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anli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理解”“运用”“思维”“审美”等四个维度是语文教学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在注重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也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做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高效课堂、注重课外积累等三方面工作,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理解”“运用”“思维”“审美”等四个维度是语文教学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语言的理解运用处于最基础的部分,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思维、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以语用能力为基础,是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过程中实现的。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慢慢形成的一种心理惯性。好的习惯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语文教学,必须要高度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从而全面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包括:查阅字典的习惯;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勤动笔、善积累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时必须要一丝不苟抓住细节,持之以恒,从点点滴滴抓起。开始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出现偏差时及时纠正,直到行为方式固定化。在习惯形成的前期,孩子出现反复是很正常的,在这个过程中,我总会细心观察,当发现学生在原有起点前进了一步,就及时表扬肯定,给予孩子心理的支持,增强养成良好习惯的信心与动力。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学习也就稳步提高了。
  二、构建高效课堂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立、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教师要想创设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上灵活机智,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1.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
  教学目标是指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学习活动预期达到的效果。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否则会导致课程标准设置缺乏系统性,教学目标不清晰,甚至产生负面效果。
  语文教学目标不只是所教的课文,更多的是通过教课文训练出什么能力。如四年级下册课文《鲸》,不是要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知道鲸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等,而是理解掌握怎样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怎样准确生动地说明、用什么说明方法、用什么说明顺序、怎样使说明语言准确等等。如果把课堂目标定位于学生对鲸本身的认识,那么这堂课结构再巧妙、节奏再有致、气氛再活跃,也是低效课堂。制定教学目标还要注意落实单元训练重点和课后习题,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宜过多,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达成目标。
  2.教学方法要有效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该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使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作为一位语文老师,要会精准地选择教法,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比如阅读教学,阅读是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得信息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受到启发,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创设情境,引趣激兴。要运用实物、电教手段以及语言渲染或扩散思维等方法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的兴趣。如教学《麻雀》中老麻雀救小麻雀时,引导学生想象小麻雀面对猎狗的步步逼近时的无助,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的勇敢与决绝,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设身处地为小麻雀着想,为老麻雀着想。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整堂课学生始终能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
  3.课堂导学提问要精当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技能、情感等的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中,学生会根据教师的导学提问,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点上,使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课堂问题的提出,要抓住关键词句导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要抓住线索导向,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思考价值的提问,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我在教学《观潮》一课时,在引导学生了解了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潮来时声音和形态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听“潮声”体会声音之奇,观“潮形”感受形态之奇,并让学生反复诵读体现大潮声音和形态变化的句子,学生在品读句子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领悟到了语言表达的优美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并且懂得了抓住景物特点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这样,不用老师过多的分析、讲解,学生在独立思考、感悟文本的过程中就培养了语文核心素养。
  4.教学要有广度和深度
  广度,这是对课堂上学生的参与面而言的。高效课堂必须是大多数学生甚至是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有些课堂,只是几个优秀学生在配合老师,其他学生只是被动地木然地应付着老师,这样的课看上去很热闹,互动频繁,但是实际上课堂效率低下,因为大多数学生无所得。所以,宁愿课堂教学内容密度安排得低一点,也要尽量保证课堂上每个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积极地去思考、讨论、解决并且学以致用。
  深度,主要是指学生思维深入的程度。一节新课授课过程中,对于一个新的知识点,学生一般会经历以下几个思维层面:听懂——掌握——迁移——探究(創新)。一节新课学习完之后,如果学生还没有弄懂,那当然属于低效课;如果是当时听懂了,过后就忘了,这叫没有牢固掌握。但这也不代表仅仅让学生“听懂”了或者“掌握”了就能算“有深度”了。学生对新授内容达到能“迁移”甚至“探究”的层面才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就是要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不仅听懂并掌握,而且还要懂得迁移与创新,并且学以致用。“学而不思则罔”,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思考甚至冥思苦想的时间,让他们产生疑问,让他们在疑问中思索,在思索中提升。
  三、注重课外积累
