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端午时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c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端午节与中草药
  我国的传统节日里,有不少风俗与中草药有关,如春节爆竹里火药用的火硝、硫磺;重阳节的茱萸、菊花;端午节常用中草药有艾叶、菖蒲、青蒿、龙船花、香茅、柚叶等。古人也比较重视养生,端午时节多备些中草药,可补阳利湿,还能有效驱蚊杀虫。
  《本草纲目》曰:“菖蒲,乃蒲类之昌盛者,故日菖蒲。”端午那天,人们从田野采回的艾蒿、菖蒲悬挂在门旁,有些地方还喜欢将菖蒲和艾叶研成末,制作成香包,古人取其芳香辟毒。古人还喜欢用菖蒲泡茶喝,其味清涩冷冽,余香满口。其实菖蒲和艾叶具有抗菌消炎作用。
  “浴兰汤兮沐芳华”,屈原笔下的兰汤沐浴,便是一种古老的习俗。端午传统的“草药浴”除了用香草外,还用鲜艾草、菖蒲、银花藤、野菊花、麻柳树叶、九节枫、荨麻、柳树枝、野薄荷、桑叶等煎水沐浴。具有芳香开窍、行气活血、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杀虫止痒的功效,于时香汤沐浴洁身风行一时。汉代《大戴礼》:“午日以兰汤沐浴”,端午时值仲夏,皮肤病多发,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于是称作“浴兰节”。
  民间有“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叶”的民俗。艾草能医治百病,挂在门上可以祛除各种毒物,使人身体健康。所以古人称“艾”可以“避邪”,至今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之说。此外,明朝的沈榜在《宛署杂记》中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明冯应京在《月令广义》中说:“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會虺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端午节喝药酒的习俗漫延至金,明谢肇涮《五杂咀》:“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民谚“喝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端午这天,房屋内外遍洒雄黄酒,用于消毒,去瘟除瘴。
  端午时节吃粽子,粽子多用糯米与红豆,营养丰富,且具有清利湿热之功。《本草经疏》载,糯米“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补,则中自温,大便亦坚实。温能养气,气充则身自多热”。芦苇叶,中医认为芦苇入肺、胃经,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之功,《本草纲目》言其“解诸肉毒”。《玉楸药解》言其“清肺止渴,利水通淋”。
  传说端午时节踩踏百草露水,可以祛毒去热。明翟佑《荆楚记》日:三月三日,四民踏百草。时有斗百草之戏,亦祖此耳。端午这天,人们赤脚或穿新布鞋行走在草丛中,当双脚沾满了露水,据说可以祛毒驱走病邪,亦可愉悦身心。
  粽香中国的味道
  记忆里,艾草长在房前屋后不起眼的角落,旧年的根,春暖便发芽,嫩绿茸茸的叶片,随着夏至来到,叶子变得灰白,似下了一层霜。
  小时,我格外喜欢一种叫艾蒿的草,茎笔直,香气从茎叶间漫溢。这种香有点别致,微苦,闻着却让人极受用。艾草飘香,端午节便到了。“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柔软的青草和整齐莎草经雨水洗刷后,碧绿清新,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草、艾草的熏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
  凡有华人的地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是否都吃粽子,我不知。小时每至端午节来临,母亲便把芝麻放在锅里炒,炒得泛黄,然后用面轴碾成芝麻泥,那香飘的很远,格外诱人,再拌上白糖,用发酵过的面,包成三角形,我们这里称糖角,也许就是粽子的另一种代言。
  那时朋友听我讲,分外惊讶:你们那儿端午节竟然不吃粽子,我说街头也有卖应节的食品,但是不及母亲做得糖角味美。
  朋友说,小时最喜过端午节。早晨采摘苇叶,那苇叶像用清泉洗涤过,沾着水乡的晨露,归来,将碧油油的粽叶浸泡入水,瞬间水晕染成淡淡的青色,翡翠般透明,嫩嫩的绿惹人怜爱,粽叶层层叠叠摞于一起,在水中渐渐舒展,松软之后就可以包粽子了。
  看母亲包粽子是一种享受。糯米一粒粒清爽洁净,像碎玉,经过一夜泡发,米粒便胖起来,把事先切好的腊肉,火腿,或红豆等搅拌一起。三片苇叶顺次叠于一起,铺成巴掌大,然后卷曲成漏斗模样,底部要合缝,断不能滴漏出米粒,放进糯米夯实,再把余叶叠成三角,正好覆盖住漏斗顶部,最后用线扎紧粽子。母亲包粽子很娴熟,眨眼工夫,一只只粽子青蛙般蹦出。粽子包好后下锅煮,粽叶的清香和着糯米香还有肉香,一起在水气里飘荡,我翘首等待“绿蓑衣里的白胖子”,等剥开粽皮,就会闻到难忘的乡土芬芳,那美味,真能香到骨子里去。
  朋友看我听得出神,说回家乡时我带给你尝尝。当我吃到朋友带来的香粽时,感受到一种来自他乡的美味,也许因为浸润着水乡的风雨,那风味很江南。詩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在粽子里加上南方果品,真是很风雅,说明宋代吃粽子已经很时尚。后来,朋友去了远方,每年端午,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艾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江河短,岁月长……”的短信,连同那淳香的粽子,一同到来。解开红绳,打开青叶,露出圆滚滚莹白如玉的香糯团子。
  淡淡的祝福,却藏着深深的牵挂,伴我从朝来风晚来雨忧伤的青春,至摇曳生姿的流年情花落红成泥。朋友曾对我说,认识自己吧,上帝不会把一朵花变作石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努力去发展它们,才会幸福……那目光包容通透。
