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它的任务是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思想情操。所谓学习语言,即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规律,发展语言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学科的特殊使命,是其他学科替代不了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阅读教学功能的体现
阅读教学一个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所谓书面语言,就涉及到课文的字、词、句、段、篇,要培养能力,就离不开朗读、默读、说话、口答、笔练等一系列训练。阅读能力的标志之一理解,即读懂文章。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知道文章是怎样运用书面语言表达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即学习表达方法,积累语言材料,为写作做准备,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懂文章。
二、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改变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目前的小学阅读教学中,只抓课文的内容、情节进行“发胖式”分析、理解的现象仍很严重。课堂上,教师一串又一串的提问和繁琐的讲解挤占了学生自悟的时间,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的只不过是部分“好学生”而已。训练不踏实,一套套“花架子”,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效果不大。间读教学只停留在“理解”课文内容这一层上,而对实实在在的“运用”语言文字没有落实,这应在阅读教学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学生对范文语言的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全部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文字训练。一般做法是:
(一)、初读阶段,让学生充分从整体感受课文语言。面对一篇新课文,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的美,语言的美。范读、配乐朗读、诗朗诵、讲故事,都是教师常采用的方法。先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他们自由读、指名读或齐读。这是篇的整体感受。除了安排大量的形式多样的读以外,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具体有效的朗读指导,加深学生的感受。在教学《鸟的天堂》中,学生朗读描写大榕树叶子的第八自然段时,我指导学生:我们要把能突出榕树茂盛的词语读重音,为了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要一边读一边想象榕树一点一点长大的样子。读完第三句后,停顿要稍长,在心中酝酿感情,最后把喜爱之情充分地表达出来。这样的指导,不仅使学生领略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美,还增强了阅读学习兴趣。阅读教学中,读是感受、领悟语言的重要手段,我们要贯穿在课堂的始终。
(二)、精读阶段,引导学生细读品味,深层次理解。
1.在理解课文中玩昧重点词语。对课文有了整体感悟之后,开始分析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层次理解,这时要善于指导学生抓住和玩味重点词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教学《狼牙山五壮士》第四段时,我是这样训练的:(1)边读课文边划出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并讲讲这些词语的意思。(2)思考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3)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砸”换成。扔—投—撇—掷”等词,让他们揣摩表达效果的不同。
2.联系上下文深入分析,平常词语寓深情。《月光曲》里写贝多芬走近茅屋时琴声突然停了,屋里传来了兄妹俩的对话。这段对话的最后一句是妹妹说的话:。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教师问:“随便说说”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找出“随便说说”指的是刚才说的哪句话。学生指出是“这首曲子多难弹啊l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接着再问:盲姑娘是真的这样随便说说吗?学生回答说:因为曲子非常难弹,她非常渴望能亲耳听到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教师接着问:既然不是随便说说的,寻她为什么又说“随便说说罢了”呢?这说明了什么?这一问,学生眼睛亮了,纷纷举手发言,说得很深刻,很全面。这样,联系上下文,步步深入的训练,使学生感知了词句的丰富内涵,体会了人物的复杂心情,同时也进行了思维训练。
(三)、熟读阶段,引导学生熟读背诵,积累并运用课文语言。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语言积累的意识。除了背诵以外,还有听写、摘抄等,这些都是记忆性积累。另外,我们要适当地安排具有创造性积累的训练,如复述课文、改写等。复述课文时,不必要求学生非要用自己的语言,如果能将范文语言放在口头上来练,使其意皆若出于我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我之口,那实际上已是学生在初步内化范文的语言了。改写也是一种积累语言的好方法。吕淑湘先生说:“改写,各种方式的改写,各种范围的改写,实在是作文的最好准备。”改写这种训练方式,要求学生除了要记住课文中的内容,还要运用新的语言表达形式,这就要动脑筋,要靠思维去创造。如果安排得当,就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游离于阅读教学这外,起到读写相互促进的作用。如教学《西门豹》一课,为使学生深入体会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巫婆和官绅的过程,教师要求学生将课文中的叙述改成有人物心理活动的叙述。改写训练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如扩写、缩写、变换人称写、变换顺序写、变换文体写等。选择哪种形式的改写训练,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具体课文,讲求实效。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学生学完课文,了解了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之后,教师安排了一个改写练习:选择一种玻璃,用第一人称的形式作自我介绍。这种训练,不仅巩固了课文内容,又有力地促进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
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熏陶渐染的过程,宜于采取不断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训练安排方式,企图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是不切合小学生学习语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合,养成习惯,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另外,语言跟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我们只有将语文教学延伸到校园、社会、家庭,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读写实践机会,才能促成所学语言的全面内化,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一、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阅读教学功能的体现
