理治安的小官,居然敢处死违反禁令的宦官家属,而这宦官可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赛硕。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曹阿瞒,现在已贵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曹丞相。甚至,如果不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汉献帝的正统地位,他可能在这之前已被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