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教学浅探

来源 :中国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i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将教本变为学本,着重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教师也将转变角色,从权威者变成教学中平等的参与者,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而学生也从过去“填鸭式”教学中被灌输者,变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参与者。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一、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上通过让学生讲故事,演小品和表演历史剧的多种方式调动学生课堂的主动性,既可以牢固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也可以通过角色的扮演,用故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做到人人参与课堂教学,畅所欲言、思想开阔。如在上《春秋霸王》一课中利用本课丰富的历史材料,让学生进行讲春秋故事比赛,看谁讲得好。
  老马识途——管仲
  退避三舍——晋文公
  一鸣惊人——楚庄王
  问鼎中原——楚庄王
  卧薪尝胆——勾践
  学生对成语故事非常感兴趣。所以学生非常乐意参与这一活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同时,针对春秋五霸成功的经历,让学生合作讨论他们各自成功的秘诀,并让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齐恒公——革新强国——革新
  晋文公——退避三舍——诚信
  楚庄王——一鸣惊人——雄心
  吴王——改革内政——勤业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毅力
  这样既掌握了相关历史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自己的动口能力,思考习惯(能力)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课件以及直观教具,给课堂教学添加生动性、趣味性
  
  直观性教学对于七年级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如:我在上《西周的兴亡》这一课时,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封神榜》主题曲及片段导入新课,问学生这是什么电视剧的主题曲,反映了哪两个朝代的更替?学生回答说“商朝和周朝”。由于学生对《封神榜》的电视剧非常熟悉,因此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三、上好历史活动课,创办“历史角”
  
  开设活动课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
  师生共同选择活动主题,如办历史墙报,历史小报,历史图书角等,然后让学生分组收集整理资料信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合作、交流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比如书面、实物)
  例如:教师让学生办一次历史墙报的活动,让学生分组收集版块资料,
  “家乡揽胜”,让学生收集家乡名胜古迹的资料、图片并附上说明。
  “名人轶事”,让学生收集自己熟悉的一位家乡历史名人的轶闻趣事。
  “文化天地”,让学生收集古钱币,古餐具,标明时代用途及说明。
  “文苑拾贝”,让学生列出读过的历史书籍名并写出内容简介
  “银幕上的历史”,让学生列出看过的历史电影、电视剧,并写出故事梗概。
  通过这样的活动课,既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历史活动课的开设只有结合学生的特点,注重趣味性,才具有吸引力,生命力。
  
  四、注意把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要让历史起到为人借鉴的作用,坚持古为今用,学以致用
  
  如:在学习造纸术对人类影响的时候,教材中并没有涉及对今天人类环境的破坏,我在上课时将现实生活与历史知识相联系,呼吁学生热爱地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如在学习随文帝“开皇之治”采取的措施中有这么一条“倡导节俭”对于我们今天提倡节约型社会仍有借鉴意义。
  
  五、注重历史学科与其他基础学科的渗透、整合
  
  我们经常谈论“史地一家”“史政一家”“文史不分家”。历史教学中对基础学科相关知识的渗透,既照顾到历史学科本身具有综合性特点,也可帮助学生积累广博的知识,增长学生的知识面。
  如:上《西周的兴亡》一课时,利用《西周的兴起》地图,其中有泾水、渭水流域的介绍,因此我就附带介绍了泾水、渭水的有关地理知识;泾河水清,渭河水浊,泾河的水流人渭河时,清浊的界限很分明,因此,就形成了一个成语——泾渭分明,比喻事物界限分明。在这里既注重了地理知识,又注重了语文知识的联系。
  又如:介绍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时,将《水经注》中的文字与语文课本中文章三峡相联系,让学生由“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联想到李白的名篇《早发白帝城》。《水经注》既是部重要的地理著作,同时这部书文字优美,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因此受到了文学家的重视。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各项能力。当然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才能找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638400四川省武胜县农林初中)
其他文献
【摘要】创新,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个性和能力特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综合能力。   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智力的核心部分。因此,语文教学要注意学生创
期刊
嫩江高中于1983年建校。1998年以来,我校从硬件建设到软件发展,从规模扩大到质量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全省第二批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工作总结会议、全省县域高中教育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校召开,我校被省教育厅领导誉为全省县域高中发展的一面旗帜,2005年,晋升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中组部、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领导多次到我校视察指导工作。  近年来,我校以创办全县人民满意
期刊
六年的教学经历,通过对本班和其他班学生的观察和调查,我发现现在的学生作业时抄袭现象很严重。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教学及学生个性的发展。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我对其产生的原因作详细分析后,总结出以下几个应对策略:帮学困生消除抄袭的需求;向学生传授“学习是应该出错”的理念;让学生明白“抄袭无功效”的道理;给学生树立“纠错孕育成功”的意识;帮学生强化“规范纠错”的习惯。    一、原
期刊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有关教师反思能力研究的基础上,试图较全面地描述教师职业反思能力结构,并依据不同层次教师的反思指向的差异,构建适合不同教师群体的反思能力培训方式。    一、反思能力的含义与结构教师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这种能力主要分为两大部
期刊
科学地建设班集体,培养学生良好的班风,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班风,又称班级风气,是班级内大多数同学在情绪、言论、行动、道德面貌和作风的共同倾向。它通过其群体成员的思想、言行、风格、习惯、态度等方面表现出来。优良的班风是一种积极的教育环境,它通过感染熏陶等方式,对师生的思想、行为、作风产生重要的影响。优良的班风,以及在它影响下所形成的集体心理定势,对来自家庭、社会的大量信息,有筛选择优的功能,
期刊
学习心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研究与事实表明,中小学生大量的心理问题,都与其学习心理有关。有人对上海市4649名中小学生的心理现状调查表明:中小学生亟待作心理辅导的问题,居前十位的是:学习动机不正,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能力不够,注意力障碍,自控能力差,自我中心,耐挫力低,学习焦虑,自卑和社交退缩。其中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有七项,可见,困扰学生最多的是学习心理问题。因此,中小学心理健
期刊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就是“讲例题、套法则(公式、关系式)、仿考题”,学生总是在教师指定的“路”上行走,不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因而不但知识学得死,而且不能灵活运用,更谈不上什么“再创造”。新的数学大纲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去“再创造”呢?我的作法是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己“找路”。    一、创造情境,先为学生引路    良好的开端等
期刊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优质教育,充分发展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在现阶段,学生研究性学力的主渠道依然在课堂,为此,转换以灌输式、接受式、书本知识为本位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建构自主性、开放性和发展性为主要特征的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是时代发展对教学改革的呼唤。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应当渗透于所有的学科学习和活动学习之中;应当贯穿于整个教
期刊
近十年来,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是交际性教学原则的研究与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此密切相关的则是对教学中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探讨。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于外语教学的交际性原则、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等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同时在整体精神与许多具体部分的表述与教学要求上也体现了交际性原则。比较前大纲而言,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是我国外语教学界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等方面
期刊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即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语言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提高作文语言的表现力,我们除了正确运用语言之外,还得学会一些技巧,做到巧用。    一、巧引诗词歌赋  诗词歌赋、名言警句、民间俗语等,大多是语言浓缩的精华,极富表现力。巧妙地将其暗嵌在恰当的语境中,会使文章饱满、厚重,增添几分韵味。如:“晚自习咔咔地嗑瓜子,教室里‘余音绕梁’,有人戏称:听取蛙声一片。”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