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月度论坛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h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商!电商!电商!
  京东商城、一号店、唯品会、三只松鼠……新型电商企业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习惯了网络购物,传统零售受到冲击。
  趋势不可阻挡,要么死于趋势,要么拥抱趋势。拥有线下销售体系的传统企业,强如地产帝国中的万达,家电零售业的苏宁,都投入了电商平台的打造中,欲以O2O模式重新赢得自己的竞争优势。
  但是,线上与线下不是简单的1+1,线上订单,线下交货。虽然都是为更适应新的消费潮流,让购买更方便、更实惠,但线上线下融合不是容易的事。传统企业转战O2O,将面临几大问题:
  一是体系兼容问题。线上是电商思维,线下是实体店思维,不同的运营思路、运营体系,如何兼容?实体店又如何配合企业实施O2O?
  二是线上线下引流问题。从线下到线上的第一道难关,就是要吸引人气,培养顾客的线上购买习惯。而最终是要线上线下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三是产品与价格设计问题。即线上的产品品类、款型、价格,要不要与线下保持一致?
  四是提升顾客体验,增强顾客粘性的问题。
  对于以上问题,《销售与管理》杂志本期产业互联网月度沙龙,给出了相应回答。
  本期嘉宾:
  张坚 :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公共事业部总经理王崇阳: 八八众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教官
  付丹辉 :奥维云网(AVC)战略及运营咨询事业部高级研究经理
  嘉宾主持:
  曹夏菁:八八众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一、线上和线下的兼容
  外化于形,内化于心
  传统企业最标配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其实就是O2O,那么线上和线下如何兼容?在我看来,其实就是线下的传统企业如何实现“互联网化”。“互连网化”是什么意思呢?“化”这个字可不是简单的做一个加法,比如线下企业做电子商务渠道,或者在线上做一些宣传,那只是把互联网当作一个工具或者渠道,并没有实现互联网化。
  互连网化我们简单总结了八个字——外化于形,内化于心。
  外化于形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商业模式的改变。每个企业的商业模式设计应该更具自己的创意、创新,有不同的商业模式。但是,在产业互联网化方面,商业模式设计上,我们认为O2O就是标配,更高级的就是C2B。二是在组织结构要实现扁平化,像阿米巴模式一样。
  内化于心,就是现在做企业要有互联网思维。许多专家在这方面论述已经很多了,比如说周鸿祎经常说的口碑、速度、极致等等,还有互联网的开放、包容、协作等等精神。内化于心就是要用这些互联网思维来改变线下企业。
  如果你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又用这八个字的精髓去设计你的商业模式,去设计你的组织结构,这本身就是一种“化”。化就是一种融合,就很好的实现了融合。
  好些企业做了多年线下,如何做线上,确实非常有挑战。百丽是一家做鞋的企业,它的线下销售非常成功,2012年的利润有43个亿。它的商业模式是品牌族群模式加庞大终端的垄断。百丽定位在中高端鞋市场,它到一个地方以后,当地中高端商场一层卖鞋的几乎全是它的品牌——百丽自有的品牌加代理及收购的品牌大概有三十多个,原来只做女鞋,后来又收购了男鞋。线下除了这些品牌族群,百丽现在全国大概有9000多家自建门店。这么一家大企业,也看到了传统产业互联网化的趋势,要做线上。它做的是优购网。
