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威还是立信——商鞅“徙木立信”再评价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hy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在一个社会中是十分重要的。孔子曾经有过“民无信不立”的断言,而商鞅“徙木立信”就是一个“立信”的经典例子。
  《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的这个故事很简单:商鞅在制定了变法新令后,恐民众“打酱油”,于是采用了这样一个特殊手段。“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这里的“不欺”,固然有讲诚信守承诺的含义,所以,从悬赏角度称之为“徙木立信”并无大错。但是,如果认为这种手段可以建立起信任关系,就有点变味;如果把它作为中国古代政府守信的典范,则是重口味了。因为商鞅要建立的不是一般的诚信,而是威信。
  “威信”作为复合词,必须考虑“威”的义项,且以威为主。商鞅“恐民之不信”,是担心民众不相信政府法令的有效性;给徙木者悬赏且兑现,所表明的“不欺”,是宣告政府变法的决心和气魄。所以,其意义在于立威,而不是单纯讲信。以“十金”作为搬动一根木头的报酬已经超出常理,无人敢搬的原因在于不合市价,不知背后有何猫腻;所以要再增加到离谱的“五十金”,直到能够吸引别人作出冒险为止。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我们不妨推演一下:如果五十金依然没人搬,商鞅有可能继续往上加价。反正,要一直加到能够刺激有人出头为止。而这种离谱的加码,一方面是宣告政府说话算数,另一方面是宣告不管政府行为多么不可思议也必须服从。其隐含的台词是:即便政府“躲猫猫”,民众也不能“打酱油”。其实,这种以悬赏表示威权的方式,历史上有多人做过。例如吕不韦、刘安等人都曾经以“一字千金”或者“一字百金”的方式抬高自己“专著”的地位,其立威的用意更加明显,而同立信渐行渐远。
  同商鞅较真,是为了使我们今天更清楚地看到诚信建设中的某些偏失。尤其当今依然有不少人偏爱商鞅,以立信为名,以立威为实,更需要反省。
  首先,管理活动中的诚信,确实需要做到令行禁止,但令行禁止不等于诚信。商鞅徙木立信,目的在于让民众无条件地相信政府法令。他甚至不允许民众观念的转变。秦国的民众有起初声称法令不便而后来又改口说法令之便者,被商鞅列入“乱化之民”,发配边远地区,“其后民莫敢议令”。无论是国家管理还是公司经营,只要是用外在压力迫使当事人不得不遵守相关规定(哪怕是出于利诱或者出于威胁的乐于遵守),都不是真正的诚信。诚信是一种信任,而不是一种控制。商鞅式的立信,其要害不在信任而在服从。以此推论,任何对组织成员强化控制的手段,都不可能增进下属的信任。恰恰相反,只有在解除各种控制手段的情况下,上下都能信守承诺,才有可能走向真的诚信。当然,对失信行为的惩罚不可缺少,一旦对失信者不予惩罚,等于鼓励欺骗。但是,仅仅停留在对失信的惩罚和对守信的奖励上,所增进者依然是威信。从威信到诚信,要有一个从外在强制到内在自觉的转变。对于管理者而言,必须认识到立威不等于立信,诚信建设才可起步。
  其次,诚信必须面对“法不治众”问题。商鞅之所以采用徙木手段,是忧虑秦国民众的不服从,所以,他要以徙木令表示治众的决心。而不管徙木令是否符合众人的愿望。其要约性质不是双方讨价还价的交易,而是单方宣布的条款,徙木立信立的是生杀威权。对徙木者赏五十金,与对不徙木者杀头治罪是同一逻辑。今天的社会已经不再具有商鞅时的情境,所以,依赖于“典型奖励”和“杀鸡儆猴”来对付属下的普遍不服从,已经不存在大众认可的正当性。凡是违法者众而守法者寡,就要反思法是否符合众意,而不是单一增大法的力度。公司经营中,当出台某个制度而大家都不遵守时,领导人就必须考虑这个制度是否具有正当性。当一个法令得不到多数人赞同时,这个法令就带上了某种恶法性质。
  第三,契约不是诱饵。商鞅徙木报酬由十金加至五十金,其目的在于引诱而不是真正的酬劳。今人则不可能像商鞅那样,以特殊诱饵要约吸引另一方,达成协议后则任何后续条款都得服从。商鞅徙木的用意,是告知民众,政府说话算数,今后任何法规都要无条件服从。尽管今天商鞅的社会已经不复存在,然而,以优厚条件招商,然后“关门打狗”;以高额报酬引人上套,然后尽情盘剥。这种手段的后果,不是诚信而是欺骗。一旦管理方以诚信的名义欺骗,被管理方就会报以积极或消极的抗争。如果直接以玩弄文本或者利用语言歧义等欺骗的手法诱导对方上钩,那就与诚信背道而驰。
  最后,从经济学角度看,诚信的本质是降低交易成本,而商鞅式的手法单从徙木行为看是不计代价的。徙木而给予五十金的报酬,绝不是正常价码。商鞅的真实用意,在于用这种方式大幅降低变法中的制度交易代价,剥夺民众的讨价还价能力,甚至以此彻底取消民众的讨价还价权利。由此,制度变成单方获益的霸王条款。今天的公司管理中,如果以这种方式来降低交易成本,只会加剧劳资冲突。商鞅自己的性命,就断送在这种冲突之中。
  所以,要建立社会诚信,今天不可再学商鞅。如果依然直接或者变相以商鞅为楷模,轻则下属心不悦诚不服,把被迫服从当作诚信;重则加剧组织矛盾和冲突,引发此伏彼起的对抗。
其他文献
作为组织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者,我阅读了克里斯·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的许多经典著作与文章,深感他深邃的思想与严谨的研究成果“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虽然未曾谋面,但闭上眼睛都能想起他慈祥的面容,他的至理名言犹在耳边。因此,当2013年11月,得知大师辞世的消息,我那种震惊与悲痛是难以言表的。他奠定了组织学习作为一门科学的理论基石,当之无愧地堪称“组织学习之父”;同时,他在组织学习领域内
期刊
