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道德与法治教材,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来源 :学生之友·创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ech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成长与生活,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好载体。教师要充分依托教材,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积极表达、专心听讲、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品学兼优的新时代好少年。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材;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实施“立德树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最直接和有效的途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成长与生活,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好载体。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积极表达、专心听讲、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品学兼优的新时代好少年。
  一、利用插圖,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很多生动形象的插图,以插图的形式表达与主题相关的内容,比起枯燥的文字,更受学生的喜欢。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细心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使学生发现到之前未发现的细节,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如在教学一年级《吃饭有讲究》一课时,在“我在餐桌上”这一个环节中,教材中有四幅插图,分别讲了“我”和妈妈一起做饭前餐桌上的准备工作;“我”搀扶爷爷走近餐桌;“我”对着餐桌打喷嚏;妈妈为“我”夹菜,我表示感谢。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提醒他们留心图中所呈现的细节。学生在观察了图画后纷纷发言,有学生发现妈妈把菜放到餐桌上,“我”在摆碗筷。有学生发现“我”对着餐桌打喷嚏的时候,能够把头转向后面,并用手捂住鼻子。有学生发现“我”在餐桌上很有礼貌,小心搀扶爷爷到餐桌就坐,做到尊老爱幼,还对夹菜给自己的妈妈说谢谢。有学生发现“我”无论在餐桌上的哪个场景中都是脸带微笑,心情很好。学生在观察插图的时候,不仅关注了图中人物所处的场景,还观察了人物的动作、表情,准确理解了教材所要表达的在餐桌上要讲究礼仪的意思,提高了讲究餐桌礼仪的意识,还通过观察人物的表情知道了在餐桌上讲究礼仪让大家的心情都愉悦,明白了讲究礼仪的重要性,此时,教学的目标就达成了。教师只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细心观察的锻炼,那善于观察、细心观察的学习好习惯就能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养成了。
  二、利用引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一男一女两个小主持人,小主持人的话,经常以问题或者留白的方式结尾,教师要利用这些引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或者将话题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如教学《校园里的号令》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猜谜语:“小小‘指挥家’,威力非常大。只要它说话,我们都听它。大家找一找,藏在哪里呀?”学生一下子就猜出谜底就是铃声。接着教师就出示小女主持人的话:“我们为什么要听铃声的话呢?”学生马上陷入思考当中,接着发表见解:“因为铃声是号令,所以我们要听铃声的话。”教师接着提问:“如果我们不听从铃声的指挥,会怎样?”学生独自思考后纷纷回答:“如果我们都不听从铃声的指挥,那学校就会很乱。”“大家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回课室上课了。”“如果没有铃声,就只能靠听老师的话了,但是老师的声音没有那么大的。”“如果没有铃声的指挥,我们的学校就会没有秩序了。”由此可见,教材中小主持人的话就是引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考的好设问,能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学生在思考、回答中就能达成教学的目标。
  三、利用儿歌,培养学生积极表达的好习惯
  儿歌简明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学生的喜欢。在教材中,有很多或是总结、或是提炼、或是辨析又或是提示活动的儿歌内容,教师在教学时若能充分利用好这些儿歌,就能培养学生积极表达的好习惯。
  如教学一年级《吃饭有讲究》一课,教师带领学生在音乐背景中动手把“内外夹弓大立腕”的洗手七步法练习了两遍,学生已基本掌握正确洗手的方法。接着教师出示教材中的儿歌“小手是个宝,做事不能少。饭前要洗手,千万别忘掉。”学生兴致勃勃地拍着节奏读了一遍,然后教师问:“你从儿歌中知道了什么?”学生抢着发言:“我知道我们的小手是个宝,什么事情都能做。”“我知道吃饭前要洗手。”教师适时追问:“除了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还要洗手呢?”学生稍微思考了一下,纷纷发言:“上完厕所要洗手。”“从外面回家首先要洗手。”“玩完泥沙要洗手。”“吃完饭后要洗手。”“玩完玩具要洗手。”教师总结:“是啊,我们的小手是个宝,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它。我们要勤洗手,要用七步洗手法把手洗干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再把儿歌读一遍,把儿歌记住好吗?”学生情绪高涨,大声说好,接着学生又配着动作把儿歌读了一遍,课堂的气氛达到了一个小高潮。教材中的儿歌简短明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拍节奏读、配动作读,形式生动活泼,深受学生的喜欢,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两个追问的问题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就能有话可说,表达的积极性比较高。由此可见,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儿歌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积极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利用绘本,培养学生的专心听讲好习惯
  专心听讲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一、二年级教材中的绘本故事图文并茂,让学生用眼睛看绘本,用耳朵听绘本故事,把枯燥的说教变成形象的故事情境或生活情境,学习就变得生动有趣,不仅能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亲近感,容易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还能帮助学生养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如教学《坚持才会有收获》一课时,教师出示教材中的绘本故事《青蛙看海》,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聆听录音。教师在课前录制好的生动形象的青蛙与乌鸦的对话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个个都把腰板挺直,竖起耳朵专心致志地听。当乌鸦跟青蛙说:“小青蛙,别做梦了。你登不上那座高山的。”学生都露出沮丧的表情,当听到小青蛙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地登山的时候,学生流露出敬佩的神情。当听到小青蛙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的时候,学生不由得都露出胜利的笑容。教师问:“同学们,小青蛙看到大海以后,它会说些什么呢?”学生说:“大海真的很漂亮啊。”“虽然很辛苦,但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也很值得。”教师接着追问:“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学生说:“小青蛙坚持登上高山看大海,很厲害。”“虽然乌鸦说小青蛙登不上那座高山,但小青蛙没有放弃,一直坚持,最后终于登上高山看到了大海。”“小松鼠说坚持下去,你一定能看到大海的鼓励了小青蛙。小青蛙得到小松鼠的鼓励,最后成功登上高山了。”“小青蛙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地爬山,值得我们学习。”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地呈现绘本的内容,化静为动,化实为虚,使简单的画面丰富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日常化,就很容易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动进入角色,在听讲中对绘本内容进一步理解与体验,明白了坚持才会有收获的道理。教师充分利用绘本的内容,发挥绘本的作用,学生的道德认识就能得到提高,道德情感就能得到升华,就养成专心听讲的良好习惯,教学的效果显而易见。
