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摄影这些年,尤其是近两年,风生水起,“大动作”不断,屡屡成为国内摄影界瞩目的焦点。那么,客观地审视浙江摄影的发展变化,从中整理出具有“浙江特色”的关键词,或许对进一步促进国内摄影的发展繁荣有所裨益。
浙江摄影土壤肥沃,名家辈出。梳理一下浙江摄影这几年的发展轨迹,就会发现目前浙江摄影整体呈现出两个特点,即“多元化”、“专业化”。
浙江摄影这几年的版图明显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一方面,两大传统摄影领域—追求画意唯美的摄影、新闻报道摄影继续保持着活跃的状态,参与者众。参赛、“打龙”的影友队伍浩浩荡荡,成绩斐然;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图片中心、都市快报为代表的新闻报道摄影,在“荷赛”、“华赛”等国内外一系列重要摄影比赛中屡有斩获。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浙江摄影师、特别是年轻一代,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摄影疆域,开始在当代摄影领域里进行多样化的探索,并形成了不小的群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多元化”的同时,经过若干年的培育,浙江摄影已经显示出“专业化”的特点。
首先,整体上看,浙江已经拥有数量不少的成型的高端展示平台。目前,全国性的专业影展平台有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大展、“徐肖冰杯”全国大学生摄影双年展等,省级的则有浙江省摄影艺术展、浙江当代摄影新锐展、浙江纪实摄影大展、浙江视觉艺术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摄影创作成果展等多个侧重不同形态的展览平台。通过这些专业平台,浙江的摄影人才正在展示自己的才华,并将影响力辐射向全国。
其次,浙江基本形成了多层面的专业化的摄影人才培养模式。除了传统的艺术教育和职业教育,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主导建立了“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浙江摄影“新峰计划”、浙江中青年摄影人才研修班、摄影工作坊、浙江摄影大讲堂,为浙江摄影不同梯队的人才队伍建设和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近些年来,中国的摄影生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一统天下的追求唯美的“艺术摄影”、宣传图式化的新闻摄影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在浙江这样具备丰厚摄影积淀的地区,“多元化”和“专业化”试图打造的正是符合摄影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的新的摄影格局:既保持摄影“大众化”带来的数量庞大的摄影人口,又瞄准“专业化”的摄影艺术体系建设,“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并举,以促成摄影文化整体的繁荣。
显而易见的是,摄影要保持长期的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必须有完备而高水平的摄影艺术体系的支持,尤其是有相当社会知名度的摄影艺术家为旗帜。从中国摄影的实际情况来看,摄影界自娱自乐、专业化程度不高、影响力有限的情况相当严重,从前占据主导地位的(唯美)艺术摄影、新闻摄影遭到当代艺术界的无情排斥和“边缘化”,而“体制外”的摄影群体却在那里“野蛮生长”。如何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设适合中国现实的充满生命力的摄影艺术体系,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性课题。
一个成熟而有活力的艺术体系,通常由艺术家、批评家和专业媒体、艺术展示机构、艺术市场等四大板块组成,四大板块之间相辅相成、良性互动。从目前国际上通行且行之有效的摄影体系来看,在这四大板块中,“学术支持”须臾不可离。现今国际知名的摄影家不少是科班出身,甚至出现了德国“杜塞尔多夫学派”、美国“耶鲁学派”这样的摄影家群体。专业摄影媒体、出版社、摄影史论学者、摄影批评家、策展人、艺术馆摄影部门等更不必说,“学术”二字就是根本。即使是在摄影作品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中,“学术”依然是销售和收藏中讨论价格的基础。因此,下大力气打造“学术”根基,是建设摄影艺术体系的重中之重。
回头来看浙江摄影这几年的努力,就会发现浙江摄影在打造未来摄影新格局的时候,已经在着力提高整体的“学术”能力,自觉不自觉地向着建设具有充分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摄影艺术体系奔去。
在摄影“学术能力”的打造中,通常需要三大“支点”—艺术院校、专业出版、摄影机构/组织。高校培养专业人才,提供“学院派”的艺术观点和学术支持;专业出版机构集纳扩散摄影知识,传播优秀的摄影作品和摄影理念,放大学术影响力;各种摄影机构和组织,例如摄影家协会、摄影展览馆、摄影节,推动摄影的创作和总结,打造展示、研究的专业平台。
毋庸讳言,国内摄影界总体上专业化程度不高的现状下,浙江摄影在学术能力的建设上,正在营造良好的现实条件。中国美术学院、浙江财经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一批高校都开设了摄影系(或者摄影专业),在国内拥有一定的知名度;浙江摄影出版社长期以来就是国内重要的专业出版社,推出过相当数量的优秀摄影书籍。最重要的是,近年来浙江摄影家协会充分利用以上这些“学术资源”,并组合省内外的摄影家、理论家、摄影媒体、摄影节、展览馆等各种摄影资源,建立了一批专业化的平台,将摄影专家学者请进来举办专业讲座、摄影工作坊等,组织摄影骨干走出去观展学习,开阔浙江摄影人的视野,提升了浙江摄影创作和学术研究的整体实力。
通过打造摄影的“学术能力”,建设优秀的摄影艺术体系,促进摄影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绝非一日之功。浙江摄影和中国摄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为浙江籍摄影家、评论家,现为中国摄影出版社副社长。
