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生处于可塑性极大的青春期,班主任在其成长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青春期躁动,最为头痛的是青春期逆反行为。从他们逆反的对象来看,主要表现为:与班主任对抗、与科任老师对抗,与家长对抗,以及同学间关系的对抗。面对青春期的逆反行为,如果我们发挥班主任的引导优势,及时调整教育策略,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这不仅有利于班集体的顺利建设,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终身人格的良性发展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
【关键词】逆反对象桥梁作用班主任策略
但凡做过班主任工作的一线教师都有感于初中生的难管,特别是我们这种城乡结合部的中学,由于本地居民子女受周边民办实验中学的冲击,优生所剩无几,民工子弟占60%强。由于父母忙于生计,对孩子往往疏于管教,难管的程度是可想而知。说脏话、打架、旷课、上课打瞌睡、顶撞老师、顶撞家长、早恋、交友不慎等行为时有发生。家长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要么诉苦无法管教,要么教育方法不当,刺激学生行为更加逆反。
家长面对一个或几个孩子尚且无奈,而我们做班主任的却不得不面对几十个不同心理状态的孩子。学生的不良行为引来同学间的纷争、家长的诉苦、科任老师的投诉、以及校长的责怪。面对一切难题,我们该采取何种措施才能有效缓解师生冲突、亲子矛盾、生生交往障碍,让一个最初看起来杂乱不堪的混合体逐渐走上正轨,并循序渐进地营造出一个具有向心力的、和谐向上的班集体?
一、解析青春期逆反带来的恶果
—案例解析初中学生的主要逆反对象及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
1、解析学生因逆反班主任而导致的直接影响。
案例1.某老师不得不放弃做班主任,因为初一学年一结束,全班学生的家长就联名上书校长说这个老师不称职。理由是领导无方,把这个班级弄得乱糟糟的,一盘散沙:几乎各科成绩全年级最低;该班学生最爱打架,受处分最多;班集体荣誉几乎一个也没得到;关键是所有学生都不喜欢他,甚至以学生发生了肢体冲突。该老师很委屈,说:我对学生可以说是尽心尽责,每天我7点不到就到校,晚上7点还没离校;对学生要求也严格,随时在找学生谈话;对他们的错误更是一丝不苟,从来是明察秋毫,连细节都不放过。学生不听话,我有什么办法。
这位老师的辛苦我们都能体会,他从严治学,一丝不苟,但从他的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基本是个体作战,严谨有余,关爱不足;“没有获得班集体荣誉”说明该教师没有开展有效的班集体活动,没能使班集体形成有向心力的集体。而且据了解,该班主任的“一对一”的教育是以“谩骂、罚站”为基本教育方式,走廊上经常能听见他的声音。这就犯了个体教育“不分场合”的大忌,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这也许就是他造成敌对情绪、失去民心的主要原因之一。
【后果及影响】对班主任厌恶情绪的蔓延直接导致“乱班”和“差班”。
如果学生厌恶班主任,必然会厌恶整个班集体,他们感受不到来自集体的向心力和关爱,缺乏集体自尊心和荣誉感,很容易自暴自弃,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参与集体事务的热情,同时产生对班集体甚至整个学校的逆反心理,并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形成阴影,对其将来融入社会,正确理解生活的原则和意义等造成障碍。
2、亲子关系僵化,助长反社会人格的滋生;
案例2.任同学上课老心不在焉,成绩一直居中不上,于是班主任找来家长谈话。在学生还没被叫来之前,孩子的父亲就显得有些激动。他说他一切都为了孩子,起早摸黑地加班,累得饭都不想吃,这狗东西还这么不认真。班主任在一旁说:是的,这孩子太不懂事了,等会儿,我们一起教训他!
孩子来了,家长猛地跳起来,一巴掌扇到孩子的脸上,孩子愣了一下,继而哭了,喊着“你打死我算了!”跑了出去,后面两节课都没上。最后几个学生在某个厕所里找到。全办公室的老师都愕然了。班主任没有预料到事情会发展到这种地步,转而批评家长的教育方法太粗暴。家长很无奈地表示:说理不听,打也不是办法,没救了,随他!
从家长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无私奉献的自我牺牲型的典型父母形象。但“无私的父母造就自私的孩子”。不是我们奉献了,孩子就能理解,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他们关注了多少,是否注意到他们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漏洞,我们又该如何去补救和纠正。孩子的父亲都累到无法和孩子交流了,对孩子的成长过程可谓无时间了解,就更谈不上理解和支持了。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正缺乏的就是沟通和支持。班主任老师在这个案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她在家长和学生之间没有起到良好的桥梁沟通作用,反而一语激起了父亲的怒火,导致局面无法收拾。所幸孩子没有更进一步走向极端,否则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后果及影响】对家长的逆反使学生丧失感恩的美德,极易走上歧路。
家长的过激行为或纵容溺爱、任由孩子发展等不当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孩子的不良发展。他们可能因为自觉失去家庭的关怀而转向网络或“朋友”等寻求温暖或实现所谓的“自我价值”,从而逐步走上歧路,助长反社会人格的滋生。我们都知道: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单方面依赖于学校老师是不可能成功的,家长的教育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在父母忙于生计而忽视教育的现状下,我们班主任如果能及时提醒和沟通,并在家庭教育方面给予家长适当的指导,对于孩子的成长必能起到有利的作用。
3、学生逆反科任老师的后果——厌学;
案例3.那年我接了个差班,后进生较多,班级常规不停要去纠正和强调,任课老师很是头痛。某天,我正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突然科学老师冲进来对着我大喊:“把你们班刘某叫出来,否则我不去你们班上课!”我赶紧跑到班上去了解案发原因。原来是我班的后进生刘某上课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科学老师叫他站起来,他不仅不站起来,还嚣张地说:“干吗,吵死了!”而该老师坚持要他站起来,刘某就是不站;老师去拉,他一抡手,把老师弄了个踉跄。当时,我把他好言劝出教室来,让全班继续上课。后来跟刘某谈话,他说反正该老师说我们都是垃圾,从来都对我们讥讽打击的,所以很多人都跟她作对。事实是我们班同学都讨厌学习科学,集体性偏科。 【后果及影响】对科任老师的逆反心理直接导致对该科的厌学和偏科
个别学生对任课教师的逆反心理会逐渐在整个班级中蔓延,并导致集体性的厌学情绪,从而导致全班集体性的偏科,影响将来班级的升学率,严重地说会影响他们的前程。
我们先不来讨论任课老师是否行为得当的问题,像这样一个“乱”班是很容易激起任课老师的愤怒的。老师也是人,总要有发泄的时候。接到这样的班级,就不停地有任课老师来投诉,而班主任就像消防车一样,随时去灭火。我想有相似经历的班主任们一定有同感:与其长期被动,还不如主动出击。但如何才能有效消除任课老师的成见,使之调整教学态度和教育方法;缓和任课老师和部分学生之间的矛盾,调动学生们对该学科的兴趣呢?
