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象形拳中的意象思"惟"
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也是传统武术训练中直觉把握、自我体悟原则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意象"一词历来是物象、卦象、兴象以及"道"(大象)的总称。其功能在于由眼耳相接的事物,"引人入于玄远之境,与万化冥合"。意象又称"心象",是一个充满了个人情感与联想的内心世界。在这里"意"指客体化了的主体情思,"象"指主体化了的客体物象。意象这一概念,在我国武术史上有过漫长的孕育与发展过程。武术语言既有意,又有象,其动作形态的外表是武术的"象",动作形态的内涵是武术的"意"。
"象形拳"虽然名字叫做象形,但其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外形动作就能够达到练习目的,更重要的是领会象形动作中的"神意",只有领会了神意,才能够称之为象形术,否则只能是一种模仿,一种"舞蹈"。
古汉语中,维通"惟",思和"惟"是两个不同的意思。思,会意兼形声。从心,从囟,囟亦声,脑子。古人认为心脑合作产生思想。本义是思考,想,考虑;而"惟",虽然也是指思考,但更侧重内心的体验和感悟。人们对于意象的认知,便属于"惟"的范畴。在这种思维方式作用下,传统武术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意象训练。这是一个充满了个人的现有经验知识和情感联想的内心世界,它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意象训练不是一种无端的冥思苦想,它往往借助比附、联想、判断、推导和自我喻示的心理活动,作为觉与悟的方法、路径,从一事物与另事物的某种相似或相近点出发,或通过对一事物的形象和本义的引伸,用一事物去比喻和表征另一事物,从中得到领悟体会。
这种意象思"惟"方式,使得象形拳乃至中国传统武术从一开始就是实践性的。老师的个人经验、体会可以讲给学生,但不可能将娴熟的技艺一起教给学生。因为这种技艺是老师自己长期练习、揣摩的结果,只能凝结在老师的个人经验中。练拳者要将老师的经验及拳理转化为自己的技艺,只有不断实践、亲自体会各阶段练习中,身心的不同变化,而没有任何其他的间接方式。
二、意象对话技术
意象对话技术是以意象为材料的一种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技术,其理论吸取精神分析理论、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的心理动力学流派的思想,以及人本主义和超个人心理学的思想,并融合东方心理学思想,形成了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且其实践技术体系也已经基本成形。
随着意象对话的发展,该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减肥、美容、职业选择、人际关系调节、自我成长等多个领域。而武术本身就是以人体为物质材料的意象,武术学习需要依靠情感体验的意象思"惟",因此有理由相信:运用意象对话技术,进行意象训练可以帮助习武者更好的领悟、掌握武术动作的内涵。
(一)传统训练中的意象对话
所谓"拳打百遍,其义自现",看似与意象思"惟"训练毫无关系,但事实上,这种传统教学正蕴含了意象的精髓。训练有素的习武者,在长期"时时操演,朝朝运化"中会达到某些状态。正如习龙拳要如"神龙游空,夭矫不测";习虎拳则要"怒目强顶,有怒虎出林、两爪排山之势";习蛇拳又好似蛇之"节节灵通,游荡曲折"等等。这种状态就是习武者通过练习,将这种象形意象内化,转变为自身的形象,并达到神似的效果。众多宗师一提到拳便兴致盎然,究其一生在拳学上。如果没有和拳术在精神上的交流和寄托,并渐入神似,将很难达到这一境界。
意象对话,就是这样一种精神上的交流。练习中,起作用主要表现为:
1、将动作形象具体化。意象对话是练习者通过观想,将所学动作形象化、具体化,有助于练习者更好地摹仿所习动物的意象,将其内化,早日达到神似的效果。此外,对于教授者而言,意象对话也不失为一种引导学生的好方法。
2、更好地突破练习的"瓶颈期"。按照层次划分,武术境界包括"然境"、"术境"、"艺境"和"哲境"。无论是练习象形拳,还是其他拳种,练习者在不同阶段,不可避免会遇到"瓶颈期"。无论如何努力,都不见效果,甚至功不长反退。这时期的练习者情绪焦躁、烦闷;而心理上的变化,又会对练习产生消极影响,导致恶性循环。大部分半途而废的人,是在这一时期放弃的。意象对话技术,可以帮助练习者更好地体会所学拳术的蕴意,悉心体会意象带给自己身心的变化,从心理上增添其自信心,打破恶性循环,使练习者平稳的度过"瓶颈期"。
