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不是用来作秀的

来源 :名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m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是在喝酒,就是在去喝酒的路上。听上去像是在形容一个好酒之徒,然而,用这句话来形容吴书仙整日与葡萄酒为伴的生活,却是再适合不过。
  评酒时,她客观尖锐。品酒时,她高贵优雅。为了与各地酒庄庄主交流,商讨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与融合,品遍天下美酒的吴书仙,时常在世界各地游走。回到安逸的家中,她依然不忘给自己的生活洒下葡萄酒的香气。所谓“杯酒人生”,大概不过如此。
  书酒作伴
  一进门,一只名叫琦琦的小狗,丝毫没有因为陌生人的来到而露怯,倒是愉快地在客厅人来疯地撒起了欢。横在眼前的是一堵书墙,大都是与葡萄酒相关的书籍,满满当当地紧贴着天花板。更让人为之振奋的,莫过于客厅里的博古架,上面摆满琳琅满目的各类酒器,如同一个小型博物馆,显示了中国从古至今酒文化的发展。
  由于空间感较强,吴书仙时常在这里招待朋友。开个十人左右的小型家庭派对,有书、有酒,随意坐、随意走动,宽大的阳台上还能开个朋友间的品酒会,再加上习习凉风吹拂,别提有多舒服。
  客厅里的各类家具多来自西洋古董家私改造。客厅三大件—博古架、茶几与进门玄关来自一张西洋中式床柜。空架子床楣作博古架,顶头刻有一对小土人天使抱着地球,脚上套着链结,是西学东渐时的产物;两块床板拆卸下来,铺在红柜子上,作为茶几桌面,上头刻着男人当官、女人作夫人的图画。这是吴书仙在百色路上的二手西洋家具店里淘来的,古为今用,在这个现代的家庭里居然也迸发出了不一样的情调。
  在吴书仙的家里,中西文化的融合成为最鲜明的主题。她的本行,葡萄酒品鉴,正是中西文化碰撞下的产物。这个主题甚至潜移默化地成为她看待事物的观点,更成为了她独特的生活方式。
  文化嫁接
  “我们喝葡萄酒,不能光是喝西方文明,要与中国本土文化自然生成、结合,形成风土习惯。”中国人喝酒,照搬西方的做法,吴书仙并不认同。“葡萄酒中国化,不见得适合中国,就好比吃餐的模式,完全不一样。”吴书仙的偶像是比较文学大师乐黛云—乐先生曾提出,“技术可以全球一致,文化不行”。这一点,被吴书仙借用在自己对中西方葡萄酒文化融合的见解上。“形成中国的东西,对西方文明也会有影响。”
  “这么爱酒,怎么不弄个酒窖?”来过的朋友都会问吴书仙这样一个问题。而她总是指着立式酒柜和酒柜顶上那一大盆子的软木塞说:“在家里,这柜子里的都够用了。我的大多数藏酒,都在酒商朋友的店里,随时可以再拿回家里来填满我的酒柜。如果你们能把这柜子的酒喝完,我马上把客卧改装成酒窖!”在吴书仙眼里,家不是用来作秀的地方,过多的酒瓶会影响到家居间的协调性,“毕竟是追求简洁、传统的中国人,挂张中国画、弄几排酒器摆设,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看着也不显突兀。”
  行走中国
  在这套位于龙柏新村普通居民区小高层的顶楼,丹阳人吴书仙有时会躺在客卧的榻榻米上看书,长年从事文案工作,颈椎不好,要睡硬的地方,脚翘得老高。榻榻米正中心的地板可抽去,中心一个发条式旋转螺丝,摇着摇着台面升高,搁上一架古琴,双脚放入台面下,坐着悠扬一阵,也有味道。或者四个好友,紧凑对坐,一桌麻雀开席,好不热闹。“如果要完全学日本人榻榻米的生活方式,对中国现代人来说,可能不那么方便,而巧妙地升降地板,成为麻雀桌,也是一大发明、一大传承。”
  多年来,吴书仙在世界各地游走,因此找寻到异国之间许多的文化共通性。“有些人挺片面,看不起智利、南非、阿根廷这些新世界产区的出品,实际上,那里有真正民族的东西,可以供给你文化的营养。像是印第安文化,和我国云南某些部落的传统文化相似,比如布、陶器、石刻以及对天文的理解等,也许标示不太一样,但核心是一致的。那么,当那里的葡萄酒发展成葡萄酒文化新的旁系,中国为何不可?为何要一味崇尚纯法国、纯意大利这种旧世界的老古呢?”
