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鮮亮麗之下的艱辛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添記花店位於新馬路爐石塘街之中,是一家已經經營了62年的澳門本土老店。添記花店曾位於營地街,於5年前搬遷至一街之隔的爐石塘街。店舖外面的洋紅色招牌寫著“添記花店”,招牌的兩端都印刻了線條優美的花紋,頗具特色,也不難發現這家店主對招牌設計的別有用心。
  面對記者的訪問,事頭婆陳太很熱心地告訴記者,添記先由陳先生的父親和哥哥在舊址經營,傳至陳生和陳太己是第三代。添記在現址雖不長久,但所幸仍有很多的熟客幫襯。雖初次見面,訪談間記者也能感覺到陳太對經營花店的精明幹練。
  店舖面積不大,花架和工作枱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花卉,有玫瑰、康乃馨、月季……各類鮮花。美雖無價,花卻有價。問到花的價格,陳太笑著說:“花的價格是有平有貴。要看顧客的要求,平的三百、五百,貴的一千到兩千都有。大部分客人還是會選擇相對實惠一些的花籃,也有一些公司定制的花籃會在一千蚊到兩千蚊之間。”看到店舖內種類繁多的花藍,都是出自陳太一人之手,記者不禁感歎:做這一行會不會很辛苦?陳太樂意分享道,“從事花店工作確實非常的辛苦,新鮮送到的花束,總是會帶有很多的泥土,僅平時打掃就十分費工夫。現在的年輕人也不會再做這樣辛苦的工作。但是因為前輩積累下來的一批客戶,很多都已經營出感情,若不做了,又十分不捨。”
  正如她所言:“年紀也大了,沒有想那麼多,開店也只是搵一口飯。”簡短的數句話,已彰顯陳太經營添記的隨緣心跡。類似添記這樣家庭式經營的花店在澳門也不少,相信大多也如添記一般,以一種隨緣的經營心態在維持著,只為的是維護一份友情,一份感恩。
  街坊情重——李光記花店
  李光記花店位於澳門老街十月初五街之上,自1956年開業至今已經有超過半世紀的歷史,是澳門僅存的老字號品牌花店之一,至今已傳承至第三代。記者走入店內,如同進入花海一般,陣陣花香襲人,地上擺滿各式花籃,有的已經完工,還有的依然正在緊張的製作過程中。
  李光記負責人鄭小姐如數家珍告訴記者,李光記花店主要業務,包括澳門大小公司定制花籃花牌,製作花籃的花也來自許多不同的地方,有來自春城昆明的,也有來自寶島臺灣的,亦有來自海外美國的。鄭小姐還告訴記者:店舖裏用最多的幾種花有百合花、紫羅蘭、康乃馨。大多數客人還是以電話形式進行預訂買花,也有部分客人是到店裏直接預訂。鄭小姐透露過去有一家貨倉,後來老闆覺得只有專心做一家才能夠更加專業,所以至今一直專心經營十月初五街這一家店。
  “大多數的花店員工都對插花製作有著自己的興趣,為興趣而工作亦是這裏的一大特色。最重要的就是要專業,對顧客負責,對產品不能偷工減料。”鄭小姐認真地說。聞此便不難想像為什麼李光記花店在澳門享有盛譽了,相信這也是李光記花店自身獨特的經營理念。當問起店舖今後是否想要擴大規模時,鄭小姐笑著說:“沒有想要擴大了,能夠維持現在的生意已經很不錯了,畢竟現在年輕人大多數不願意入行,請人很困難,擴大規模更難。”簡明的話語,似乎也道出來如今花店行業正面臨的困境。
  訪談結束,鄭小姐不忘告訴記者:李光記花店立足澳門逾半世紀,除靠老闆的苦心經營和誠信服務外,還有賴於光顧了他們數十年的老街坊及一班熟客的長期支持。若沒有他們的支持相信亦沒有今天。濃濃的街坊情或許正是李光記服務澳門半世紀的寫照,如今花店雖已傳承至第三代接班人,但那份對客戶忠誠的理念不會改變。如鄭小姐所言:只要客人一個電話,我們就會第一時間製作和發貨,不論是大生意,小生意,都是一視同仁的對待!也許這才是李光記在澳門享有盛譽的真正原因。
