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新途径探析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felo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决定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而且将对学校整体办学实力的提高产生影响。作者基于亲身参与对西南交通大学众多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基本情况的调研结果,分析了理工科学生在人文素养及其教育方面具有明白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能够认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等优点,也指出了理工科学生在人文素养及其教育方面存在提高人文素养的行动不积极、人文素养的整体水平较差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工科大学生 人文素养教育 加强措施
  2010年开始,依托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西南交通大学积极探索交通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着力培养引领轨道交通发展的卓越工程师。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通过加强通识教育、强化公共基础课程、加强创新创造创业教育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人文修养,提高学生的软实力。一个高水平的工程技术拔尖创新人才,不仅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同时也应该具备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成为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协调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在该计划实施一年多的背景下,西南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开展了一次面向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抽样问卷调查。本文是在对412份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基础上的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对新时期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对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育教学改革对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人文素质教育指的是围绕人性完美而展开的如何做人的教育,它主要通过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熏陶、感悟、转化、培养,使人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能够道德性地处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调查结果看出,新一轮的工科专业培养方案显示出了一定的人文素质教育效果。
  1.工科大学生基本了解人文素养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调查结果显示,33%的学生比较清楚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53.3%一般了解,仅13.7%不清楚。另外,71.7%的学生认为人文素养内涵应具有人文思想关怀,64.6%认为应具有广阔的人文知识,63.7%认为应具有自觉践行社会核心价值的精神,55.7%认为应具有较强的文学理解能力,48.1%认为应包括密切关注人的发展与幸福,41.5%认为应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41%认为应具有超功利价值取向。
  2.工科大学生基本能认识到人文素养及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调查结果显示,56.6%的学生认为人文素养和技能一样重要;37.8%认为很有必要,但不如技能重要;仅有5.6%认为远不如技能重要或无所谓。另外,77.8%的学生认为人文素质教育能促进工科学生精神世界和内在情感的丰富,70.8%认为能促进工科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60.4%认为能促进工科学生自由全面发展,59.9%认为能促进工科学生人文精神的丰富,45.3%认为能促进工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二)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1.工科大学生对自己的人文素养评价不高。
  尽管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但是调查显示,认为自己的人文素养比较好的学生仅占10%,认为一般的近60%,认为很差的近30%。在最缺乏的人文知识类别中,57.3%缺乏经济类知识,50.2%缺乏文史哲类知识,49.8%缺乏管理类知识,48.8%缺乏法律类知识,46%缺乏艺术欣赏类知识,33.8%缺乏政治理论类知识,23.9%缺乏教育类知识,2.8%缺乏其他类知识。
  2.学校的培养模式对提高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不明显。
  对“影响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的最大因素”的调查显示,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风气与环境、国家教育体制和机制四个因素中,近60%的学生选择了学校教育。同时,23%的学生认为学校目前的培养模式对提高自身人文素养作用较大,44%认为作用一般,33%认为作用较小。对学校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不足之处的调查结果显示,58.22%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及考试方法枯燥陈旧,53.52%认为人文活动流于形式或功利化,53.05%认为学校普遍存在重理轻文的现象,44.13%认为课程设置不合理。
  3.工科大学生提高人文素养的实际行动不够积极。
  工科大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出现“认识上正确,行动上落后”的状况,仅有22.54%的学生想过提高人文素养并付诸行动,56.81%想过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付诸行动,剩下的学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甚至尚未考虑。另外,经常参与阅读人文类书籍、听人文类讲座、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文类校园文化等活动的学生不超过被调查学生的1/3。
  4.各类人文素质教育资源作用发挥不平衡。
  “对学生组织或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人文讲座、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人文类选修、必修课等七种教育资源在提高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效果”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这些资源效果很好的占20%,比较好的占35%,一般的占30%,比较差的占15%。从总体来看,图书馆资源、社会实践活动等在提高工科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较为明显,网络资源、人文方面讲座等发挥的作用不显著,总体效果不明显。
  二、对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分析与建议
  (一)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以上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并没有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与社会的期望也还有一定的差距,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脱节的现象导致人文素质教育效果欠佳。