  现在我们看到,优购网做了大概五年,非常失败,前一段时间几个核心高管都辞职了。几个高管中,一个是从凡客挖的,一个是从京东挖的,都是把非常有知名度的电商公司的人才挖来。然后,百丽除了品牌族群加庞大终端的模式,还引进了大量的资本。这些资本方跟它原来就有合作,所以百丽要做线上,他们也进行投资,投资额度非常大。大家以为又一个京东诞生了,但是没想到现在已经陷入困境。
  百丽为什么会陷入困境?有人,有钱,还有那么强大的线下资源。在我看来,百丽的商业模式选错了,它在线上做的是全百货电商模式,等于复制了一个京东。我们88众筹经常说,你不能用竞争对手的方法超越竞争对手。凡客现在都奄奄一息,京东虽然一路走到了美国上市,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是资本支持,差点挂了。在消费互联网时代,以BAT为代表的大企业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格局,京东杀出来非常不容易。像百丽这样的鞋商做O2O,仍然延续全百货模式,这是它走不下去的核心原因。我认为,百丽应该做的是重度垂直电商,这才是它未来的方向。
  什么叫垂直?垂直就是一些专业的网站,不光在自己的领域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而且还能提供很专业的服务。所谓重度,就是企业资产足够重,或者线下其它的领域有明显优势,总之是一个传统企业拥有强大资源,这种业态才能够成为“重度”。
  所以,传统产业互联网化要想成功,大部分的企业要走重度垂直的路。其实重度垂直也等于“互联网+”,互联网+本质上也是重度垂直。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途径是一样的。在这个过程中,不管多么牛的企业,如果方向、模式选择不对,照样没有明天。
  首先关键是领导的思维要变
  我是属于传统企业的,因为我的成长经历都在传统企业,大学毕业在中石化,然后去了惠普干了十多年,后来又在思科。这些企业其实都是挺传统的。其实从我看来,大企业转到O2O模式是非常困难的。比如海尔、万达想拥抱互联网,他们想做,但怎么做?所以我觉得这种关键的转变,可能不是一个小的转变,从领导观念的整个转变,从管理方式到领导的思维,都要有很大的颠覆。
  我跟海尔一直有来往,给它上一些课。海尔在改变,但我觉得改变也挺难的。海尔过去的管理模式叫正三角:老大在上面,普通员工在下头,老大说什么下头就听,然后执行。后来想去拥抱互联网,改成倒三角,但是改倒三角非常不容易,老大要在下面支撑大家,让大家更好自我发挥。现在很多互联网企业是这样的,下面员工是可以说话的,而且允许他犯错。我每年去硅谷,看到那些公司,很多事情大家可以争吵,都不是老板说了算。这种思维,可能真的不是一般就能实现的。像我还是传统企业来的,我在惠普的时候,惠普当时的总裁,三十万员工的总裁,办公就坐在一个隔断里,跟员工的隔断一样。我在惠普做到事业部总经理,干了那么多年,我是没有座位的,我上班要找座位。其实当时已经觉得惠普挺open的,挺现代化的,但要跟互联网的企业比,好像又落后了,这一代代进步非常快。   所以,我觉得领导的观念首先关键是不是有互联网的思维或者文化在里头,没有这个,为了做O2O而做O2O,可能不会成功。比如苏宁它就要实体店,我觉得这样的O2O没有什么真正的意义,所有的实体店跟线上线下都关联以后,实体店将来还会不会存在,都是一个问题。现在都是你要么融入这个生态,要么做一个新的生态,但是新的生态里将来可能没有你的存在价值。包括我在思科,每次跟我们的代理商接触的时候我都在谈,我们与每一个代理商关系都非常好,但是你们要找出路,因为在互联网这个时代,将来你们真的没有价值。未来的信息越来越对称,互联网上价格都透明了,代理商就必须去做服务商。所以大家肯定要有这种危机意识,特别是领导,有没有这种思维特别重要,千万别成为“数字难民”。
  我老说将来有三种人,一种是数字原住民,很多的小孩都是数字原住民;像我们很多人是数字移民了,就是要跟上形势,互联网的东西我也要接受;还有一种就是数字难民,很大一部分人将来有可能就是数字难民,连出门打车也不会了,买东西的话必须带钱包,还得拿现金。是数字移民还是数字难民,其实关键还是思想要转变。
  有服务的O2O才是关键
  具有实体店的实战经验,又具有互联网思维,然后能把这两种东西结合起来,然后有一些创新的想法,能做到这四点的人才应该很少,所以现在会说,传统企业O2O,线上和线下需不需要兼容?
