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神经系统损害称糖尿病性神经病,约占糖尿病的4%~5%,因诊断标准不同,有报告高达90%,神经损害较广泛,而周围神经病变为最常见,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現于营养神经的小血管病变和神经本身的改变,症状可见四肢末端感觉障碍,下肢多于上肢,多称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疼痛呈针刺样、烧灼样,甚至疼痛难忍,夜间加重,难以忍受;感觉异常一般先于疼痛出现,常见手足麻木、蚁行感,还有发热、怕冷和触动样感觉,往往从四肢末端上行呈对称"手套”和袜套"样感觉,目前尚无特效方法。我院内分泌科应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观察了72例,疗效较明显,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选入我院2008年9月——2011年1月门诊和住院共72例病人,其中男31例 ,女41例;年龄38~72岁,平均55岁,病史1年~15年,2例为LADA 。诊断标准:(1)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有四肢末梢感觉异常,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并要排除其它原因所致的神经病变;(3)神经电生理检查:下肢运动传导速度(MCV)<45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40m/s。
1.2 方法:把72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两组均在严格饮食管理和合理运动基础上采用胰岛素或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控制血糖达标。
治疗组三餐前口服怡开片(胰激肽原酶肠溶片 常州千红制药生产) ,每次120U;对照组采用腺苷钴胺片1000ug tid po、维生素B1 20mg tid po,两组均不用止痛药,用药均为42天。
2 结果
2.1 神经症状、体征变化:42天治疗结束时,治疗组主观感觉神经症状完全恢复16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自觉症状完全恢复8例,好转1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55.5%
2.2 MCV、SCV变化:治疗组完全恢复正常或增加5m/s,显著改善23例,对照组有显著改善8例。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主要认为是糖代谢障碍和微循环障碍所致,神经失去营养而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症状。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为微循环改善剂,促进了神经营养血管的供血,很好的改善了缺血状态;激活纤溶酶,降低血液粘滞度;激活磷脂酶A2,防止血小板集聚,使临床症状体征及肌电图均有显效,而且服用方便,无明显毒副作用,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选入我院2008年9月——2011年1月门诊和住院共72例病人,其中男31例 ,女41例;年龄38~72岁,平均55岁,病史1年~15年,2例为LADA 。诊断标准:(1)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有四肢末梢感觉异常,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并要排除其它原因所致的神经病变;(3)神经电生理检查:下肢运动传导速度(MCV)<45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40m/s。
1.2 方法:把72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两组均在严格饮食管理和合理运动基础上采用胰岛素或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控制血糖达标。
治疗组三餐前口服怡开片(胰激肽原酶肠溶片 常州千红制药生产) ,每次120U;对照组采用腺苷钴胺片1000ug tid po、维生素B1 20mg tid po,两组均不用止痛药,用药均为42天。
2 结果
2.1 神经症状、体征变化:42天治疗结束时,治疗组主观感觉神经症状完全恢复16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自觉症状完全恢复8例,好转1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55.5%
2.2 MCV、SCV变化:治疗组完全恢复正常或增加5m/s,显著改善23例,对照组有显著改善8例。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主要认为是糖代谢障碍和微循环障碍所致,神经失去营养而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症状。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为微循环改善剂,促进了神经营养血管的供血,很好的改善了缺血状态;激活纤溶酶,降低血液粘滞度;激活磷脂酶A2,防止血小板集聚,使临床症状体征及肌电图均有显效,而且服用方便,无明显毒副作用,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