  興趣導航——花語花店
  花語花店位於黑沙環祐漢公園對面,雖然花店經營不到八個年頭,但勝在時尚氣息濃厚。花店雖說不大,店內店外的裝飾新潮溫馨,讓人耳目一新。
  花店老闆鄧小姐告訴記者,開設這家花店之前,她曾在其它花店打工,因為對這一行有著濃厚的興趣,在瞭解這個行業後,便獨自開了這一家花店。花語的經營花店之道,便是全面拓寬業務範圍,不僅承接公司社團業務,同時也承接個人業務。鄧小姐還談到,其實花店生意有淡季旺季之分,如每年4月份,處於清明時節,這個月份不論公司開業,還是個人結婚喜事就相對較少,自然花店生意就不好。過去7月份也是花店的淡季,但現在7月份有很多學生出席畢業典禮,對鮮花的需求也就大了。要數最旺的還是情人節期間,花店十幾個工人都是要不停的趕工製作。
  談起花店生意,鄧小姐說道:以前澳門花店生意是不錯的,客人出手也大方,但是現在客人對花的要求高了,可是願意給的價錢卻比以前少了。年輕人追女孩的時候願意買很多花,但是結婚了就不願去花這筆錢了。他們會覺得花錢買花只是一種浪費。所以現在澳門花店生意與以前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環顧店內,發現門口有一束紙質花球很是特別,在記者讚歎其假花更甚真花美時,鄧小姐很自豪地笑說:“折紙花也是我們店的一大特色,由於現在很多客人講究環保,不希望用真花,加上紙花的擺放時間也比真花要久許多,於是紙花也就有了它的市場。”
  花語開業至今,雖然有請員工,但鄧小姐仍然堅持花店的工作是親力親為的,有時送貨也是親自來做。創業過程當然辛苦,也有想過要放棄,每當自己收到客人的讚美時,一切辛苦勞累又拋之腦後,取而代之的是無比喜悅之情。如鄧小姐小姐所言:“辛苦是值得的。尤其是每當聽到客人稱讚她親手製作的花靚時,再辛苦也忘記了。”訪談間,記者無意間看到了她白皙的的雙手沾滿了髒污的泥土,但貪靚的她似乎一點也不介意,更是說起:“戴手套會影響做出來的效果,我們通常只能赤手做,所以我們的手常常都是這樣。”誠然,人們看到鮮花表面的鮮豔美麗,卻容易忽略背後滋養它的土壤。花店亦是相同,人們總是看到花店中美麗的鮮花,陶醉於其帶來了浪漫氣息,卻往往很難想像背後花店藝工所付出的辛苦與辛酸。
其他文献
近日,台灣學生“佔據”立法院的事件讓社會輿論一片譁然。有人認為,“學生是最容易被煽動的,這次的行動必定也是有所煽動”,也有人堅持,“服貿協定本就應該被否定,引起了學生所積壓的情緒爆炸而已。”姑且不論臺灣反服貿協議動機本身的對與否,但我認爲這樣阻礙立法院正常運作的做法來表達情緒實屬欠妥。  前兩日,在“臉書”上看到這樣一段視頻,在立法院“反服貿”集會現場上,有位在台當交流生的澳門女大學生發言。她對圍
期刊
近年,關於如何突破博彩業一業獨大的困局,推動本澳多元產業的發展,已成為上至中央政府、下至澳門社會各界都極為關注的議題之一。  繼早前政府公佈將引薦30間公司進駐橫琴粵澳合作產業園後,月初經濟財政司譚伯源司長回應記者提問時,承認政府有意向中山翠亨謀地發展一事,有關澳門產業多元化的話題再度成為本澳輿論的關注焦點。  多元未見 仍顯單一  在澳葡政府政策扶持下,澳門自60 年代起經濟結構開始變化,70
期刊
善豐花園事件發生後一年多,由於至今缺乏明確解決問題的跡象,加上十人關注小組解散,部分苦苦等候結果的小業主似乎失去耐心,反復遞信請願、投訴求助之後,終於演變成“紥營瞓街”。由此可見,因為涉及一百多戶居民的重大財產及生命安全,事件絕不會因為時間的拖延而淡化。針對事件進展緩慢,本人認為,最大的問題就是,一年多以來,雖然多份報告先後出爐,但一直未能夠確定事件的責任方,正所謂“冤有頭,債有主”,事件的責任方
期刊
