诀别,何以定论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9910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其实是不适宜和任何人恋爱的。”平缓反复悠长的叙述中,一个女子的内心独白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她在咖啡厅等男友夏的到来,她要向夏揭示她遗容化妆师的职业,她知道这个事情的结局是怎样的,她想她已经看到夏踏进这个地方时魂飞魄散的样子了。一个特殊的职业,世俗偏见的眼光,朋友的疏离,姑母的沉默,一切预兆看起来那么顺理成章,指向最后的结局。
  第一人称自白中,读者淹没在女主人公的思绪中。她是沉郁的,“我的心中充满隐忧”;她是自卑的,“我必定不能和别的女子竞争的”;她是消极的,“对于命运,我是没有办法反击的”;她是自责的,“我想一切的过失皆自我起”……她周围的人都是“极端懦弱”的,她的怡芬姑母是“沉默寡言”的, 她的命运已经和怡芬姑母的命运重叠为一了,她的夏也会“拔脚而逃”。读者沉溺在女主人公的叙述中,感喟于这个爱情悲剧。
  然而女主人公并不能代表夏,也不能代表作者。因而她对于“失恋”的想象不可尽信,夏是否会选择诀别恋人,也尚未定论。由于一切敘事都是在她的内心进行的,事件在连接上也是错杂跳跃的,许多事件我们得知的只有那冰山一角[1]。从女主人公与自身内心的矛盾、他人的对照以及在夏的情感空白中,读者可以发掘作者对于夏的选择潜藏希望,从而窥探结局的走向。
  一、宿命中的抗争--内心的矛盾
  “命运”是文中最常出现的字眼,女主人公认为夏最终之所以会离去就是因为命运无情的安排。读者看到了她对命运的妥协屈服顺从,也同样认为夏会按照她设想的命运那样诀别恋人。“我想,我所以陷入目前的不可自拔的处境,完全是由于命运对我作了残酷的摆布”“我知道命运已经把我带向起步的白线前面,而这注定是会发生的事情”。她像等待命运的宣判一样等待夏的到来,等待他选择离去的那一刻。
  然而如果跳出主人公的想象,读者就会发现其矛盾的内心中潜藏着对宿命的抗争。对于她年轻的兄弟,她疑惑“长长的一生为什么就对命运低头了呢”;对于自杀的情侣,她觉得“这是一种极端懦弱的行为”,“一个没有勇气向命运反击的人”应该是她不屑一顾。对于夏,这个阳光积极的夏,更是照进她幽暗生活里的一束光,是她对打破死寂命运的一种试探。小说的最后说道,“我看着夏从咖啡室的门口进来,发现我坐在这边幽暗的角落里。外面的阳光非常灿烂,他把阳光带进来了,因为他的白色的衬衫反映了那种光亮。他像他的名字,永远是夏天。” 夏是生机盎然的季节,夏是勇气力量的象征。夏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名字以及这段富于象征性的描写或许更明确地暗示了作者对于不会诀别的倾向性[2]。
  宿命论的氛围在紧紧笼罩着这个庸俗不堪的现实世界,女主人公看似深陷其中,忧郁哀伤。然而在她与自身内心的矛盾中,读者还可看到她对夏的考验中充满期待,她的抗争中饱含希望。夏不会遵照她设想的宿命安排,便是作者寄予的期待与希望。
  二、懦弱中的勇敢--他人的对照
  此间男子,大多是懦弱胆怯的;此间爱情,大多是脆弱柔萎的。怡芬姑母传授技艺选择了女主人公而非她年轻的兄弟,是以女主人公并不胆怯反而她年轻的兄弟是胆怯的。她年轻的兄弟与女友分手向命运低头,姑母曾经的男友“拔脚而逃,失魂落魄”。从而以惯常的思维、固有的想法来看,读者和女主人公达成了一致,夏也会是其中一员,吓得魂飞魄散,弃她而去。
  然而何为懦弱,何为勇敢?那对殉情的情侣,岂非没有“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3]的反抗勇气?但女主人公却认为他们是愚蠢认命的;女主人公的父母亲,又岂非不是“因为爱,所以不害怕”?而她却认为只因为他们是她的父母亲。怡芬姑母曾问,“为什么恋爱中的人对爱那么没信心,在爱里竟没有勇气呢”。是的,在爱情面前胆怯自卑的是女主人公自己,她并没有怡芬姑母对爱情的乐观坚定。当她想象夏会害怕而掉转脸去时,怡芬姑母安慰“如果是由于爱,那还有什么畏惧的呢”“也许夏不是一个胆怯的人”;当她在咖啡厅等待夏的到来时时,怡芬姑母的声音又响起“也许在这个世界上,仍有真正具备勇气而不畏惧的人”。怡芬姑母虽有失败的爱情经历,虽变得沉默寡言隔绝幽闭,却依然坚守着对爱的信念,与女主人公的悲观质疑形成了对比,因而读者对夏的选择的判断不能只基于女主人公哀愁的自白中。
