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数学中的心理障碍分析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是导致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制约因素。本文就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学习数学 心理障碍 表现 引导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在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良好思维品质方面,具有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为了便于把握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状态,加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使数学学科价值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充分展现和有效发挥,现就中学生学习数学中的心理障碍,谈点自己的分析体会。
  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依赖心理
  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
  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等待老师来突破难点、指出关键。
  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
  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数学教师也乐于此道,课前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上课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课后也不布置学生复习教材,习惯于一块黑板、一道例题和演算几道练习题。长此以往,学生的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可能产生积极思考的主观能动情绪,也不可能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更不可能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二、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心理
  一是未认真读题、审题、弄清题意,没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哪些是直接条件、哪些是间接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已知和未知有什么样的联系就盲目下笔,导致错误的分析思考结论。
  二是未进行条件选择,没有从贮存的记忆材料中去提取题设问题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对比、筛选,就急于猜解题方案和盲目尝试解题。
  三是被题设假象蒙蔽,未能采用多角度的抽象、概括、判断和准确的逻辑推理。
  四是忽视了对数学问题解题后的整体回顾和反思,包括该数学问题解题方案是否正确、是否最佳、是否可找出另外的方案等。
  三、负面的思维定势心理
  定势心理即人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在较长时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影响下,学生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固的思考习惯、解答程序、态度意向、切题规律等个性思维模式,不自觉地养成了比较刻板的某种解题思维格式和惯性。不可否认,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格式和思维惯性是对数学知识、解题经验、学习技能的汇聚,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思考数学问题,比较顺利地求得一般同类数学问题的最终答案;另一方面,这种定势思维的负迁移,会带来解题适应能力提高缓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影响知识技能的正确运用等问题,从而在整体上影响数学学习的质量。
  四、偏重结论心理
  偏重数学结论而忽视数学过程,这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方面来讲,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也仅是对答案、比分数,很少见同学间对数学问题解题过程的深层次讨论和对解题方法的创造性研究,至于思维变式、问题变式讨论更是难以见到。从教师方面来讲,也存在自觉不自觉地忽视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忽视结论的形成过程、忽视解题方法的探索,对学生的评价也一般只看结论评分,很少顾及数学过程。从家长方面来讲,更是注重结论和分数,从不过问过程。教师、家长的这些做法无疑助长了中学生数学学习偏重结论的心理。发展下去的结果是:学生对定义、公式、定理、法则的来龙去脉不清楚,知识理解不透彻,不能从本质上认识数学问题,无法形成正确的概念,难以深刻领会结论,致使其智慧得不到启迪,思维品质和对待数学的态度习惯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观察、分析、综合等数学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如何引导中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增强数学教学的吸引力呢?可转变教学观念,由“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坚持重基础、重实际、重过程、重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领悟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进而爱学、乐学、会学、学好。
  重基础,就是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提取知识点、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清楚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及其各自在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重实际,一是指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实际,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思维习惯、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学习策略和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等等;二是指数学教学内容要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三是要加强实践,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初步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重过程,揭示数学过程,既是数学学科体系的要求也是人类认识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利用数学过程来学习方法和技能,较之掌握知识本身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要揭示数学问题的提出或产生过程;二是要揭示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和区别;三是要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四是要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总之,要启发、引导学生亲自参加到揭示获取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思维过程之中,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重方法,数学方法是在数学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的具体途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所谓重方法,一是要重视教法研究,既要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掌握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过程,掌握解题方法。二是要重视学法指导,即重视数学方法教学。数学学习法指导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它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审题答题,进行知识体系的概括总结,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对解题过程和数学知识体系、技能训练进行回顾和反思等。
其他文献
一、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课程本身具有内在兴趣。”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必须要以儿童兴趣为着眼点,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因趣生奇、因奇生智,使之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主动学习。   二、注重活动参与,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探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良好的兴趣,不仅能使人开阔视野,丰富心理活动内容,而且对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
期刊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启蒙人的智慧和思想、唤醒人们的人性和觉悟,使人领悟人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它使混浊的人生清澈、沉睡的人生觉醒。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完善人性,引导受教育者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使生命走向更完整、更和谐、更科学发展的境界,进而使人成为一个健康的自然人,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社会人。因此,生命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
期刊
摘 要:德育教育是中小学音乐教育较为重要的功能,然而这一点却经常被中小学音乐教师甚至学校所忽视。本文从音乐课程设置、音乐实践活动和学校音乐氛围营造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的途径。   关键词:中小学 音乐教育 德育     在中小学教育中,音乐学科除了具有与其他学科所共有的认知及教育功能外,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等许多方面,还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期刊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班集体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核心组织,一个班集体的班风班纪、班容班貌、学习氛围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校风校纪、校容校貌。由此可见,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班主任老师),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那么,我们如何对“差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本人在此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  一、 先身士卒,为人师表  根据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示范性,教师应该做好学生的示范作用。
期刊
求圆锥曲线f(x,y)=0以某点(这点不在轴上)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的方程,一般先设弦所在直线斜率为k,由直线方程点斜式写出直线方程,再把直线方程与圆锥曲线方程联立,解后得到弦所在直线方程。这样做,运算量大,过程较麻烦。在实际问题中,可以设弦的端点坐标为P(x1,y1)、Q(x2,y2),因这两点在曲线上,所以,坐标满足方程f(x,y)=0。  ∴f(x1,y1)=0,f(x2,y2)=0。  两式
期刊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这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生命发展的关注。然而在现实的教育中,忽视了思想品德教学应该提升学生生命价值、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提升人对自然与自身的责任感,忽略了对学生心灵成长与生命意义的教育。因此在初中思想
期刊
摘 要: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词:感悟 创设情景 解决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生活中抽
期刊
数学教育是有生命的,在教育教学中,学生是生命教育的主体,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重要条件及创造更好的环境促进学生健康的心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正确处理学习理解人生。在数学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资源去熏陶感染学生,使其积极向上、热爱人生、关爱社会。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数学名人名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中有不少关于我国数学史上的名人名著,从古到今
期刊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公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考虑过自杀。另据近年广州团校调查数据显示,市中学生中有自杀或企图自杀行为的占7.7%,早恋、学习、家庭缺乏关爱、人际关系不良是主要原因。专家认为,家庭应和学校联动开展预防自杀教育。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青少年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但心理发展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处于从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