讀完貴刊三月號《“人才發展委員會”能否有助培養本地人才》一文中關於“人才發展委員會”的成立,呂開顏博士一語中的,“若政府仍舊以現時社團推薦的方式來推選委員會成員的話,就難以出現新的火花,也不期待能帶來什麼新的火花!”如其所言,澳門並非沒有人才,澳門從來也不缺人才。澳門唯一缺少的是適宜人才發展的途徑與空間。我個人認為,該委員會的設立,從一個層面看出政府已經開始對本澳的人才問題有了隱憂之情,似乎也回應
期刊
旅遊局推出“論區行賞”四條步行路線,鼓勵遊客到澳門各區感受澳門文化之旅。“綠色文創之旅”是其中之一路線,旨在讓旅客體驗一次尋幽探秘之旅。  曲徑通幽瞻古佛 漫步外港看風景  此路線首站是普濟禪院(觀音堂),建於1627年,為澳門三大規模最宏大的禪院之一。廟內有大雄寶殿、長壽佛殿、觀音殿,供奉有觀音等佛教及道教神祉,院後還有廣闊幽深的後花園,其中的石臺、石凳是中美《望廈條約》的簽署之處。  由普濟禪
期刊
第25屆澳門藝術節踏入銀禧紀念,將於5月2日盛大開幕,主辦單位文化局精心籌劃,以“脈動”為主題,為期逾一個月的藝術盛宴,將帶來31項豐富精彩的節目及視覺展覽,總場次及各類藝術延伸活動超過200場。  澳門藝術節致力開拓多元化演出,本屆逾半數節目為本地創作作品,開幕節目《銀禧慶典》由眾多本地音樂精英聯袂上演,齊聚塔石廣場共奏激昂、歡快的樂章,音樂會設有特備環節,務求把現場熾熱的氣氛推至高峰;壓軸閉幕
期刊
澳門逢節假日,各旅遊景點無不是遊人如織,造就了珠寶金行、鐘錶手飾、化妝品、藥房、餅食手信、品牌成衣店等等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尤以座落世遺景點區的櫛比鱗次商舖為甚,店內店外更是滴水不入,反觀背後的世遺景點卻落得冷冷清清的慘狀,一熱一冷,熟輕熟重,不言自明。本刊記者專程走訪了新馬路、議事亭前地、板樟堂、大三巴斜路,官也街、清平街,以及關閘一帶,看看本澳各旅遊景點區的購物“盛況”。  新馬路 儼然成了“金
期刊
世界銀行所提出過系統的養老保障體系,是多支柱的,並不是完全由政府承擔所有支柱,但政府在各支柱仍會扮演重要角色。第零條支柱是屬於社會救助,而第一條支柱可視為基礎養老體系,而澳門的養老金便可以看成第一條支柱。  近來博彩業收入連續十三個月下調,逼使澳門政府需要檢視澳門各方面開支,當中以“現金分享計劃”會作出對應調整較為引起澳門居民所關注,其原因是不少澳門居民已把現金分享計劃看作基層居民生活重要收入,但
期刊
內地開放“自由行”,為澳門帶來旅遊業的發展契機,但面對未來兩、三年新一波經濟發展大潮,必定機遇與挑戰並存。立足眼下而展望未來,澳門中小企業發展的困局、澳門經濟適度多元、青年人創業、本地人才培養,都是當下社會發展不可迴避,而又亟需妥善解決的發展問題。  記者有幸邀請到澳門工商聯會會長何敬麟先生,與廣大讀者分享他對澳門社會發展過程中這些關鍵問題的一些看法。“謙遜、平易近人”是記者對何敬麟會長的最初印象
期刊
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一直以來都是政府及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問題,體育發展局與教育暨青年局在學生體育的推廣工作方面,亦正不斷地尋求更多的合作空間以促進學生的體質健康發展。  因此,兩局繼於2013年10月合作舉辦“面向體育教職人員之體質監測指標講解會”後,再次開辦是次“增強學生體質的體育教學策略與方法”講座,並邀請了澳門理工學院體育暨運動高等學校時慶德博士擔任主講嘉賓。  時教授在3月1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