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客观现实的迫切要求,更是新時代的热切呼唤。作为德育工作者应本着“教育育人,基础育人”的宗旨,着力构建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工程体系,且把德育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行为规范上。那么,怎样抓好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呢?
一、有条不紊抓落实
1.健全组织
抓组织建设是学校实施规范教育的保证。因此,学校应长期建立健全以校长为组长,政教主伍、团委书记、级段长等为组员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并安排专人负责学生规范的贯彻实施;同时还应建立由学生会纪检部、班委组成的学生规范执行监督小组,具体负责对全体学生行为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2.完善制度
抓制度制定是抓好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前提。为促使广大青少年学生理解、内化《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有关法制理论。我们可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制定如《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升降国旗制度》、《广播电视进校制度》、《学校卫生管理条例》、《学生自行车管理规范》、《寄宿生守则》、《学生奖惩条例》、《学生用餐规范》、《“勤俭节约”实施办法》等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装订成册,人手一份,并通过学校集会、主题班会、广播电视媒体、校刊班报、知识竞赛等多种途径,深化规范教育,使学生铭记“规范”。
3.扩大宣传
抓舆论宣传是抓好规范教育的关键。因此,每学年初,特别是新生入学后,学校政教处应组织学生集中学习《规范》,宣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组织测试,营造狠抓行为规范教育的氛围,使新生能在行为规范上迈好中学生活的第一步;对于二、三年级的学生,学校政教处则应根据其对规范掌握的不同程度,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规范教育活动,同时通过学生记者采访组、校广播、校有线电视、校刊等宣传督导形式,对学生典型行为(优、劣)进行讨论、评说、个别的甚至曝光。从而达到增强学生是非观念的目的,使之知规、守规。
4.有序训练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从其日常行为的具体操作实践中开始逐步形成的。对学生的行为既要“动之以情”,更注重“晓之以理、持之以恒,练之以勤”。在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时候,我们应时刻坚持以训练为主线,围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40条内容,在道德、遵纪、待人、学习、文体、劳卫等行为上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
5.榜样示范
这是规范教育的一种激励方式。为扶正祛邪,激浊扬清,学校既要坚持正面教育引路,如采取评比“十佳团员”、 “十佳中学生”、“文明达标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手段,立典型、树榜样,以先进事迹激励感化众多学生,又要及时处理违纪违规者,树立反面典型,通过批评教育使其改正,以此推进学生行为规范工作。
6.合力为教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单靠学校一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只有重视发挥老师、家长、学生的教育合力才能奏效。为此,学校应注意利用各种机会,帮助科任教师提高认识,如召开专题教师会,教育教师不忘育人职责,要求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且还要强化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其次,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函授学校”,教育家长用自身良好的行为熏陶孩子,花工夫、下气力,纠正子女在待人处事、学习思维、生活劳动上存在的不良行为。
二、有的放矢把环节
为获取行为规范教育的成就,我们在工作实践中还应注重把握以下环节:
1.重素质
全面启发教师处理问题时,不要只把眼光盯在学生的卫生、说话等部分行为上,而重要的是要在抓学生成才成人的各个方面,这样,才能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
2.重阶段性
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多方面的,同一不良行为在不同的学生身上表现程度不一样。因此学校不可能在同一时间里纠正全体学生身上的所有不良行为。鉴于这一现实,我们应根据其对学生影响的轻重缓急程度采取各个击破战术,确定阶段时间内的重点进行训练,集中精力整治某一种不良行为:如针对学生进电子游戏机室问题,我们即利用期初、期中、期末三个时期进行集中整治,现己取得明显成就。
3.重防范
抓行为规范教育关键在预防。我们可通过法制教育活动、墙上标语,橱窗宣传画面、广播、电视等,在学生易产生不良行为的场所和时间,经常提醒学生如何规范行为,为学生行为规范设置良好的环境氛围,让环境育人。
4.重疏导
对违规学生的处理要以爱为出发点,注重思想疏导,注重方式、方法和火候,挖掘其“闪光点”,这样,既能触及学生的心灵,又能防止学生产生对立情绪,使学生心悦诚服,印象深刻,自动改过。这一点在后进生教育转化中尤为奏效。
5.重反复
在日常规范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对同一行为的反复训练。这是因一方面训练主体一一学生年年有变,新生入学后,需要重新开始训练;另一方面在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前,不良行为会以回潮形式出现,需要进行反复的巩固性训练,如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40条的训练, “勤俭节约”观念教育等。当然训练时形式的变换,也是增强训练效果的重要手段。
6.重督查
