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遗恨长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mm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见那润绿水/我钓秋风。
  多想捞起那个冤魂/垂一条思念的绳……
  
  翻开《嵇康评传》,孔孚先生的一首诗,把我带进了一千七百年前的一个中国文人的生命历程……
  生命是偶然的、短暂的、不可重复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能够将自己生命的印记刻在史书上的人,都是幸运的。然而尽管如此,他们在史书上的形象却难免抽象、单薄,甚至有点面目全非了。关于嵇康,我们知道,他是“竹林七贤”的重要代表;我们知道,他写过《声无哀乐论》等著名文章;我们还知道,他因为藐视攫取天下的司马氏而慷慨就义……然而,尽管如此,却仍然拼凑不出一个完整的嵇康的形象。而《嵇康评传》的意义,就在于借助史书上的朱痕墨迹,在作者理解中还原了这一形象。显然,这里面不仅需要有知识,更重要的还需要有感悟、有体验、有理解,有一种把嵇康作为一个同自己一样的人而与之促膝谈心的过程。否则的话,历史研究岂不成了一堆缺乏灵魂的考证和没有生命的资料?
  然而真要做到这一点,又殊非易事,甚至不仅仅是通过努力所能够实现的。所谓同声相和、同类相知,一种人也许永远也无法理解另一种人。而作者之所以能够对嵇康作出自己的理解,就在于他自己就是一个文人,一个中国式的文人。因而他能够理解这种文人内心深处的高贵与卑贱、骄傲与软弱、痛苦与仿徨,因而他能够理解这种文人在价值与功利、历史与现实、灵魂与肉体之间进行选择的艰难。也许,封建社会的现实对于中国文人过于苛刻了,致使他们的理想似乎总要伴随着罢官、抄家乃至断头的宿命;也许,辉煌灿烂的历史却有意要在事后作出补偿,致使那些生前的冤魂在死后却总是让人们念念不忘。
  
  行刑时间到了,嵇康从容伸颈。刽子手屠刀起落,一颗头颅落地,嵇康解脱了,彻底地解脱了。在场的活人都会衰老,而嵇康却永远不会变老,在千秋万代的历史记忆中,永远是三十九岁。
  
  问题在于,对于永远三十九岁的嵇康来说,千秋万代的历史记忆却已经不复存在了。因此,尽管人们、包括嵇康的一些具有人文修养的政敌都不得不仰慕嵇康的人格;然而经过认真的盘算之后,绝大多数的朋友,包括向秀在内的“竹林七贤”,却又不得不放弃这种选择。问题还在于,当人们放弃了这种选择,而走上了荣华富贵的康庄大道之后,他们还会频频回首,以一种说不出的牵挂遥视那远远被留在身后的孤坟……。
  
  自东晋到现代,纪念嵇康的赞美诗文多得不胜枚举,但细细读来,总觉得有些空洞,桂冠多而情感少。写得最好的,还是最早的那篇写得模模糊糊的文章,即向秀所著《思旧赋》。鲁迅曾说:“年轻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后来,“民国”的子弹使他终于懂了。细读《思旧赋》,在那躲躲闪闪的文字后面,可以感到一种几乎心死的悲哀。它比哭更强烈、更震撼。
  
  在这里,作者不仅理解了嵇康式的壮烈,而且理解了向秀们的悲哀,同样在这里,除了理解,我还能说什么呢?
  