4、同龄人人际交往障碍的恶果——自闭及自暴自弃。
案例4.刘某同学的父亲是某职业大学的教授,颇有些自视清高,感觉“流落到”我们这种学校很有些愤懑。他的座位怎么也调整不好,调了很多次,不是说张三成绩差,就是说李四爱讲话,甚至说某个女生太丑了,不管怎样,全班同学没有几个是他看得上眼的。全班同学也很讨厌他,好几个人说真想揍他一顿。刘某也很气愤,动不动就哭或大声嚷嚷不在这个学校了。该生很聪明,进校成绩很拔尖的,但最近经这么折腾,根本没心思听课了,成绩明显下降了。
【后果及影响】同学间矛盾导致学生走进心理死角,影响学习及身心健康
我们经常会遇到同学间闹矛盾的案例,如果矛盾及时解决,对双方成功地进行了心理疏导,那么就能遏制矛盾的进一步发展。但如果处理不当或忽视之任由其发展,就可能矛盾激化导致学生间频繁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对于个别性格内向的同学可能造成心理伤害,形成消极闭锁的心理疾病。小到导致学生心理受挫,消极发展;大到消极人格发展,使之失去对班集体的热情及对学习的兴趣,无论是哪种不良结局,都会影响班级体健康发展,成为将来社会稳定的隐患。
二、正确对待青春期的逆反行为的理论依据及理念:
(一)正确对待青春期的逆反行为的理论依据——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思想以人性本善为前提。强调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追根究底就是人的自我实现,即帮助人达到他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在马斯洛看来,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潜能,发挥人的潜能,超越自我是人的最基本要求。环境具有促使潜能得以实现的作用。然而,并非所有的环境条件都有助于潜能的实现,只有在一种和睦的气氛下,在一种真诚、信任和理解的关系中,潜能才能像得到了充足阳光和水分的植物一样蓬勃而出。
人本主义另一位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认为,“促进学生特别是有意义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关系的某些态度品质”。师生关系对学习的影响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做到:尊重学生,正视现象,分析原因,疏导归流。
(二)正确对待青春期的逆反行为必须树立的理念
班主任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经常听到对学生这样的评价:某某班的学生跟他们班主任一个样,闷声不吭的,只管自己做事,……;某某班学生很活跃,跟班主任一样多才多艺的,……。由此可见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由于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时间相对最长,在不断对学生进行班级管理、集体和个体心理辅导的过程中,逐渐将自己的处事态度、处事原则、情绪变化、性格特征等展示给学生,他们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受并接纳,并逐渐转化为自己性格的一部分。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越密切,对学生的影响越深远。因此,我们总能在学生的身上看到我们的影子,由此也更加理解了“为人师表”一词的深层意义。因此,教师必须树立如下理念:
1.反抗期的出现是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
没有青春不逆反。进入初中后,青少年正好进入第二反抗期。第一反抗期是在三四岁,表现为独立自主的要求,争取自我主张与行为活动的自主性与自由权。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面的,从外部因素到内在因素,从行为表现到要求人格的独立。
从人际关系的发展来看,一是同伴关系的变化,交友范围开始变小。二是与父母关系变化特点,对父母的依赖变少了,反抗情绪增加了。三是与教师关系的变化特点,开始对老师品头评足,不再盲目接受任一教师,不再接受不明理由的批评。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顺利度过这一时期,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成长中的孩子会有一种想摆脱成人约束的倾向,而摆脱约束就是通过否定长辈的价值观,表达一些逆反的情绪甚至攻击长辈的行为来实现的。通过逆反从而摆脱心理上对长辈的依赖,其实这正是孩子成长的动力。
2.教师必须做冷静的旁观者、分析者和疏导者。
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客观地认识、正视和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而不要以“对错是非”来评价。针对不同的案例,我们必须冷静分析,采取不同策略理性对待。青春期是阶段性的,伴随青春期出现的孩子的逆反问题也是有时间性的,对于孩子有些过火的逆反,我们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足够的心理智慧。唯一的好办法是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尊重、理解并改变孩子的逆反,在疏导的过程中使之融入大流,使其行为逐渐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
我们的言行可能会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对于学生形成积极还是消极的性格,是走向成功还是失败等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肩上承担着学生成长的重担,我们不得不不断学习,不断反省自我,在教育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良教育手段和方法,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教育自己。
三、分析对抗原因,调整桥梁策略
(一)如何调节班主任与学生间的矛盾
1.教师激起学生反感的常见原因:
学生对于老师的反感通常是由于教师教育方法不当、自身修养不足、教师缺乏人格魅力、耐心不足等造成的,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老师,在这些教师的身上常有激起学生反感的共性: A.师生间缺乏思想交流,造成沟通障碍;
B.教师评价态度失之公允,对后进生和优生不能同等对待;
C.过高的期望值导致学生灰心受挫;
D.教师的批评缺乏艺术性或不注意批评场合,忽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挫败学生的自尊心;
E.教师对学生不信任、不尊重;
F.教师将自身的心理不平衡向学生宣泄,忽视学生情感等。
2.作为班主任,还易引起学生反感的行为:
班主任管理着整个班级,每处理一次事件、每制定一个管理措施都会引起学生的情绪波动,除了上述引起逆反的原因外,以下几点也是主要根源:
A.班级发展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班级凝聚力,班风学风溃散;
B.不合理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自我价值不能有效体现,导致学生自暴自弃或心生愤懑;
C.教师信度缺失,经常承诺而不兑现;
D.对学生个人现状缺乏详细了解,如家庭矛盾、交友状况等导致批评学生时冤屈学生或批评不到位。
E.未及时开展针对性集体心理辅导,对一些蔓延性不良现象没能及时制止,量积生变。
【实战策略】以人为本,研究学生;“秀出”价值,舆论导航。
就班级管理而言,方法定有千万种,它不是本文讨论的主题,本文旨在思考如何减少师生间矛盾的发生。
A、命题周记,心心交流,广开言路。我们知道面谈是一种常用的个体心理辅导形式,但往往因面对面的尴尬使学生失去诉说的勇气,而命题周记就是另外一种研究学生思想动向及生活状况的有效途径,如《记班级特殊事件一则》,《我的烦恼》,《我的愤怒》,《我对父母的期望》,《我认为最幸福的事》,《我对......的看法》等,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对本班级的看法,班级不良事件及不良风气,学生自我抱负,家庭最近发生事件,个体情绪变化等,以便于针对不利事件进行个体辅导。教师可以在批改周记时把自己的想法、期望等写给学生。书面交流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当然,对于学生吐露的秘密一定要尊重,不能在全班宣扬或批评,否则引起学生反感,断了言路。
B、活用班规,“秀出”价值。每个班主任都会制定本班的学生个人行为道德规范考核标准,什么行为加分,什么行为减法。往往老师都以成绩为重,所以成绩好的同学“露脸”的机会特别多,自我感觉也很好;而那些虽然成绩平平,但热心班务的同学就受到打击,心理就不会平衡了;对于那些成绩较差,但在其他方面,如体育,文艺等,却很活跃的同学,所受的打击更是不可想象。