  在他人的对照中,他们中有懦弱的人却也不乏勇敢者。女主人公对夏所持的悲观态度,更多的出自于她自身对爱情患得患失的自卑胆怯,而“永生”的母亲与乐观的怡芬姑母则给了读者相信夏不会与其诀别的理由,世间有勇者就会有希望。
  三、有限中的空白--夏的情感缺失
  在第一人称视角的叙述中,读者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读者只能得知女主人公的内心而无法透视别人的感情活动,一切事件都是经过女主人公自己的理解过滤的[1]。
  那么,你的工作是什么呢。
  他问。
  替人化妆。
  我说。
  没有引号,言语简洁;没有温度,每个人的话语独立成行。读者只能看到对话的内容,却无法探至人物的内心。在有限的叙述中,作者留有大量的空白,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在他的想象中,我的工作是一种为了美化一般女子的容貌的工作”这里所谓的“他的想象”还不如说是女主人公自己的想象,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她自己的“逻辑预设”。[4]。“夏就像我曾经有过其他的每一个朋友一般直接地误解了我的意思”,女主人公曾经的经历、自卑的心理使她用惯常思维推测了夏的误解。“到了那个地方,一切就会明白了。夏就会知道他一直以为是我为他而洒的香水,其实不过是附在我身上的防腐剂的气味罢了;他也会知道,我常常穿素白的衣服,并不是因为我特意追求纯洁的表征,而是为了方便出入我工作的那个地方。” 这是来自女主人公自己的主观意识的灌输,甚至可能纯粹的臆造,夏的真实想法究竟如何读者无从得知。那如若夏已然从她素白的衣着、朴素的容颜中推测出她的真实职业了呢?“奇特的香水味”可以是夏在引导恋人谈论自己的职业,“参观你的工作”可以是夏在告诉恋人自己不害怕。女主人公对于爱情的讲述是主观的片面的,大量的信息空白使读者不能仅从女主人公的视角就对夏的选择妄下定论。
  在特意营造的女主人公与夏的对话空白中,读者还可窥见作者的双关之意。“鲜花”与“诀别”,是指夏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俗的观念与胆怯诀别,还是与恋人的爱情诀别[5]?他带着鲜花、阳光、勇气而来,留白的结尾,蕴藏着希望,此时无声胜有声。
  作者西西认为“叙述只提供说者个人选择的角度”[6]。本文的叙说者以其敏感细腻忧伤复杂的内心,平淡压抑地讲述了一个悲剧爱情故事。读者可以选择跟从她的思绪,喟叹世俗的不公、人性的懦弱、命运的无情与死亡的恐惧;但读者更可以跟随作者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在幽暗处看到阳光,有抗争有胆量。与其把结局如她料想的那般定论为诀别,不如相信作者隐含的希冀,就像张爱玲所说的那样“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参考文献:
  [1] 曾沁雅.《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叙事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5.
  [2] 肖媛.《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的动静相生之美[J].文学教育(上),2010.
  [3] 孔雀东南飞.《玉台新咏》.
  [4] 谢建娘.试论小说中的话语信息差[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
  [5] 孔岩.倾听另一种声音[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5.
  [6] 西西.传声筒 序[A],西西.传声筒——阅读笔记之二[M].1995.