浙江摄影土壤肥沃,名家辈出。梳理一下浙江摄影这几年的发展轨迹,就会发现目前浙江摄影整体呈现出两个特点,即“多元化”、“专业化”。
浙江摄影这几年的版图明显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一方面,两大传统摄影领域—追求画意唯美的摄影、新闻报道摄影继续保持着活跃的状态,参与者众。参赛、“打龙”的影友队伍浩浩荡荡,成绩斐然;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图片中心、都市快报为代表的新闻报道摄影,在“荷赛”、“华赛”等国内外一系列重要摄影比赛中屡有斩获。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浙江摄影师、特别是年轻一代,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摄影疆域,开始在当代摄影领域里进行多样化的探索,并形成了不小的群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多元化”的同时,经过若干年的培育,浙江摄影已经显示出“专业化”的特点。
首先,整体上看,浙江已经拥有数量不少的成型的高端展示平台。目前,全国性的专业影展平台有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大展、“徐肖冰杯”全国大学生摄影双年展等,省级的则有浙江省摄影艺术展、浙江当代摄影新锐展、浙江纪实摄影大展、浙江视觉艺术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摄影创作成果展等多个侧重不同形态的展览平台。通过这些专业平台,浙江的摄影人才正在展示自己的才华,并将影响力辐射向全国。
其次,浙江基本形成了多层面的专业化的摄影人才培养模式。除了传统的艺术教育和职业教育,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主导建立了“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浙江摄影“新峰计划”、浙江中青年摄影人才研修班、摄影工作坊、浙江摄影大讲堂,为浙江摄影不同梯队的人才队伍建设和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近些年来,中国的摄影生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一统天下的追求唯美的“艺术摄影”、宣传图式化的新闻摄影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在浙江这样具备丰厚摄影积淀的地区,“多元化”和“专业化”试图打造的正是符合摄影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的新的摄影格局:既保持摄影“大众化”带来的数量庞大的摄影人口,又瞄准“专业化”的摄影艺术体系建设,“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并举,以促成摄影文化整体的繁荣。
显而易见的是,摄影要保持长期的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必须有完备而高水平的摄影艺术体系的支持,尤其是有相当社会知名度的摄影艺术家为旗帜。从中国摄影的实际情况来看,摄影界自娱自乐、专业化程度不高、影响力有限的情况相当严重,从前占据主导地位的(唯美)艺术摄影、新闻摄影遭到当代艺术界的无情排斥和“边缘化”,而“体制外”的摄影群体却在那里“野蛮生长”。如何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设适合中国现实的充满生命力的摄影艺术体系,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性课题。
一个成熟而有活力的艺术体系,通常由艺术家、批评家和专业媒体、艺术展示机构、艺术市场等四大板块组成,四大板块之间相辅相成、良性互动。从目前国际上通行且行之有效的摄影体系来看,在这四大板块中,“学术支持”须臾不可离。现今国际知名的摄影家不少是科班出身,甚至出现了德国“杜塞尔多夫学派”、美国“耶鲁学派”这样的摄影家群体。专业摄影媒体、出版社、摄影史论学者、摄影批评家、策展人、艺术馆摄影部门等更不必说,“学术”二字就是根本。即使是在摄影作品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中,“学术”依然是销售和收藏中讨论价格的基础。因此,下大力气打造“学术”根基,是建设摄影艺术体系的重中之重。
回头来看浙江摄影这几年的努力,就会发现浙江摄影在打造未来摄影新格局的时候,已经在着力提高整体的“学术”能力,自觉不自觉地向着建设具有充分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摄影艺术体系奔去。
在摄影“学术能力”的打造中,通常需要三大“支点”—艺术院校、专业出版、摄影机构/组织。高校培养专业人才,提供“学院派”的艺术观点和学术支持;专业出版机构集纳扩散摄影知识,传播优秀的摄影作品和摄影理念,放大学术影响力;各种摄影机构和组织,例如摄影家协会、摄影展览馆、摄影节,推动摄影的创作和总结,打造展示、研究的专业平台。
毋庸讳言,国内摄影界总体上专业化程度不高的现状下,浙江摄影在学术能力的建设上,正在营造良好的现实条件。中国美术学院、浙江财经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一批高校都开设了摄影系(或者摄影专业),在国内拥有一定的知名度;浙江摄影出版社长期以来就是国内重要的专业出版社,推出过相当数量的优秀摄影书籍。最重要的是,近年来浙江摄影家协会充分利用以上这些“学术资源”,并组合省内外的摄影家、理论家、摄影媒体、摄影节、展览馆等各种摄影资源,建立了一批专业化的平台,将摄影专家学者请进来举办专业讲座、摄影工作坊等,组织摄影骨干走出去观展学习,开阔浙江摄影人的视野,提升了浙江摄影创作和学术研究的整体实力。
通过打造摄影的“学术能力”,建设优秀的摄影艺术体系,促进摄影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绝非一日之功。浙江摄影和中国摄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为浙江籍摄影家、评论家,现为中国摄影出版社副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