  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应该是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在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执著的信念、优秀的品德、健全的人格等方面都需要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来实现。但是目前的工科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却存在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脱离的现象。一方面受“重理工轻文史”的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在过去较长时间里,以理工学科专业为主的大学不少师生把进大学单纯看做是掌握一门专业和技能的手段,形成了重理工技术、轻人文社科的价值倾向。不少专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科学研究方面,对教书育人重视不够,不注重自身教育、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的提升,甚至部分教师缺乏在教学、科研过程中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偏重知识传授,忽视介绍知识发展的人文背景和科学精神,忽视知识结构的文理渗透及理工交叉,忽视学生思维方式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做人做事做学问有机结合,达不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双赢的教育效果。而不少学生受社会急功近利思潮的影响,偏重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对人文知识的学习走过场,缺乏质疑和探索精神、科学信仰和理性的自觉行为。另一方面,工科专业培养方案中人文素质教育教学体系不够科学合理,课程结构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人文知识体系。同时,人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既缺乏与科学教育高度关联的知识,又缺乏针对性、时代性与实践性,无法激起工科大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对工科大学生没有吸引力与感染力。另外,人文教育自身也出现了知识化倾向,只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授和研究,忽视人的培养和完善。而工科大学生由于平时学业负担较重,普遍不喜欢用刻板单调的方法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调查数据也显示工科大学生青睐用实践性、个性化的方式来提高人文素养,而作为提升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主渠道的人文类课程学习却不受欢迎,这种状况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大学生人文水平的提高。   2.以学业分数为主要导向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对提高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激励作用不明显。
  目前高校人才培养各个部门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还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没有一个全面、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学校在学生评先、评优、评奖、免研等许多方面的考评也以学生的学业分数为主,而与人文素养及人文精神相关的许多方面因定性、定量较为困难尚未纳入对学生的整体评价体系中,这种机制直接导致在工科学生学习中出现重理轻文、重专业轻素质、重物质轻人文的倾向,学生看重的往往是各门课程的考试能否通过、英语和计算机水平如何、能考到几张证书,而主动提升人文素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够,选修人文素质课程不积极,对参加人文类讲座和报告缺乏兴趣,课余关注较多的也是科技创新活动,甚至有的学生把课余时间消耗在网络游戏、聊天等事情上。最终学生对人文知识知之甚少,把追求理想转向更加注重实惠。
  3.校园教育资源尚未发挥人文素质教育的合力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很强的导向、凝聚和教育功能,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和文化启迪的重要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在校园软、硬件环境和校园文化活动氛围共同作用和熏陶下逐步形成的。而现实生活中这些校园文化素质教育的资源还没有很好地互补与融合,没有形成教育的合力,甚至不时还有相互脱节、相互矛盾的现象发生,这无形中就对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和熏陶带来负面影响。比如,一些校园文化活动为了达到短期的效果,活动组织者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心态,活动出现形式化和功利化倾向,引发参加此类活动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不仅没有发挥活动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积极作用,反而丢失了一个非常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阵地。
  (二)加强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
  1.培养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突出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整体性。
  教师是大学教育的主导,要在工科专业教育中很好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教师就需要改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学校应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以老带新、岗前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师资队伍的人文素质教育,使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体现出独特的人格魅力、高尚的师德、广博的知识、崇高的敬业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理工科专业教师还应该注重提升自己的人文教学能力,突破“工匠”式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桎梏,将专业课程中的人文精神逐渐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树立科学意识和人文意识,形成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养成科学道德和科学作风。
  2.优化人文素质课程设置,突出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科学性。
  对工科专业学生来说,学科教育仍然是他们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除结合专业课教学渗透人文素质教育,还必须科学合理地构建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把工科学生欠缺的经济类、文史哲艺、管理类、法律类知识融入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趋向完整与合理。另外还需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联系,提倡自然学科与人文社会学科的相互渗透及两者的综合,克服只强调人文而不关注科学的倾向;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把人文调查及社会实践活动融入到专业实习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人文社会科学方法和自然科学方法观察问题的能力。
  3.改进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突出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系统性。
  人文知识的获取,为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但是人文知识并不等于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只有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文化熏陶,才能促使学生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学校应该大力改进人才培养评价机制,整合各类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形成一个涵盖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内容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鼓励和引导广大学生把人文素质教育变成自我的教育,铸造人文精神,完善智能结构,真正培养出兼具深厚文化底蕴、良好修养、创造性思维、广博知识视野和扎实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
  4.打造人文校园,突出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协同性。
  文化传播是新时期大学的重要功能之一。高校的每一处校园景观都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学校的每一项活动都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高校应该把优美、和谐、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作为对工科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综合能力的阵地和课堂,使学生能够随时受到人文精神的启迪,随处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因此,要大力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以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来熏陶和影响大学生的价值选择、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不断提升他们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促进人文知识和人文素质的转化。
  参考文献:
  [1]张岂之.大学教师与人文素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1).
  [2]李新主.应重视提高高校教师的人文素养[J].高等教育研究,1999,(1).
