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精准扶贫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既需要政府部门将更多的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同时也需要积极动员其他主体参与到其中来,民营企业即是最具活力的扶贫主体。在当前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面临着扶贫方式单一、扶贫力量薄弱、扶贫信息不畅等问题,由此需要整合精准产业扶贫项目资源、营造民营企业精准扶贫环境、创新民营企业精准扶贫方式,以更好的助力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深入推进。
【关键词】:民营企业 精准扶贫 对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各级政府对于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高度重视,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构想。精准扶贫主要体现在扶贫对象识别、扶贫项目安排、扶贫资金使用、施策到户、因村派人、扶贫管理和考核等方面的精准。民营企业是推进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依托主体,由此分析民营企业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引导民营企业充分运用自身优势、发挥自身作用,对于实现精准扶贫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
在当前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过程中,各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主动为精准扶贫目标的最终实现贡献力量,逐渐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精准扶贫格局,与此同时,囿于民营企业本身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其在参与精准扶贫时面临着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扶贫方式单一
当前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方式依然停留在以捐赠为主,相对单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扶贫工作的开展。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体现以下方面:一是民营企业本身精力的局限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其更多的在考虑发展问题,对于扶贫工作的精力投放不够,由此缺乏创新扶贫方式的主动性;二是政府在政策支持方面不够,使得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积极性不够,在整个参与过程中即是依托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而予以执行,整体工作推进存在滞后的情况;三是贫困地区人口对于自身资源的梳理不够,在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不仅民营企业要积极主动,贫困地区人口更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自身优势和特色,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扶贫工作。
(二)扶贫力量薄弱
扶贫工作的深入拓展需要一定资金支持,民营企业的特点即是经营规模小、整体发展相对较慢、资金来源范围较小、流动资金不够,难以支撑较大的产业项目,同时会将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公司发展方面,无法在扶贫工作拓展方面给予更多的资源配置。同时仅仅依靠民营企业进行精准扶贫,囿于其本身对于贫困地区各项指标内容了解的局限性,无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扶贫措施,加之缺乏当地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其他资源支持,贫困地区人口对于民营企业的认可度相对不高,工作开展相对困难,扶贫产业项目的具体推进与对接缺乏抓手。
(三)扶贫信息不畅
当前民营企业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本身对于扶贫信息的搜集相对不够,对于所要进行帮扶的贫困地区缺乏了解,使得在整个精准扶贫过程中没有着力点,也难以产生较为良好的效果。当然造成这种情况最为重要的原因即是扶贫信息不畅,这不仅体现在政府在贫困地区的基本情况、扶贫举措、项目细节的对外公开程度不够,更体现在其与民营企业的信息沟通渠道不够顺畅,使得各扶贫产业项目的具体对接缺乏落脚点,对于扶贫地区的信息掌握能力较差,使得整个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难以实现。
二、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对策
(一)整合精准产业扶贫项目资源
在精準扶贫过程中,其实最为关键的问题不是为贫困地区给予多少捐赠,这种方式仅能解决一时之需,无法一劳永逸的解决中国贫困问题。在许多贫困地区其实并不缺乏资源,缺乏的是将这些资源整合、开发、利用并转化成生产力的能力,而民营企业恰恰在这一方面具有敢试、敢干、敢闯的精神,往往能够为贫困地区带去行之有效的产业扶贫项目,然而当前信息渠道的不畅通则是影响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最大阻碍。由此,政府部门要多将相关信息向外界发布,这样可以让民营企业充分的参与到精准扶贫中来。一是对于贫困地区来说,需要将自身的资源和具有特色的内容进行多方梳理,制定较为详细可操作的产业扶贫项目计划,并将这些内容及时对外公布以供民营企业进行项目对接。二是在项目推介方面,需要各方主体紧密合作,综合运用多渠道、多途径和多方式进行信息宣传,着力推进精准扶贫项目对接。三是相关政府部门要着力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为双方提供沟通、交流与互动的机会,从而实现民营企业与贫困地区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二)营造民营企业精准扶贫环境
当前民营企业对于精准扶贫投入的深度和广度仍然不够,扶贫资源配置倾斜不够、扶贫方式相对比较单一,由此要为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创造良好的环境,积极引导其参与到其中来,共同为精准扶贫工作助力。一是在政策环境方面,要积极为参与精准扶贫的民营企业提供优惠政策,为其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以此为契机充分调动相关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二是在政务环境方面,地方相关政府部门要注重简政放权,全面提升工作效率,从而为民营企业产业扶贫项目提供有效支持。三是在就业环境方面,要积极对贫困地区人口进行就业培训,使其能力能够达到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程度,以提升贫困人员综合素质为抓手、以推进智力和技术扶贫为手段,全面提升贫困地区人口的就业环境。四是在法制环境方面,则更为注重对精准扶贫乱象的管理,制定严格的民营企业精准扶贫准入标准,解决民营企业纠纷问题的后顾之忧,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三)创新民营企业精准扶贫方式
当前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方式仍然集中在对贫困地区的物资捐赠,缺乏多元的参与方式,由此创新民营企业扶贫方式即成为当务之急。一是以产业促扶贫。民营企业在精准扶贫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要着重深挖自身产业项目重塑能力,依托于贫困地区的基本特点,有针对性的同贫困地区帮扶对象进行精准对接,从而全面提升精准扶贫的产出与效能。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得民营企业获得政府各项资源及资金的支持,充分发挥市场的配置资源作用,从而拓宽精准扶贫的深度和广度。二是以平台建设促扶贫。当前民营企业虽然能够帮助贫困地区建设起扶贫产业项目链条,但在产品的对外销售方面则缺乏一定的平台,使得贫困地区优质的产品难以外销,由此民营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通过企业联合投资等方式,建设物流等综合平台,为贫困地产品“走出去”提供服务。