UTC公司的ACE运营体系同样以客户为导向。一方面,其价值流分析以识别客户的需求为起点,客户是UTC公司管理变革的参与者。另一方面,客户也是权威的质量监督者,时刻监控UTC公司的产品使用情况,为其提高产品品质指明方向。  一种管理体系能否获得成功,人无疑是最成功的要素。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业务流程再造(BPR)热潮中,许多企业最后以失败收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和对员工的激励。  
期刊
《论衡》一书,有着大量斥责虚妄的辨析。在这些辨析中,王充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贡献,就是以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论说,提供了人力研究的思路和逻辑。过去,很多研究者都重视王充在自然领域和哲学领域的贡献,例如他的“气”论,对地震的观察,关于自然灾害的陈述,关于日月星辰的记载等等,甚至有人要把王充拉到自然科学一边,称他为伟大的科学家。但如果真正读通《论衡》,不难发现,王充始终说的是人事。《论衡》字面写的是自然
期刊
作为一家涉足多领域的巨型公司,UTC公司是如何在各领域脱颖而出的?它的经验对很多限入困境的中国制造企业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成功者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正如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企业借助美国人戴明的PDCA环逐步形成了全面质量管理(TQM)体系,UTC公司在借鉴日本制造企业的精益思想和5S管理方法,以及美国摩托罗拉和通用电气的六西格玛方法的基础上,融合自身特点创造出了ACE体系。ACE体系包含了企业文
期刊
吴志超(1914~1990),吴蕴初长子,1936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后入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解放前协助其父经营天厨味精厂,上海解放后,历任上海天厨味精厂总经理、经理,香港天厨味精化学工业公司董事长等。  欧战结束,国内到处有“味の素”的巨幅广告,吴蕴初认为这是一种受人欢迎的东西,于是花了四角银洋买了一瓶,开始他的研究工作。他找出“味の素”即格罗登酸钠(现称谷氨酸钠),一八六六年德国人曾从
期刊
UTC公司之所以能够基业长青,与其长期倡导“取得竞争优势”(ACE运营系统)密切相关。ACE基于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将全面质量管理思想(TQM)具体化,成为全公司有效经营的基础。  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TQM在全球掀起,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在制造业应用尤为广泛,这使得日本的众多企业成为全球企业学习的标杆。TQM思想所强调的是“第一次就做好”,其特征是全公司性的质量管理,即全体员工、全过程、全公
期刊
联合技术公司2001-2007连续七年被《财富》杂志评为“最受尊敬的航空航天业公司”,自1999年起便成为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公司,2013年位列《财富》全球500 强企业第154位。它的卓越业绩,离不开ACE运营系统的支持。ACE是如何保证UTC公司的产品品质和流程品质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破解UTC成功的密码,可为有意导入精益思想的企业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美国联合技术公司(United Te
期刊
现在大数据、商业数据分析、大众创新、维基式创新等正日益成为企业管理的重大议题。海量的数据、信息以及日益高素质的企业员工使得企业管理的重点也发生了重大变迁,以“知识人”的观点设计组织发展的哲学、运行体系、激励模式等显得尤为关键。  百年以来,管理学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以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等人为代表的把员工视为“经济人”的科学管理阶段,以马斯洛(Abraham
期刊
目前,层级高原现象正在越来多地在组织中更低层级的年轻人身上出现,这类员工正处于职业发展的“爬坡阶段”,对晋升有强烈的现实诉求,而层级高原的存在往往成为他们跳槽的原因  我们生活在一个工作导向的社会中。毫无疑问,职业是绝大多数人投入时间、精力最多的人生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人们满足经济、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绝大多数人的人生发展轨迹就是一段职业发展历程。在经济快速发展,组织规模快速扩
期刊
记者手记:北京的深秋,叶落成堆,极美。未名湖畔,朗润园内,更是想象一下都足以令人心醉。采访那天风很大,温度也很低,姚洋院长就在这风硬叶颓之际,与我们娓娓谈起如火如荼的工商管理教育……  低调和严谨挡不住名师“诱惑”  国内的工商管理教育林林总总,为什么要选择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坊间不是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吗——“对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人来说,应该选长江;对追求高官人脉的人来说,应该选清华;对简单追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