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手术后必须进行放化疗吗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5067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肠癌患者一旦确诊,手术治疗是最佳的诊疗方式,在手术治疗过程中,能清除肉眼所见的所有直肠内的肿瘤。很多患者都会有这样的疑问,直肠癌手术后必须要进行化疗吗?这一问题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患者具体的病例结构才能确定。

直肠癌手术后必须进行放化疗吗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将直肠癌患者进行简单的分类,一是病灶无转移患者,二是病症转移患者。当患者处于早期或者直肠癌没有出现转移的话,化疗是没有必要的。当直肠癌患者出现了淋巴结转移时,行手术后就要考虑放化疗的治疗手段,针对放化疗,大部分的医师都会建议6~8周的时间,通过化疗方式来提高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病理诊断与分期是直肠癌患者后续治疗的关键所在,直肠癌患者行手术后,医师会将切下来的肿瘤组织送至病理科,并进行一周左右的病例检验。病理分期要根据三方面因素,一是T分期,原发肿瘤的浸润深度;二是N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三是M分期,远处转移情况。依据上述三方面因素,将直肠癌病情进行科学的划分,具体包括Ⅰ、Ⅱ、Ⅲ和Ⅳ期。

哪些直肠癌患者术后需要化疗


  患者的术后治疗方案的确定要根据不同的病理分期,不同分期的患者需要不同的术后治疗方案。例如,Ⅰ期患者属于病症早期,直肠癌手术后患者只需要定期检查即可,没有必要进行放化疗。通常情况下Ⅱ期患者也有着较好的预后,大部分患者的手术效果较佳,也不需要进行放化疗。只有少数有复发或者高危风险的患者,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需要考虑术后放化疗。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医师的建议要充分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其中包括病例评估以及患者意愿,在结合诸多因素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科学的治疗建议。Ⅲ期患者相对Ⅰ、Ⅱ期,情况变得相对麻烦,区域淋巴结已经出现了转移。虽然Ⅲ期直肠癌患者也会取得较佳的手术效果,但医师依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建议患者进行半年的化疗,因為化疗能有效提高Ⅲ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改善预后,同时降低患者病症的复发与转移风险。
  最后一个病理分期即IV期,也是病症最为严重的患者,病灶出现了远处转移,此时的肿瘤细胞已经向肠道以外器官进行转移,Ⅳ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肿瘤晚期。针对肿瘤晚期患者,全身化疗已经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也是控制病情发展的最佳方式,更是减轻患者病症的重要途径。

直肠癌术后患者放化疗的副反应


  1.肝脏毒性反应
  肝细胞重度损伤是最常见的肝毒性反应,具体的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肝炎相似,转氨酶与黄疸会出现升高的现象。如果肝细胞受损是患者的主要表现形式,那么转氨酶是正常情况下的5倍以上。在抗肿瘤药的使用方面要异常小心,各种药物都可能造成肝脏不同程度的损伤,而肝脏损伤也是化疗药物所带来的主要的不良反应。
  2.心脏毒性反应
  大部分的化疗药物可能引发心脏的毒性反应,具体的临床表现表现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心肌梗死等症状。通常情况下,患者在用药数小时后,就会出现急性心脏毒性反应,具体体现在心率与心脏电生理的改变,轻者出现心绞痛,重者可能出现心理衰竭或者心肌梗死等毒性反应。
  3.骨髓抑制反应
  骨髓抑制反应是化疗药物所导致的主要的毒性反应,大多数的肿瘤药物都会导致患者的白细胞减少,一旦骨髓抑制反应较为严重的话,需要通过药物治疗,使白细胞数量得以增加,为患者成功渡过因白细胞减少而带来的危险期。针对骨髓抑制的处理,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手段。