  吴书仙的生活很自在,她说以前不会生活,一直在为生存烦恼,从2012年开始,自己的心态变了。“突然就悟出了中国人的生活哲学。现在最快乐的事情,是与家里人聚聚,与圈子里的朋友们交流。”走遍世界的吴书仙,如今却开始热衷于周游中国各地,感受山水和美食。“以前看国外的书,走国外的路,总有很宽的陌生感。哪怕是看007或泰森,感受也只是玉树临风或壮汉一个,仅此而已。比起国外,在中国行走,自己的感受更多。”静下来做自己,也许是吴书仙在杯酒人生之外的世界。
  【对话吴书仙】
  美酒是家的核心
  记者:在评酒圈,你有怎样的坚持?
  吴书仙:作为一个独立评酒师,我不会去做代言。我的理念是,不透支、不越位。现在我都很少写专栏了。目前的状态是,边写边学边游走。
  记者:你会把自己的经历放到居家设计的理念中吗?
  吴书仙:美酒自然是核心,所有家居都要围绕这个元素来展开—除了卧室,还会保留一些自己内心世界的东西。客厅得给人从进门开始就有一种亲切感,这种亲切感,并不是用各种瓶装酒来烘托的,而是营造一个很舒服的喝酒的环境。所以,你能看到,我家里的很多角落里,堆满了我这辈子最想拥有的酒的空瓶。都是曾经品尝过的,但不舍得把瓶子扔掉,就留了下来。
  记者:卧室的布置比较有女性特质?
  吴书仙:没错,挺有熟女气韵的。梳妆台是古典家私,坐在镜子前就很有感觉。我还用小边鼓做了茶几边的椅子,和整个家私配套。
  记者:在家的布置上,你有哪些心得?
  吴书仙:尽管我去了那么多地方,但是我还是保持自己独立品酒师的身份,在家里尽量不突出任何产区的元素。客厅里更多是书和酒器,随便坐,随便喝,随便翻阅书籍。为的是营造一个轻松惬意的氛围。
  记者:为何不营造一个酒窖的环境?
  吴书仙:家不是一个作秀的地方,还是得住得舒服。如果做个酒窖,得把所有家居设计都围绕这个元素,很累人。我平时喝酒,都在各地的酒庄和酒窖。既然是家,当然想换成一个更生活化的环境。
  记者:你的职业对你的家居布置,有什么样的帮助?
  吴书仙:我的职业,简单点说,就是品酒师。但是我更想做中西方文化融合—通过葡萄酒这样一个平台。我家里的布置,与其说与酒有关,还不如说是以中西方文化融合为重。
其他文献
制片人的角色就像家里的妈妈,麻烦事儿多着呢。挑项目,拉赞助,选导演,找演员,定场地,搞发行……手里攥着不多的钱,家里这么多孩子,把周六的吃了,你周日怎么办?  接到那个电话时,徐闻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昆汀要见她—没错,就是《杀死比尔》的怪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  一切源于她帮朋友做的一篇报道,在这个介绍北京青年生活状态的专栏报道中,描写了徐闻千里迢迢奔去日本学习影视,回国后在国企中的失落,辞
期刊
方文山是个很不好玩的人。  他喜欢做城市模型,在家里为自己造了一座长安城;  他喜欢收藏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铁皮地址牌。  但是一旦跟陌生人谈话,他就变得严肃、周正,不苟言笑|请叫他『方老师』。  方文山又来了一趟北京。这一次,他作为台北市观光传播局代言人与故宫博物院交流。两个月前,他也有过一次短暂的北京之行。那一次也是在故宫。站在景福宫门前,玉兰花和黄连翘开着,穿旗袍的姑娘们靠在红柱回廊上,有一
期刊
由南方周末报系、中国平安联合主办,《mangazine|名牌》杂志承办的“弘道·宏业”—第七届华人精英会年度盛典于今年8-9月在上海、广州、北京分别举行。三地除了分主题论坛外,亦包含隆重的向年度精英致敬的环节。上海论坛以“温和的力量—阅读温润社会”为主题,邀请到丁当、麦家、谢有顺等文化名流,并向沈昌文、张炜、李立群等文化弘道者致敬。广州论坛以“务实的魅力—将简单的事情做到伟大”为主题,邀请到诸多公