  (《嵇康评传》,王晓毅著,广西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八月版,6.00元)
其他文献
俄罗斯宗教,就像俄罗斯的文学与音乐一样,给人留下一种迷茫、深沉和苦难的印象。赫克(JuliusF.Hecker)教授写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的《俄罗斯的宗教》在介绍俄罗斯人的宗教精神及其教会历史与教义特点之后,属意透视俄罗斯东正教会内部保守与改革的紧张对峙,以及革命给教会改革带来的意外机缘。这本书既提供了地域宗教史的知识,也提供了宗教与政治互动的社会学知识。  俄罗斯从九八八年起接受了基督教,受苦的
期刊
吴方先生所著《仁智的山水——张元济传》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其中引用及解释董康的话“台城之炬”,却包含双重误解。第111页叙述董康对陆氏宋楼藏书被日本买去的感慨:“反不如台城之炬,绎云之烬,魂魄长留故乡者。”吴氏说,“前者指朝廷大内的火灾,例如嘉庆二年乾清宫失火,毁去《永乐大典》正本”。其实,台城指萧梁都城即今南京,是专名,与绎云相对称,不是一般的朝廷大内。而董氏心目中,恐怕想的是西魏军入江陵,梁元帝
期刊
在很多西方人心目中,《圣经》(Bible)是创世以来最伟大的著作,它启迪心灵,激发智慧,诚可谓空前绝后第一书。自《圣经》成书以来,人们就开始从历史和宗教的角度对上帝加以探究,古往今来学者众多,学派林立,有关上帝的著述早已汗牛充栋,几乎到了题无胜义的地步。上帝对西方世界的影响之大是无可估量的。然而上帝这个称呼,一方面为人所熟悉,另一方面又被蒙上神秘的色彩。而对于撰写上帝的“生平事迹”,在人们心理上总
期刊
这是一个普通的中学国文教员的永恒记忆: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三日,走出家门,就看见一群小学生在争着抢着地看一张当天的报纸,其中一个惊慌地喊道:“老师,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昨天死了!”看到孩子们那种怆惶悲戚的神情,不禁无言地流下泪来。  在这些日子,人们频频提到朱自清的《背影》:与朱先生合作了二十年的开明书店在挽联里写着“长向文坛瞻背影”。一位北大学生在悼文里说他仍然看见“一根手杖支持着那一个瘦矮的背影
期刊
经济史研究的创新,发掘和整理资料的作用固然不可忽视,但更重要的还是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引进、运用。因为无论是资料的选择和编辑,还是数据的归纳和重组都是要在某种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进行。如果我们观察一下战后西方经济史学的新发展就可以看出,其研究的创新过程,是新的经济学理论(或某种其他新的社会科学理论)不断被引进并应用于历史研究,从而取得新的成果,使人们的认识得以深化的过程。  大约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
期刊
几年前,商务印书馆译出了一部美国史,译名题为《美国的历程》。此书的原名其实叫“The National Ex-perince”。据我的猜测,作者是企图通过这一命名,表达一种美国人独特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的核心,就是把美国的历史看成是一种理想的“实验”或“试验”。  该书第五章第二节,标题就赫然为:“TheExperimentalPeriod”,即“实验时期”。作者说:“在列克星敦、康科德和邦克山,
期刊
斯托雷平改革与俄国知识界的保守思潮    九十年代的俄罗斯在体制上发生“激进”转轨的同时,思想史界却出现了“回归保守主义”的趋势。我们无意说这种思潮的对与错,但是循着《农村公社、改革与革命》的思路,回顾一下俄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革命后的保守主义回归,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俄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一八六一年“农奴制改革”后逐渐形成政治力量,在一九○五年起的政治动荡中,自由知识界(以后来的立宪民主
期刊
一九九六年六月十七日,托马斯·库恩(ThomasS.Kuhn)猝然长逝。他生于一九二二年七月十八日,享年七十有三,经历了人生的沧桑浮沉:中年辉煌,晚年落漠,身后寂寞。美国几万家报刊中只有两家发了讣文,致使一家英国报纸趁机嘲弄:只怕美国社会从不知道库恩博士曾经活过呢!更因为他对中国学术界的某些影响以及与我个人的一段因缘,使我备感震惊与哀伤。  八十年代初期,笔者曾参与翻译他的名著《科学革命的结构》以
期刊
一、“村以河名”乎?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江苏省卷)常州市、溧阳县“古渎里”这一词条中,对居民点“古渎里”的地名来源,释为“村以河名”。这河,即该词条在叙述聚落地理位置时所说的“古渎里河”。粗看顺理成章,细究似有问题。  首先,既是“村以河名”,就存在一个先后顺序问题,即先有古渎里河,后乃有古渎里这个村名。该村地处江南水网地带,河流不是自然形成,而是历经数千百年人工开挖而成,如村东贯
期刊
黄宗羲《八哀诗·钱宗伯牧斋》是悼念钱谦益的。巴蜀书社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版《黄宗羲诗文选译》注:“钱主盟诗坛,且黄比钱少二十八岁,故称钱为‘宗伯’。”(180页)  按,此注实误。一九八九年版《辞海》:“宗伯,官名。在《周礼》为春官,辅佐天子掌宗室之事。……后世以大宗伯为礼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少宗伯。”钱谦益崇祯初官礼部侍郎,是为少宗伯;南明弘光时官礼部尚书,是为大宗伯。故黄宗羲称钱氏为宗伯,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