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距离“实效课堂”有多远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5631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我们为什么说“实效课堂”而不说“高效课堂”,这是因为:在一堂课上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学习成果的教学是“实效”;“高效”往往表现为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重负荷。而语文教育不同于其他科目,它是一个长期熏陶感染的过程。如果语文教学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效,反而会导致低效。那么,我们距离实效教学课堂有多远?导致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就是“差了一点”或是“多了一点”,导致中学语文课堂难见实效。
  “差了一点”,差什么?
  先让我们来看这个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饱含爱国之情的诗歌——《我用残损的手掌》,先请大家自由朗读。(生自由读)师:请几位同学来朗读。(选择两名学生读)师:读得很熟练,下面我们齐读一遍。——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完成了对课文的朗读,表面看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加强,形式也多样,但其结果是学生对诗人的情感、对文本的内涵没有丝毫的触摸。天马行空的朗读方式并不能使学生真正进入文本,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这位老师对学生朗读的训练只不过是让其没有目标的乱读而已。
  反思这堂课,究其原因即是老师对文本的深入探究差了一点,对文本语言的品味也差了一点,自然就不能引领学生细细咀嚼文中精妙的语句,对所教内容的整合也就相应欠缺了,往往就课讲课,不能居高临下。假设,在教学初时,加上这样的点拨:“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们故意 缺少“已”“只”“该”,这看似简单但却饱含感情的几个字,使学生在自由式朗读反复对比中,读出了家乡景物前后的变化,体会出了诗人无限的悲愤、惋惜之情,更在字里行间读出了侵略者对我领土蹂躏之恨!接着老师继续渲染感情:谁又能摆脱对家乡的思念,更何况是多情的诗人,更何况是他的家乡——西湖有着世上最美的风景,现在那里又如何呢?同学们齐读!
  除此,还差什么?差了一点激情,在中考的压力下,许多语文课堂缺少应有的生机;差了一点与生活的联系,不能让文本与生活接轨,让学生的心灵与世界沟通。再说“多了一点”: 多了一点音乐、录像。还多了什么?多了一点急功近利的思想,导致中考考什么,老师便教什么,学生便学什么。
  这“差了一点”和“多了一点”就是中学语文教学现状与“实效课堂”的距离。然而要补上这“差的一点”和去除这“多的一点”,决非易事,任重而道远。
  为走近实效课堂我们老师可以怎样去做?
  一、关键在于语文老师能正确理解语文教育的本质和特点,语文教学是一种阐释,但又不能过度阐释。
  不要以己见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真正以人为本,在课堂上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的自主参与过程中感受汉语言文学的魅力,读文本,入其境,会其义,悟其神,并逐步养成学生用文字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我们的老师应是“三型”老师
  1、“学习型”:学会尊重学生、学会深层对话。深层,指有一定深度的有价值的对话,而不是浮于表面、琐碎的看似热闹的一问一答。
  2、“合作型”:老师要有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有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态度;要有开放的心态、宽广的胸怀和宽容的品格。这些是合作教学的保证。如果我们老师间能够知识互补,风格互补,就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反思型”:反思是老师备课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反思什么?反思:我的教学设计有特色吗?我对教学过程中自然生成的资源能有效利用吗?
  例如:有一个年轻老师在教学《蜡烛》。师:请问,这篇文章是什么体裁?生:战争。师:不是,是什么体裁?生:通讯。又一学生见老师未肯定前一个同学的回答站起来战战兢兢地说。师:对了。通讯有什么特点呢?——回答对的学生笑了。可是,这里出现的问题是老师没有能够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教学资源,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这一生成资源加以引导,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老师此时可以引导学生:体裁和题裁有何区别?相信我们的学生就不会模糊于此了。
其他文献
家庭作业,是教师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完善。传统的家庭作业,主要流程为:接受任务——回家各自完成——隔日上交——教师批改——评讲。从完成到反馈完成的结果,周期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有疑难亦得不到及时解答,有错误还得等到第二天老师批阅完后才知晓,得不到即时反馈,而且个体千差万别的问题亦没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策略引领。长此以往,逐渐消钝了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语文作业
期刊
一、以读带动全诗,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浓浓诗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在诗歌教学中尤其有它的特殊意义。诵读指导得法、得当,自能在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时,把学生引入更深次的赏读领域,课堂自能洋溢浓浓诗意。  1、应注重诵读的技巧指导,诵读吟咏逐步深入,力求引向“美读”的境界。  首先应指导学生读准节奏。四言诗二字一顿,五言七言的在此基础上小有变化。句有节
期刊
我们有很多理由相信,许多人对朱自清先生《春》的结尾早已熟稔: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每每读到这儿,我们不得不感慨,朱自清先生想像的笔触竟将春描摹得如此真切具体,生机勃发,美丽动人。  想象往往才能产生美。有了想象,作者的思想、情感就能腾飞,就能点染、创造出具体、鲜明
期刊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德、智、体、美诸多方面发展的指导。如果把班级比作一个大家庭的话,班主任则是这个家的家长。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构成一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让学生健康快乐地在学校成长,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班主任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
期刊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所以学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就必须广泛吸收和积累习作素材,那么如何积累习作素材呢?  一、从日常生活和玩嬉中积累写作素材  有人说,农村学生见识少,生活单调,没啥可写。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其实,农村孩子有着城市孩子惊奇和羡慕的生活情趣,如上山摘果
期刊
一、创设媒体情境,构建激情课堂  1.媒体导入,诱发兴趣  多媒体把形、声、光、色、动、静溶为一体,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愉快地参加教学活动。在语文新课导入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掌握语文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新课导入如同一出戏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教师巧用多
期刊
托尔斯泰说过:“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需要。  一、树立榜样,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责任心也叫责任感,它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教育的前提。责任感这一道德品质的形成,是要经过一个道德认识的启蒙到道德情感的激发,再到道德习惯的养成过程。其中,增强学生对责任感的认识是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第一环节。对中学生而言,
期刊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不断普及,多媒体也走进了农村教学课堂。多媒体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的、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正确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创设出优美的情境,能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可以有利于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更能体现。  一、多媒体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最大的特点
期刊
“人类灵魂工程师”是对教师最富有哲理的称谓。拥有教师和一班之主双重身份的班主任更是学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一个班集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应该以爱心和知识触摸、改变人的内心。全国劳模、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此我一直告诉自己要把师爱融入到班集体,让教育搭借无微不至的爱的快车进入学生的内心深处。那么,我该如何表达我的爱,如何让学生接受我的爱,如何让他们
期刊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教学实践也证明:只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性,才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从而实施素质教育。  一、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从“问题解决”的角度看,创新思维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所以创新活动的思维过程都起源于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