  五、利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教材中设计了很多丰富的活动栏目,设计了很多的体验活动,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点,设计小组交流讨论、竞赛游戏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与同伴在活动中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相互促进,从而养成善于合作、乐于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如教学《让我自己来整理》一课时,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两幅图:图一是小男孩小东看到房间散落一地的玩具,说:“反正妈妈会整理的。”图二是小东对小伙伴说:“等我长大了再自己整理。”这样的情境,在学生日常的生活中也会出现。于是,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小东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学生迫不及待地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小东这样做没有问题,因为小东年纪还小,还不会整理。”“我觉得小东这样做是对的,因为平时在家里,妈妈也不用我做这样的事。”“不对不对,小东这样做是不对的,自己的玩具应该自己收拾。”“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东应该自己整理。”“如果小东还不会整理,那可以让妈妈教他怎样整理啊。”“嗯,我们虽然年纪小,但不会做的事要学着做。”学生在小组内各自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又从其他同学的发言中获取不同的信息,相互学习中提高了认知的水平,打开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让自己和同伴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这样的讨论交流中,学生实现了信息的交流和思维碰撞的学习过程,长期以往,合作学习的好习惯就养成了。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充分依托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插图、儿歌、引语、绘本和活动,引领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乐于体验、敢于表达,那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自然就事半功倍了。
  参考文献:
  [1]李彩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J].学周刊,2020(05):169.
  [2]刘堃.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5):38.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有着重大影响,它俨然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分别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学科的优势。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小学语文;优势  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现代教育技术逐步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与模式。它改变了“教师填鸭——学生接收式”的讲
期刊
摘 要: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如今的新的教育形势下,无论是家庭、社会还是学校,都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和改革教学方式,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满足新时期语文教学的需求,满足学生阅读学习的需求。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导致当前初中
期刊
摘 要: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目标偏重于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学习兴趣并掌握基本的化学原理。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要从基本认识到系统认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化学素养,为更高阶段的化学学科学习奠下基础。在初中化学的学科教学之中,教师往往会遇到部分学生对化学提不起兴趣的问题,对新科目的畏难心理导致学生在学习初中化学的过程中没有兴趣,这大大影响了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效果。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有
期刊
摘 要:初中音乐教学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操和感知能力,还能在让初中生在紧张的生活中感受到一丝放松,缓解他们紧张的神经。同时,新课改对初中的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为提高学生的音赏能力做出应有的努力。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质量  虽然所有的学科都可以看做为一门艺术,但是音乐却真的是个极具艺术性的学科了。只是可惜,因为中高考制度的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有效教学的理念已渗透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不仅使教师的教学手法得到多样化的发展,还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具有主观意识,对提升课堂学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部分地区的英语教学中,学生仍存在“学不进去”“听不懂”等现象,严重影响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高中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展开研究。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新课改的有效施行,为教师提供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但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其中高效课堂的打造就是目前教师的重点教学任务之一。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若想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就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如此方能在新课改下打造出高效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改中重点强调的教学理念,而高效课堂的打造无法脱离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
期刊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班级的每位学生的性格、生活习惯都不相同,班里总有那么几个让老师头痛的“问题学生”。他们大多数是由于早年父母离异或者是家人未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品行不良,为人处事不符合社会常理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其在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问题学生”人数虽然不多,但负面影响不小,轻则涣散班风、学风,损坏学校形象,重则可能给自身或者他人带来伤害。因此
期刊
摘 要:在时代、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背景下,教育领域改革的开展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各个学科教师的观念、方法、模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现如今农村初中音乐教学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仍有教师沿用陈旧、单一、落后的教学方法,致使农村初中音乐课程改革和教学实效严重落后于城市,无法发挥出其功能与效用。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将从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有效强调群体意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三方面出发,系统地分析新课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广,在中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案例逐渐被广泛使用,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研究也成为教师开展有效教学主要的方式,在中学数学中引入适当的教学案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本篇文章主要对中学数学的教学案例进行全面的探究,结合教学案例的概念,就如何有效开展中学数学教学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中学数学;教学案例  一、教学案例的概念  教学案例很好地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际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下,人们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有了新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再适应教育的新要求,各学科教师都需要根据教育的新要求,将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革新,让自己的教学能够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道德与法治是小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自然需要将自己的教学思想进行一定的转化,采用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如今,素质教育成为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