  其实,传统企业做O2O并不是很成功,因为它之前的产品是一些比较传统的产品,有服务的概念在里面,无法黏住一些用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它的产品形态现在慢慢发生了变化,一些产品已经智能化了,硬件的产品会加入一些应用的场景或者内容的东西,这就相当于产品加入了一些服务的属性。产品属性的一些变化,导致了它能承载一些新的模式,比如O2O。
  O2O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团购这一块来的,在网上交易以后,在线下可以交付,必须这种才能做得好。如果一个服务的属性能加入产品,这个服务能在线上交易,然后在线下交付,这样用户的黏性也有了,这是传统企业可以O2O的一个方式。
  现在线上线下的一些O2O,可能仅仅是基于渠道层面的O2O,就是为了在线上线下引流。如果仅仅是这样,那线下成交也可以,线上成交也可以,没有必要做O2O。但产品有了服务的存在,O2O就有了一个可实现的基础。有服务的O2O才是关键。
  曹夏菁:
  首先,要清晰的去判断自身,企业创始人以及企业团队高管骨子里有没有互联网的思维或精神,这个很重要,否则的话你就是在左手打右手,会很别扭。O2O很容易形成两层皮,甚至会出现一些风险;
  第二,要从你的系统上面去判断,你的线下以前都是做大众的、从众的消费,那线下现在更多关注的是个性的、独特的需求,那么你的系统是不是能够通过线上的这个平台,去解决一些比如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或者是效率过低的问题,以及实体的组织机构太过冗长的问题,等等,这需要你去衡量你的系统是否配套。
  第三,要去衡量你的行业属性。有的行业可能适合去用O2O的方式去做,可能有一些行业更专注做线下的一些体验,你的行业属性决定了O2O如何去开展。
  二、如何向线上引流
  三点做好线上导流
  现在互联网公司导流的成本都非常高,那传统企业要实现互联网化,如何在线上导流?我说三点:
  第一,关系性导流。传统企业有着互联网企业不可替代的资源,比如有大批的客户。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了,那么如何将这些线下的原来的客户导到线上?导到线上以后,有更方便的交流,更方便的支付,那么这个导流正是你资源优势的发挥。这叫“传统关系互联网化”,是实现互联网化的第一步。
  第二,要找到入口。你的入口是什么?入口的产品和服务是什么?找不到入口是导不上去的。比如我们之所以建立一个基于移动端的众筹平台“风口会”,是因为《风口》这本书,它就是我们的入口。传统的一些互联网企业,他们导流的时候要花好些钱,而我们通过众筹模式实现了导流,不光没有花钱,还引来了大量的众筹资金,还赚钱了。这就是说,你的思维方式变了,用了互连网思维,找到了入口,流量也就有了。
  第三,有了入口,还要设计出令人尖叫的回报。大部分来说,你舍弃了你的利益,客户才能尖叫,你付出了更多,客户才能尖叫。更重要的是你要有后续动作,如果没有连续性的动作,在后面没有更大的想象空间,那么对小企业来说,引流后可能很难持续,除非有资本在支持你。
  要快捷方便,也要有价格吸引力
  我在思科也是负责政府、教育、医疗领域,我们也希望客户更快、更多的了解我们。我们也在做公众号,吸引客户更快地获取我们的信息,但是把他们导上来不那么容易。
  我觉得,导流第一个要快捷方便。比如我要去见一个客户,在手机上就了解客户的许多情况,那手机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这种快捷方便肯定是大家都需要的。
  第二个,要价格不太一样。确实。比如出国,我去滑雪,要买门票,它都明确告诉你网上买票是什么价钱,到窗口买票是什么价钱,所以你可以选择提前在网上买,也可以到窗口买。像我都在线上买,特别方便,而且网上价格确实有优惠。比如我们平常请客吃饭,现在可能都是大众点评先看一下,然后马上订个团购,然后就去吃饭了。慢慢形成一种习惯了。数字原住民肯定是这样的,像90后很习惯这样;像我们这种数字移民,也能够吸引到这儿;数字难民就算了,由实体店服务他们,但实体店也在缩小。
  不能为引流而引流
  从企业这个角度而言,为什么要引流?如果仅仅是为了获取用户信息,其实没有这个必要,因为我们可以从其它环节获得,比如顾客买东西了,那我们可以让他扫个码,由此获取他的信息。我们没必要为了获取他的信息而引流。
