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让语文教学轻松起来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抓手。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延伸主要是靠提问来进行支撑的。
  一位美国教学法专家曾说:“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中查出来。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技巧,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精心地设计问题,正确地运用提问方法,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知识的层次性,推动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开启学生智慧,让学生多做思维运动的体操,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让师生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中,使教学过程轻松活跃,就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教师应如何巧妙运用提问这一教学艺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实践中,本人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实际操作的,现简介如下,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提问要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解读课文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对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要求十分明确:“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要设计出能带动对全篇文章理解的问题进行提问,通过提问将学生深深地带入全篇课文之中;又带动学生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在解决这几个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之中。
  如特级教师余映潮在讲《最后一次讲演》这一课时,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本文口语化的语言具有怎样强烈的感情色彩?围绕这一问题,余老师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进行了体会:一是在激情诵读中体味,二是在讨论发现中品味。整个过程学生的活动都围绕着教师的提问,并且都着眼于课文的整体内容。这样的提问以其完整性而大大优于肢解课文、架空分析、教师独占讲台的课堂教学。
  二、提问要善于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特级教师钱梦龙说过:“先问一些比较易懂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尝到解决问题的乐趣,然后逐步加大难度,这样,同学们就好似登山一样,过了一个高峰,又有另一个高峰在自己的面前了,于是他们登高的兴趣会越来越浓,课堂气氛也就越来越活泼了。”老师在备课时,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课堂提问的“度”,应该是既不能让学生觉得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最好是让学生开发大脑积极思维后获得准确答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千呼万唤始出来”,要使学生始终感觉到知识的“活水”源源不断。
  三、提问要善于变直为曲,启发学生思考
  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出人意料的问题,能使教学平中见奇,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如《老山界》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对于这句话中的“抢”字,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可不必让学生直接来体会这个字的好处,可以换个角度来问:“‘抢’字是否说明了红军战士不遵守纪律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后,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原因,说明红军战士为什么要“抢了一碗就吃”。通过这一“曲问”,学生对红军战士这一“抢”的动作自然就理解了。
  四、提问要能扣住重点、抓住难点,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特级教师余映潮提出:“要研究怎样设计出能在阅读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欣赏的重要提问。”
  如《最后一课》的教学中,余老师提问:“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感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在哪里?试举例说明。”这个问题能将学生深深地引入课文,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这样的提问内涵深厚、激发力强,在教学中能发挥出高质量的引领、激发、牵动作用。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艺术的手法精心设计问题,适时适度地进行课堂提问,有利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有利于激发、引领学生进行探讨性学习,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其他文献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策略,在进入新一轮课改以来,已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主要的合作学习方式,它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小组成员间构建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因此,科学合理的分组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关键。  在这轮教学改革中我校打破了传统的排位方式即所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在过去,课本教好、学生考好,就被认为是“有效的教学”,但是,如果一个教师只理会他教的课本,教学生应付考试,而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势必无益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程序和方法,下面笔者就此谈点粗略的看法,与同仁们商榷
期刊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提问可以引起学生听课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学生往往在回答问题时精力集中,而听课时则常常散漫,教师如能用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通过提问所接收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更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应从生活现实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活动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规律,并从中体验和感悟数学的思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教学 应用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因此,数学
期刊
高中数学是令大多数学生头痛的一门学科。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觉得数学是一门比较好学的学科,但不知怎么一进高中就觉得学起来吃力,这种现象在文科学生中尤为突出。通过对文科学生的调查,大约有80%的学生选择学习文科的原因是理科较差或者害怕学习理科,特别是害怕数学。而大量事实和调查数据表明,随着数学内容的逐步深化,高中文科学生的数学能力逐渐下降,尤其是女生越学越吃力,因此对高中文科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应引起重视
期刊
语文学习,贵在积累,重在理解与运用。学生的写作水平较为低下,理解能力较差,是因为语汇贫乏——究其根源是阅读范围狭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此,我们要大力提倡广泛阅读,并强调做好学生作文知识的积累。  这里,我从自己尚未成熟的经验出发,谈几点班级积累材料的做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从生活中积累  材料是写作之源,写作材料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中有很多美的事物,学生要学会
期刊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知识的主要阵地,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下构建自身知识网络和体系的主要形式。提高课堂效率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好坏。那么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效率?  一、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想学  1、发挥学科特长,诱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趣味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趣味实验“烧不死的金鱼”、“
期刊
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叱诧风云的历史人物,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这一切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历史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和人类的智慧,理应是生动有趣的。但历史课在学生心目中地位很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历史课“枯燥、没意思”。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起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关注和思考,为历史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呢?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让学生成
期刊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只有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活动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创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智者,更做生活的主人。  在教学中,可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演一演,再现生活
期刊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但是,事实上“重理轻文”的思想早已深深地烙在学生的思想中。教学中,很多老师也发现学生一般都轻视语文学习,特别是到了高中,种种消极心理表现得更为明显,语文也往往被他们打入了“冷宫”。本文中笔者想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对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轻视语文具体主要表现在: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