  菖蒲招摇,艾蒿如风,朋友的话语像艾草的清香,一直飘在岁月深处,纵然世事如烟人生凉薄,但这份温暖,是一缕暗香伴我每一个漫行的日子。
  端午的意义在于亲情。其实友情的极致,何尝不是一种亲情。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让我们在苏轼的《浣溪沙》中,换上漂亮的衣服,包上清香十里的粽子,门口挂上菖蒲、艾叶,喝着雄黄酒,让艾香飘过历史,过一个清幽美好的端午节。
  编辑/林青雨
其他文献
曹操是三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又是建安时期的文坛领袖。他戎马一生,又患有头疾,时有发作,若非施吐纳、行气、导引之术,则早已病故。而他长期身处战事之中,缺乏一个适合修身养性的环境,能养生至66岁已相当不错了。  曹操生于东汉王朝将倾之际,“性不信天命之事”,但却坚信气功锻炼可以长寿,这在他的诗中有所反映:“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自己希望长寿、大干一番事
期刊
不顾  四月里,杏花开了梨花开。  开得浓烈,开得奋不顾身。一场私奔一样的花事,好似生既相爱,死亦何恨!  心里毛茸茸的,突然就湿漉漉的,突然就怦怦乱跳了——这是四月天呀。花绽如雪的四月呀,梨花开了,一团一团的,人站在梨花里,倒成了梨花的点缀了。  山如眉黛秀,人恍恍惚惚的,什么都干不下去,只觉得心里长了什么似的。这“什么”又诱着人,坐在花树下,坐久意未厌。一个人,也可以就着这连绵的杏花,吹个玉笛
期刊
五德养性,是指根据“仁、义、礼、智、信”来养自己的性。肝里边藏仁,心里边藏礼,肺里面藏义,肾里面藏智,脾里面藏信。如果五德品格缺失,五德能量缺乏,都能够使我们的身体里面产生很多的疾病。  仁德养肝  仁德丰厚的人,一般从眼睛就可以看出来。他表现出了一种慈爱、善良、宽容,宽容忍辱,博爱万物,举止非常端庄,随时都可以发自内心的微笑。在待人接物上,也表现出一种柔和畅达,能够宽容、包容,称之为“慈眉善目”
期刊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立是结构。  结构并不比解构简单,甚至更为艰难。有所“立”即意味着道成肉身,意味着对有限人间的具体承荷。此所以宋儒发为“横渠四句教”(张载,1020-1077)先要毅然决然界定心性得以成立的前因后果: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不学礼、何以立?  香之为道,同样如此,其有天上人间、形上形下之间、具体而微的有所
期刊
你要是悲哀于这世界终有一天会没有了你,你要是恐惧于那无限的寂灭,你不妨想一想,这世界上曾经也没有你,你曾经就在那无限的寂灭之中。你所忧虑的那个没有了的你,只是一具偶然的肉身。所有的肉身都是偶然的肉身,所有的爹娘都是偶然的爹娘,是那亙古不灭的消息使生命成为可能,是人间必然的爱愿使爹娘相遇,使你诞生。  这肉身从无中来,为什么要怕它回到无中去?这肉身曾从无中来,为什么不能再从无中来?这肉身从无中来又回
期刊
毫不夸张地说,我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从不欠别人的债。如果借了别人钱财,心里就会忐忑不安,睡不好觉,直到偿清后,才会踏实安心。不过,在我的青春年少时,欠下了一笔永远偿还不了的债。这个债不是金钱,而是书债!  上世紀70年代中期,我高中毕业回乡务农。劳作之余,就用读书缓解身心的疲惫。那时,公开出版的书不但数量有限,内容更是乏善可陈。听说邻村的周燕翔家里藏有不少书,就约了他的一个远房侄儿陪着上门借书。不
期刊
几年前我流着眼泪读完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曾经在扉页上写了一句话:“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事實并不是这样。生活并不是悲剧。它是一场“搏斗”。我们生活来做什么?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有这生命?罗曼·罗兰的回答是“为的是来征服它”。我认为他说的不错。  我有了生命以来,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仅仅经历了二十几个寒暑,但是这短短的时期也并不是白白度过的。这期间我也曾看见了不少的东西,知道了不少的事情。我的周
期刊
1965年,台湾“中央博物院”与“故宫博物院”在台北合并,成立了新的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央博物院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著名学者李霖灿是中央博物院元老级的研究人员,在中央博物院完成历史使命退出历史舞台之际,他写了一篇文章来纪念中央博物院的有关往事,从他的回忆文字中,我们能够清楚地感受到那个时代学术界的良好风气。  当时的李霖灿,还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他受聘为中博院的助理员,独自在野外进
期刊
人们习惯上把面条称为“面”,既简洁,又明快,实在是一种很值得称道的叫法,面这种食物是不简单的。  要说起来,面条就是用面粉做出来的细条状的食品,做面条所用的面粉大多用的是小麦磨成的面粉,当然也有用别的面粉如荞面之类做成的,不管是什么面粉做成的面条,统称为“面”。  在古代,面不仅是一种稀罕物,而且,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叫汤饼。现在,已经没有人把面叫做汤饼了,像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广东伊府面、四川
期刊
编者按:上海,有一处别致的小书院,虽地处繁华喧闹中,却隐隐透着一股若有似无的古韵。这里有袅袅香云,萦绕盘旋,带着草木的微醺。推开门扉,一位儒雅的先生端正而坐,气质温润,面色宁静,阳光徐徐穿过空气中的微尘,仿佛一副画卷,瞬间让人安静下来。他是吴清,传统文人香事传习者,已故香学宗师刘良佑先生的入室弟子,中国传统香文化界知名的风雅之士。他闻香识道,喜好收藏,于闲适中体味生活,自有一番香学文化的体悟。本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