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激发朗读兴趣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l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朗读可以看作是一种边看、边读、边思的阅读方法,它要求心眼口耳“四到”,边读、边体会、边理解,重在记忆。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理解课文,帮助学生体验和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情感,促进学生信息整合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如何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呢?笔者就个人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朗读 兴趣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切入点,是课文阅读的第一要著。在语文新课程标准“阅读部分”中,第一条便是“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明确提出了对朗读的要求。从实际教学来看,加强朗读有利于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理解文章的思想美,体味作者的情感美,再现文学作品的形象美。我们朗读的目的是表达和感受作品中蕴含着的千古神韵。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学生要学好语文更离不开朗读。但学生进入初中以后由于课业繁重、青春期变声的原因,对朗读不再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真正喜爱朗读,从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学情境是作用于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景中,不仅有益于他们认知心理的发展,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在课堂朗读指导中,教师可以设计巧妙的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手段,如展示画面、播放音乐,投入的范读、动情的解说……营造与文本相匹配的情境,让学生很快入情入境,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真正喜欢读、乐意读。还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体会情境,教师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二、科学发音,调整气息
  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述发声原理,使学生明了气息是来源于呼吸系统的有机配合,必要时还需借助于腹部诸内脏的帮助。人类发音,没有单独的发音器官,是使用呼吸器官、消化器官来做发音器官的。发音器包括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三个部分。其中,除了声带外,其他所有的发音器官都是“兼职”。说话时,横在呼出气流通道上的两条声带,迅速地一开一闭,把稳定的气流切成一串串的喷流,进而转换成听得见的峰音,随着舌、唇、腭等器官的运动,不断改变声道的声学性质,将峰音变成能区别的语音,通过胸腔、喉腔、咽腔、鼻腔、口腔组成的共鸣器放大而发出声音。这就是发音的全过程。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发音效果如何,与呼吸、声带、共鸣器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朗读前需先储备好气息,气息由鼻腔吸入,经过喉腔气管、支气管,在交换气息的肺部储存。
  在科学发音中气息训练必不可少。只有调整好气息才能读出表达感情所需要的力度,从而达到应有的艺术效果。为此,在发音训练中,着重要进行下列训练:呼吸训练、声带训练、共鸣训练、吐字训练、读句训练。
  三、朗读得法,声情并茂
  1、吐字准确。吐字清晰,是朗读的起码要求之一。因此,吐字归音是学习朗读必须练习得一项重要基本功。在朗读中以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的区分最为困难。朗读训练中可选择一些字、词进行对比练习和组词练习,以读准其声母,并辨音记词,提高区分能力。也可以安排一些绕口令让学生反复练习。
  2、朗读节奏。掌握了声音节奏,才能把握好感情节奏,才能读出不同的感情来。就节奏的类型来就,大致可以分为六种。即:高亢型、紧张型、轻快型、低沉型、舒缓型、凝重型。这六种类型在不同的文章中以一种类型为主,以其他类型为辅,渗入其中。
  3、朗读语调。语调是指朗读时语句声调的升降变化。控制语调就是使语调升降变化适宜,恰当地表达文章的感情色彩。语调一般说有四种类型:平直、高升、去降、曲折。朗读叙述性的句子或比较严肃的内容,一般总是用平直调;表示疑问、惊喜、号召等感情,多用高升调;去降调多用于表达坚决、自信、感叹、心情沉重的感情;曲折调常用来表示惊讶、幽默、含蓄、讽刺或意在言外的感情。
  4、朗读停顿。在朗读课文中,要克服朗读停顿不当的错误,首先需要扫除文章字音词义的障碍,弄清词、句的正确意思,以免读破句。其次依据段落和标点进行停顿。段与段之间的停顿长一点,标点符号之间的停顿短一点。作为整句标志的句号、问号、感叹号之后的停顿,可略长一点;作为分句间的分号、逗号、顿号之后,则可稍短一点。
  5、朗读重音。根据出现场合的不同,重音可分为词重音、短语重音和句子重音三类。词重音除了指词的内部结构重音以外,还包括词的外部关系重音,即词和词相互比较的重音。朗读中,实词比虚词总体要读得重些。短语的轻重音格式由构成短语的关系决定。一般来说,主谓关系谓语重;并列关系同样重;动宾关系宾语重;动补关系中表趋向的补语不重,动词重;表结果、程度、情态的补语重;修饰关系修饰语比中心词重。
  通过科学的、循序渐进的训练,使学生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课文中读出语气的轻重缓急,读出声调的抑扬顿挫,读出韵味的清雅脱俗。通过反复朗读,读出了作者的情感和境界,读出了文章的主题和思想。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参考文献:
  1、郑国红:《文学作品朗读技巧的指导》,《文学教育》,2005年第9期第39页
  2、李武芳:《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新方式》,《文学教育》,2005年第9期第43页
其他文献
谈到数学,大多人联想到的就是逻辑、严密、抽象、枯燥。学习是一种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当学生的情感、价值、地位被忽视后,学习也就变成了一种负担,一种包袱,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为孩子的童年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呢?  一、用“爱心”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个眼神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十分重大。学生都非常敏感,教师是否真的爱他们,他们一眼都
期刊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升学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就业学生的实际运用。同时是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达到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然而初中语文教学长期采用“课堂+课外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束缚,表现出厌学的情绪。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增“趣”添“味”是一种很有实效的做法。它能刺激学生积
期刊
数学新课程基本理念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实践的学习方式,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等方面,尤其注重对数学德育功能的体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面对新课程,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应发挥数学教学中潜在的德育教育功能,不仅仅教给学生知识技能,更教会他们一种信念、一种做人的准则,从内因上影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他们成为“四有”新人。正是基于新课程理念对数学教学德育功能的强调,笔者认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数学教师普遍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也出现值得注意的倾向性问题。某些教师脱离教材实际、片面追求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致在使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中下水平的学生往往跟不上。教师如何认真钻研教材,面向实际地把数学知识的教学与思维方法的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和智力也相应得到发展。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体会如下:  一、引导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
期刊
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阅读也是如此,《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就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倡导个性化阅读,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平等对话、主动读书、自主发现、自由合作,把学生阅读的过程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
期刊
创造性思维是带有创见性的思维,其新颖性、独特性和实用性被认为是创造力的重要特征,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想,教师教学首先要有创新,要改革教学方法,变灌输方式为主动探索式,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学氛围,运用有利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条件。  一、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参与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期刊
近几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高考化学试题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总的来说,覆盖面广,综合性强,单一知识点考的较少,基本实验内容的题较少,体现了知识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的原则。而高中化学又是由众多的零星的知识点集结而成。尤其是在元素和有机化学当中,很多的特性是无规律可循的,因此常有学生说,化学难学,因为要记的知识太多。作为教师,要想指导学生在复习中提高效率,增强知识链中的薄弱环节,实现基础知识到位,逻辑
期刊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学生,而是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们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只有望而却步。要想重启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在语文的乐园里自由自在地遨游,以下的几点做法不妨一试:  一、用教师的文学修养,感染学生“爱”语文  要想叫学生喜
期刊
信息技术教学是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现代教育手段。历史课堂上,信息技术提供了声像并茂的教学内容,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信息技术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手段,加强了师生互动和教学方法的改变,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为教学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一、激发兴趣,陶冶情感  历史是活生生的,它发生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