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与课标对话
1.音乐课程的价值
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2.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弘扬民族音乐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社会生活的优秀中国音乐作品,也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内容。
3.课标的课程内容部分对3~6年级的相关要求
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以及曲艺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每学年应能背唱歌曲4~6首,其中中国民歌1~2首,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片段。
4.课标实施建议部分的相关内容
因地制宜实施本标准——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民族、本地区和本学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运用到课程中来,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熏陶,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
二、与教材对话
现用教材中关于戏曲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采用戏曲音乐元素创作的歌曲或乐曲,如《唱脸谱》《京调》;二是现代京剧,如《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三是传统京剧(或地方戏曲),如《卖水》等。其中,前两类内容在各版本小学音乐教材中使用较多,而且剧种以京剧为主。
教材编者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情,尽可能选择了作品产生的时间离我们较近的、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尽管如此,戏曲课仍然是令很多老师头疼的内容。老师们自己对戏曲了解和热爱的程度是戏曲教学中的最大障碍。所以,大家应该学习一些京剧和其他地方戏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为这是教学目标中应该涉及到的。
戏曲是中国优秀价值观的承载者。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给戏曲下过一个定义:“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戏曲故事一般都是弘扬正义、鞭笞小人。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喜欢戏曲,学习戏曲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利用戏曲中的故事或相关内容育人。挖掘教材中可以育人的资源,也是教材分析时要关注的。这也是实现课程总目标的途径。
三、与学情对话
经调查,对于戏曲内容最明显的学情是多数学生对戏曲的不喜欢、不理解,甚至排斥。这不仅是学情,也是老师的是教情。音乐具有弥漫性,从人的听觉心理来说,一般是听得多了就喜欢。在诸多的艺术形式中,音乐是最不怕重复的,越重复记忆越深刻,理解越深刻。作曲技法中也有很多重复手法。所以,音乐应该多次重复地听。戏曲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基本没有重复听的机会。这是老师、学生不喜欢戏曲的主要原因。
在认识层面,很多人觉得戏曲是“老土”。在世界都在提倡多元文化的今天、在中国日益强大的今天、在民族文化觉醒的今天,老师們首先要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摆正姿态,多听、多唱、多学习戏曲知识。京剧是国剧,也是国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应对这样的学情,老师们首先要用自己对戏曲的热爱之情感染学生,用自己优美的演唱、演奏和丰富的戏曲知识影响学生。另外,可以借助一些方法吸引学生们多听、多唱,增强他们对戏曲的自信。比如《打虎上山》一课,老师借助电子合成器这一现代高科技乐器演奏京剧音乐;再如,老师的很有韵味的演唱;同龄的小同学的演唱、演奏;设计在戏曲音乐中的活动;讲一些戏曲在世界上的影响,增加学生对戏曲的自信,如梅兰芳由于京剧的魅力和精彩的演出,获得美国波莫纳学院、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等等。
四、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制订
1.课标中的课程总目标
学生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两句话中的“音乐”一词,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戏曲。“培养学生对戏曲的持久兴趣”、“学习并掌握必要地戏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利于戏曲内容的教学目标的设定。
课程总目标可以用三个维度表述: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往往从这三个维度出发。
2.制定教学目标要在对教材和学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课标要求进行
教材分析要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分析教材中有哪些教学资源可以利用?我们要善于发现教材给我们提供的任何信息。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唱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例,从副标题我们发现这是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李铁梅的唱段。该剧讲了怎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人物,李铁梅在剧中是什么人物?人物具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这是除“热爱京剧”之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制定前要做的分析。
1.音乐课程的价值
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2.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弘扬民族音乐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社会生活的优秀中国音乐作品,也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内容。
3.课标的课程内容部分对3~6年级的相关要求
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以及曲艺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每学年应能背唱歌曲4~6首,其中中国民歌1~2首,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片段。
4.课标实施建议部分的相关内容
因地制宜实施本标准——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民族、本地区和本学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运用到课程中来,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熏陶,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
二、与教材对话
现用教材中关于戏曲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采用戏曲音乐元素创作的歌曲或乐曲,如《唱脸谱》《京调》;二是现代京剧,如《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三是传统京剧(或地方戏曲),如《卖水》等。其中,前两类内容在各版本小学音乐教材中使用较多,而且剧种以京剧为主。
教材编者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情,尽可能选择了作品产生的时间离我们较近的、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尽管如此,戏曲课仍然是令很多老师头疼的内容。老师们自己对戏曲了解和热爱的程度是戏曲教学中的最大障碍。所以,大家应该学习一些京剧和其他地方戏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为这是教学目标中应该涉及到的。
戏曲是中国优秀价值观的承载者。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给戏曲下过一个定义:“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戏曲故事一般都是弘扬正义、鞭笞小人。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喜欢戏曲,学习戏曲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利用戏曲中的故事或相关内容育人。挖掘教材中可以育人的资源,也是教材分析时要关注的。这也是实现课程总目标的途径。
三、与学情对话
经调查,对于戏曲内容最明显的学情是多数学生对戏曲的不喜欢、不理解,甚至排斥。这不仅是学情,也是老师的是教情。音乐具有弥漫性,从人的听觉心理来说,一般是听得多了就喜欢。在诸多的艺术形式中,音乐是最不怕重复的,越重复记忆越深刻,理解越深刻。作曲技法中也有很多重复手法。所以,音乐应该多次重复地听。戏曲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基本没有重复听的机会。这是老师、学生不喜欢戏曲的主要原因。
在认识层面,很多人觉得戏曲是“老土”。在世界都在提倡多元文化的今天、在中国日益强大的今天、在民族文化觉醒的今天,老师們首先要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摆正姿态,多听、多唱、多学习戏曲知识。京剧是国剧,也是国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应对这样的学情,老师们首先要用自己对戏曲的热爱之情感染学生,用自己优美的演唱、演奏和丰富的戏曲知识影响学生。另外,可以借助一些方法吸引学生们多听、多唱,增强他们对戏曲的自信。比如《打虎上山》一课,老师借助电子合成器这一现代高科技乐器演奏京剧音乐;再如,老师的很有韵味的演唱;同龄的小同学的演唱、演奏;设计在戏曲音乐中的活动;讲一些戏曲在世界上的影响,增加学生对戏曲的自信,如梅兰芳由于京剧的魅力和精彩的演出,获得美国波莫纳学院、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等等。
四、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制订
1.课标中的课程总目标
学生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两句话中的“音乐”一词,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戏曲。“培养学生对戏曲的持久兴趣”、“学习并掌握必要地戏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利于戏曲内容的教学目标的设定。
课程总目标可以用三个维度表述: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往往从这三个维度出发。
2.制定教学目标要在对教材和学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课标要求进行
教材分析要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分析教材中有哪些教学资源可以利用?我们要善于发现教材给我们提供的任何信息。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唱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例,从副标题我们发现这是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李铁梅的唱段。该剧讲了怎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人物,李铁梅在剧中是什么人物?人物具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这是除“热爱京剧”之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制定前要做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