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商业银行的机遇、挑战与行动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lianpe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我国“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做好脱贫攻坚衔接工作的有效动力源。本文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讨论了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机遇与挑战,并进一步指出其助力农村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引言:开启乡村振兴的金融蓝海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自2004年至今,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必定聚焦“三农”这个主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国家已出台多个文件支持乡村振兴发展。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直接点明,“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将鄉村振兴战略上升到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来认识。由此看来,乡村经济必将在未来的中国经济版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将有大量的政策,资本,科技,人才等资源向乡村倾斜,广大农村也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主战场,成为各大商业银行竞相争夺的蓝海市场。对商业银行而言,服务乡村振兴,不仅是党中央赋予的光荣时代使命,更是实现自身转型发展千载难逢的机遇。广大商业银行要抓住用好这一机遇,积极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深刻分析其中蕴含的机遇与挑战,认真思考如何履行好服务实体经济这一天职,以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二、商业银行如何借力:政策导向与市场导向提供发展加速度
  (一)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明确指引
  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文件强调,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从诸多方面作出了顶层设计。毫无疑问的是,这样的政策取向,必将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在政策激励下,各地政府势必会立足当地实际,培育壮大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特色农业产业链。而这将显著拓展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扩大商业银行的客户群体,增加商业银行的业务来源。
  此外,中央一号文件还对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指导意见。如“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保单质押贷款、农机具和大棚设施抵押贷款业务。鼓励开发专属金融产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增加首贷、信用贷。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中长期信贷支持”等。这些指导意见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充分用好政策工具,早谋划,早布局,早决策。
  (二)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近年来,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发展呈现喜人形势。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逐年攀升,已从2017年的57.5%升至2020年的60%。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诸如智慧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乡村精品旅游项目等新业态新模式,带领现代化农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第一产业对GDP贡献率均有大幅跃升。前者为7.7%,较上年上涨0.6个百分点,涨幅约为8%;后者为9.5%,较上年上涨5.6个百分点,涨幅约为143%。这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地区对涉农信贷资金的需求必将大大增加。因为这些新兴的高附加值农业产业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资本需求。这就大大增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依赖性。在发展初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大量用于购置生产设备的资金,因此将产生大量的固定资产融资需求;当产业发展到规模化生产阶段时,更需要庞大的现金流作为支撑,将产生新一轮的融资需求。这是产业发展的自然规律。
  三、商业银行如何自处:历史性问题与结构性矛盾交织叠加
  (一)社会基础相对薄弱:农村金融的先天不足
  1.金融素养水平整体偏低
  一方面,既懂农业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缺口仍然较大。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1.6%,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细化到农村地区,则受教育水平更加参差不齐。农业产业从业人员的金融素养水平普遍偏低,风险意识和信用意识薄弱。许多人畏金融如洪水猛兽,到银行办理业务时只敢办理存取款业务,对贷款业务不闻不问,存在一定程度的“不敢贷”现象;或有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谈及金融时只知贷款,但无法精确表达自身的融资需求,从而阻碍了他们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有效沟通,使他们无法获得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金融产品及详细的融资规划,也加大了商业银行处置此类需求时的难度。
  另一方面,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个熟人社会。农业产业从业者出现资金缺口时,更多考虑的是“熟人借贷”,“互助式借贷”等民间借贷形式,对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缺乏足够的认知。这不仅会增加借贷纠纷的风险,也会给债务维权带来本不必要的困难。更大的隐患是,民间借贷这种粗放的借贷形式存在许多漏洞,为不法分子实施金融诈骗提供了有利条件。
  2.信用担保体系尚不健全
  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现象性问题,其二是机制性问题。
  现象性问题即信用信息采集,共享工作有待加强。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地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短板。由于历史性差距的鸿沟尚未完全弥合,在新基建方面,农村仍难以在短时间内赶上城市的步伐。据国家网信办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农村网民规模为3.09亿,在全部网民中占比仅为31.2%;全国非网民规模为4.16亿,农村地区占比为62.7%。这意味着我国尚有两亿多人不知互联网为何物,这不仅给商业银行的信用画像工作造成了困难,也使他们与日新月异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失之交臂,严重制约了以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为特征的现代金融对乡村振兴的驱动作用。