  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的基础素养,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刻不容缓。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学习教材上的内容来提高表达能力,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学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运用规律。”所以,要把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与语文实践放在首位,这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保证。在引导学生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时,老师要给学生尽可能多地创设“语文化”的生活情境,例如:开主题班会、读书、看报、知识竞赛,办班级图书角,建立读书兴趣小组,制作手抄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写日记、写随笔等等。通过一系列的“语文化”情境使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与乐趣,使语文学习与生活运用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提高。这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在反复的实践当中,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在语文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师要从全新的角度来准确地定位语文核心素养,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精髓,潜心课程改革,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培育出适应社会的创新型人才,完成一位语文教师神圣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其他文献
阅读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项重要的活动,是我们吸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在现如今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小学生词汇障碍、语法障碍和背景知识障碍。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和词汇量的大小是分不开的。目前,小学生的词汇量少,词汇量是阅读的根本前提,没有一定的词汇量,有再好的阅读技巧也难以理解文章的内涵。2.很大部分学生,刚接触英语时,兴致勃勃
期刊
[摘要]通过解读人文精神的含义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通过多读,多思,多联系的方式,在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把人文教育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在扩展阅读中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人文精神;语文教学;人文教育  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但长期以来,传统的“应试教育”使语文教學步入了一种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是以一种“文章分析”为主要特征,以“问题讨论”为主要形式的语文教学,而这一模式的教学目标指向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而阅读只是“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的一项。学生的语文能力除了体现在能够读文章,还应体现在表达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上。可以说,评价一个人语文能力的标志不是“理解语言”而是“运用语言”。因此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必须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分析事物、遣词造句、
期刊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所以,班级文化建设,要通过自身的感染力,潜移默化地给班级学生精神力量上的感染、吸引、熏陶和改造,对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培养生机勃勃的班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优秀的班级文化,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效果,往往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所以应当对每一个学生实施良好的、正向
期刊
一、“浸润式”体育的含义  “浸润”在学术上是一个物理词语,其在物理上的解释为:液体渐渐渗入或附着在固体表面;而在临床医学上的解释则为:人体组织内侵入了异常的细胞或者出现了正常情况下不应出现的机体细胞,以及某些病变组织向周围扩展的现象。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异常的物质或原有的某些物质的堆积过多。  而在本文里,“浸润”的含义则与“沉浸”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最新版本(即第11版)中的解释相符,为“浸
期刊
【摘要】部编版语文教材,古诗文比重增大,古诗文教学也更加重要。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诵读体味、推敲字词、借助画面、移情体验、迁移运用等方式,让古诗文教学“诗意”流淌。  【关键词】小学古诗文;教学;诗意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祖国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不少千古传诵的古诗文。部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到六年级古诗文有129篇,比原人教版教材古诗文增幅高达80%。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古诗文内容的时空跨度太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讀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语文教师也应以各种形式鼓励学生多阅读,提升自身语文素养。  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现状及问题  现在中学生阅读的状况令人堪忧,很多中学生不愿意读名著,认为名著落后,其内容与社会脱节,更多地喜欢阅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的德育滲透,就是用教师的言传身教来陶冶学生的情感,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结合学校慧心教育,在数学课堂上充分用一个数学教师的智慧,把数学化成和煦的春风,化作丝丝春雨,在水乳交融中培育出心智健康的新苗。  透过数学的文本,会发现在一连串的数字背后,其实蕴藏着无数的德育因素,每一个德育因素的有机运用,就能点燃每一个火焰,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学校的热爱,对
期刊
古乐·新弦  左阿妮  绿荫桃花展笑嫣,筝韵琴曲悦童颜。  新弦古乐皆滋味.伯牙子期在少年。  音乐是世界的语言,优美的音乐能给人诉之不尽的意蕴和审美感觉,给人美的享受,心灵的震撼,灵魂的洗涤。作为中国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学生需要掌握的六种才能:礼、乐、射、书、数、御,把音乐放在第二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童年,就如同不可缺少的游戏和童话一样,也不可缺少音乐”。德国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提
期刊
对于某一学科而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经历从核心素养到学科素养,到单元设计,再到课时计划,展开日常教学和评价等环节。其中单元目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既是课程开发的基础,又是课时开发的背景条件,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的重要作用。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决定了语文学科教学的总任务和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指出:目标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