【关键词】:民营企业 精准扶贫 对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各级政府对于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高度重视,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构想。精准扶贫主要体现在扶贫对象识别、扶贫项目安排、扶贫资金使用、施策到户、因村派人、扶贫管理和考核等方面的精准。民营企业是推进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依托主体,由此分析民营企业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引导民营企业充分运用自身优势、发挥自身作用,对于实现精准扶贫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
在当前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过程中,各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主动为精准扶贫目标的最终实现贡献力量,逐渐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精准扶贫格局,与此同时,囿于民营企业本身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其在参与精准扶贫时面临着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扶贫方式单一
当前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方式依然停留在以捐赠为主,相对单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扶贫工作的开展。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体现以下方面:一是民营企业本身精力的局限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其更多的在考虑发展问题,对于扶贫工作的精力投放不够,由此缺乏创新扶贫方式的主动性;二是政府在政策支持方面不够,使得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积极性不够,在整个参与过程中即是依托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而予以执行,整体工作推进存在滞后的情况;三是贫困地区人口对于自身资源的梳理不够,在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不仅民营企业要积极主动,贫困地区人口更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自身优势和特色,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扶贫工作。
(二)扶贫力量薄弱
扶贫工作的深入拓展需要一定资金支持,民营企业的特点即是经营规模小、整体发展相对较慢、资金来源范围较小、流动资金不够,难以支撑较大的产业项目,同时会将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公司发展方面,无法在扶贫工作拓展方面给予更多的资源配置。同时仅仅依靠民营企业进行精准扶贫,囿于其本身对于贫困地区各项指标内容了解的局限性,无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扶贫措施,加之缺乏当地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其他资源支持,贫困地区人口对于民营企业的认可度相对不高,工作开展相对困难,扶贫产业项目的具体推进与对接缺乏抓手。
(三)扶贫信息不畅
当前民营企业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本身对于扶贫信息的搜集相对不够,对于所要进行帮扶的贫困地区缺乏了解,使得在整个精准扶贫过程中没有着力点,也难以产生较为良好的效果。当然造成这种情况最为重要的原因即是扶贫信息不畅,这不仅体现在政府在贫困地区的基本情况、扶贫举措、项目细节的对外公开程度不够,更体现在其与民营企业的信息沟通渠道不够顺畅,使得各扶贫产业项目的具体对接缺乏落脚点,对于扶贫地区的信息掌握能力较差,使得整个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难以实现。
二、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对策
(一)整合精准产业扶贫项目资源
在精準扶贫过程中,其实最为关键的问题不是为贫困地区给予多少捐赠,这种方式仅能解决一时之需,无法一劳永逸的解决中国贫困问题。在许多贫困地区其实并不缺乏资源,缺乏的是将这些资源整合、开发、利用并转化成生产力的能力,而民营企业恰恰在这一方面具有敢试、敢干、敢闯的精神,往往能够为贫困地区带去行之有效的产业扶贫项目,然而当前信息渠道的不畅通则是影响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最大阻碍。由此,政府部门要多将相关信息向外界发布,这样可以让民营企业充分的参与到精准扶贫中来。一是对于贫困地区来说,需要将自身的资源和具有特色的内容进行多方梳理,制定较为详细可操作的产业扶贫项目计划,并将这些内容及时对外公布以供民营企业进行项目对接。二是在项目推介方面,需要各方主体紧密合作,综合运用多渠道、多途径和多方式进行信息宣传,着力推进精准扶贫项目对接。三是相关政府部门要着力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为双方提供沟通、交流与互动的机会,从而实现民营企业与贫困地区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二)营造民营企业精准扶贫环境
当前民营企业对于精准扶贫投入的深度和广度仍然不够,扶贫资源配置倾斜不够、扶贫方式相对比较单一,由此要为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创造良好的环境,积极引导其参与到其中来,共同为精准扶贫工作助力。一是在政策环境方面,要积极为参与精准扶贫的民营企业提供优惠政策,为其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以此为契机充分调动相关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二是在政务环境方面,地方相关政府部门要注重简政放权,全面提升工作效率,从而为民营企业产业扶贫项目提供有效支持。三是在就业环境方面,要积极对贫困地区人口进行就业培训,使其能力能够达到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程度,以提升贫困人员综合素质为抓手、以推进智力和技术扶贫为手段,全面提升贫困地区人口的就业环境。四是在法制环境方面,则更为注重对精准扶贫乱象的管理,制定严格的民营企业精准扶贫准入标准,解决民营企业纠纷问题的后顾之忧,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三)创新民营企业精准扶贫方式
当前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方式仍然集中在对贫困地区的物资捐赠,缺乏多元的参与方式,由此创新民营企业扶贫方式即成为当务之急。一是以产业促扶贫。民营企业在精准扶贫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要着重深挖自身产业项目重塑能力,依托于贫困地区的基本特点,有针对性的同贫困地区帮扶对象进行精准对接,从而全面提升精准扶贫的产出与效能。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得民营企业获得政府各项资源及资金的支持,充分发挥市场的配置资源作用,从而拓宽精准扶贫的深度和广度。二是以平台建设促扶贫。当前民营企业虽然能够帮助贫困地区建设起扶贫产业项目链条,但在产品的对外销售方面则缺乏一定的平台,使得贫困地区优质的产品难以外销,由此民营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通过企业联合投资等方式,建设物流等综合平台,为贫困地产品“走出去”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