要使学生从规范的“知”转化为规范的“行”。大面积优化学生群体,建立健全学生行为规范达标、班级行为规范达标活动的监、检、评机制,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行为规范质量。如:每学期两次班级学生行为规范互评总结活动;学生记者组、校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学生个体行为质量评估结果与评定各类优秀分子挂钩等措施。
一、有条不紊抓落实
1.健全组织
抓组织建设是学校实施规范教育的保证。因此,学校应长期建立健全以校长为组长,政教主伍、团委书记、级段长等为组员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并安排专人负责学生规范的贯彻实施;同时还应建立由学生会纪检部、班委组成的学生规范执行监督小组,具体负责对全体学生行为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2.完善制度
抓制度制定是抓好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前提。为促使广大青少年学生理解、内化《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有关法制理论。我们可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制定如《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升降国旗制度》、《广播电视进校制度》、《学校卫生管理条例》、《学生自行车管理规范》、《寄宿生守则》、《学生奖惩条例》、《学生用餐规范》、《“勤俭节约”实施办法》等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装订成册,人手一份,并通过学校集会、主题班会、广播电视媒体、校刊班报、知识竞赛等多种途径,深化规范教育,使学生铭记“规范”。
3.扩大宣传
抓舆论宣传是抓好规范教育的关键。因此,每学年初,特别是新生入学后,学校政教处应组织学生集中学习《规范》,宣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组织测试,营造狠抓行为规范教育的氛围,使新生能在行为规范上迈好中学生活的第一步;对于二、三年级的学生,学校政教处则应根据其对规范掌握的不同程度,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规范教育活动,同时通过学生记者采访组、校广播、校有线电视、校刊等宣传督导形式,对学生典型行为(优、劣)进行讨论、评说、个别的甚至曝光。从而达到增强学生是非观念的目的,使之知规、守规。
4.有序训练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从其日常行为的具体操作实践中开始逐步形成的。对学生的行为既要“动之以情”,更注重“晓之以理、持之以恒,练之以勤”。在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时候,我们应时刻坚持以训练为主线,围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40条内容,在道德、遵纪、待人、学习、文体、劳卫等行为上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
5.榜样示范
这是规范教育的一种激励方式。为扶正祛邪,激浊扬清,学校既要坚持正面教育引路,如采取评比“十佳团员”、 “十佳中学生”、“文明达标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手段,立典型、树榜样,以先进事迹激励感化众多学生,又要及时处理违纪违规者,树立反面典型,通过批评教育使其改正,以此推进学生行为规范工作。
6.合力为教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单靠学校一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只有重视发挥老师、家长、学生的教育合力才能奏效。为此,学校应注意利用各种机会,帮助科任教师提高认识,如召开专题教师会,教育教师不忘育人职责,要求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且还要强化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其次,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函授学校”,教育家长用自身良好的行为熏陶孩子,花工夫、下气力,纠正子女在待人处事、学习思维、生活劳动上存在的不良行为。
二、有的放矢把环节
为获取行为规范教育的成就,我们在工作实践中还应注重把握以下环节:
1.重素质
全面启发教师处理问题时,不要只把眼光盯在学生的卫生、说话等部分行为上,而重要的是要在抓学生成才成人的各个方面,这样,才能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
2.重阶段性
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多方面的,同一不良行为在不同的学生身上表现程度不一样。因此学校不可能在同一时间里纠正全体学生身上的所有不良行为。鉴于这一现实,我们应根据其对学生影响的轻重缓急程度采取各个击破战术,确定阶段时间内的重点进行训练,集中精力整治某一种不良行为:如针对学生进电子游戏机室问题,我们即利用期初、期中、期末三个时期进行集中整治,现己取得明显成就。
3.重防范
抓行为规范教育关键在预防。我们可通过法制教育活动、墙上标语,橱窗宣传画面、广播、电视等,在学生易产生不良行为的场所和时间,经常提醒学生如何规范行为,为学生行为规范设置良好的环境氛围,让环境育人。
4.重疏导
对违规学生的处理要以爱为出发点,注重思想疏导,注重方式、方法和火候,挖掘其“闪光点”,这样,既能触及学生的心灵,又能防止学生产生对立情绪,使学生心悦诚服,印象深刻,自动改过。这一点在后进生教育转化中尤为奏效。
5.重反复
在日常规范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对同一行为的反复训练。这是因一方面训练主体一一学生年年有变,新生入学后,需要重新开始训练;另一方面在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前,不良行为会以回潮形式出现,需要进行反复的巩固性训练,如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40条的训练, “勤俭节约”观念教育等。当然训练时形式的变换,也是增强训练效果的重要手段。
6.重督查
要使学生从规范的“知”转化为规范的“行”。大面积优化学生群体,建立健全学生行为规范达标、班级行为规范达标活动的监、检、评机制,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行为规范质量。如:每学期两次班级学生行为规范互评总结活动;学生记者组、校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学生个体行为质量评估结果与评定各类优秀分子挂钩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