  如果只是为了让顾客到线上去购买,那更没有必要引流——他在线下没有买你的东西,导到线上,他就一定会买吗?如果你从线上把顾客引到线下,他在线上没有买,他到线下也未必会买。所以说,不能为引流而引流,没有必要。   为什么要引流?是因为线下有什么东西吸引顾客,比如我的服务、体验,这些东西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些价值,才需要去引流。
  从哪些维度去引流?是从我前端的营销去引流,还是从我后端的服务、产品、供应链、配送等等维度去引流?引流的渠道有很多,在引流的时候大家要想好,引流是为了干什么?你线下能够提供哪些服务或者体验的东西,顾客才愿意过来。
  曹夏菁:
  我觉得这也特别重要,就是你引来的流量,你获取这些数据,到底要干什么?消费者在线上消费还是在线下消费,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就是你的消费者是否能够通过你的线上服务,对你线下的一些延伸的服务或者增值服务感兴趣。
  三、如何向实体店引流
  让顾客永远的黏在你的平台上
  为什么把消费者引到线下?是因为体验极具黏性。O2O模式,线上完成交易,线下体验是为了获得黏性,让客户永远的黏在你的平台上。
  所以,如果你想把线上的消费者吸引到你的实体店来,首先,你所倡导的兴趣爱好、价值观,要跟线上的消费者吻合。在这个过程中,你建立了企业与客户的关系,但关键是企业要帮助客户与客户建立关系,这样客户才愿意来你线下的平台。如果你能够把客户的线下体验变成客户与客户建立关系的纽带,那么客户到线下的消费、体验,黏性更高。
  其次,要运用“品牌有染”的方法。比如说“名人有染”,就是与高势能的一些人物搭上甚至融为一点,叫做“有染”。像小米经常搞线下活动,是因为雷军有号召力;罗永浩一年搞一次大会,好些人都掏钱去参加他的大会。也可以用“活动有染”,比如刚才讲的宜家,它通过嘉年华的活动把许多人吸引到店来体验。
  线上往线下导流,核心点第一个是体验,第二个就是有染,第三个要为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创造体验价值。
  看重客户的终身价值
  第一是要以客户为中心。无论线上线下,最主要的还是要去了解客户。因为互联网思维有一点特别重要,叫客户思维,就是要以客户为中心,即客户要不要这种活动,在实体店需要一些什么体验,他们更关心什么,我们就可以去设计这样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宜家做嘉年华也好,小米米粉的活动也好,其实他们肯定研究过,只要顾客是喜欢这样的,那就要做。肯定不是为开一个实体店而开实体店,它一定要符合客户的需求。
  第二是客户的终身价值很重要,更要关心这个客户他终身给我们带来什么。你要关心客户的终身价值的时候,往往实体店能给他一些更好的感受。比如雷克萨斯这车一直在强调客户的终身价值,买它一辆车其实就几万美金,但客户的终身价值是36万到60万美金。所以,雷克萨斯的店里真的非常好。我知道一个老师,他买了雷克萨斯,终身享受免费洗车。在美国,雷克萨斯店里甚至有美甲的,而且提供免费的星巴克咖啡。提供这些体验,是因为一个客户将来带来的终身价值是什么,雷克萨斯都估算得很清楚。
  四、线上线下要不要保持产品与价格一致
  线上线下价格应该有一些区别
  我从2003年在清华一直讲课,什么学生都有。有一个学生是做高档沙发的,几个家具城都有专柜,在网上也有卖的。在实体店当时可能三万三,在网上可能是两万九千九百多,好像是这个价钱。那是不是在网上买更好?因为差价挺大的。但他就说,在网上卖的款式与店里的是完全一样的,不过用的皮子不一样。所以,很多商家其实在做的时候,产品是不一样的,对行业来说也是如此。比如说联想、惠普,卖行业的机器是不同的,给教育行业的机器肯定要便宜,但怕冲击市场,这些机器都是特殊包装的。而且,像联想,什么机型卖什么行业,它分得特别清楚。
  价格保护,我想商家都会有这种想法,不能因为线上线下就不做产品种类区分。像机票,我每周都坐飞机,我去国航的网站订票跟打国航的电话订票,其实是有差价的。我在网上看的是这个价,为了方便我打电话订,那边回复说打电话就是另一个价,要不你就自己上网上买,上网买就是网上的价。包括我刚才说去国外滑雪,在网上买票跟在店里买票价格也是不一样,所以我觉得线上线下价格不一样是存在的。我们也可以理解,因为实体店确实有人工服务成本,线上线下价格肯定是应该有一些区别的。
  价格设置要尊重战略
  这个冲突在许多企业还存在,它其实是传统思维和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的冲突。在我看来,如果一家实现了互联网化的企业,这些冲突将不再存在。当企业没有实现互联网化,把互联网作为一个工具或者销售渠道的时候,将与传统终端出现冲突。比如苏宁,如果线上线下保持一致,线下会很惨。在我看来,苏宁线下的门店将来都会关闭,现在它在过渡阶段,那些线下的成本不容易轻易甩掉,所以才出现了冲突。