因此,制定班级的评价体系应当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让每个学生都“秀出”自己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可以先让学生参照评价细则提出议案;班干部与班主任审查,拟定可行性条例;班长召开班会,以民主的方式举手表决;并有班干部分块执行。
C、“强者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魏书生
班主任应当换位思考,经常反省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如不当的批评语言、过激的态度、对学生不明真相的冤屈等,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和态度。
班主任首先不能“摆架子”。初中生大都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对于盛气凌人的态度都很反感,往往盛怒下的批评都不能很好地被接受,只会激起逆反。因此当面对冲突发生,班主任自己首先要冷静,并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如何能让他们接受。如果是班主任自身的失误,就要勇于向学生承认错误,挽回“受伤”学生的自尊,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平等对待和尊重。
D、班级舆论是规范行为的隐形途径
班主任与本班学生之间应当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我们可以利用班会就一些新闻事件一起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起欣赏一篇感人的散文;一起辨别某案例的是非对错等,在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大众舆论,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多数的学生信服于这种道德批判,以班级舆论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这样也避免老师直接批判学生时造成不必要的冲突。
(二)班主任在科任老师与学生中的桥梁作用
除了上述学生逆反老师的常见原因外,科任老师还会因为与该班某个或某些同学发生矛盾冲突,从而产生消极情绪,厌恶或惧怕去该班上课。学生也可能因为在某科遭遇困难无法克服,量积生厌,进而讨厌该科老师。无论是那种消极情绪都很容易蔓延,导致班级集体性偏科。
班主任虽不能替代科任老师教学,但在班级集体情绪上却能起到积极的调动作用,至少以下几点是可为的:
1.“打广告”,在学生心目中提高科任老师的威信。对于每个即将来接任的科任老师,班主任都应当从正面为之“打广告”,介绍他/她毕业于何大学,毕业成绩如何优良;教学经验如何丰富;教出学生如何优秀等。对于特别严厉的老师,班主任应当让学生先有心理准备,告之“严师出高徒”,因为“严”,以后才能出成绩。如果学生将来遭到训斥,心理也比较能承受。
2.与科任老师商讨,在学生分层教学目标上达成一致。
班主任应当及时向科任老师提供全班学生的成绩反馈,让他们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并在分层教学上达成一致目标。这样就不会因对学生过高或过低要求而挫伤学生自尊心,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3.当师生矛盾发生时,应当尽力说服学生主动与老师沟通
当科任老师与学生发生矛盾时,老师处于盛怒之下,要俯身低就,安抚学生是不太可能的,因此班主任最好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从换位思考的角度出发,说服学生理解老师的言行,了解老师们“有期望才有失望”的心痛,让学生主动与老师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有此激进言行的原因。如果该生当时无法控制情绪,那就需要长时间的个体心理辅导,或通过书信,周记等方式与该生谈心,逐渐消除心理障碍,从内心接纳科任老师的教诲。
我认为告之家长不是一个好的举措。在不了解该生家庭教育方法和家长的性格的前提下,极可能伤害到学生,反而激起学生对老师的憎恶。 (三)班主任在缓解亲子矛盾中的有效作为:
1.家长引起孩子反感的主要原因:
A.家长自我素质偏低,并排斥继续学习,导致学生从内心轻视父母,失去对父母的尊重;
B.家长将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强加于孩子身上,引起孩子反感;
C.家长教育方式不当,过高要求、溺爱或任其发展,导致孩子逆反或失去道德判断标准;
D.家庭关系不和谐,导致孩子失去安全感和归属感。
2.班主任在调谐亲子关系中的有效举措:
“清官难断家务事”,班主任也不例外,我们不可能为学生解决家庭矛盾,但我们可以尽可能在家长和孩子双方斡旋,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A、充分利用班会或午间谈话课,开展感恩教育,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重父母;
开展感恩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主题班会,散文欣赏,影片观看等,可以是专题学习,也可以是随机现场教育。对于学生不尊重父母的行为,可以采用集体讨论或写周记的方式,让学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现学生间的自我教育。
B、充分利用家长会,与家长一起学习和商讨针对学生教育的可行方法;
请进步较大的学生或班级优生的家长的现身说法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也可以鼓励遇到教育麻烦的家长说出自己的烦恼,让其他的家长出谋划策。家长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遇到相似的问题,容易产生共鸣,而且他们的一些实践措施可能更加有效。
C、向家长推荐针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书籍,向家长讲明成人再学习的重要性;
向家长讲明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受尊敬的家长是很有必要的。“强权”手段或“黄金棍”在如今是不受欢迎的教育方式,做一个文明的、理性的、拥有科学教育方法的家长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成功地教育孩子。班主任可以利用校讯通等信息平台向家长推荐有关教育的优秀书籍,为家长推荐好的教育方法。
D、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约束父母与孩子言行的家规,并相互督促遵守;
班主任可以提供意见,建议父母与孩子在平等的原则下制定相互约束的家规。家规不应该只约束孩子,父母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孩子眼中树立受尊重的形象。
E、制定学期家访计划。家访可以具体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学生在家表现,并以此作为教育学生的事实依据,杜绝学生在家在校的双重表现;同时可以与家长恳切畅谈,交流教育方法。与家长交换意见时,应当以表扬学生为主;当提到孩子的不足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艺术,并商量出切实可行的实际操作办法。“告状”的方式只能激起家长对孩子的过激教育行为,导致学生对老师的憎恨情绪的产生。
以上五点旨在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如果父母与孩子能有效沟通,相互理解和支持,必然能大幅度减少亲子矛盾的产生。
F、培养学生的集体归属感,是使弱势学生摆脱社会不良因素对其不良影响的有效途径。
家庭美满的孩子可能因为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而行为不良,而我们有些孩子却没有选择的权利。初中生面临家庭关系破裂的比率连年上升,甚至我们有的孩子从小就面对着家庭暴力。
对于因家庭关系不和谐或因家庭暴力失去家庭温暖的孩子,如果没有体现自我价值的场所,没有能够感受温暖的怀抱,极可能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思想滑坡走向歧路。因此,我们应当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班集体活动,开展体现他们自我价值的各类竞赛活动,使他们摆脱孤单,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产生集体归属感,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环境。
