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人云:“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会学比学会更重要。“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也就是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围中学会学习。
关键词:自主学习;问题;情境;拓宽;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老师是数学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手、眼、脑并用,引导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会学习。本文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作用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景,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来。如讲方程的意义:同学们都玩过翘翘板的游戏吗?有一天狗熊和和小兔子走在一起,兔子邀请狗熊大哥和它玩翘翘板的游戏,你们猜狗熊大哥是怎么说的,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主题。
二、延拓创新,创设情境,增长自主学习的精神。
新课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要求学生将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他们在探究数学奥妙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从而更加主动的投入学习。当然,这也离不开老师上课时的精心策划和指导。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从各方面,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去发现一些与数学有联系的问题。从而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让学生准备好用木条顶了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摆在课桌上,然后通过一个长方形拉对角,得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面积大家都能计算,平行四边形呢?周长相等,面积呢?小组讨论(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平行四边形也有长,但宽倾斜了,面积显然也小了点怎么办呢,我帮它扶正给它做一个宽,不就求出来了吗?)我说,说得真好,不过老师给它重新起了个名字,你说平行四边形的长,老师称它为底,你帮它扶正的宽称它为高,还没等老师说完,同学们说,老师我们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高。哦,同学们真棒!要得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那两个条件?同学们说底和高。做两道题试试看怎么样。(巩固梯形面积的公式)延伸创新三角形的面积: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分割两个大小相等的三角形应该怎样分,能不能求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小组讨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加起来就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2就等以一个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高一样,不就是除以2吗?)同学们通过实践,讨论,自己找出结论。
三、开放题材,联系实际,拓宽自主学习的世界。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的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开放题会给课堂带来生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在课前安排这样一段插曲: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比吗?让学生将拳头翻滚一周的长度和脚底长度比?身高与两臂平伸的长度比?脚底长度与身高比?并引导学生想想在生活中的用处……这样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开放题,引出“比例”的学习,可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来探索新知识。
“一题多解”是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性的一种典型代表,对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教材和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是很有作用的。但一题多解的最终目的不是来展示有多少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也不是所有的题目都需要用多种方法去解决,而是要在比较中寻找一种最佳、最近的途径,也就是说,掌握“一题多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一题一解”。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寻求认识问题的正确途径,找到解决问题的要害,这是培养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根本所在。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解决多个相同数相乘时的书写时,乘方的应用就是一个捷径,假如这时仍有学生用原始的方法把它写成很长的一个样子,你会怎么想呢?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更要善于帮助他们总结归纳问题,使其认知水平有所提高。当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仅停留在创设这些教学活动情境上是不够的。并且要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主动探究。在学习中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带“有色眼镜”看人,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创造个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应当紧记“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道理。寓学法于教法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掌握学习方式,做到“会学”、“善学”。老 师在“引导”上下工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仅停留在创设这些教学活动情境上是不够的。要想带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首先要有创造精神,应将课堂教学的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然后创设情境,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要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主动探究。在学习中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带“有色眼镜”看人,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创造个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关键词:自主学习;问题;情境;拓宽;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老师是数学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手、眼、脑并用,引导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会学习。本文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作用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景,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来。如讲方程的意义:同学们都玩过翘翘板的游戏吗?有一天狗熊和和小兔子走在一起,兔子邀请狗熊大哥和它玩翘翘板的游戏,你们猜狗熊大哥是怎么说的,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主题。
二、延拓创新,创设情境,增长自主学习的精神。
新课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要求学生将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他们在探究数学奥妙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从而更加主动的投入学习。当然,这也离不开老师上课时的精心策划和指导。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从各方面,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去发现一些与数学有联系的问题。从而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让学生准备好用木条顶了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摆在课桌上,然后通过一个长方形拉对角,得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面积大家都能计算,平行四边形呢?周长相等,面积呢?小组讨论(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平行四边形也有长,但宽倾斜了,面积显然也小了点怎么办呢,我帮它扶正给它做一个宽,不就求出来了吗?)我说,说得真好,不过老师给它重新起了个名字,你说平行四边形的长,老师称它为底,你帮它扶正的宽称它为高,还没等老师说完,同学们说,老师我们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高。哦,同学们真棒!要得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那两个条件?同学们说底和高。做两道题试试看怎么样。(巩固梯形面积的公式)延伸创新三角形的面积: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分割两个大小相等的三角形应该怎样分,能不能求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小组讨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加起来就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2就等以一个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高一样,不就是除以2吗?)同学们通过实践,讨论,自己找出结论。
三、开放题材,联系实际,拓宽自主学习的世界。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的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开放题会给课堂带来生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在课前安排这样一段插曲: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比吗?让学生将拳头翻滚一周的长度和脚底长度比?身高与两臂平伸的长度比?脚底长度与身高比?并引导学生想想在生活中的用处……这样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开放题,引出“比例”的学习,可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来探索新知识。
“一题多解”是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性的一种典型代表,对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教材和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是很有作用的。但一题多解的最终目的不是来展示有多少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也不是所有的题目都需要用多种方法去解决,而是要在比较中寻找一种最佳、最近的途径,也就是说,掌握“一题多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一题一解”。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寻求认识问题的正确途径,找到解决问题的要害,这是培养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根本所在。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解决多个相同数相乘时的书写时,乘方的应用就是一个捷径,假如这时仍有学生用原始的方法把它写成很长的一个样子,你会怎么想呢?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更要善于帮助他们总结归纳问题,使其认知水平有所提高。当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仅停留在创设这些教学活动情境上是不够的。并且要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主动探究。在学习中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带“有色眼镜”看人,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创造个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应当紧记“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道理。寓学法于教法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掌握学习方式,做到“会学”、“善学”。老 师在“引导”上下工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仅停留在创设这些教学活动情境上是不够的。要想带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首先要有创造精神,应将课堂教学的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然后创设情境,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要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主动探究。在学习中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带“有色眼镜”看人,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创造个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