  假如出现了冲突,企业该怎么办?在我看来,企业要到战略高度来看——要顺应时代发展,把互联网化作为战略,那么企业的资源就要往互联网化上倾斜,那企业可能暂时做出一些牺牲。
  另外在价格设置上,你的产品是爆款产品还是盈利产品,或者入口产品,要根据你的策略来定价格。其实,一个企业的成功,核心点还是它的竞争力或者创造能力。在互联网企业,爆款产品都是价格非常低。优衣库这家企业多年来有一个爆款产品,叫摇粒绒;同样是爆款产品,优衣库这款摇粒绒产品跟同类产品比,它卖到最低价的时候还有50%的利润。这是因为,优衣库在摇粒绒的技术上创新了,所以它既是爆款,也获得了高盈利。我们的企业有时候只是在做一个价格游戏,却没有内容支撑。所以,价格设置其实不是问题,它来源于策略,而策略的力量还是来源于创新。
  线上线下面对的是同一个用户
  电商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把电商当成一个新兴的市场来发展,当时可能会觉得它的前景和规模比较小。当电商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市场越来越透明了,它会对线下渠道带来冲击。然后大家怎么做呢?就是把产品分成线上产品和线下产品,然后企业自己相应的把用户归结为   两类,一个是线上的,一个是线下渠道的。这种归结其实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这种产品的区隔并没有起到一定的效果,反而失效了。因为互联网来了,线上线下面对的是同一个用户了,不是线上的用户一定是线上的,线下的用户一定是线下的。
  那面对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O2O过来了。那O2O过来了以后,产品和价格应该怎么做?在用户为王的时代里,线上线下用户都是同一个,要做好用户,核心的是把用户分成不同类型,产品和价格定位针对其中一类用户来做。也针对的不同的人群,来规划自己的产品体系;针对不同的用户,用产品的手段而不是用价格的手段来做,最终线上和线下是同一个产品,一个款号,一个价格。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服务给做好。一个用户,他的需求可能是这个,可能是那个,我们把产品分好就OK,没必要用价格手段。线上线下如果仅仅用产品型号来区隔,是区隔不了的,把价格体系做全了,针对所有的市场的用户,线上线下一个用户就OK了。
  五、实体店如何配合做O2O
  没有店铺,只有体验
  这两三年来,沃尔玛、苏宁的店铺关闭潮,好些上市的百货公司业绩大面积下滑,不是因为他们的经营能力差,是因为时代变了。我们经常说,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如果你的企业发展不符合趋势,无论你做得多么好,都没有未来。那么,线下的实体店如何生存,如何配合线上做O2O?两个字:体验。
  在移动互连网时代,那些站着的生意——比如去超市购物,推个车就能把要的货都买了,这种购物的交易方式——都会被移动互联网端的交易取代掉;只有坐着的、躺着的生意才能够生存(坐着的生意比如饭店了,躺着的生意比如说宾馆,一些SPA),原因就是这样的生意线上很难替代。所以,线下配合线上,关键一点就是如何做好体验。对此我们也总结了八个字:没有店铺,只有体验。
  线下的店铺如果体验感不强,那么它倒闭是必然的。百丽有9000家终端,原来是它的独特资源,在我看来,未来就是它的庞大包袱。但是也有一些企业,线下做得好的,比如宜家。宜家也是一个O2O模式的典型,但是它是线上做交易,线下做体验。为吸引人气,宜家经常搞嘉年华,一期一期的搞,一个店一个店的搞,主题多。还引进了餐饮,增加人气。但是时代变了,仅仅这样的创新还是不够,宜家进一步发展它的商业模式,不断强化终端体验。它的布置都是家庭化的,让你感觉到这就是你家一样,你到了宜家,沙发、床可以随便坐,服务人员绝对不批评你,因为你在体验。
  所以我们经常强调,你要想做互联网化的企业,那你的思想、精神必须要改变。从宜家的实体店运营出发,对比其它的一些国际的家具城,你就会发现,一个是互联网化的思维,一个是传统思维;一个是重体验,一个几乎没体验。在O2O模式下,线下门店之所以会做出体验方面的调整,是因为价值创造的方式发生了改变。所以,你围绕着商业模式进行创新的时候,标配的模式是线上交易、线下体验,你要围绕整个商业模式重新进行价值创造,而不是做一个加法或减法就能够实现O2O的。如果没有更新的价值创造出来,你去生搬硬套这种体验,不能给你带来大量的客源的话,那这个成本你是受不了的。因为交易在线上,所以线下的创新才更重要。O2O模式的关键点,在我看来,是你价值创造的方式要发生改变,你要重新找你的价值力。
