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和出家人走得太近

来源 :行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c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接触佛教的年轻女居土,在接触男师父的过程中,怎样才能维护好师父和自己呢?
  如果真的爱佛教,就应该爱师父。爱师父,不是要爱到抢回家去,而是应该自觉主动地规避瞄误。一个人能出家不容易,修行更不容易,把他引诱回归到世俗中去,那实在是真的很糟。何兄和尚还俗,又能做什么呢?我经常说的,还俗卖烧饼?!其实一个和尚,他的主要魅力,说穿了就是那身法衣。他最重要的价直就是弘法利生。你把他这个价值给破坏掉了,就是害了佛教、害了他。难道你就把他收在家里为你一个人念经?这有意思吗?
  第一、管好你的手。
  我亲眼所见:有的女弟子,不懂比丘是不能触碰女人的,讲笑起来,一高兴就把手搭到男比丘的身上。如果是个普通男性,那倒问题不大,现在的男女交往,早就没那么封建了。但比丘,他们却是男性中的另类。你的手,可以触碰其他男性,但不可以触碰比丘。我见到一个女弟子触碰了一位师父的手,当即这位师父就客气地向这位女弟子指出来说:“请你以后不要这样做,我是出家人。”这就绝对正确。但如果不好意思讲,这样天长日久地搭来搭去,不出问题才怪呢?所以,第一就是要管好自己的手。有事招呼异性师父,也不要去扯袖子,很难看的。
  第二、不可以单独去见男师父。
  般来说,比丘师父在接待女众的时候是会讲明的:不要单独来见我。如果人家没有讲,你也应该自觉。最好是带伴同去,不要单独去。
  第三、不能在隐秘的环境下与上师单独相处。
  如果实在没有同伴,而又必须去见师父,那么,记得进去之后把门打开,不要关门。来往的众人都看得见你们,青天白日,不会有什么流言蜚语。如果情况特殊,不合适开门,怎么办?开窗。把窗打开,不拉下窗帘。总之,不能创造那种隐秘的单独相处的环境。在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打电话是最合适的,能不见就不见。
  第四、和师父保持距离。
  哪怕是拥挤的环境,也不要跟师父坐得太近。半尺的距离无论如何总是要的。
  第五、不要给出家人乱打电话。
  尤其是不要向出家人倾诉感情问题。但这种事情还偏就屡屡发生。因为出家人既不能劝和,又不能劝离,这其中的尴尬,其实真的只有出家人自己知道。感情不如意,找法师解决,实在是不合理的。且这容易产生移情作用,到时候很难收场。我是比丘尼,哪怕遇到女众来跟我讲夫妻不和之类的事,我也会明言:“出家人不管这个,对不起。”
  第六、言语庄重,不可跟法师撒娇。
  法师就是法师,长得再帅,再平易近人,也还是出家人。管好你自己说话的方式,不要言语不庄重。不要跟法师撒娇。
  记住:
  引诱比丘破戒的女人,是一种极重罪。是没有资格受居士戒乃至出家戒的。这不是佛不慈悲,而是你自己毁了自己。慎之!
其他文献
有句话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深信结缘《行愿》,走进《行愿》,成为一个行愿人,就是命运给我最好的安排,是佛菩萨恩赐给我的幸运。每次当我回想起,走进《行愿》的那天,心里都充满了感激,现在以感恩的心情写下与《行愿》的缘分。  2015年的夏天,我的闺蜜结识了《行愿》,因为我们有共同的信仰,相同的爱好,还有共同的人生观,所以她认定我一定会像她一样喜欢《行愿》。于是2015年7月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她带着
期刊
第一次接触“行愿”时,当时正在寻找人生的方向。经我的一位姐姐介绍,说“行愿”可能正是我需要的,于是带着好奇与疑惑的心情,先加入了《行愿》网上的群,从此知道了世界上,居然还有这样一个机构,还有这样一群特别的人。  那个时候其实习气重,分别心强,还好分辨,依仗着觉得自己聪明和善辩,常在群里引经论典,去驳斥师兄们的话而沾沾自喜,但实际是无知,是师兄们知道我的道,纸上谈兵、非真正实修之人,不与我分辨罢了。