阅读教学一个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所谓书面语言,就涉及到课文的字、词、句、段、篇,要培养能力,就离不开朗读、默读、说话、口答、笔练等一系列训练。阅读能力的标志之一理解,即读懂文章。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知道文章是怎样运用书面语言表达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即学习表达方法,积累语言材料,为写作做准备,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懂文章。
二、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改变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目前的小学阅读教学中,只抓课文的内容、情节进行“发胖式”分析、理解的现象仍很严重。课堂上,教师一串又一串的提问和繁琐的讲解挤占了学生自悟的时间,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的只不过是部分“好学生”而已。训练不踏实,一套套“花架子”,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效果不大。间读教学只停留在“理解”课文内容这一层上,而对实实在在的“运用”语言文字没有落实,这应在阅读教学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学生对范文语言的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全部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文字训练。一般做法是:
(一)、初读阶段,让学生充分从整体感受课文语言。面对一篇新课文,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的美,语言的美。范读、配乐朗读、诗朗诵、讲故事,都是教师常采用的方法。先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他们自由读、指名读或齐读。这是篇的整体感受。除了安排大量的形式多样的读以外,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具体有效的朗读指导,加深学生的感受。在教学《鸟的天堂》中,学生朗读描写大榕树叶子的第八自然段时,我指导学生:我们要把能突出榕树茂盛的词语读重音,为了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要一边读一边想象榕树一点一点长大的样子。读完第三句后,停顿要稍长,在心中酝酿感情,最后把喜爱之情充分地表达出来。这样的指导,不仅使学生领略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美,还增强了阅读学习兴趣。阅读教学中,读是感受、领悟语言的重要手段,我们要贯穿在课堂的始终。
(二)、精读阶段,引导学生细读品味,深层次理解。
1.在理解课文中玩昧重点词语。对课文有了整体感悟之后,开始分析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层次理解,这时要善于指导学生抓住和玩味重点词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教学《狼牙山五壮士》第四段时,我是这样训练的:(1)边读课文边划出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并讲讲这些词语的意思。(2)思考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3)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砸”换成。扔—投—撇—掷”等词,让他们揣摩表达效果的不同。
2.联系上下文深入分析,平常词语寓深情。《月光曲》里写贝多芬走近茅屋时琴声突然停了,屋里传来了兄妹俩的对话。这段对话的最后一句是妹妹说的话:。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教师问:“随便说说”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找出“随便说说”指的是刚才说的哪句话。学生指出是“这首曲子多难弹啊l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接着再问:盲姑娘是真的这样随便说说吗?学生回答说:因为曲子非常难弹,她非常渴望能亲耳听到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教师接着问:既然不是随便说说的,寻她为什么又说“随便说说罢了”呢?这说明了什么?这一问,学生眼睛亮了,纷纷举手发言,说得很深刻,很全面。这样,联系上下文,步步深入的训练,使学生感知了词句的丰富内涵,体会了人物的复杂心情,同时也进行了思维训练。
(三)、熟读阶段,引导学生熟读背诵,积累并运用课文语言。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语言积累的意识。除了背诵以外,还有听写、摘抄等,这些都是记忆性积累。另外,我们要适当地安排具有创造性积累的训练,如复述课文、改写等。复述课文时,不必要求学生非要用自己的语言,如果能将范文语言放在口头上来练,使其意皆若出于我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我之口,那实际上已是学生在初步内化范文的语言了。改写也是一种积累语言的好方法。吕淑湘先生说:“改写,各种方式的改写,各种范围的改写,实在是作文的最好准备。”改写这种训练方式,要求学生除了要记住课文中的内容,还要运用新的语言表达形式,这就要动脑筋,要靠思维去创造。如果安排得当,就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游离于阅读教学这外,起到读写相互促进的作用。如教学《西门豹》一课,为使学生深入体会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巫婆和官绅的过程,教师要求学生将课文中的叙述改成有人物心理活动的叙述。改写训练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如扩写、缩写、变换人称写、变换顺序写、变换文体写等。选择哪种形式的改写训练,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具体课文,讲求实效。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学生学完课文,了解了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之后,教师安排了一个改写练习:选择一种玻璃,用第一人称的形式作自我介绍。这种训练,不仅巩固了课文内容,又有力地促进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
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熏陶渐染的过程,宜于采取不断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训练安排方式,企图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是不切合小学生学习语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合,养成习惯,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另外,语言跟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我们只有将语文教学延伸到校园、社会、家庭,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读写实践机会,才能促成所学语言的全面内化,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