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在线开放课建设及“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适应学生的学习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本文提出一个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辅助的教学互动平台,其融合传统课堂和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翻转课堂,并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同时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堂教学改革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新兴的网络社交工具--微信, 因其具有多种简洁的功能实现了人们更便捷的交流,也改变了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模式,催生了新的教学模式和师生互动手段。据调查显示,目前高校校园几乎被无线网络覆盖,高达98%的大学生都在使用微信。因此利用微信改进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构建多元互动的学习环境,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能力,又能改变该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升其教学质量。这些措施将是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特点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等众多学科的公共专业课程,对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起到关键作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课程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为理工科与经济管理院校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但此门课程对前期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有较高的要求,内容繁多,总课时大概有160节,而且知识抽象、难点多,给学生听课带来了诸多困难。因此,该课程的探索性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微信公众平台“微助教”
该微信公众平台一般分为教师端和学生端,PC 端和手机端。使用微信公众平台教学时首先需要教师学生分别注册,其中学生需要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和学号来注册填写,因为这样会使微信公众平台便捷地记录下每个学生的课堂变现和课下作业的完成情况。微信公众平台在教学上一些特色功能介绍如下:
签到:微信公众平台的该项功能可随时发起,并快速检地查学生的到课情况。此外,其还具有地理位置判断的功能,对于不在规定地点范围内签到的学生会标单独列举出来,使教师对学生的到课情况一目了然。该项功能极大地减少了教师上课的点名时间,并且还能有效地监督学生上课不能迟到早退。
众答:教师可在课前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师PC端提前准备好题目,课堂上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手机端把题目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手机端可看到教师提前备好的这些题目。这些题目题型多以选择题、判断题为主,能使学生快速作答,再以计分或者调查的形式来实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教师教学效果。
抢答:学生可通过点击微信公共平台的举手键来发言或教师通过微信公共平台指定学生发言;发言过的同学,微信公众平台会有记录,可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积分,这些分值可作为学生最后期末考试平时成绩的参考;该项功能不仅可鼓励学生踊跃发表意见,也能促使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
互评:该功能分为个人互评和小组互评。目的是使全体学生对个人或小组团队的成果或表现进行评价,或者小组内部对成员贡献进行评价。该功能可促使每名學生均积极参与到教师布置教学任务当中。
课堂小测:因为高等数学该课程里面公式字母比较多,不易在手机上直接做题,教师可提前准备一些单选、多选、判断等题型,来快速检测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并且对学生的答题速度还有答题正确率在教师端都有相应反馈。
反馈:该功能可使学生在课上自由输入意见、观点或问题,使得教师能够实时收集学生观点、看法和疑问,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
教师可通过微信的视频和语音功能,还可以通过微信的记录功能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做好教学笔记;可通过微信发送文字、图片和语音留言功能,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跨时段交流;可通过微信群的相关功能,实现教师、学生群体的教学和交流讨论。学生也可根据自身的个性化需要,通过微信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在微信上布置作业,并可通过视频或事先录制好的微课向学生集中讲解某些知识点。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这种模式无疑更具有灵活性和互动性,从而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班授课师生不能及时交流的问题,并且有效缓解目前因为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课时变少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的尴尬局面[3]。
四、结语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繁多而复杂且理论的内容,传统课堂教学不能很好地让学生吸收和消化知识,利用微助教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多元互动的学习环境,把课内教学和课外学习等内容有机融合,从而创造一个整体的互动教学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碎片化学习不利于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微信公众平台不能代替课题教学;另外手机的使用会使学生受其他更多因素的吸引,需要一定的自制力和各方面的积极引导,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公众平台的机能。在实施这一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也应注意不能忽视常规课堂教学的地位,绝不能依赖微信取代常规课堂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翟亚娟, 宁敏. 基于微信企业号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以新生研讨课为例[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7(22):55-59.