(四)班主任在同学关系僵化时的几个实践措施:
1.个别学生不合群或同学间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
我们经常会注意到一些不合群的孩子,有的自我闭锁;有的成为众矢之的;有的自暴自弃;有的就是要跟别人唱反调。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现在的局面呢?据观察,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A.班级评价体系无法体现他们个人的优点,所受否定多过肯定,情绪失落;
B.老师对他们过多的负面评价诱导多数同学对之产生轻视;
C.性格内向的同学往往在班级中被忽视,极少参与集体活动,而班主任没有引起重视,造成个体教育死角;
E.同学间拉帮结派,形成团伙,孤立他人;
F.独生子女的争强好胜心理导致个别同学间的矛盾冲突;
G.在家庭中失去温暖或得不到家人肯定,心生叛逆,等。
原因甚多,不一一列举,对此我们不能根除,但可以通过教育手段来改良,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境。班级也是一个小社会,每个孩子都在其中学习如何在遭遇困难时坚强面对。班主任在孩子们的心中等同于父母,或者更高于父母,为他们扫除心理障碍,大胆地面对这个世界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2.增强班级凝聚力是解决同学间关系僵化的根本。
A.班级定位,共同奋斗,贯彻“团结必胜”的信念;
在学生进校的第一天,师生即可以商讨本班三年的奋斗目标,并告知学生如何逐步实现。班主任对本班的发展首先要有定位,并向学生讲明班级共同发展的重要性。班主任应当是好胜的将军,将来这只“部队”一定要做最优秀的部队;其中每个士兵的掉队都会影响到班级的集体上进心,导致学风班风的溃散。所谓“信其师,亲其道”。我们不断把这种信念向学生灌输,让他们也坚信:我们只要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在这种信念的约束下,人人自律,或相互约束,班级的凝聚力自然就增强了。
B.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为人人找到适合的岗位;
这条得益于魏书生老师。在做班主任时拜读了他的几本书,感觉非常实用,就在我班照搬实验了,其结果很理想。班上几乎人人是“官”,班长是两个,副班长是四个,各司其职。班级常规考核的制定、开班会、集体大赛等都轮不上我这个当班主任的先说话,他们都先商量好,再找我定稿。小官们也不闲着,班级琐碎事务一一承担。班主任所剩工作就是检查最终结果,对他们的优秀工作评判表彰。由于人人有职,调动了大家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C.开展有益集体活动,增强向心力,转移部分学生对不良爱好的注意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开展集体活动要注意人人参与,在一些才艺类、运动类的活动中,不要忽视才艺平庸的同学的参与热情。他们也许没有什么才艺,也不擅长运动,但他们可以做后勤:为参与才艺的同学准备材料,为参加运动的同学递一条毛巾,递上一杯水或把班级杂务做好等。总之,尽力调动每天人的积极性,减低他们因无法参与而照成的自卑感和失落感,同时也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D.以周记的方式与学生笔谈是一种有效的心理辅导方式;
周记是学生宣泄心理感受的阵地。当同学间产生矛盾时,在老师保密的前提下,他们都愿意向老师吐露心声。因此,通过周记笔谈,是一种不错的心理辅导方式。老师在批改周记时亦可阐明对待事的观点和态度,拉近同学间的距离,调节同学间的矛盾。
E.个人谈心与主题班会在解决矛盾时同样重要;
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开展集体心理辅导是学生形成集体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有效途径。可以由班干部针对班级现存问题提出方案,班主任审核,再由同学们分块具体执行。经过班会讨论,大家对某事有了共识,矛盾自然就淡化了。
当然,针对学生的个体问题,个人谈心更是必不可少。而个体教育更关注到学生的情感和自尊,其效果往往优胜于全班性的公开批评。
F.加强与家长间的沟通,针对学生特殊情况共商对策。
在前文阐述了班主任亲子关系中的可行作为,在这里要强调是:当我们与特殊学生家长交流时,一定要照顾到家长的情感和尊严。我们班主任遇到事态严重时很容易情绪失控,对着家长也毫不留情面。这样往往导致家长的反感,或情绪过激对学生使用暴力,对于解决问题毫无益处。因此,在班主任保持冷静的前提下,才能劝说家长冷静思考,双方才能商讨出可行措施,对学生真正起到帮助教育的作用。
四、实践意义
1、形成了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第二逆反期的初中生,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班主任的所为可能推动一个后进生的前进,也可能毁掉一个优生的前程。这就是我们很多一线教师不计个人得失,甚至忽视自己家庭投身于教育事业中的根本原因。用我们一位同事的话来概括:“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个个活人,我无法不对他们负责!”在如上的教育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相互信任、尊重、理解并互为沟通、补充与互为影响。形成了一种开放、广泛、交互、平等的交往学习模式,大家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教师与学生共处于一种和谐的交往环境中。
2、培养了学生宽容他人、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人类要开拓健康之坦途,首先要学会宽容。”在此基础上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热情友好对待同伴,态度真诚的履行自己的承诺,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健康的身心都极其重要。当一个人得到多数舆论的承认时,他的态度就会是积极向上的;当一个人得到的否定多过肯定时,他必定情绪消沉。我们的基本教育策略就是以肯定为主,以批评为辅,换位思考,尊重学生,尽力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让他们在爱的怀抱中顺利地成长,使他们懂得感恩家人、感恩社会,形成健康的人格,在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当然,班主任的实际工作何尝是几千字或几万字可以表述完的,以上一些实践措施,只是前人的经验加上十几年来的一些经验总结,呈现出来,仅供同仁们分享。
参考文献
[1]吴增强.初中生心理辅导指南[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7
[2]孙义农.初中生心理辅导[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孙义农.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指导手册[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魏书生.好父母好家教[M]漓江出版社2005.5
[5]马兰.罗杰斯著张清泉译.班主任一定要面对9个问题[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1
[6]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2007.6
[7]万玮.班主任兵法2-实战篇[M]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1
[8]赵国忠主编.班主任最需要什么:中外教育家给班主任最有价值的建议[M]南方出版社2008.8
【关键词】逆反对象桥梁作用班主任策略
但凡做过班主任工作的一线教师都有感于初中生的难管,特别是我们这种城乡结合部的中学,由于本地居民子女受周边民办实验中学的冲击,优生所剩无几,民工子弟占60%强。由于父母忙于生计,对孩子往往疏于管教,难管的程度是可想而知。说脏话、打架、旷课、上课打瞌睡、顶撞老师、顶撞家长、早恋、交友不慎等行为时有发生。家长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要么诉苦无法管教,要么教育方法不当,刺激学生行为更加逆反。
家长面对一个或几个孩子尚且无奈,而我们做班主任的却不得不面对几十个不同心理状态的孩子。学生的不良行为引来同学间的纷争、家长的诉苦、科任老师的投诉、以及校长的责怪。面对一切难题,我们该采取何种措施才能有效缓解师生冲突、亲子矛盾、生生交往障碍,让一个最初看起来杂乱不堪的混合体逐渐走上正轨,并循序渐进地营造出一个具有向心力的、和谐向上的班集体?