  未来是体验经济
  传统企业的O2O,很多方面都是要改变的。我在500强企业工作的时间比较长,我先谈它的培训。其实现在公司内部的培训也在做线上线下。过去培训都是线下的,现在大量的标准课程已经在线上了,可以大量节约成本,而且现在搞的都是互动,有考题,不要求你在多少时间内完成,晚上深夜去完成都可以。但是它必须有线下的,线下的比如定期组织大家交流。所以这种线上线下的结合,促进了整个培训的发展。
  另外,政府的会议现在已经开始线上线上了。像我们帮一些市政府建的视频云系统,政府办公人员现在很多的时候就不用集中在一起开会了,市长一有急事就点一下这个云系统,整个系统都通了,通了以后就可以跟面对面一样交流。而且现在的新技术都是视频全跟踪的,比如我讲课,我一边说话一边走动,那个镜头就对着我,跟着我走,技术非常成熟。
  那传统企业要做什么呢?就是要提供服务。像我们其实也是传统企业,我们并没有把设备全卖给政府,让政府买很多设备,我们都是给政府提供一种服务,一个设备都不用政府花钱买;我们给你做好了,你只要定期买服务就行了,每年有服务费,你要不买服务,就把设备邮回来。
  其实新的做法特别多,医疗卫生也是线上线下的趋势。所以我发现,线上线下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你将来根本就躲不开。这互联网根本不是一个产业,而是跟空气、水一样你离不开它。所以我特别同意刚才王院长说的“体验”。线上线下,其实最后都是要让它有很好的体验,因为未来的经济是体验经济。我们从农业经济走到工业经济,再走到服务经济,然后是体验经济,这肯定是这样走的。
  做好服务,更在后端
  O2O模式下,实物的交付可能会在门店,或者线上,它可能就是一次性的,一锤子的买卖,购物的体验这样就完成了。那后期一些服务的交付,一般是在哪里实现的呢?最主要是在实体店。如果线上已经交付了,那线下可能就是一个最终的体验点。企业能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体验,服务点能做得多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那你的服务,点在哪?这是企业需要找的。服务这一块儿,不仅是在门店,线上,更应该是在后端,在我们的产品上,我们的物流上,我们的大供应链上。
  现在也有一些传统企业O2O的例子,比如美的。美的O2O是它自己渠道、门店和线上的O2O,它成立了自己的电商公司,这是它前端的一些部分,就是O2O中营销的部分。那美的的后端是怎么做的呢?刚才张老师也提到了,电商出现以后,代理商存在的价值在哪里?美的做了一个非常大的改变,就是把代理商还有一些门店的网点集中起来,搭建一个大的物流平台,把它的供应商全部输进去,把一些大的代理商拉进来做它的物流服务商,然后成立一个研发智能家居的研究所,来整体支撑前端的营销,门店和线上线下的互动。物流,产品的交付与安装,和用户发生关系的这种交互平台,所有为用户所提供的服务,都是未来提高用户体验、真正黏住用户的关键所在。美的做的事,不是说O2O仅仅是渠道之间的O2O,未来的O2O应该是一个体系,不仅是营销端的,还有后台供应端的,所有的“O”应该连在一块。   曹夏菁:
  我认为O2O模式有三个基本的属性:
  第一个是宣传的属性。传统企业做线下,更多的是针对所锁定的目标消费者去做推广,但现在线上平台,互联网技术能够让你更大范围的找到一些核心、精准的族群去开展宣传推广,它会让我们大大降低沟通成本,提高知名度。
  第二个是社交的属性。就是你能够24小时,时时都能够去跟用户沟通,这样能够创造更高的体验感,因为你在关注他们和尊重他们,重视他们。
  第三个是交易的属性。以前我们要买一个什么东西,可能会到线下的店里面去看;现在想要买,立马在线上就能够买,所以现在移动终端才发展这么迅猛。所以,你的线上必须有这种交易的属性。
  这三个属性,能够帮我们在O2O模式下面去构建全新的平台。
  六、如何增强客户黏性
  最原始的那个点就是族群合谋
  关于增强客户黏性,第一点要超预期。周鸿祎说过这么一句话,说你打开一瓶矿泉水,喝到嘴里的是53度的茅台,你当然会尖叫,以为它是矿泉水,因为它远远超出了你的预期。
  第二个要做可感知。举例来说,你打个鸡蛋,打开后发现是双黄蛋,感觉赚了一个一样,这就是可感知。
  第三个要与你的族群合谋。不是说企业认为客户需要什么,而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客户需要什么,听客户的建议。从你的族群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出发,不是说企业能够提供什么就给消费者提供什么,而是消费者需要什么我们给他提供什么。