3、在习武的高级阶段,意象对话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经过长时间练习,高级阶段的习武者,在动作上已不存在问题,大量的动作练习已经不需要。要追求更好层次的提升,只有追求"神意"。这就需要练习者更侧重于意象训练。这也是一些集大成者更重视静坐、观想、意念的原因。
4、此外,在应用意象对话时,要避免误用、滥用。武术需要自身不断练习,是一种实践性、体验性知识。练习拳术的初期,练习者对于动作尚不能记清记牢,对于所学拳的意象,更是知之甚少,因此这一时期应少用,作为动作练习的辅助练习来使用;随着练习者不断学习,动作越来越到位,可以逐渐增加意象训练,以追求神意。 而且,在刚开始进行意象练习时,需要有老师指导,引导练习者将意象体会的更加具体,以免练习者体会错误,导致动作上、神意上的差错。
(二)意象对话对初学者的帮助
初学者在练习时根本体会不到"意",自然也做不到"三合"。刚开始学习,练习者大都着眼于动作对不对,打得好不好看,却从没有想过招式的含义。因为没有内涵,初学者体会到的只是死板、断节的动作。加上初期的基本功练习本就枯燥,很多武术爱好者苦练一段,发现近乎没有长进,便兴趣索然,无奈的放弃。意象思"惟",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帮助初学者:
1、丰富练习,提高初学者兴趣。只有体会了动作内涵,初学者才能体会到象形拳的丰富多彩。而体会拳术内涵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品味拳谱。死记硬背把拳谱记下来,效果差,而且在练习时干扰训练。好的方式就是加上意象,体会拳谱中的字字句句,细细推敲,慢慢斟酌。例如通背天罡剑中的几句:"顺风扫叶遮上下,梨花舞袖幌太阳;左右豁撩飞白雪,胡蝶双飞闹华堂……"这几句剑谱,即使在不懂武术的人眼中,也是值得欣赏的诗文。对于初学者,则是很好的意象描述。整篇剑谱中只是描述剑的走向,给人的感觉是浑然天成,人随剑走,随心所欲演示出各种动作。
2、减少初学者内心挫败感。所有描绘给人一幅幅意象画面,经由练习者的揣摩、体会,最终内化成为自己心里的图示。带着这种意象所给人的感受,初学者受到的挫败感会少一些。
3、帮助初学者形成自己的拳术风格。初学者在意象训练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初学者感受到自身微妙的身心感受。这种感觉是真实的,是自己独一无二的,这将会是激励初学者最持久的精神动力。也正是因为这样,象形拳学习中"惟"才格外重要,即使是同一个老师,按照相同的步骤教徒,教出来的学生也是各有特色。因为每个人在学习时,都有其不同观察,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侧重,最终在内心形成不同的意象画面。
4、意象对话帮助初学者觉察出自身动作的差错,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在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动作走形的问题。有过练习经验的人都知道,刚开始学习的人对于自身的"僵力"很难察觉,甚至自我感觉良好,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练习,自己懂得什么叫"松沉"了才能明白自己当初动作的刻板。有位习太极的初学者,在练习中感觉很顺畅,可老师却评价说"双肩僵硬"。在意象对话中,经过引导,该初学者发现自己的双肩十分沉重,像石头一样,那一刻她发出感叹"石头能不僵吗"。
(三)意象对话磨练心智
象形拳术由人类祖先仿动物形态动作而来,旨在于拥有图腾动物的神力,因此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武术的灵魂是技击。通过提升自己对技击的态度,训练自己的睿智,磨砺心性,更是集大成者追求的境界。
然而,人们在技击面前表现各种各样:有人功底深、根基好,却不懂收发自如,反落得让功夫控制了自己;有人好勇斗狠,一心求,这种心态,到头来反成了自己进步的绊脚石;还有人瞻前顾后,在场上不能把握时机……
对此,可以自己做一些意象练习,以平静自己的心态,更好的感受武术带给人的愉悦,体味心智清净时的练习状态。具体程序是这样的:
1、首先全身放松,要求在引导时速度稍慢一些,使对方每一寸机体都松懈下来。
2、放松者跟随指导,想象自己走出了房间,在星空下走到一个幽静美丽的乡村,周围郁郁葱葱,是个很宜人的环境。
3、慢慢的,引导放松者来到一口水潭旁。潭内的水清可见底,水面平静,没有一丝波纹。潭水映出了上方的明月、星空、甚至潭边一棵树的影子,每一分每一毫都很清晰。
4、乌云遮住了明月,星星也在潭内消失了,只余下阴霾的天空,潭水一如既往地平静,没有一丝波纹,一如既往映出上方阴霾的天空,每一分每一毫都很清晰。