一、解析青春期逆反带来的恶果
—案例解析初中学生的主要逆反对象及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
1、解析学生因逆反班主任而导致的直接影响。
案例1.某老师不得不放弃做班主任,因为初一学年一结束,全班学生的家长就联名上书校长说这个老师不称职。理由是领导无方,把这个班级弄得乱糟糟的,一盘散沙:几乎各科成绩全年级最低;该班学生最爱打架,受处分最多;班集体荣誉几乎一个也没得到;关键是所有学生都不喜欢他,甚至以学生发生了肢体冲突。该老师很委屈,说:我对学生可以说是尽心尽责,每天我7点不到就到校,晚上7点还没离校;对学生要求也严格,随时在找学生谈话;对他们的错误更是一丝不苟,从来是明察秋毫,连细节都不放过。学生不听话,我有什么办法。
这位老师的辛苦我们都能体会,他从严治学,一丝不苟,但从他的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基本是个体作战,严谨有余,关爱不足;“没有获得班集体荣誉”说明该教师没有开展有效的班集体活动,没能使班集体形成有向心力的集体。而且据了解,该班主任的“一对一”的教育是以“谩骂、罚站”为基本教育方式,走廊上经常能听见他的声音。这就犯了个体教育“不分场合”的大忌,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这也许就是他造成敌对情绪、失去民心的主要原因之一。
【后果及影响】对班主任厌恶情绪的蔓延直接导致“乱班”和“差班”。
如果学生厌恶班主任,必然会厌恶整个班集体,他们感受不到来自集体的向心力和关爱,缺乏集体自尊心和荣誉感,很容易自暴自弃,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参与集体事务的热情,同时产生对班集体甚至整个学校的逆反心理,并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形成阴影,对其将来融入社会,正确理解生活的原则和意义等造成障碍。
2、亲子关系僵化,助长反社会人格的滋生;
案例2.任同学上课老心不在焉,成绩一直居中不上,于是班主任找来家长谈话。在学生还没被叫来之前,孩子的父亲就显得有些激动。他说他一切都为了孩子,起早摸黑地加班,累得饭都不想吃,这狗东西还这么不认真。班主任在一旁说:是的,这孩子太不懂事了,等会儿,我们一起教训他!
孩子来了,家长猛地跳起来,一巴掌扇到孩子的脸上,孩子愣了一下,继而哭了,喊着“你打死我算了!”跑了出去,后面两节课都没上。最后几个学生在某个厕所里找到。全办公室的老师都愕然了。班主任没有预料到事情会发展到这种地步,转而批评家长的教育方法太粗暴。家长很无奈地表示:说理不听,打也不是办法,没救了,随他!
从家长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无私奉献的自我牺牲型的典型父母形象。但“无私的父母造就自私的孩子”。不是我们奉献了,孩子就能理解,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他们关注了多少,是否注意到他们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漏洞,我们又该如何去补救和纠正。孩子的父亲都累到无法和孩子交流了,对孩子的成长过程可谓无时间了解,就更谈不上理解和支持了。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正缺乏的就是沟通和支持。班主任老师在这个案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她在家长和学生之间没有起到良好的桥梁沟通作用,反而一语激起了父亲的怒火,导致局面无法收拾。所幸孩子没有更进一步走向极端,否则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后果及影响】对家长的逆反使学生丧失感恩的美德,极易走上歧路。
家长的过激行为或纵容溺爱、任由孩子发展等不当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孩子的不良发展。他们可能因为自觉失去家庭的关怀而转向网络或“朋友”等寻求温暖或实现所谓的“自我价值”,从而逐步走上歧路,助长反社会人格的滋生。我们都知道: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单方面依赖于学校老师是不可能成功的,家长的教育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在父母忙于生计而忽视教育的现状下,我们班主任如果能及时提醒和沟通,并在家庭教育方面给予家长适当的指导,对于孩子的成长必能起到有利的作用。
3、学生逆反科任老师的后果——厌学;
案例3.那年我接了个差班,后进生较多,班级常规不停要去纠正和强调,任课老师很是头痛。某天,我正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突然科学老师冲进来对着我大喊:“把你们班刘某叫出来,否则我不去你们班上课!”我赶紧跑到班上去了解案发原因。原来是我班的后进生刘某上课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科学老师叫他站起来,他不仅不站起来,还嚣张地说:“干吗,吵死了!”而该老师坚持要他站起来,刘某就是不站;老师去拉,他一抡手,把老师弄了个踉跄。当时,我把他好言劝出教室来,让全班继续上课。后来跟刘某谈话,他说反正该老师说我们都是垃圾,从来都对我们讥讽打击的,所以很多人都跟她作对。事实是我们班同学都讨厌学习科学,集体性偏科。 【后果及影响】对科任老师的逆反心理直接导致对该科的厌学和偏科
个别学生对任课教师的逆反心理会逐渐在整个班级中蔓延,并导致集体性的厌学情绪,从而导致全班集体性的偏科,影响将来班级的升学率,严重地说会影响他们的前程。
我们先不来讨论任课老师是否行为得当的问题,像这样一个“乱”班是很容易激起任课老师的愤怒的。老师也是人,总要有发泄的时候。接到这样的班级,就不停地有任课老师来投诉,而班主任就像消防车一样,随时去灭火。我想有相似经历的班主任们一定有同感:与其长期被动,还不如主动出击。但如何才能有效消除任课老师的成见,使之调整教学态度和教育方法;缓和任课老师和部分学生之间的矛盾,调动学生们对该学科的兴趣呢?
