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教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的方法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lic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教学生把握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文章中心呢?一般地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紧扣题目
  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有许多文章,看题目就知道它所要表述的内容。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文章标题在把握课文内容中所起的作用。
  1、文章标题能慨括课文内容。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从文章标题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扭转艰难的国运;唯有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才更能锻炼、造就国民的雄健精神。
  2、从文章标题把握课文重点。如《伤仲永》一文,从标题的“伤”字我们就可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悲伤的,他为方仲永的事件感到哀伤,从而点出文章中心——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
  3、从文章标题理解课文修辞手法。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就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文章重点写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含而不露,这正是使用了双关这种修辞手法所获得的效果。
  二、抓中心句
  课文的中心句常常直接概括文章内容,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但其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
  1、有的是文章的总起句,如《猫》的开头句:“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这句话就告诉了我们文章讲述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
  2、有的是总收句,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结尾:“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热情地赞美了闻一多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及谦逊人品。
  3、有的是抒情句,如《社戏》的最后一段:“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珍惜,念念不忘的感情。
  4、有的是议论句,如《狼》一文,作者发出议论:“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点明故事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阴险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取胜的是勇敢智慧的人。
  三、理清结构
  一篇文章往往是由若干个段落组成。在细读课文时,要指导学生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理清作者的思路,划分段落。划分段落的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
  1、按时间顺序分段。如《月亮上的足迹》这一篇纪实报道,按时间顺序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全文分为三个部分。通过生动的记叙表现了人类探索太空的伟大气魄,赞美了人类的聪明才智。
  2、按地点(空间)变换分段。如《苏州园林》一文,作者在介绍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特征时分别从四个方面作主要说明:①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②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③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④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另外,他还从细部着眼,角落的布置、门窗的雕琢、油漆彩绘的调配,无一处不给人美的享受。
  3、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如《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其顺序是:爱新装(引子)→做新装(开端)→看新装(发展)→穿新装和展新装(高潮)→揭新装(结局)。可按这个发展顺序分为五个部分。
  4、按人物活动的线索分段。如《羚羊木雕》,可按“父母查问木雕、逼取木雕”、“我赠送木雕的缘由”、“我取回木雕后的感受”分为三个部分。
  5、按文章的总分关系的结构分段。如《夏感》一文就是“总—分—总”结构,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总写夏天有热烈、紧张、急促的特点;第二部分:描绘夏天的景象、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第三部分:强调写夏天的原因,表达对夏天的赞美之情。
  此外,不少课文有过渡段,要指导学生考虑它是重在总结上段内容还是重在引导下文,或者考虑它和哪一段的关系更加密切,来划分它的归属。
  四、对比理解,加强记忆
  1、同中求异。对于内容相似的文章,可以通过对比理解的方法来强调其不同之处,把握文章内容,这样记忆更深刻。
  2、异中求同。对于表现形式不同的文章,要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来归类记忆,减少记忆的内容。如《在山的那边》和《理想》,两诗的表现手法就不同,但主题是相同的,都抒写了理想的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让学生掌握上述的几种方法,学生就能把握文章的内容,真正读懂一篇课文了。
其他文献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德、智、体、美诸多方面发展的指导。如果把班级比作一个大家庭的话,班主任则是这个家的家长。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构成一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让学生健康快乐地在学校成长,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班主任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
期刊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所以学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就必须广泛吸收和积累习作素材,那么如何积累习作素材呢?  一、从日常生活和玩嬉中积累写作素材  有人说,农村学生见识少,生活单调,没啥可写。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其实,农村孩子有着城市孩子惊奇和羡慕的生活情趣,如上山摘果
期刊
一、创设媒体情境,构建激情课堂  1.媒体导入,诱发兴趣  多媒体把形、声、光、色、动、静溶为一体,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愉快地参加教学活动。在语文新课导入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掌握语文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新课导入如同一出戏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教师巧用多
期刊
托尔斯泰说过:“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需要。  一、树立榜样,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责任心也叫责任感,它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教育的前提。责任感这一道德品质的形成,是要经过一个道德认识的启蒙到道德情感的激发,再到道德习惯的养成过程。其中,增强学生对责任感的认识是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第一环节。对中学生而言,
期刊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不断普及,多媒体也走进了农村教学课堂。多媒体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的、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正确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创设出优美的情境,能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可以有利于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更能体现。  一、多媒体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最大的特点
期刊
“人类灵魂工程师”是对教师最富有哲理的称谓。拥有教师和一班之主双重身份的班主任更是学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一个班集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应该以爱心和知识触摸、改变人的内心。全国劳模、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此我一直告诉自己要把师爱融入到班集体,让教育搭借无微不至的爱的快车进入学生的内心深处。那么,我该如何表达我的爱,如何让学生接受我的爱,如何让他们
期刊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教学实践也证明:只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性,才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从而实施素质教育。  一、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从“问题解决”的角度看,创新思维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所以创新活动的思维过程都起源于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
期刊
今天我们为什么说“实效课堂”而不说“高效课堂”,这是因为:在一堂课上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学习成果的教学是“实效”;“高效”往往表现为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重负荷。而语文教育不同于其他科目,它是一个长期熏陶感染的过程。如果语文教学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效,反而会导致低效。那么,我们距离实效教学课堂有多远?导致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就是“差了一点”或是“多了一点”,导致中学语文
期刊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以来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道难题。之所以说是难题,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具有弱点的个体。而作为个体的人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往往受主观情绪的引导而无视自然界的规律,最终却难免品尝自酿的苦酒。有的人执迷不悟,有的人迷途知返,而陆蠡先生当属后者,因为有《囚绿记》为证。  在《囚绿记》这篇散文中,陆蠡先生以自己北平寓所窗外的“绿色”为友,用以个人情绪为主导的行为,向我们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下面就让
期刊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下面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设置情境,导入激趣  于漪老师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老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材,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导入情节,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让课堂有较好的效果。  比如讲《出师表》这篇课文,可以由小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