5、豆大的雨点落入潭内,潭内一片混乱,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波纹光影,连潭内的景色也一并消失。
6、风停雨止,一切归于平静。明月重又从乌云下露头,星星开心的眨着眼睛,潭水恢复了平静,如先前一样,没有一丝波纹,潭水映出了明月、星空、潭边的那棵树……
7、告别意象中的一切,引导放松者回来,意象结束。
同时,在意象过程中,可以插加一段画外音:潭内的水就好似人体内的宝库,可以提升和变化成任何东西,就如同意象中的那一刻,它甚至可以将明月升到潭内。技击时,能做到像潭水一样无胜无败,永不心动,才能感受到武术的灵魂。
这一意象训练的意义,在于平静练习者心态,使其在面对比赛、技击以及生活中的问题时,保持一颗平常心,同时,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训练其不因一时的得失而蒙蔽心智。经过长期练习,习武者还可以提高自身技击水平,变得更加睿智,同时对拳术内涵也会有更深层次的认知。该意象训练,对于处在中、高阶段的习武者尤为适用。
三、讨论
武术本身便是"意象符号",它以人体为物质材料、以动作姿态为语言。象形拳则是人类常年通过模仿各种动物的姿态,结合人自身的特定形象发展而来的一类拳。因此,在练习时加强对于意象思"惟"的训练,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练习者兴趣,加深其对于所习拳术的理解,提高自己在练习时对动作觉察、纠正的能力。
意象对话技术不仅可以使技术提高,而且在时间安排等方面,也有不少优越性,它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只要环境允许,随时可以独自练习,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并可消除紧张情绪,放松思想,既不消耗体力,又不会产生伤害和过度疲劳。
但意象练习的运用必须建在"躯体练习"的基础上。毕竟"躯体练习"是主要的,光"意象练习"不"躯体练习"只是纸上谈兵的空想,只有意象练习和实际动作练习相结合,在训练上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意象思"惟"练习是教学与训练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陈雁洋.中国武术的意象理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4.
[2]周伟良.简论传统武术的思维方式[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论衡,2007.
[3]习云太.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
[4]朱狄.原始文化研究[M].北京:三联书社,1988.
[5]邓培红.论武术中的形象思维[J].搏击•武术科学,2006.
[6]孔军.体育仿生的价值[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7.
[7]朱建军.意象对话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8]苑媛.自我接纳与意象对话[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9]周伟良.中华武术与民族审美心理简论[A].新中国体育史优秀论文集[C].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7.
[10]王开文.武术仿生与象形[J].拳经剑理,2003.
[11]刘亚玉.形神兼备 意象结合――《周易》对武术教学的启示[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迎"亚冬会"论文专辑,75-76.
[12]甘毅臻.乌鸦与武当武术[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
[13]刘明海,刘凤婷..动物形象思维培养在武术技击演练中的重要作用[J].搏击•武术科学,武术教学研究,2006.
[14]潘海宁.最后的功夫――中华武功解析[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15]刘涛,李全有.意拳拳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出版社,2007.
[16]马剑,邱丕相.武术境界论[J].体育学刊,2007:68.
[17]吕继光,陈英,曹守.武术竞技过程中的观念变化[J ].体育学刊,2002.
