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不和谐因素成就和谐小学数学课堂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在所难免。这些错误往往被广大教师视为课堂中的不和谐因素,而这些所谓的不和谐因素,恰恰是促成和谐课堂动态生成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和谐数学课堂的不和谐因素的有效利用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大开红绿两盏灯,不容“错”过精彩
  在教学过程中,面对错误,我一直坚持大开红、绿两盏灯。在“绿灯”的指导下,我接受和包容学生的错误,甚至鼓励学生犯错,并且给予学生修正错误的机会——错了可以重答;不完整的答案可以补充;允许各抒己见,自圆其说。这盏“绿灯”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在“绿灯”的鼓励下敢想、敢问、敢说、敢辩。在“红灯”的管辖范围内,我不轻易放过学生的每一个错误,不仅要学生深究其产生的原因,还引导学生探索纠正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对典型错误进行发散,引申到更多的知识。只有这样,明晰错误的来龙去脉,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才会更深刻,学习效果才更好。
  如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有个学生认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便可以围成三角形,究其原因,他还说得头头是道:“刚刚才学过的啊,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很多学生也同意他的说法,觉得很困惑,不知错在哪里。我便进行循循善诱,让学生仔细察看课本内容。很快,学生发现了端倪:这句话少了“任意”两个字。接着我请学生进行举例证明,犯错的那个学生立刻给出了“3、4、7”这三条边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例子。最后,我又引入其他相关知识,给出了几个例子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虽然对这一错误的纠正占去了课堂较多的时间,但是我坚信这是值得的,因为学生不仅记牢了一个知识点,还学会了思考的方法。
  二、故设错误陷阱,诱发思维风暴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讲解知识的时候渗透数学思想,将教学重、难点寓于看似简单平常又极熟悉的课堂情节之中,还要有意识地利用这个情节巧妙设计错误陷阱,让学生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进入圈套,当他们为自己盲目的成功沾沾自喜的时候再揭示其错误所在,然后引导他们剖析和改正错误。如此一来,教师先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歧途,再在恰当的时候给其当头一棒,让他们即刻警醒,寻求出路,可谓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教学效果非同凡响。
  如我曾经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应用题:“七夕来临,花店推出优惠活动,玫瑰花8.5折优惠,百合花9折优惠。已知一朵玫瑰花原价10块,问:百合花现价多少?”学生很快便列出算式:10×85%×90%=7.65(元)。我继续诱导:“看似这个解法是对的,题目只有三个数字,可是按照习惯,把三个数字相乘就能得出结果吗?同学们再算算玫瑰花的现价是多少钱。”很快,学生得出玫瑰花的价格为10×85%=8.5(元)。我继续追问:“我们都知道百合花比玫瑰花更贵,为什么算出来的结果却不是这样呢?”这时,有个学生大胆地说:“老师,题目好像缺少条件,没有说明玫瑰花和百合花价格的关系,我们不能求得百合花的现价。”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纷纷热烈地讨论起来,越来越多的学生赞同他的观点。这时,我微微一笑:“同学们很聪明啊,这道题确实缺少条件。那好,现在同学们自己补上条件,把这道题解出来。”于是,学生纷纷开动脑筋编织自己的应用题。在这个过程中,我先把学生引入“陷阱”,再给他们提供“工具”,然后让他们成功“自救”。这样,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自主探索的乐趣,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三、巧妙将错就错,因势利导
  数学课堂上的错误真乃形形色色、五花八门,面对学生的错误,我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错就错,因势利导,让学生陷入思维困境,最后再引导他们找出原因,让学生有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之感。这比枯燥的“这样做是不对的”“你有什么理由这样解题”等带有强制性的语言生动得多,让学生能够从心底真正接受、理解并改正错误,同时还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如教学“有余数的整数除法”一课,计算64÷7=()时,大部分学生都给出了“商9余1”的正确答案,但是有一位学生却给出了这样的答案:64÷7=8……8。这个不同的答案显然是不正确的,可是大部分学生却困惑了:“这个答案好像也对啊,经过验算,8×7 8=64,结果没错。”我并没有直接说出错误的原因,而是让学生比较两个答案的区别,再回想一下刚才学习的商和余数的原则。为了引起学生的思考,我又提出另外一个问题:“7÷3的结果能不能写成商1余4?”这两个本质上相同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经过一番细心比较和思索后,学生终于恍然大悟:余数必须小于除数,可是第二种算法的余数是8,大于除数7,所以这种结果是错误的。同样,7÷3的结果只能写成商2余1,而不能写成商1余4。可见,将错就错后,教师还要因势利导,方能达到目的。
  (责编蓝天)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在这当中首次提出了数感,并将数感的发展置于首要位置,可见其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概括起来,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观察客观事物,在描述和操作中用多种方法表示数,并用数交流信息  培养学生的数感不能只停留在课堂内,要从校内延伸到校
本文以南王庄纪念馆设计为例,从主题表达、地域文化表达、外部空间与场所建构、建筑功能与空间布局、建筑形态设计等方面探讨了主题性纪念馆设计的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因此,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才能促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呢?  一、营造欢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心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在完整的一节课上要求学生全身心地关注,就必须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个充满智
神经鞘瘤主要来源于背侧神经根,腹侧神经根肿瘤多为神经纤维瘤。大多数神经鞘瘤是完全位于硬膜下的,约10%神经鞘瘤位于硬膜外或髓旁。1%神经鞘瘤位于髓内。通常髓旁神经鞘瘤在椎
景观墙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已承载了不同的任务,不仅仅拘泥于功能,更多的是形式与“新功能”的探索。景观墙可以进行空间界定,视觉主导,以及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金花公园在设计中采
目的 研究肿瘤细胞总唾液酸及α2,6-连接唾液酸对乳腺癌细胞MDA-MB435黏附力的影响。方法 乳腺癌细胞MDA-MB-435转染顺义或反义α2,6唾液酸转移酶(ST6Ga1-I)cDNA,以黑接骨木凝集素
汪中求说过:“细节决定成败”。每一个细节都可能生成一次精彩,也可能毁灭一次精彩。许多特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利用自己的教学智慧精心雕琢教学中的细节,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成就精彩的课堂。    一、在教学生成中挖掘细节    【案例】以下是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一个精彩片断:  在学生初步理解1/2的意义后,吴老师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纸片折出1/2。在巡视过程中,她意外发现了其中有一个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机制,探讨白藜芦醇诱导HepG2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方法采用MTT法测定白藜芦醇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通过荧光染色及
简要介绍了CPM2A的上位机通信以及实现上位机监控的PLC编程.并给出了基于Delphi的串口通信参考程序。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的低功率电磁场对胆囊癌细胞恶性增殖及DNA损伤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及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分别检测经不同频率电磁场作用后,胆囊癌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