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面临改革的问题很多,例如教学课程的观念方面,对于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而在课程大纲的设计结构上,高等职能教育也是参差不齐,职能教育不到位,仍然是老套路的学科式教学方法;另外在教学课程的效率与功能方面,效率低下不到位,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两方面不如人意。现实存在的这些问题应当按照实际就业的方向,理论集合实际的适度调整,把个人能力与实际集合起来,实际培训为主要改革方向进行调整,调整的步奏理念为,观念创新:发扬以技能为本课程的关键理念,另外在课程及组织方面:打翻过去以传统课程教育为主的思想理念,继续遵循以实践为主的方针:重点显示出高等职能教育课程的原有特点,提高教学质量:重新完善整合与创新高等职能教育的整体教学体系。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课程设置;操作要领
中图分类号:S7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6-0013-01
一、高等职业教育课程面临的问题
(一)过于注重理论
实践经过了很多年的探索与研究,虽然人们已经很早就认识到高等职能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两种不同本质的教育,可是由于课程理念的本质变化,仍然是停滞状态慢步前行、理念陈旧没有好的创新。分析原因有两个;第一是认为理论知识基础的稳定性较强、但是可变性比较小,不会因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当前这种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大环境下,每个人都必须终生学习来不断提升自己,不然很快就会被时代淘汰。在这种背景下,那些适用范围较广的理论知识、基础知识尤为重要。因此,在职业教育课程中,理论知识越来越受到重视,所涉及的学科范围也越来越为广泛和细致。
(二)教育模式老化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的组织编排。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中,仍然采用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把课程分为三个部分,即前期的文化课,中期的专业基础课,与中后期的专业课和专业实践课。这种教学模式更加倾向于学科导向,属于知识本位的结构体系,即更注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这些知识在就业后的实用性。第一,这种结构模式中理论知识部分占到全部课程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明显地更注重于理论而忽视了对于专业技能的实践与操作。第二这种课程结构下,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是抽象的理论性的,在头脑中只有空洞的知识点,却缺乏自身的实际操作。而很多工作经验是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和积累的。
二、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一)以适应就业为出发点
高职学校的办学方针比其它高等类型的高等院校更侧重于学生的技能培养,更应当注重学生的就业能力,这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所遵循的原则。首先,评价一所高职学校的办学质量,最根本最终端的检验方式就是看学生的就业情况,这是高职学校办学的目的,也是高职学校最基本的职责。而这一指标也能反馈出课程改革的效果如何。其次,对于课程改革来说,就业情况是为它指路的方向标,是课程改革的根本原因和终极目标,它代表着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这不仅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有较高的就业率,还要求学生在就业后能够很快熟悉自己的工作,顺利通过实习期,并且具有良好的后续发展能力。而课程改革的一切内容都要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力求达到最好效果。第三,用就业质量这一指标,来调控和优化课程改革,这就是最重要的衡量方式。第四,就业质量可以引领具有特色的课程改革。当课程改革与就业联系到一起,以就业为导向,即以职业和岗位需要为侧重点,这就要求课程教育中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职业针对性,注重岗位适应性,对于以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预先进行有目标、有方向的科学系统的学习与培训,这样才能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让学生成为优质的高专职技能人员,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二)以加强实践为出发点
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以普通文化课程为基础,专业理论课程为核心,同时用实习实训课程来进行职业技能预演。其中实习实训课是职业教育的根本,这是因为:第一,通过实习实训课把理论知识进行升华,才能把学生在前期所接受的理论知识与现实中的实践操作联系到一起。学生在前期的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中,已经学到了关于本专业、本技能的基本理论,但是懂得这些理论,并不等于到了实际工作中立刻就能使用,这些知识只是作为书本知识、文字知识储存在学生的记忆中,不亲自实践,是无法转化为工作经验或工作能力的。只有亲自操作或实践,才能把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完整地结合在一起。第二,实习实训是学生用来学习动手操作、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探索每个步骤和环节,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普通高等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符号知识、书面知识、理论知识,以便于下一步的工作或继续学习。而职业教育最初就是明确了定向专业技能的培训,这就要求培养的学生必须能够顺利有效地完成自己职业所要求的技能。职业教育本身就是更加侧重于实际操作能力,而不是理论知识。因为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在工作中,更重要的是实际操作能力而不是理论能力。理论知识也必须在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后,才能运用到工作中。因此,我们认为高职教育中必须更加注重解这一目标,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对策
(一)实践课时保证
课时是对课程的教学时数的指称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明确要求,“三年制专业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我们应该严格按照《意见》的要求去做,才能确保“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有较大比重”,才能“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这样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才能获得实践保障。
(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模式是在当前新型的教育理念与就业要求的大环境下,而创建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型,与传统守旧的教学模式不同,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它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到一起,在教学中加入更多的实践教学课程,通过实物、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强化学生的感受,增加学生的记忆与理解。第二,积极引入和推广实践教学模式,积极学习优秀的教学资料和先例,例如情境化、学工交替、案例教学、实践操作等。
参考文献
[1]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创新[J].刘小英.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年09期.
[2] 探析工科类高职思政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宋勇.学园2015年27期.
[3] 提升中职生思政教育有效性的具体措施[J].于淼生.中华少年2015年20期.