  商业模式创新中,最低级是价值链模式,它从企业的生产研发、原料采购到制造,到物流、销售,整个一个价值链模式。在这种模式当中,服务是售前、售后、售中这样的传统服务。商业模式再往上,出现了价值网模式,价值网与价值链相比,它出现了互补者,即企业没有能力提供客户需要的东西时,通过引入互补者来增加你的价值供应能力,这时候你的价值才能够升级。商业模式再往上还有价值平台模式,价值平台往上还有价值生态模式,价值生态模式往上还有价值信息模式,这是商业模式迭代的路径。在这个路径中可以看到,如果客户的需求你满足不了,其实正好引入合作伙伴帮你一起实现客户的需求。
  一个完整的交易其实还是围绕着三点:一个是你提供的价值,一个是客户需求,中间就是信任。无论哪个商业模式,都围绕着这个简单的基本商业逻辑。在这个逻辑当中,增强客户黏性,最原始的那个点就是运用族群合谋。
  曹夏菁:
  可能未来这些传统产业的企业家,想去转型做O2O的时候,公司里面需要有这样一个职位——首席沟通官。我觉得这相当重要。首席沟通官就是要跟你的族群沟通,让你的族群合谋,让他们有参与感,最终去满足他们的追求。
  七、O2O模式如何应用移动互联网
  有技术,做族群体验更好
  传统企业转型,我觉得移动互联网时代给他打开了一个出口。首先,这些企业所拥有的资金资源也好,政府资源也好,技术资源也好,土地资源也好,这些资源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价值都不高。现在我们说“没有企业,只有族群”,族群就是你的消费端,如果将来哪个企业的族群越多,越庞大,这个企业才越有价值。
  传统企业实现互联网化的时候,一是要围绕自己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建立自己的族群。二是要熟练运用互联网工具,不断升级迭代技术,让体验更加美妙,可能这样就容易打开入口。
  比如我们的会员有一个郭总,做黄酒的。如果按传统思维去做黄酒,首先整个品牌规划和包装出来后要招商,要建渠道,然后要打广告、做促销。但一个新品牌花多少钱能做起来,一点底都没有。但我们把这个黄酒做成了一家互联网的企业:首先给它做了众筹,两个小时筹了一百多万卖出了大概十万瓶酒,筹出了十大梦想合伙人,筹出了许多体验官;而且这个产品本身就是广告载体,上面有二维码,扫一扫,它的移动店铺就出来了,上面有促销,有广告,消费者扫了二维码,只要认同它的价值观,可能就是它的族群了。一开始交易体验不是太好,经过技术改进,现在挺流畅了,越做越顺。
其他文献
一、为什么要转型  大背景:中国经济转型与中国梦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服务于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提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同时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本次经济转型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一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市场作用为核心手段,以创新驱动、深化改革为核心动力。因此如何盘活存量、扶持增量、改革制度是本次转型成功的关键。  以史为鉴,发达市场经历的类
期刊
2013年以来,中国掀起阵阵互联网热潮,“言必称互联网”成为一道风景,谁要敢说互联网半个“不”字,立马被人兜头一棒:“旧势力”。  于是,互联网和工业制造一下子成了冤家——一个被定义为“颠覆者”,一个被定义为“被颠覆者”。此情此景,不仅过去没有,甚至全世界也仅见。即使特斯拉,我们也未看到其以传统汽车产业“颠覆者”自居。当然,我们也未看到谷歌以传统眼镜产业“颠覆者”自居。  华为总裁任正非这样说:“
期刊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有句经典诗句:无限风光在险峰。你想亲眼目睹顶峰美景,却不愿去冒险,天下哪有此番好事?如果你发现一个人突然很成功,那可能就是无数次冒险过程的爆发。  我曾经和外国校长交流,他表示,中国的孩子普遍缺乏冒险精神以及开放性思维。人是要有一点冒险精神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冒险,不敢冒险就是最大的冒险。  这些年来,我就像一个职业的冒险者,一直在追逐冒险中的快感。我认为,只要自己再付出多一点