哪些患者不适合做直肠癌手术


  1.患者年龄过大。尽管手术治疗是直肠癌的最好治疗手段,但有些患者是不适合手术治疗的,通常情况下,当患者年龄超过60岁,医师可能不建议患者行直肠癌手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器官会发生退行性病变,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风险。针对年龄大的患者而言,可以通过术外治疗的方式降低控制病情的恶化,通过科学的调理减轻患者的痛苦。
  2.肿瘤扩散速度快。一旦患者进入直肠癌中晚期,肿瘤的扩散速度会加快,此时,医师也会建议患者非手术治疗,一旦肿瘤扩散速度较快的话,手术已不能完全将肿瘤切除掉。因此,最佳的治疗方式是先进行放化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有效缩小了肿瘤的切除范围,然后在行手术切除术,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并不是所有的直肠癌患者都要进行化疗,而是否化疗要根据患者具体的术后治疗情况,如果医院对患者病历有异议,或者诊断方式不确定的话,可以向上一级医院或者更为权威的机构进行会诊,让诊断更加的准确。化疗是直肠癌术后的主要治疗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治疗方式,只有通过科学手段,才能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人民医院)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传统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当代小学生的成长,学校要大胆改革,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教师和家长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身边的一切人和事物都是他们的模仿对象,都能够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而父母是小学生最好的老
笔者有幸观摩了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办的2015年江苏省小学特色体育项目教学研讨活动,无论是开幕式上的领导讲话、团体操表演,还是社团活动的展示、学校校长的主题报告、学生的才艺展示;无论是6节室外三门球的实践课,还是1节室内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无论是体育教育“圈内人士”的“域外传真”,还是“圈外专家”的“民俗体育文化”与“情境教育”之研究,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笔者欲从本次研讨活动对促进体育教
急性损伤种类  1.撕裂伤。主要指人体的某个部位受到强力的牵引,组织受到连续性破坏所形成的损伤。此类伤口如果由斜形牵引力造成,伤口会呈现花瓣状特点,严重者皮肤或者皮下组织会出现撕裂的情况。如果是平行牵引力造成的损伤,会出现线形断裂情况。如果是多方向牵引力造成的伤口,那伤口呈现出星星状,这种创伤面比较严重,伤口内常见由纤维组织构成丝状物,伤口受到的污染十分严重。  2.切割伤。由锐利器物切割体表组织
编者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指个体自我感觉良好以及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状态与过程,与体育学习和锻炼、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它既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本期话题围绕“如何落实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展开讨论,参与研讨的教师根据自己的认识,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也分享了在实践操作中的经验。本期择取的稿件首先从“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离不开游戏环境的支持,教师要充分利用多方面的教育资源,挖掘生活中的教育素材,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创设丰富的“生活化”学习环境。幼儿园区域环境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媒介。为了更科学地创设“生活化”的幼儿园区域环境,笔者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针对幼儿园区域环境设计目标、指导要点、环境规划及环境创设要素开展了实践探索。一、有方向——“生活化”的区域环境设计目标  区域环境的创设需要制订一个
自然材料取之于大自然,对于幼儿园教学而言,具有较大的教育价值。自然材料种类多样,可以随地取材,符合现代幼儿园经济环保的教学特点。它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满足幼儿游戏需求,还可以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自然材料的价值  1.种类多样,可以随地取材,经济环保。自然材料种类多样,且收集起来非常方便,如农田里的农作物、树林里的树木和沙
《幼儿园工作规程》将幼儿德育工作放在了幼儿教育的首位。为了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幼儿园尝试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生活、游戏、学习的有机整合,使幼儿德育贯穿一日活动全过程,促进幼儿良好习惯与品格的真正形成,促进他们和谐健康发展。本文将结合具体的德育教育实践,探讨一日活动中有效开展幼儿德育的策略。德育教育的开展不仅可以塑造幼儿的性格,也可以提高幼儿的道德修养,为幼儿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发挥幼儿
策略1:保留竞技特点,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解析:提到全员运动会,很多组织者就会想到游戏类、集体类项目,忽略了传统的田径项目,一味地追求项目的娱乐性、全员性,这与运动会的特性是不符的。竞技项目的激烈比赛场面,结果的不可预知性,以及过程的戏剧化和刺激性是不可替代的。竞技项目既满足体育尖子运动员的求胜欲望,也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这也是发展学校课余训练的有力推手,能吸引更多爱好体育的学生参与到课余训练中来
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疾病。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相关数据可知,胰腺癌已经成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胰腺癌发病较快,治疗困难,死亡率较高,并且这种疾病没有特效药,只能通过早期发现后及时进行治疗控制病情。胰腺位于身体比较隐蔽的位置,所以即使患有胰腺癌,发病早期也没有明显的表现,大多数患者在发现胰腺癌时,病情就已到中期或晚期了,此时已经无法再进行手术治疗了。胰腺癌的病因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的综合素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帮助幼儿把握好身体素质、智商情商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师应当避免开展单一、乏味的教育活动,要通过丰富多样、极具特色的活动为幼儿提供锻炼自我的平台与机会。在设计特色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着眼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依托各类具有特色的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如创新绘画活动、优化体育活动、组织高效阅读、创设生活情境及亲子共同拓展等,深入开展幼儿教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