期刊
捕捉和截留时间在空间中运行之痕迹,恰是摄影的最重要之本质特征。而生于1976年的法国巴黎摄影家托马斯·乔西昂(Thomas Jorion),显然对他所从事的摄影之如此本质心有灵犀,他钟情于游走世界各地,以“捡破烂”的偏执心绪,寻觅已经丧失其营造目的之建筑空间,于是那些被弃置和遗忘的破败城市废墟和遗址,经其慧眼照景而呈现出“化腐朽为神奇”的特殊美学效果。  时间在这地界呈显一袭停滞的凝固。此际尘封了
期刊
“美国富豪”、“石油家族大亨”Mark每次转身,从不失手。如今,他在中国的办公室里操控着自己的全球资产。  他含金勺出生,在石油家族的光环下长大,但这与他跌宕起伏的人生完全不搭。他到底经历了什么让他从一个富三代演变成今日富豪?此刻,若我们把他身上的“石油家族、富豪、名流、富三代……”标签全部抛开,那么此刻他就是一位来自美国到亚太地区发现新世界的“冒险王”。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认识这位美国富豪,
期刊
当陆羽在编写《茶经》时,其实已经将这种看似寻常的饮料制作过程,赋予了各家之学,融入其中。  茶、水、器,正如儒、释、道三者。一个入世之人,如何在水中游走,却又于杯器的框架中抒发情怀,  是于由清至浑的环境中盘旋,抑或是漂于其上做回自我?  不管白天黑夜,深圳企业家施欣欣先生只要一有空,就要走到公司附近的荷禧茶舍,和老板娘金郁芳以及随机遇到的茶客们,斗斗茶,小声地侃侃家常,慢慢地喝上几杯。施欣欣是个
期刊
玻利维亚,南美最穷最落后的国度,却有那么明净的一片高原,洗净了人世间的各种悲欢情怀。如果说大地的风景也能感化一个人的心灵,那么项明生肯定是得道了的其中一个。  “千山万水,难于上青天!我终于到了!”今年2月,项明生花了十天的时间呆在了“青天”—南美,他称自己的十天南美之行为“敢动假期”。为什么是敢动?他说:“因为都市人总懒于动起来自己安排行程,对我而言,我的每一次旅游,都是自己安排自己。”动起来。
期刊
“鲨鱼游得过大海,却游不过一碗鲜汤。”作为全球鱼翅消费量高居第一的中国,电影《海洋》里,鲨鱼眼中的泪便是它们对一碗碗鲜汤的默哀。  9月15日,第七届华人精英会盛典暨阿拉善SEE“创绿家”启动仪式的餐会上,美通无线董事长、阿拉善生态协会章程委员会主任王维嘉因一道菜品脸色大变。瑶柱粉丝被误认为是“鱼翅”,后来经主办方宣布澄清,才知道是“虚惊一场”。  2008年,时任万科集团董事长、阿拉善SEE生态
期刊
在以往的时代,我们比较能够接受一种我们认为的一般性的良好生活,因此生活有主流非主流之分。  但从20世纪开始—在西方也许是19世纪—这个局面变化非常之大。  我不觉得现在能够脱离开特定的人群来描述一种良好生活。  《价值的理由》5月出版,到8月已是第3次印刷,朋友发短信跟陈嘉映开玩笑:“你的书上畅销榜了,可见中国的文化精英还有一线生机。”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是他应老友徐晓所约,为某杂志撰写的专栏
期刊
阅读  要找到一个像吴念真那么会讲故事的人,真的不容易。去年,一本《这些人,那些事》把大家带进了一个充满人情的台湾,那个台湾一如侯孝贤的电影片段,透着一种雾蒙蒙的色彩,翻看一段,像是品了一杯苦茶般难忘。吴念真最擅长的,想必是用轻如鹅毛的文字,举起重若千斤的生活。从之前的《这些人,那些事》,到《台湾念真情》,都有着同样的特质:平实到极致,却能让人发自内心地感动,这便是一个说书人的独到之处。  “台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