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也是传统武术训练中直觉把握、自我体悟原则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意象"一词历来是物象、卦象、兴象以及"道"(大象)的总称。其功能在于由眼耳相接的事物,"引人入于玄远之境,与万化冥合"。意象又称"心象",是一个充满了个人情感与联想的内心世界。在这里"意"指客体化了的主体情思,"象"指主体化了的客体物象。意象这一概念,在我国武术史上有过漫长的孕育与发展过程。武术语言既有意,又有象,其动作形态的外表是武术的"象",动作形态的内涵是武术的"意"。
"象形拳"虽然名字叫做象形,但其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外形动作就能够达到练习目的,更重要的是领会象形动作中的"神意",只有领会了神意,才能够称之为象形术,否则只能是一种模仿,一种"舞蹈"。
古汉语中,维通"惟",思和"惟"是两个不同的意思。思,会意兼形声。从心,从囟,囟亦声,脑子。古人认为心脑合作产生思想。本义是思考,想,考虑;而"惟",虽然也是指思考,但更侧重内心的体验和感悟。人们对于意象的认知,便属于"惟"的范畴。在这种思维方式作用下,传统武术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意象训练。这是一个充满了个人的现有经验知识和情感联想的内心世界,它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意象训练不是一种无端的冥思苦想,它往往借助比附、联想、判断、推导和自我喻示的心理活动,作为觉与悟的方法、路径,从一事物与另事物的某种相似或相近点出发,或通过对一事物的形象和本义的引伸,用一事物去比喻和表征另一事物,从中得到领悟体会。
这种意象思"惟"方式,使得象形拳乃至中国传统武术从一开始就是实践性的。老师的个人经验、体会可以讲给学生,但不可能将娴熟的技艺一起教给学生。因为这种技艺是老师自己长期练习、揣摩的结果,只能凝结在老师的个人经验中。练拳者要将老师的经验及拳理转化为自己的技艺,只有不断实践、亲自体会各阶段练习中,身心的不同变化,而没有任何其他的间接方式。
二、意象对话技术
意象对话技术是以意象为材料的一种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技术,其理论吸取精神分析理论、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的心理动力学流派的思想,以及人本主义和超个人心理学的思想,并融合东方心理学思想,形成了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且其实践技术体系也已经基本成形。
随着意象对话的发展,该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减肥、美容、职业选择、人际关系调节、自我成长等多个领域。而武术本身就是以人体为物质材料的意象,武术学习需要依靠情感体验的意象思"惟",因此有理由相信:运用意象对话技术,进行意象训练可以帮助习武者更好的领悟、掌握武术动作的内涵。
(一)传统训练中的意象对话
所谓"拳打百遍,其义自现",看似与意象思"惟"训练毫无关系,但事实上,这种传统教学正蕴含了意象的精髓。训练有素的习武者,在长期"时时操演,朝朝运化"中会达到某些状态。正如习龙拳要如"神龙游空,夭矫不测";习虎拳则要"怒目强顶,有怒虎出林、两爪排山之势";习蛇拳又好似蛇之"节节灵通,游荡曲折"等等。这种状态就是习武者通过练习,将这种象形意象内化,转变为自身的形象,并达到神似的效果。众多宗师一提到拳便兴致盎然,究其一生在拳学上。如果没有和拳术在精神上的交流和寄托,并渐入神似,将很难达到这一境界。
意象对话,就是这样一种精神上的交流。练习中,起作用主要表现为:
1、将动作形象具体化。意象对话是练习者通过观想,将所学动作形象化、具体化,有助于练习者更好地摹仿所习动物的意象,将其内化,早日达到神似的效果。此外,对于教授者而言,意象对话也不失为一种引导学生的好方法。
2、更好地突破练习的"瓶颈期"。按照层次划分,武术境界包括"然境"、"术境"、"艺境"和"哲境"。无论是练习象形拳,还是其他拳种,练习者在不同阶段,不可避免会遇到"瓶颈期"。无论如何努力,都不见效果,甚至功不长反退。这时期的练习者情绪焦躁、烦闷;而心理上的变化,又会对练习产生消极影响,导致恶性循环。大部分半途而废的人,是在这一时期放弃的。意象对话技术,可以帮助练习者更好地体会所学拳术的蕴意,悉心体会意象带给自己身心的变化,从心理上增添其自信心,打破恶性循环,使练习者平稳的度过"瓶颈期"。