其他文献
摘要:纳兰容若作为清词的代表人物,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熱点,且成果颇丰。从研究的重点来分,又大多从容若的生平、思想和作品三个方面展开。本篇论文主要探讨的是纳兰容若身世之恨,从身为贵胄、身为侍卫、身处塞外几方面论证。  关键词:纳兰容若;身世之恨  他拥有富贵荣华,却渴慕清贫自然;他身披万丈荣光,却向往身处桃源;他日立君王之侧,却思慕诗酒年华。总之,他所拥有的往往与他向往的背道而驰。他在现实与理想的夹
期刊
摘要:《战士的心》与《洼地上的“战役”》作为路翎抗美援朝题材的代表作,不仅再现了战争中的流血牺牲和人性冲突,而且已初具成长小说的一些艺术风格。从路翎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具有历史使命感的作家于时代洪流中始终保持着文学创作的主动性。  关键词:路翎;成长主题小说;叙事模式;形象塑造  关于“成长小说”的定义前人已作出众多经典的解说。我们可以总结为一类描写涉世未深的青年人在经历成长的挫折和遭遇的过程
期刊
摘要:《罪与罚》是一个罪犯的忏悔录,也是一部解脱与救赎的心理小说经典。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19世纪“欧洲没落”的时期,借《罪与罚》这部作品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对人民的毒害,也凸显了“罪与罚”主题的深层含义。本文将对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形象进行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拉斯科尔尼科夫;人物形象;思考;“罪与罚”  一、拉斯科尔尼科夫的人物形象分析  《罪与罚》是一部卓越的社会心理小说。描述
期刊
摘要:声乐艺术是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咬字吐字的特点与歌唱发声有着紧密的联系。“字正”才能“腔圆”,各类实践证明,带有乡音的歌唱者会在演唱的时候因为咬字发音影响歌唱发声。本文主要研究广西桂东南地区粤方言语音特点对歌唱发声时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声乐;桂平白话;歌唱发声  声乐学习过程中,人们通常对控制气息、美化音色、歌唱时怎样表达感情等方面更为重视,对歌唱发声时的字音、及其所表达语意的研究
期刊
摘要:日本漫画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小物语型,讲述个人与个人周边发生的事情,其中比较典型的是角色型,以特定人物为主人公,内核是主人公通过旅行、冒险获得成长;另一种是大物语型,采用超越个人的宏观视点,对特定时空内的所有人事现象进行叙述,这种类型的典型是历史叙述。20世纪40年代,手冢治虫把文学、戏剧和电影式的表现手法引入儿童漫画当中,引起了故事漫画的极大革新。在当时,手冢所谓得“故事漫画”,内涵类似
期刊
摘要:文章在探讨网络语言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大学生语言学习和语言素质现状,揭示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语言素质的负面影响,从而就大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提出营造氛围、教育引导、校园活动三个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语言;大学生;语言素质;缺憾;对策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始终是高等教育的题中之义。其中,语言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因此不能忽视大学生语言素质即阅读能
期刊
摘要:“工匠精神”不仅对于传统的手工业有重要意义,对于当代的教育也具有指导性作用,并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教育而言“工匠精神”不可或缺,如果教育重塑脱离“工匠精神”就会是丧失最本真的目的性。  关键词:“工匠精神”;教育重塑  随着“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成为众多媒体的关注热点,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社会各行各业都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当然也包括教师队伍。从历
期刊
摘要:本论文以“句酷批改网”为写作教学媒介,探讨基于AES系统的大学英语写作的反馈,主要回答“句酷批改网”在线反馈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学生期待的反馈,以及教师对AES系统反馈的态度和看法。  关键词:句酷批改网;大学英语写作;反馈  反馈是读者向作者提供修改作文的信息,以便帮助作者更加准确的表达他们的观点,更加轻松地和他人交流。本文主要探讨基于AES系统的大学英语写作的反馈,回答“句酷批改网”提
期刊
摘要:谈到美国的族裔作家,莱斯利·玛蒙·西尔科是必不可少的。她的《典仪》自1977年出版以来,就已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国内外学者在对西尔科《典仪》的研究过程中,主要集中在精神创伤的治疗、印第安传统文化的回归、印第安文化身份的重构、生态意蕴的解读、印第安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印第安文化与白人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以及对小说叙事视角的探究。本文将聚焦于小说主人公塔尤的回归之路上所经历与印第安神话的关联,解读印第安
期刊
摘要:成功并非易事,经历27年的准备的成功更让我们敬佩,这就是安迪.杜佛尼,永远精神自由,满怀希望,内心坚定头脑冷静,勇敢无畏。像极了一朵太阳花永远带给人们积极向上的力量。  关键词:精神自由;满怀希望;头脑冷静;勇敢无畏;内心坚定  对这部电影最好的评价:这是一部可以给把勇气给需要勇气的人的电影。  一直在想为什么到最后的最后,27年后安迪.杜佛尼依然可以成功。因为安迪虽身陷牢狱但却:精神自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