  机制性问题即信贷担保机制有待完善。这一问题也可粗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我国现行的适格抵质押物范围过窄。限于经济发展水平,目前农村地区可供抵押的不动产相对匮乏。生产性固定设备,自用住房是农民最主要的不动产,而农民大都不愿将这些财产用作抵押;至于质押,大多数情况下,农民也无法提供足值的动产或金融票据。虽然农村“两权”质押工作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难点需要克服,不少堵点需要疏通。农民对此项政策直接的,强烈的获得感较为有限。因此限制了农民进行信贷活动。   二是担保机构的风险评估与防控机制尚未完备。由于我国担保行业起步较晚,专门面向农村的担保机构较少且内部管理松散,往往缺乏一套成熟的风险评估与防控系统。加之农业产业存在天然的弱质性,其风险与自然风险高度相关,而自然风险又不可提前预知。从而导致担保机构在开展风险评估时陷入双重困境,因此不愿为农业产业从业者提供担保。风险难以控制或转移,也就加剧了商业银行对涉农贷款的“畏贷”心理。
  (二)结构性错配难题待解:农村金融的症结所在
  1.供需结构错配
  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都优先安排对农业农村的金融支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供给紧张的问题。但这种安排只是一种行政指令,并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因而现有的金融供给难以同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相匹配,难以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新型融资需求相匹配。导致供需结构错配问题的发生。
  2.空间结构错配
  由于我国目前仍存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这也就造成了人才,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错配,从而削弱了农村赖以发展的前提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必须看到的是,由于城乡分化的阻碍,依靠整体的经济增长和单纯的市场手段,是无法自发消除贫困的,反而可能使相对贫困的农村地区难以共享经济发展红利,从而加剧其贫困。这是由于资本天然地具有逐利性,为追求高回报,资本将向发展更好的地区倾斜,因而在资金的使用上,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出现了脱农向城,脱实向虚的问题。总而言之,资源的空间错配是结构性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存在则阻断了农村金融有效供给的形成。
  四、商业银行如何破局:助力农村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普及金融知识
  商业银行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宣传方案,有针对性地普及金融知识,以解决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水平偏低这一问题。
  在面对文化程度不高的客户群体时,商业银行应考虑采用讲故事,放视频等群众听得懂的形式来传授金融知识,让久处象牙塔的艰深晦涩的金融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商业银行还应充分整合,利用当地资源开展宣传,如通过定期举行宣讲会等方式,探索建立长效宣传机制。帮助农民逐步树立金融意识,更新金融观念。
  在面对有一定金融知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时,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可以考虑组建工作专班,与企业“结对子”。建立“银行-企业”的常态化联系机制,开展一对一的金融辅导。了解企业经营者在金融方面的知识盲点并给予指导和建议,或者帮助他们制订资产配置方案,融资计划等。力争打造一支“不走的金融服务队”,切实提升新型农业产业从业者的金融获得感。
  (二)创新投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弥合数字鸿沟
  乡村地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前景广阔,堪当大任,将成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我国的一片投资热土。据交通银行研究机构预测,未来五年,新基建领域将涌现出数个万亿级的新型产业,累计投资可达30万亿元以上,由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相关投资将呈指数级的增长。作为建设资金最大的提供方,商业银行应紧紧抓住这一大有可为的历史时机,创新投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商业银行应考虑将资金向5G设施,人工智能设施,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物联网中心等建设项目倾斜,夯实乡村的数字化基础。并用足用好这些设施,努力弥合城乡数字鸿沟。
  互联网时代,数据就是最宝贵的资源。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查看乡村地区物理网点的布局情况。考虑优化网点布局,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增强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捷性。此外,还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与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建设乡村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对农民的工商,税务,司法,医保,社保,水电缴费等信息进行有效整合。打破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共享。用技术手段协助做好客户分类,为客户进行更精准的画像,提供更精确的服务。
  (三)创新风控体系,强化风险管理,减少风险损失
  针对农村地区适格抵押物缺乏问题,商业银行可考虑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适当放宽抵押物范围,尤其是对初创的新型农业企业。甚至可以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大胆探索由政府充当背书的低担保或无担保放款模式。即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由政府为其提供风险保证金,商业银行为其发放贷款,从而为新型农业企业“起步助跑”。
  针对农业产业天然存在弱质性这一风险劣势,商业银行应努力做到使风险管控关口前移,有效规避风险。
  比如,商业银行可以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基于不同农产品种植所面临的不同自然风险,气候风险分别设计合理的农业保险产品,使农业保险与农业产业精准对接,最大程度减少风险损失,保持农业产业稳定。
  再比如,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工具设计一套成熟高效的风险管控系统,明确贷前,贷中,贷后各个环节的风险预防,评估的具体操作。还可以基于上述工具设计风险预警指标,构建风险管控模型,对农业产业项目进行全流程风险监测,一旦触发警报便立即采取措施,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四)创新产品供给,聚焦产品指向,提供精准服务
  乡村振興,产业兴旺是重点。商业银行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破解农村金融供需错配,空间错配等难题,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就是创新产品供给,提供个性化服务,以金融的新鲜血液,托举起乡村的致富产业。
  创新农村金融的产品供给,要把准农村市场发展的脉搏。根据不同经营主体的实际情况,创设短期,中期,长期相结合的期限结构产品和利率结构产品。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额度大,期限长的融资特点,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信贷,债券,融资租赁等多种金融工具,打好融资组合拳,帮助其做大做强农业产业链。针对一般农业从业者高频次,小数额的融资特点,商业银行应尽量简化融资手续,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综合成本。同时,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贷款期限,这包括但不限于考虑到农产品销售资金回笼有一定的时间差而给予的还款宽限期。