4、同龄人人际交往障碍的恶果——自闭及自暴自弃。
案例4.刘某同学的父亲是某职业大学的教授,颇有些自视清高,感觉“流落到”我们这种学校很有些愤懑。他的座位怎么也调整不好,调了很多次,不是说张三成绩差,就是说李四爱讲话,甚至说某个女生太丑了,不管怎样,全班同学没有几个是他看得上眼的。全班同学也很讨厌他,好几个人说真想揍他一顿。刘某也很气愤,动不动就哭或大声嚷嚷不在这个学校了。该生很聪明,进校成绩很拔尖的,但最近经这么折腾,根本没心思听课了,成绩明显下降了。
【后果及影响】同学间矛盾导致学生走进心理死角,影响学习及身心健康
我们经常会遇到同学间闹矛盾的案例,如果矛盾及时解决,对双方成功地进行了心理疏导,那么就能遏制矛盾的进一步发展。但如果处理不当或忽视之任由其发展,就可能矛盾激化导致学生间频繁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对于个别性格内向的同学可能造成心理伤害,形成消极闭锁的心理疾病。小到导致学生心理受挫,消极发展;大到消极人格发展,使之失去对班集体的热情及对学习的兴趣,无论是哪种不良结局,都会影响班级体健康发展,成为将来社会稳定的隐患。
二、正确对待青春期的逆反行为的理论依据及理念:
(一)正确对待青春期的逆反行为的理论依据——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思想以人性本善为前提。强调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追根究底就是人的自我实现,即帮助人达到他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在马斯洛看来,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潜能,发挥人的潜能,超越自我是人的最基本要求。环境具有促使潜能得以实现的作用。然而,并非所有的环境条件都有助于潜能的实现,只有在一种和睦的气氛下,在一种真诚、信任和理解的关系中,潜能才能像得到了充足阳光和水分的植物一样蓬勃而出。
人本主义另一位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认为,“促进学生特别是有意义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关系的某些态度品质”。师生关系对学习的影响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做到:尊重学生,正视现象,分析原因,疏导归流。
(二)正确对待青春期的逆反行为必须树立的理念
班主任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经常听到对学生这样的评价:某某班的学生跟他们班主任一个样,闷声不吭的,只管自己做事,……;某某班学生很活跃,跟班主任一样多才多艺的,……。由此可见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由于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时间相对最长,在不断对学生进行班级管理、集体和个体心理辅导的过程中,逐渐将自己的处事态度、处事原则、情绪变化、性格特征等展示给学生,他们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受并接纳,并逐渐转化为自己性格的一部分。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越密切,对学生的影响越深远。因此,我们总能在学生的身上看到我们的影子,由此也更加理解了“为人师表”一词的深层意义。因此,教师必须树立如下理念:
1.反抗期的出现是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
没有青春不逆反。进入初中后,青少年正好进入第二反抗期。第一反抗期是在三四岁,表现为独立自主的要求,争取自我主张与行为活动的自主性与自由权。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面的,从外部因素到内在因素,从行为表现到要求人格的独立。
从人际关系的发展来看,一是同伴关系的变化,交友范围开始变小。二是与父母关系变化特点,对父母的依赖变少了,反抗情绪增加了。三是与教师关系的变化特点,开始对老师品头评足,不再盲目接受任一教师,不再接受不明理由的批评。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顺利度过这一时期,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成长中的孩子会有一种想摆脱成人约束的倾向,而摆脱约束就是通过否定长辈的价值观,表达一些逆反的情绪甚至攻击长辈的行为来实现的。通过逆反从而摆脱心理上对长辈的依赖,其实这正是孩子成长的动力。
2.教师必须做冷静的旁观者、分析者和疏导者。
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客观地认识、正视和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而不要以“对错是非”来评价。针对不同的案例,我们必须冷静分析,采取不同策略理性对待。青春期是阶段性的,伴随青春期出现的孩子的逆反问题也是有时间性的,对于孩子有些过火的逆反,我们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足够的心理智慧。唯一的好办法是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尊重、理解并改变孩子的逆反,在疏导的过程中使之融入大流,使其行为逐渐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
我们的言行可能会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对于学生形成积极还是消极的性格,是走向成功还是失败等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肩上承担着学生成长的重担,我们不得不不断学习,不断反省自我,在教育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良教育手段和方法,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教育自己。
三、分析对抗原因,调整桥梁策略
(一)如何调节班主任与学生间的矛盾
1.教师激起学生反感的常见原因:
学生对于老师的反感通常是由于教师教育方法不当、自身修养不足、教师缺乏人格魅力、耐心不足等造成的,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老师,在这些教师的身上常有激起学生反感的共性: A.师生间缺乏思想交流,造成沟通障碍;
B.教师评价态度失之公允,对后进生和优生不能同等对待;
C.过高的期望值导致学生灰心受挫;
D.教师的批评缺乏艺术性或不注意批评场合,忽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挫败学生的自尊心;
E.教师对学生不信任、不尊重;
F.教师将自身的心理不平衡向学生宣泄,忽视学生情感等。
2.作为班主任,还易引起学生反感的行为:
班主任管理着整个班级,每处理一次事件、每制定一个管理措施都会引起学生的情绪波动,除了上述引起逆反的原因外,以下几点也是主要根源:
A.班级发展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班级凝聚力,班风学风溃散;
B.不合理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自我价值不能有效体现,导致学生自暴自弃或心生愤懑;
C.教师信度缺失,经常承诺而不兑现;
D.对学生个人现状缺乏详细了解,如家庭矛盾、交友状况等导致批评学生时冤屈学生或批评不到位。
E.未及时开展针对性集体心理辅导,对一些蔓延性不良现象没能及时制止,量积生变。
【实战策略】以人为本,研究学生;“秀出”价值,舆论导航。
就班级管理而言,方法定有千万种,它不是本文讨论的主题,本文旨在思考如何减少师生间矛盾的发生。
A、命题周记,心心交流,广开言路。我们知道面谈是一种常用的个体心理辅导形式,但往往因面对面的尴尬使学生失去诉说的勇气,而命题周记就是另外一种研究学生思想动向及生活状况的有效途径,如《记班级特殊事件一则》,《我的烦恼》,《我的愤怒》,《我对父母的期望》,《我认为最幸福的事》,《我对......的看法》等,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对本班级的看法,班级不良事件及不良风气,学生自我抱负,家庭最近发生事件,个体情绪变化等,以便于针对不利事件进行个体辅导。教师可以在批改周记时把自己的想法、期望等写给学生。书面交流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当然,对于学生吐露的秘密一定要尊重,不能在全班宣扬或批评,否则引起学生反感,断了言路。