期刊
冷泉的一涧溪水,环着古寺静谧,黛瓦黄墙外,小沙弥挥动的扫把分开展雾,卷动着山门石径上的落叶,不时口里呢喃着:“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池中有鱼钩不钓,笼中有乌常放生……”  香炉中大把大把的香燃得烟雾缭绕,慢慢升腾在寺院上空,又渐渐化散在充满水分的空气中。大殿里磬声悠扬,香客们虔诚礼拜,拜罢,便跪在蒲团上合十,念念有词。  亭边的茶炉上,铁壶里的水开了,滚着热气。老和尚冲了一杯茶给小和尚。
期刊
自记事起,便不断有愿产生,短愿长愿,物质的愿和精神的愿。平常里,想多吃顿肉。过年了,希望穿身新衣服。看见威武的军装,煞是羡慕,树立理想,要当解放军。感受老师的和蔼可亲、谆谆教导,立志将来要做人民教师。  如今,年近不惑,经历无数的得偿所愿,却发现,愿非所愿。吃肉为什么,挣钱花钱为什么,进城买房买车为什么?所以,只有找到叫做“信仰”的这个愿,其他的愿才有意义,才知取舍。然“信仰”这东西,要寻到,并笃
期刊
杨钊,太平绅士,香港旭日集团董事长。1991年荣获“香港青年工业家奖”,1993年中国纺织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2002年获香港工业专业评审局颁授“荣誉院士”,2004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银紫荆星章”,2005年被中国企业创新人物表彰大会组委会授予“第四届中国企业创新十大杰出人物”荣誉称号,2006年被世界杰出华商协会授予“2006全球华商百业领军人物”荣誉称号, 2006获中国国情研究会授予“
期刊
回想末学接触《行愿》杂志,应该是六、七年前吧,那时一位学佛的挚友推荐这是一本很棒的民间佛教杂志。本着对友人的信任与认同,也就加入了推广《行愿》的因缘。  其实很汗颜的是,在初期时,根本没有仔细地去看完过整本《行愿》杂志。想起那一年第一次在机场初见赵倩,看见外表纤纤弱质的一个小女子竟然荷担起整本杂志的采访、编辑、文字整理、印刷、寄送等一系列的运作,佩服之情从心中油然而升。所以也生起对这本杂志去好好了
期刊
每次演讲,我总会遇到千奇百怪的问题,记得有一次有人问我:“为什么爱得愈深,痛苦就愈强烈?”这是很普遍的问题,而且我相信这个问题困扰着各个年龄层的人。  当然,这里所谓的爱,除了爱情之外当然也包括亲情。  男女相恋时海誓山盟,爱到至深至切时甚至可以为对方牺牲生命。我们一般认为的爱情定义就是希望对方能快乐,奇怪的是:当其中一人另有新欢时,大多数的人都不会诚心献上祝福,而是不计一切代价想拆散对方挽回颓势
期刊
今夜有雨,静夜凝神独坐窗前,案头沏一壶清茶,捧一本《行愿》杂志细细品读,淡淡的墨香混合着清冽的茶香沁人心脾,就这样度过一个宁静的夜晚,心里满是幸福和欢喜。  回想起我与《行愿》的缘起,实在很奇妙。2014年9月某天,我在好友丽琳的茶室看到几本《行愿》杂志,封面朴素雅致,内容是国学和佛学方面的故事,全书没有一点广告,翻看后我立刻被吸引住了,就把杂志带回家去读,越读越感兴趣,连续几个月都去好友茶室要《
期刊
永寿法师:觉悟真理、把握当下、奉献人生  佛教,是讲缘起的宗教。大家有缘来到普贤菩萨的道场,说明大家在多生累劫中种下了善的种子,才有缘相聚在这个行愿夏令营。因为在普贤菩萨的道场举办,一定会有龙天护佑,诸佛的加被,一定会令在座的大众,种下深深之福田、善的种子。这将会激励大家在未来的人生旅途当中,引领大众向善、向上。通过大众,以利于匡正社会人心,培养和提升大家的道德和情操。  在大乘佛教里,我们把普贤
期刊
《行愿》是一本很特别的读物。与我曾经在高中大学读过的《青年文摘》、《意林》、《读者》等文学类读物很是不同,它更多注重的是心灵的成长。通过一些生活中点点滴滴、平凡的事点亮我们的心灵,启发我们的智慧。最喜欢里面的一些高僧大德和成功人士的自我人生经历与经验的分享,像我们这些“90”后,缺乏最多的就是实实在在的人生体验。而《行愿》就像一位长辈一样,给我们最悉心的指引和教导,让我们明白了怎样去做才是对的,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