  创新农村金融的产品供给,要提高政治敏锐度。商业银行应为乡村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提供坚实金融支撑。可研究开发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绿色金融产品,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等。还应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低碳环保的新兴产业。不断擦亮“绿色”这一农村发展最鲜亮的底色。
  五、结语:通往乡村振兴的金融桥梁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服务乡村振兴的成效如何,是新时代对商业银行天职履行情况的一次检验。商业银行要把握历史大势,顺应历史潮流,抢抓历史机遇,妥善应对当下遇到的各种风险挑战,在大有可为的时代里实现大有作为。在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架设起坚固的金融桥梁的同时,也培育和壮大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市场。农村人口劳动力流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城乡居民工资收入水平差距拉大的问题。本文根据中国国家调查数据库发布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数据,在10968份有效问卷中,经过筛选和清理后得到了778个样本数据,利用方差分析的方法,从性别、受教育程度和单位类型三个方面研究其对于城乡居民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根据相关分析
期刊
随着监管层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管日渐趋严,金融科技创新发展越来越快,独立法人直销银行发展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直销银行的优势和劣势,尝试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直销银行(Direct Bank)是指业务拓展不以实体网点和物理柜台为基础,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通过电子渠道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银行经营管理模式。我国第一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百信银行于2017年11月18日成立。  一
期刊
养老地产是一种最新的房地产开发模式,通过将养老和房地产开发有机结合,能够满足社会养老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社会化养老的流行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给养老地产的发展带来机遇。本文针对养老地产企业的融资特征及模式进行分析,分析了我国养老地产融资模式所面临的困境,综合剖析了新型 REITs 融资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养老地产的发展机遇  (一)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机遇  自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
期刊
名股实债是常用资本运作手段,涉及企业决策、股东身份确认等工作,在理论与实践中形成不同结论,存在争议。基于此,文章从名股实债相关定义着手,结合理论与实践,探究债转股业务中名股实债的界定,阐述如何在债转股业务中合理管控名股实债,落实宏观政策要求,保障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债转股业务具有减少宏观杠杆率,规避金融风险的作用,2020年4月颁布的《关于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
期刊
城镇化的不断推动导致农村人口大量地流入到城市之中,逐渐上升的房价也让人们的购房变得更加困难,城镇居民对高质量的生活品质逐渐下降,发展房屋租赁业务是目前解决人们居住问题的有效途径。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房屋租赁依旧是以散户个人出租为主要的手段,有专业机构提供长租公寓的模式仅仅只占据我国房屋租赁的5%左右,发展长租公寓资产证券化也是降低企业融资,提高企业长期发展的有效办法。本文主要从现阶段长租公寓
期刊
本文以格力电器为研究对象,研究股利分配政策的选择与企业所处生命周期之间的关系。公司在初创期现金流少,投资风险大,没有可以进行股利分配的利润,一般采取不分配的股利政策。在成长期,销量急剧上升,公司需要大量的资金以扩大公司的规模并且要继续投资以保证公司的成长,所以一般采取剩余股利政策进行股利分配。当企业进入成熟期,销量和销售收入基本达到稳定,公司也有一定的现金流进行股利分配,因此采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农村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常态发展背景之下,加大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力度,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建设经济水平的提升。本文围绕目前农村普惠金融的具体发展现状,展开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制约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若干因素,提出了今后农村普惠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可实施提升路径。旨在为农村建设与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中
期刊
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各行各业,诸多领域都在积极的引进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在银行,尤其如此。目前想要从海量的信息中快速的发掘出精准的自己想要获取的消息,要较以往更加困难。而对于银行来说,数据的是否精确和迅速基本决定了其发展前景,但是有相当大一部分银行目前还没有发现数据爆炸性增长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对此,相关的银行工作人员必须加以重视,引进数据挖掘技术,实现银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本文作者
期刊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股价和企业价值偏离现象严重,企业价值如何评估受到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的重视。有学者提出了EVA价值评估模型,相较于传统价值评估模型,其将权益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同时纳入考虑,可以更加真实准确的衡量企业的价值。文章基于EVA模型对佳电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价值进行评估,通过分析股价和评估价值的差异,为企业管理者提出改进建议。  一、佳电股份简介  哈尔滨电气集团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转型期的到来,国家对于风险的关注已经上升到了新高度,特别是影子银行与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问题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矛盾凸显点”,已成为中央政府防风险中的重要一役。笔者基于影子银行与地方政府债务相关理论,从影子银行视角出发,分析我国区县地方政府债务的潜在风险,提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影子银行与地方政府债务相关理论  (一)影子银行相关理论  1.影子银行的产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