B、活用班规,“秀出”价值。每个班主任都会制定本班的学生个人行为道德规范考核标准,什么行为加分,什么行为减法。往往老师都以成绩为重,所以成绩好的同学“露脸”的机会特别多,自我感觉也很好;而那些虽然成绩平平,但热心班务的同学就受到打击,心理就不会平衡了;对于那些成绩较差,但在其他方面,如体育,文艺等,却很活跃的同学,所受的打击更是不可想象。
因此,制定班级的评价体系应当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让每个学生都“秀出”自己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可以先让学生参照评价细则提出议案;班干部与班主任审查,拟定可行性条例;班长召开班会,以民主的方式举手表决;并有班干部分块执行。
C、“强者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魏书生
班主任应当换位思考,经常反省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如不当的批评语言、过激的态度、对学生不明真相的冤屈等,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和态度。
班主任首先不能“摆架子”。初中生大都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对于盛气凌人的态度都很反感,往往盛怒下的批评都不能很好地被接受,只会激起逆反。因此当面对冲突发生,班主任自己首先要冷静,并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如何能让他们接受。如果是班主任自身的失误,就要勇于向学生承认错误,挽回“受伤”学生的自尊,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平等对待和尊重。
D、班级舆论是规范行为的隐形途径
班主任与本班学生之间应当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我们可以利用班会就一些新闻事件一起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起欣赏一篇感人的散文;一起辨别某案例的是非对错等,在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大众舆论,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多数的学生信服于这种道德批判,以班级舆论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这样也避免老师直接批判学生时造成不必要的冲突。
(二)班主任在科任老师与学生中的桥梁作用
除了上述学生逆反老师的常见原因外,科任老师还会因为与该班某个或某些同学发生矛盾冲突,从而产生消极情绪,厌恶或惧怕去该班上课。学生也可能因为在某科遭遇困难无法克服,量积生厌,进而讨厌该科老师。无论是那种消极情绪都很容易蔓延,导致班级集体性偏科。
班主任虽不能替代科任老师教学,但在班级集体情绪上却能起到积极的调动作用,至少以下几点是可为的:
1.“打广告”,在学生心目中提高科任老师的威信。对于每个即将来接任的科任老师,班主任都应当从正面为之“打广告”,介绍他/她毕业于何大学,毕业成绩如何优良;教学经验如何丰富;教出学生如何优秀等。对于特别严厉的老师,班主任应当让学生先有心理准备,告之“严师出高徒”,因为“严”,以后才能出成绩。如果学生将来遭到训斥,心理也比较能承受。
2.与科任老师商讨,在学生分层教学目标上达成一致。
班主任应当及时向科任老师提供全班学生的成绩反馈,让他们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并在分层教学上达成一致目标。这样就不会因对学生过高或过低要求而挫伤学生自尊心,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3.当师生矛盾发生时,应当尽力说服学生主动与老师沟通
当科任老师与学生发生矛盾时,老师处于盛怒之下,要俯身低就,安抚学生是不太可能的,因此班主任最好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从换位思考的角度出发,说服学生理解老师的言行,了解老师们“有期望才有失望”的心痛,让学生主动与老师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有此激进言行的原因。如果该生当时无法控制情绪,那就需要长时间的个体心理辅导,或通过书信,周记等方式与该生谈心,逐渐消除心理障碍,从内心接纳科任老师的教诲。
我认为告之家长不是一个好的举措。在不了解该生家庭教育方法和家长的性格的前提下,极可能伤害到学生,反而激起学生对老师的憎恶。 (三)班主任在缓解亲子矛盾中的有效作为:
1.家长引起孩子反感的主要原因:
A.家长自我素质偏低,并排斥继续学习,导致学生从内心轻视父母,失去对父母的尊重;
B.家长将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强加于孩子身上,引起孩子反感;
C.家长教育方式不当,过高要求、溺爱或任其发展,导致孩子逆反或失去道德判断标准;
D.家庭关系不和谐,导致孩子失去安全感和归属感。
2.班主任在调谐亲子关系中的有效举措:
“清官难断家务事”,班主任也不例外,我们不可能为学生解决家庭矛盾,但我们可以尽可能在家长和孩子双方斡旋,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A、充分利用班会或午间谈话课,开展感恩教育,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重父母;
开展感恩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主题班会,散文欣赏,影片观看等,可以是专题学习,也可以是随机现场教育。对于学生不尊重父母的行为,可以采用集体讨论或写周记的方式,让学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现学生间的自我教育。
B、充分利用家长会,与家长一起学习和商讨针对学生教育的可行方法;
请进步较大的学生或班级优生的家长的现身说法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也可以鼓励遇到教育麻烦的家长说出自己的烦恼,让其他的家长出谋划策。家长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遇到相似的问题,容易产生共鸣,而且他们的一些实践措施可能更加有效。
C、向家长推荐针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书籍,向家长讲明成人再学习的重要性;
向家长讲明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受尊敬的家长是很有必要的。“强权”手段或“黄金棍”在如今是不受欢迎的教育方式,做一个文明的、理性的、拥有科学教育方法的家长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成功地教育孩子。班主任可以利用校讯通等信息平台向家长推荐有关教育的优秀书籍,为家长推荐好的教育方法。
D、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约束父母与孩子言行的家规,并相互督促遵守;
班主任可以提供意见,建议父母与孩子在平等的原则下制定相互约束的家规。家规不应该只约束孩子,父母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孩子眼中树立受尊重的形象。
E、制定学期家访计划。家访可以具体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学生在家表现,并以此作为教育学生的事实依据,杜绝学生在家在校的双重表现;同时可以与家长恳切畅谈,交流教育方法。与家长交换意见时,应当以表扬学生为主;当提到孩子的不足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艺术,并商量出切实可行的实际操作办法。“告状”的方式只能激起家长对孩子的过激教育行为,导致学生对老师的憎恨情绪的产生。
以上五点旨在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如果父母与孩子能有效沟通,相互理解和支持,必然能大幅度减少亲子矛盾的产生。
F、培养学生的集体归属感,是使弱势学生摆脱社会不良因素对其不良影响的有效途径。
家庭美满的孩子可能因为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而行为不良,而我们有些孩子却没有选择的权利。初中生面临家庭关系破裂的比率连年上升,甚至我们有的孩子从小就面对着家庭暴力。