3、在习武的高级阶段,意象对话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经过长时间练习,高级阶段的习武者,在动作上已不存在问题,大量的动作练习已经不需要。要追求更好层次的提升,只有追求"神意"。这就需要练习者更侧重于意象训练。这也是一些集大成者更重视静坐、观想、意念的原因。
4、此外,在应用意象对话时,要避免误用、滥用。武术需要自身不断练习,是一种实践性、体验性知识。练习拳术的初期,练习者对于动作尚不能记清记牢,对于所学拳的意象,更是知之甚少,因此这一时期应少用,作为动作练习的辅助练习来使用;随着练习者不断学习,动作越来越到位,可以逐渐增加意象训练,以追求神意。 而且,在刚开始进行意象练习时,需要有老师指导,引导练习者将意象体会的更加具体,以免练习者体会错误,导致动作上、神意上的差错。
(二)意象对话对初学者的帮助
初学者在练习时根本体会不到"意",自然也做不到"三合"。刚开始学习,练习者大都着眼于动作对不对,打得好不好看,却从没有想过招式的含义。因为没有内涵,初学者体会到的只是死板、断节的动作。加上初期的基本功练习本就枯燥,很多武术爱好者苦练一段,发现近乎没有长进,便兴趣索然,无奈的放弃。意象思"惟",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帮助初学者:
1、丰富练习,提高初学者兴趣。只有体会了动作内涵,初学者才能体会到象形拳的丰富多彩。而体会拳术内涵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品味拳谱。死记硬背把拳谱记下来,效果差,而且在练习时干扰训练。好的方式就是加上意象,体会拳谱中的字字句句,细细推敲,慢慢斟酌。例如通背天罡剑中的几句:"顺风扫叶遮上下,梨花舞袖幌太阳;左右豁撩飞白雪,胡蝶双飞闹华堂……"这几句剑谱,即使在不懂武术的人眼中,也是值得欣赏的诗文。对于初学者,则是很好的意象描述。整篇剑谱中只是描述剑的走向,给人的感觉是浑然天成,人随剑走,随心所欲演示出各种动作。
2、减少初学者内心挫败感。所有描绘给人一幅幅意象画面,经由练习者的揣摩、体会,最终内化成为自己心里的图示。带着这种意象所给人的感受,初学者受到的挫败感会少一些。
3、帮助初学者形成自己的拳术风格。初学者在意象训练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初学者感受到自身微妙的身心感受。这种感觉是真实的,是自己独一无二的,这将会是激励初学者最持久的精神动力。也正是因为这样,象形拳学习中"惟"才格外重要,即使是同一个老师,按照相同的步骤教徒,教出来的学生也是各有特色。因为每个人在学习时,都有其不同观察,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侧重,最终在内心形成不同的意象画面。
4、意象对话帮助初学者觉察出自身动作的差错,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在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动作走形的问题。有过练习经验的人都知道,刚开始学习的人对于自身的"僵力"很难察觉,甚至自我感觉良好,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练习,自己懂得什么叫"松沉"了才能明白自己当初动作的刻板。有位习太极的初学者,在练习中感觉很顺畅,可老师却评价说"双肩僵硬"。在意象对话中,经过引导,该初学者发现自己的双肩十分沉重,像石头一样,那一刻她发出感叹"石头能不僵吗"。
(三)意象对话磨练心智
象形拳术由人类祖先仿动物形态动作而来,旨在于拥有图腾动物的神力,因此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武术的灵魂是技击。通过提升自己对技击的态度,训练自己的睿智,磨砺心性,更是集大成者追求的境界。
然而,人们在技击面前表现各种各样:有人功底深、根基好,却不懂收发自如,反落得让功夫控制了自己;有人好勇斗狠,一心求,这种心态,到头来反成了自己进步的绊脚石;还有人瞻前顾后,在场上不能把握时机……
对此,可以自己做一些意象练习,以平静自己的心态,更好的感受武术带给人的愉悦,体味心智清净时的练习状态。具体程序是这样的:
1、首先全身放松,要求在引导时速度稍慢一些,使对方每一寸机体都松懈下来。
2、放松者跟随指导,想象自己走出了房间,在星空下走到一个幽静美丽的乡村,周围郁郁葱葱,是个很宜人的环境。
3、慢慢的,引导放松者来到一口水潭旁。潭内的水清可见底,水面平静,没有一丝波纹。潭水映出了上方的明月、星空、甚至潭边一棵树的影子,每一分每一毫都很清晰。
4、乌云遮住了明月,星星也在潭内消失了,只余下阴霾的天空,潭水一如既往地平静,没有一丝波纹,一如既往映出上方阴霾的天空,每一分每一毫都很清晰。