[2] 袁磊,陈晓慧,张艳丽.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以“摄影基本技术”课程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 2012(7):128-132.[2018(01):53-56.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堂教学改革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新兴的网络社交工具--微信, 因其具有多种简洁的功能实现了人们更便捷的交流,也改变了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模式,催生了新的教学模式和师生互动手段。据调查显示,目前高校校园几乎被无线网络覆盖,高达98%的大学生都在使用微信。因此利用微信改进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构建多元互动的学习环境,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能力,又能改变该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升其教学质量。这些措施将是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特点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等众多学科的公共专业课程,对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起到关键作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课程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为理工科与经济管理院校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但此门课程对前期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有较高的要求,内容繁多,总课时大概有160节,而且知识抽象、难点多,给学生听课带来了诸多困难。因此,该课程的探索性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微信公众平台“微助教”
该微信公众平台一般分为教师端和学生端,PC 端和手机端。使用微信公众平台教学时首先需要教师学生分别注册,其中学生需要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和学号来注册填写,因为这样会使微信公众平台便捷地记录下每个学生的课堂变现和课下作业的完成情况。微信公众平台在教学上一些特色功能介绍如下:
签到:微信公众平台的该项功能可随时发起,并快速检地查学生的到课情况。此外,其还具有地理位置判断的功能,对于不在规定地点范围内签到的学生会标单独列举出来,使教师对学生的到课情况一目了然。该项功能极大地减少了教师上课的点名时间,并且还能有效地监督学生上课不能迟到早退。
众答:教师可在课前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师PC端提前准备好题目,课堂上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手机端把题目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手机端可看到教师提前备好的这些题目。这些题目题型多以选择题、判断题为主,能使学生快速作答,再以计分或者调查的形式来实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教师教学效果。
抢答:学生可通过点击微信公共平台的举手键来发言或教师通过微信公共平台指定学生发言;发言过的同学,微信公众平台会有记录,可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积分,这些分值可作为学生最后期末考试平时成绩的参考;该项功能不仅可鼓励学生踊跃发表意见,也能促使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
互评:该功能分为个人互评和小组互评。目的是使全体学生对个人或小组团队的成果或表现进行评价,或者小组内部对成员贡献进行评价。该功能可促使每名學生均积极参与到教师布置教学任务当中。
课堂小测:因为高等数学该课程里面公式字母比较多,不易在手机上直接做题,教师可提前准备一些单选、多选、判断等题型,来快速检测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并且对学生的答题速度还有答题正确率在教师端都有相应反馈。
反馈:该功能可使学生在课上自由输入意见、观点或问题,使得教师能够实时收集学生观点、看法和疑问,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
教师可通过微信的视频和语音功能,还可以通过微信的记录功能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做好教学笔记;可通过微信发送文字、图片和语音留言功能,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跨时段交流;可通过微信群的相关功能,实现教师、学生群体的教学和交流讨论。学生也可根据自身的个性化需要,通过微信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在微信上布置作业,并可通过视频或事先录制好的微课向学生集中讲解某些知识点。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这种模式无疑更具有灵活性和互动性,从而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班授课师生不能及时交流的问题,并且有效缓解目前因为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课时变少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的尴尬局面[3]。
四、结语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繁多而复杂且理论的内容,传统课堂教学不能很好地让学生吸收和消化知识,利用微助教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多元互动的学习环境,把课内教学和课外学习等内容有机融合,从而创造一个整体的互动教学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碎片化学习不利于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微信公众平台不能代替课题教学;另外手机的使用会使学生受其他更多因素的吸引,需要一定的自制力和各方面的积极引导,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公众平台的机能。在实施这一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也应注意不能忽视常规课堂教学的地位,绝不能依赖微信取代常规课堂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翟亚娟, 宁敏. 基于微信企业号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以新生研讨课为例[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7(22):55-59.
[2] 袁磊,陈晓慧,张艳丽.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以“摄影基本技术”课程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 2012(7):128-132.[2018(01):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