对于因家庭关系不和谐或因家庭暴力失去家庭温暖的孩子,如果没有体现自我价值的场所,没有能够感受温暖的怀抱,极可能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思想滑坡走向歧路。因此,我们应当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班集体活动,开展体现他们自我价值的各类竞赛活动,使他们摆脱孤单,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产生集体归属感,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环境。
(四)班主任在同学关系僵化时的几个实践措施:
1.个别学生不合群或同学间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
我们经常会注意到一些不合群的孩子,有的自我闭锁;有的成为众矢之的;有的自暴自弃;有的就是要跟别人唱反调。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现在的局面呢?据观察,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A.班级评价体系无法体现他们个人的优点,所受否定多过肯定,情绪失落;
B.老师对他们过多的负面评价诱导多数同学对之产生轻视;
C.性格内向的同学往往在班级中被忽视,极少参与集体活动,而班主任没有引起重视,造成个体教育死角;
E.同学间拉帮结派,形成团伙,孤立他人;
F.独生子女的争强好胜心理导致个别同学间的矛盾冲突;
G.在家庭中失去温暖或得不到家人肯定,心生叛逆,等。
原因甚多,不一一列举,对此我们不能根除,但可以通过教育手段来改良,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境。班级也是一个小社会,每个孩子都在其中学习如何在遭遇困难时坚强面对。班主任在孩子们的心中等同于父母,或者更高于父母,为他们扫除心理障碍,大胆地面对这个世界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2.增强班级凝聚力是解决同学间关系僵化的根本。
A.班级定位,共同奋斗,贯彻“团结必胜”的信念;
在学生进校的第一天,师生即可以商讨本班三年的奋斗目标,并告知学生如何逐步实现。班主任对本班的发展首先要有定位,并向学生讲明班级共同发展的重要性。班主任应当是好胜的将军,将来这只“部队”一定要做最优秀的部队;其中每个士兵的掉队都会影响到班级的集体上进心,导致学风班风的溃散。所谓“信其师,亲其道”。我们不断把这种信念向学生灌输,让他们也坚信:我们只要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在这种信念的约束下,人人自律,或相互约束,班级的凝聚力自然就增强了。
B.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为人人找到适合的岗位;
这条得益于魏书生老师。在做班主任时拜读了他的几本书,感觉非常实用,就在我班照搬实验了,其结果很理想。班上几乎人人是“官”,班长是两个,副班长是四个,各司其职。班级常规考核的制定、开班会、集体大赛等都轮不上我这个当班主任的先说话,他们都先商量好,再找我定稿。小官们也不闲着,班级琐碎事务一一承担。班主任所剩工作就是检查最终结果,对他们的优秀工作评判表彰。由于人人有职,调动了大家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C.开展有益集体活动,增强向心力,转移部分学生对不良爱好的注意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开展集体活动要注意人人参与,在一些才艺类、运动类的活动中,不要忽视才艺平庸的同学的参与热情。他们也许没有什么才艺,也不擅长运动,但他们可以做后勤:为参与才艺的同学准备材料,为参加运动的同学递一条毛巾,递上一杯水或把班级杂务做好等。总之,尽力调动每天人的积极性,减低他们因无法参与而照成的自卑感和失落感,同时也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D.以周记的方式与学生笔谈是一种有效的心理辅导方式;
周记是学生宣泄心理感受的阵地。当同学间产生矛盾时,在老师保密的前提下,他们都愿意向老师吐露心声。因此,通过周记笔谈,是一种不错的心理辅导方式。老师在批改周记时亦可阐明对待事的观点和态度,拉近同学间的距离,调节同学间的矛盾。
E.个人谈心与主题班会在解决矛盾时同样重要;
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开展集体心理辅导是学生形成集体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有效途径。可以由班干部针对班级现存问题提出方案,班主任审核,再由同学们分块具体执行。经过班会讨论,大家对某事有了共识,矛盾自然就淡化了。
当然,针对学生的个体问题,个人谈心更是必不可少。而个体教育更关注到学生的情感和自尊,其效果往往优胜于全班性的公开批评。
F.加强与家长间的沟通,针对学生特殊情况共商对策。
在前文阐述了班主任亲子关系中的可行作为,在这里要强调是:当我们与特殊学生家长交流时,一定要照顾到家长的情感和尊严。我们班主任遇到事态严重时很容易情绪失控,对着家长也毫不留情面。这样往往导致家长的反感,或情绪过激对学生使用暴力,对于解决问题毫无益处。因此,在班主任保持冷静的前提下,才能劝说家长冷静思考,双方才能商讨出可行措施,对学生真正起到帮助教育的作用。
四、实践意义
1、形成了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第二逆反期的初中生,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班主任的所为可能推动一个后进生的前进,也可能毁掉一个优生的前程。这就是我们很多一线教师不计个人得失,甚至忽视自己家庭投身于教育事业中的根本原因。用我们一位同事的话来概括:“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个个活人,我无法不对他们负责!”在如上的教育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相互信任、尊重、理解并互为沟通、补充与互为影响。形成了一种开放、广泛、交互、平等的交往学习模式,大家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教师与学生共处于一种和谐的交往环境中。
2、培养了学生宽容他人、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人类要开拓健康之坦途,首先要学会宽容。”在此基础上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热情友好对待同伴,态度真诚的履行自己的承诺,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健康的身心都极其重要。当一个人得到多数舆论的承认时,他的态度就会是积极向上的;当一个人得到的否定多过肯定时,他必定情绪消沉。我们的基本教育策略就是以肯定为主,以批评为辅,换位思考,尊重学生,尽力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让他们在爱的怀抱中顺利地成长,使他们懂得感恩家人、感恩社会,形成健康的人格,在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当然,班主任的实际工作何尝是几千字或几万字可以表述完的,以上一些实践措施,只是前人的经验加上十几年来的一些经验总结,呈现出来,仅供同仁们分享。
参考文献
[1]吴增强.初中生心理辅导指南[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7
[2]孙义农.初中生心理辅导[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孙义农.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指导手册[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魏书生.好父母好家教[M]漓江出版社2005.5
[5]马兰.罗杰斯著张清泉译.班主任一定要面对9个问题[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1
[6]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2007.6
[7]万玮.班主任兵法2-实战篇[M]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1
[8]赵国忠主编.班主任最需要什么:中外教育家给班主任最有价值的建议[M]南方出版社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