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知识学习的一种学习活动。倡导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不仅能有效地打造高效课堂,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形成学习小组
首先是科学分组。学习小组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和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每个小组还可以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如奋进组,雏鹰组……,以此增强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其次成员要明确分工,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市长、秘书长、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等。他们分别负责组织管理、记录、收集和整理、代表小组发言等工作。初期由组内成员选举产生,之后还可以采用轮流制、竞选制,以使学生都能参与不同角色的活动,让学生获得比较全面的合作技能。为了提高合作的意识和有效性,最后还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培训。
二、合作学习的方式
教师要认真分析课程目标,细致钻研教材,安排有合作意义和合作价值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学习。对于新授课中的合作学习,我们一般采用如下流程:
(1)揭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知识点。学习目标不可随意拔高或降低。
(2)展示学习指导。围绕学习目标,教师要逐步安排学习进程,哪些内容个人自主完成,哪些内容需要小组合作探究,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并约定学习的大致时间。
(3)自主与合作。学生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切忌某些同学“霸占”话语权,其他的同学则成为“多余人”。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小组成员帮助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让其“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并在组间交流时让其担当小组发言人,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时,教师要深入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注意适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做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
(4)反馈释疑。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后,教师一方面通过学习成果的展示,了解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另一方面让小组提出无法解决的疑难。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可鼓励组间相互解答,也可以让全班大合作、交流,教师给予引导或解答。对于那些容易混淆、容易出错、容易遗漏的问题,教师可以选用类似习题让学生练习,在练习中暴露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检测达标。针对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要安排适量的习题加以检测。一是作为课堂作业当堂完成;二是可开展小竞赛,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评比,增强小组学习的团队精神和团队竞争力,为下一次的合作学习注入兴奋剂。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体现多重结合和多元评价,一般可采用如下方式:
(1)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对自身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独立性和创造精神等进行价值判断,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
(2)组内互评。组内互评要侧重点评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合作质量、主动性、创新精神。每周由小组长组织,让每个同学对组内其他成员作出评价,同时提出合理的建议,形成书面总结并得到本人的认可。这样做能使学生不断反省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3)组间互评。小组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一荣俱荣,一耻俱耻”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达标。通过这种评价,可以使学生增强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增强团队精神。
(4)教师对学生个人、对小组合作状况、合作效果的评价。实践表明,及时的激励性评价,有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合作效果的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兴趣是否提高,能否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目标。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变“讲堂”为“学堂”;其次,是让学生会学、乐学、学会;最后,要优化课堂结构,制订科学的教学流程。要构建一种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创新评价机制,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成为一个个性鲜明而又有团队精神的人。
参考文献:
马
一、形成学习小组
首先是科学分组。学习小组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和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每个小组还可以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如奋进组,雏鹰组……,以此增强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其次成员要明确分工,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市长、秘书长、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等。他们分别负责组织管理、记录、收集和整理、代表小组发言等工作。初期由组内成员选举产生,之后还可以采用轮流制、竞选制,以使学生都能参与不同角色的活动,让学生获得比较全面的合作技能。为了提高合作的意识和有效性,最后还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培训。
二、合作学习的方式
教师要认真分析课程目标,细致钻研教材,安排有合作意义和合作价值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学习。对于新授课中的合作学习,我们一般采用如下流程:
(1)揭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知识点。学习目标不可随意拔高或降低。
(2)展示学习指导。围绕学习目标,教师要逐步安排学习进程,哪些内容个人自主完成,哪些内容需要小组合作探究,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并约定学习的大致时间。
(3)自主与合作。学生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切忌某些同学“霸占”话语权,其他的同学则成为“多余人”。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小组成员帮助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让其“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并在组间交流时让其担当小组发言人,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时,教师要深入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注意适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做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
(4)反馈释疑。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后,教师一方面通过学习成果的展示,了解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另一方面让小组提出无法解决的疑难。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可鼓励组间相互解答,也可以让全班大合作、交流,教师给予引导或解答。对于那些容易混淆、容易出错、容易遗漏的问题,教师可以选用类似习题让学生练习,在练习中暴露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检测达标。针对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要安排适量的习题加以检测。一是作为课堂作业当堂完成;二是可开展小竞赛,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评比,增强小组学习的团队精神和团队竞争力,为下一次的合作学习注入兴奋剂。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体现多重结合和多元评价,一般可采用如下方式:
(1)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对自身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独立性和创造精神等进行价值判断,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
(2)组内互评。组内互评要侧重点评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合作质量、主动性、创新精神。每周由小组长组织,让每个同学对组内其他成员作出评价,同时提出合理的建议,形成书面总结并得到本人的认可。这样做能使学生不断反省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3)组间互评。小组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一荣俱荣,一耻俱耻”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达标。通过这种评价,可以使学生增强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增强团队精神。
(4)教师对学生个人、对小组合作状况、合作效果的评价。实践表明,及时的激励性评价,有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合作效果的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兴趣是否提高,能否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目标。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变“讲堂”为“学堂”;其次,是让学生会学、乐学、学会;最后,要优化课堂结构,制订科学的教学流程。要构建一种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创新评价机制,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成为一个个性鲜明而又有团队精神的人。
参考文献:
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