5、豆大的雨点落入潭内,潭内一片混乱,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波纹光影,连潭内的景色也一并消失。
6、风停雨止,一切归于平静。明月重又从乌云下露头,星星开心的眨着眼睛,潭水恢复了平静,如先前一样,没有一丝波纹,潭水映出了明月、星空、潭边的那棵树……
7、告别意象中的一切,引导放松者回来,意象结束。
同时,在意象过程中,可以插加一段画外音:潭内的水就好似人体内的宝库,可以提升和变化成任何东西,就如同意象中的那一刻,它甚至可以将明月升到潭内。技击时,能做到像潭水一样无胜无败,永不心动,才能感受到武术的灵魂。
这一意象训练的意义,在于平静练习者心态,使其在面对比赛、技击以及生活中的问题时,保持一颗平常心,同时,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训练其不因一时的得失而蒙蔽心智。经过长期练习,习武者还可以提高自身技击水平,变得更加睿智,同时对拳术内涵也会有更深层次的认知。该意象训练,对于处在中、高阶段的习武者尤为适用。
三、讨论
武术本身便是"意象符号",它以人体为物质材料、以动作姿态为语言。象形拳则是人类常年通过模仿各种动物的姿态,结合人自身的特定形象发展而来的一类拳。因此,在练习时加强对于意象思"惟"的训练,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练习者兴趣,加深其对于所习拳术的理解,提高自己在练习时对动作觉察、纠正的能力。
意象对话技术不仅可以使技术提高,而且在时间安排等方面,也有不少优越性,它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只要环境允许,随时可以独自练习,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并可消除紧张情绪,放松思想,既不消耗体力,又不会产生伤害和过度疲劳。
但意象练习的运用必须建在"躯体练习"的基础上。毕竟"躯体练习"是主要的,光"意象练习"不"躯体练习"只是纸上谈兵的空想,只有意象练习和实际动作练习相结合,在训练上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意象思"惟"练习是教学与训练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陈雁洋.中国武术的意象理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4.
[2]周伟良.简论传统武术的思维方式[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论衡,2007.
[3]习云太.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
[4]朱狄.原始文化研究[M].北京:三联书社,1988.
[5]邓培红.论武术中的形象思维[J].搏击•武术科学,2006.
[6]孔军.体育仿生的价值[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7.
[7]朱建军.意象对话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8]苑媛.自我接纳与意象对话[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9]周伟良.中华武术与民族审美心理简论[A].新中国体育史优秀论文集[C].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7.
[10]王开文.武术仿生与象形[J].拳经剑理,2003.
[11]刘亚玉.形神兼备 意象结合――《周易》对武术教学的启示[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迎"亚冬会"论文专辑,75-76.
[12]甘毅臻.乌鸦与武当武术[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
[13]刘明海,刘凤婷..动物形象思维培养在武术技击演练中的重要作用[J].搏击•武术科学,武术教学研究,2006.
[14]潘海宁.最后的功夫――中华武功解析[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15]刘涛,李全有.意拳拳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出版社,2007.
[16]马剑,邱丕相.武术境界论[J].体育学刊,2007:68.
[17]吕继光,陈英,曹守.武术竞技过程中的观念变化[J ].体育学刊,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