  [3]王东莉.人文素养:知识经济时代科技人才的重要素养[J].科学管理研究,2002,(5).
  [4]刘宝宏.大学本科理工科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4).
  [5]何振才,张洁.理工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艺术活动定位[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6]张廷广.浅议大学班级凝聚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文汇,2010,(6).
  [7]韦慧.理工科高校德育课程中的人文关怀基本路径探究[J].科教导刊,2011,(6).
  [8]聂苓.理工科高职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6).
  [9]吴永东.理工科基础课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可行性浅析[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3.7.
  [10]刘威.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8,(6).
  [11]熊瑛.理工科研究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与重构[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9).
其他文献
摘 要: 我国农村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现象日益凸显。这一现象是由家长教育功利化、早教机构功利化、幼儿教师功利化等因素造成的。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是造成农村幼儿教育质量低的根本原因之一,解决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需要转变家长、教师观念,加强幼儿教育资源建设,规范早期教育机构,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等。  关键词: 农村幼儿教育 小学化 根本动因 化解策略  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摘 要: 高校新生第一课即“入学教育”,是帮助高校新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想信念,加快适应校园生活的重要平台和起点环节,在高校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渐呈现出了模式化、体系化的特点,学术界也涌现出“多元化”、“立体化”等入学教育模式创新研究。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结合时代特点、所在区域的人才需求、高职学生特点及双元制办学特色,开好多元化第一课,创新多元化高职入学教育模式。  关键词: 高职入学教育 多元化 创
摘 要: 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在影片叙事结构、主题、镜头运用、灯光照明等方面,几乎都与好莱坞的类型电影观念形成了极为明显的区别。威尔斯在影片中所体现的实验和探索精神,以及对于电影美学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使他在美国乃至世界电影史中留下了辉煌的足迹。  关键词: 《公民凯恩》 奥逊·威尔斯 凯恩 美国现代电影 好莱坞 文化  引言  狭义上的文化实际上主要包含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方面。偏重于精神
摘 要: 民办高校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培养形成一支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应对挑战的有效手段。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师资的合理配置,是保证学校教学工作能正常实施及保证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师资队伍建设 日本师资管理  近年来,民办独立学院发展较快。全国目前已经有319所独立学
摘 要: 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调动各方面资源,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条件,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快乐,享受课堂。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课堂教学 “快乐”教学 求知欲望  作为一线的教师,我所理解的快乐课堂是洋溢着青春的笑脸,闪现着智慧的灵动,迸发着生命的激情。上课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是双方精彩互动感受愉悦的过程,而不是炼狱。而看看我们现在的常态课
摘 要: 作为一个风格鲜明的电影作者,导演姜文的每一部电影都独具个人特色,纵观其四部作品,不难发现其中贯穿始终的疯癫情结。本文就姜文电影中或疯或傻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挖掘姜文对疯癫与理性的思考。  关键词: 姜文 疯癫 理性  姜文作为一个当代杰出的电影人,其每部作品均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让子弹飞》,姜文的四部电影均以突出的艺术性和独特的个人风格为人称道。通过对四部电
摘 要: 黄蓓佳是当代儿童文学的代表作家,她用细腻而带有情感的语言,讲述着孩童世界的真与善,营造了一种诗意的氛围,在喧嚣之中建构着一片宁静的心灵净土,温暖人心并给人以美的享受。  关键词: 艺术自觉 教育反思 审美本质 诗意 温暖 叙事  “儿童文学是一种必须是在儿童教育上选择、站定立场并且有所作为的文学。”[1]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开端要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叶圣陶的童话——《稻草人》和稍晚几年
摘 要: 文章分析了作文教学的现状、当前学生作文不成文的原因,并提出了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减少束缚,活跃宽松氛围;以生活为师,道法自然;日日读学写,功到自然成;提供舞台,激发习作欲望的变“榨文”、“杂文”为“美文”的对策。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榨文” “杂文” “美文”  一、作文教学现状  近年来作文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作文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尤其在农村中学,效果更糟,高考
摘 要: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1.4万所高职院校,毕业生近千万。所以,如何解决高职院校大三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新通国际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心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针对心理问题提出了采用全员育人导师制度解决大三毕业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 心理现状 全员导师育人制 市场营销专业  
摘 要: 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在他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以独特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再现了美国“爵士时代”的社会风貌,鲜活地塑造了女主人公黛西这一多维女性形象,她曾经是盖茨比的初恋情人和一生梦寐以求的恋人,现在是汤姆·布坎南的妻子。她是一个资产阶级富家小姐,是能体现美国“爵士时代”资产阶级贵族人生观、价值观极富代表性的人物。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 黛西 多维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