期刊
诺基亚的CEO曾经说过一句貌似特别无辜的话,大意是:我们没做错什么呀,为什么公司就完了呢?真是惊世之问。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一家如此伟大的风光无限的公司,说完就完了呢?哪里有答案?  在正和岛上,在吴霁虹教授的这本书里。过去两年,她对无数大大小小的“诺基亚”或艰苦卓绝向着“诺基亚”的方向努力进军的人及其企业走访研究,她直击本质的天分、她多年对全球企业研究与服务的积累就开始与眼前中国企业的实际发生
期刊
在当前PC市场分析中,说起PC市场的低迷,总会把原因归结为经济的疲软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不断增加的竞争上,经济疲软是显而易见的,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影响是否真的有那么大呢?  首先我们来看下当前PC市场,智能手机市场和平板市场的现状:  IDC和Gartner发布的1Q14数据显示,全球PC出货量连续第八个季度下跌。最新研究显示,全球PC出货量的下跌趋势将一直持续到2018年,PC市场将经历一个
期刊
产业互联网时代到来并非偶然,而是消费互联网时代发展成熟的必然。消费互联网时代完成了文化的普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使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获取资讯、社交娱乐、消费购物的习惯得到互联网化的改造,奠定了产业互联网时代的人文基础;而云计算、宽带建设、流量速度、移动终端的发达,打下了产业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  当互联网人文与物质基础完成并达到较高水准时,而中国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水平却长期处在
期刊
在这个加速度的时代里,两种面孔正在显得越来越清晰:  传统的保守者认为企业比族群更重要,他们从金碧辉煌的大厦里开始产品创新,做着所谓的市场调研与细分定位,述说产品的品质如何牢靠、功能如何先进,在他们的眼里看到的是消费者,他们在一起谈得最多的是钱;新兴的挑战者认为族群是企业存在的理由,他们在车库里和顾客们一起讨论如何用产品实现大家的想法,一起讨论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向他们的铁杆粉丝们描述着产
期刊
根据2015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全年经济数据,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幅度为7.4010,对比2013年的7.7%和2012年的7.8%,呈下降趋势。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已正式告别高速增长进入到常态增长阶段。  2014年,在中国的外企普遍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放缓,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关键挑战。为促增长,2015年外企纷纷选择从企业自身出发制定有机发展战略,选择并购以外的扩展新市场等
期刊
家电下乡政策结束以后,中国家电产业规模增长速度相对放缓,甚至陷入了停滞。新经营主体出现,新商业模式出现,新技术的变革,人力成本要素价格发生变化,面对新的市场形势,旧模式难以为继,在世界范围内也不再有可以模仿的对象。中国家电企业必须要对市场、对未来、对自己有更深层次的思考,思考出自己的转型路线,在管理和商业模式上进行探索创新,因此这两年家电企业战略发布进入高潮。而在此之前,大家只要埋头干活就好。  
期刊
战略规划是用来清楚地表达企业经营管理的逻辑,即我为什么会成功,我能成功的依据是什么。如果能向员工说明这个逻辑,就会赢得员工的支持和全身心的投入;如果能向用户说明这个逻辑,就会得到客户的偏爱和信赖;如果能向投资者说明这个逻辑,就会赢得投资者的青睐。在这里我们不妨用逻辑的思维,从六个方面来梳理一下:  一、战略是什么  我认为战略就是实现目标的“逻辑”,它探讨的不是要做什么,而是如何做,即通过什么方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