[4] 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研究[J].刘冰,郑朝成.文教资料2015年22期.
[5]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相结合[J].栾静.学园2015年28期.
[6] 论高职院校思政教师课堂掌控能力的提升——新媒體视角[J].杨清国.时代教育2015年22期.
[7] 网络时代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创新研究[J].陈建芬.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35期.
[8] 浅析红色旅游资源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与应用[J].郑娜.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年07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课程设置;操作要领
中图分类号:S7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6-0013-01
一、高等职业教育课程面临的问题
(一)过于注重理论
实践经过了很多年的探索与研究,虽然人们已经很早就认识到高等职能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两种不同本质的教育,可是由于课程理念的本质变化,仍然是停滞状态慢步前行、理念陈旧没有好的创新。分析原因有两个;第一是认为理论知识基础的稳定性较强、但是可变性比较小,不会因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当前这种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大环境下,每个人都必须终生学习来不断提升自己,不然很快就会被时代淘汰。在这种背景下,那些适用范围较广的理论知识、基础知识尤为重要。因此,在职业教育课程中,理论知识越来越受到重视,所涉及的学科范围也越来越为广泛和细致。
(二)教育模式老化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的组织编排。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中,仍然采用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把课程分为三个部分,即前期的文化课,中期的专业基础课,与中后期的专业课和专业实践课。这种教学模式更加倾向于学科导向,属于知识本位的结构体系,即更注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这些知识在就业后的实用性。第一,这种结构模式中理论知识部分占到全部课程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明显地更注重于理论而忽视了对于专业技能的实践与操作。第二这种课程结构下,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是抽象的理论性的,在头脑中只有空洞的知识点,却缺乏自身的实际操作。而很多工作经验是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和积累的。
二、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一)以适应就业为出发点
高职学校的办学方针比其它高等类型的高等院校更侧重于学生的技能培养,更应当注重学生的就业能力,这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所遵循的原则。首先,评价一所高职学校的办学质量,最根本最终端的检验方式就是看学生的就业情况,这是高职学校办学的目的,也是高职学校最基本的职责。而这一指标也能反馈出课程改革的效果如何。其次,对于课程改革来说,就业情况是为它指路的方向标,是课程改革的根本原因和终极目标,它代表着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这不仅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有较高的就业率,还要求学生在就业后能够很快熟悉自己的工作,顺利通过实习期,并且具有良好的后续发展能力。而课程改革的一切内容都要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力求达到最好效果。第三,用就业质量这一指标,来调控和优化课程改革,这就是最重要的衡量方式。第四,就业质量可以引领具有特色的课程改革。当课程改革与就业联系到一起,以就业为导向,即以职业和岗位需要为侧重点,这就要求课程教育中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职业针对性,注重岗位适应性,对于以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预先进行有目标、有方向的科学系统的学习与培训,这样才能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让学生成为优质的高专职技能人员,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二)以加强实践为出发点
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以普通文化课程为基础,专业理论课程为核心,同时用实习实训课程来进行职业技能预演。其中实习实训课是职业教育的根本,这是因为:第一,通过实习实训课把理论知识进行升华,才能把学生在前期所接受的理论知识与现实中的实践操作联系到一起。学生在前期的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中,已经学到了关于本专业、本技能的基本理论,但是懂得这些理论,并不等于到了实际工作中立刻就能使用,这些知识只是作为书本知识、文字知识储存在学生的记忆中,不亲自实践,是无法转化为工作经验或工作能力的。只有亲自操作或实践,才能把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完整地结合在一起。第二,实习实训是学生用来学习动手操作、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探索每个步骤和环节,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普通高等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符号知识、书面知识、理论知识,以便于下一步的工作或继续学习。而职业教育最初就是明确了定向专业技能的培训,这就要求培养的学生必须能够顺利有效地完成自己职业所要求的技能。职业教育本身就是更加侧重于实际操作能力,而不是理论知识。因为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在工作中,更重要的是实际操作能力而不是理论能力。理论知识也必须在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后,才能运用到工作中。因此,我们认为高职教育中必须更加注重解这一目标,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对策
(一)实践课时保证
课时是对课程的教学时数的指称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明确要求,“三年制专业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我们应该严格按照《意见》的要求去做,才能确保“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有较大比重”,才能“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这样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才能获得实践保障。
(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模式是在当前新型的教育理念与就业要求的大环境下,而创建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型,与传统守旧的教学模式不同,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它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到一起,在教学中加入更多的实践教学课程,通过实物、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强化学生的感受,增加学生的记忆与理解。第二,积极引入和推广实践教学模式,积极学习优秀的教学资料和先例,例如情境化、学工交替、案例教学、实践操作等。
参考文献
[1]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创新[J].刘小英.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年09期.
[2] 探析工科类高职思政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宋勇.学园2015年27期.
[3] 提升中职生思政教育有效性的具体措施[J].于淼生.中华少年2015年20期.
[4] 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研究[J].刘冰,郑朝成.文教资料2015年22期.
[5]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相结合[J].栾静.学园2015年28期.
[6] 论高职院校思政教师课堂掌控能力的提升——新媒體视角[J].杨清国.时代教育2015年22期.
[7] 网络时代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创新研究[J].陈建芬.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35期.
[8] 浅析红色旅游资源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与应用[J].郑娜.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