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h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和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我们的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缺乏一种把教学理念转化成为鲜活的教学行为的勇气与努力。我们要不断探析初中语文新课标,转变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切实融入新课程改革,与新课程同行。因此,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一贯盛行的灌输和强制式教学,挖掘课文中的情趣特点,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
  1 课堂教学要重视教学技巧
  语文教学无定法,因为它这种模棱两可的“灵活性”,才让我们语文教师备受困惑之苦。注重情感体验,培养感性思维似乎有道理;重视条分缕析,培养理性思维也似乎说得过去。语文要教给学生什么,就连我们语文教师也颇难拿捏。但不管怎么说,语文教学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注意总结、归纳,还是可以找到一些易于操作的方法。面对一篇课文,你可以从课后习题入手,根据所设问题为向导,解读文章。也可以以精彩的情节链为线索去串起前后文。还可以以某些重点段落中重点词、句为“药引”来发酵全文。这些都是我们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摸索出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通过相关例文的实践,学生逐渐熟悉了这些阅读方法,并能活学活用到新课文的学习中去。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摸索适合自身特点的相关教学技巧,这也是形成从教风格,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2 增强实用性,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她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闻发布会”“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不少学生反映,开展语文活动课以后,自己才感到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
  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比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课,自始至终都以学生的口头表达为主,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口才就会有所提高。许多学生这样说,语文活动课给自己提供了不少锻炼的机会,现在自己对学好语文也有信心啦。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进行人文教育的同时,认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与真正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人教版语文新教材所选篇目大多氤氲着文化精神气息,值得我们去挖掘、探究。比如《颐和园》使学生观赏到华夏文化的富丽堂皇;《黄河》、《三峡之秋》使学生领略旅游文化的旖旎风光;《清明上河图》、《拉萨古城》等课文可谓是民族文化的大展台,向学生展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此外,学习诗文,可以让学生了解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宽厚与仁慈。了解了《汉乐府》、《乡愁》等诗词文化及名人轶事,杜甫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那强烈的爱国思想。
  3 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间融洽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人是提高效率的核心因素,一切活动都建立在人的基础上,人是活动的主导者。人们一向将课堂教学效率单纯地归结为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授课能力。诚然,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授课能力与教学效率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绝非仅此而已,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可亲”是保证学生“信其道”的前提。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是尊重。尊重既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学生对教师的尊重。融洽的关系也体现在师生的相互理解与合作上。坦诚的理解与合作,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理解是合作的基础。理解是由师生共同参与和构建,以消除误解、增进了解、加深理解和对话交流为主要特征。理解有利于改善教师和学生的学校生活状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理解需要师生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移情”,努力减少隔阂,增强彼此之间的情感凝聚力,并且在实践中学会自我管理,学会妥善解决彼此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合作就是师生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和方式参与课堂教学。合作需要重塑师生的角色形象。传统的师生关系认为:要教给孩子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种“容器观”下产生的桶与杯式的师生关系禁锢着人的思想,束缚着人的行为,是现在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障碍之一。而合作型的师生关系则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参与者,也会受到学生的启发产生许多新的想法、新的思路,取得更多的教学经验,也会有一种成功的感觉与体验;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过程对学校管理,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从而实现学生能力的有效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机,渲染教学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教学课外活动等。  【关键词】 小学生 数学 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成功的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
期刊
【摘 要】 作为首个自主性发展学校,在第一个三年规划中提出“三三三教学”;在第二个三年规划中积极探索“无淘汰发展”模式;在第三个三年规划中提出把时间还给学生,实施“超市式学习”。“三三三教学”——“无淘汰发展”——“超市式学习”这种循序渐进的、“融汇式”的智慧教学模式的构建,让学生能在自主、合作、快乐学习中成长,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个体差异得以尊重,成长需求得以满足,真正践行了“智慧教学”,
期刊
在提倡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部分中学生写作现状却不容乐观,多数同学怕写作文,下笔之时,总是感到“老虎吃天——没法下口”,即使写出来,也是空洞乏味,缺乏生活气息,缺少真情实感。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因此,作文教学应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本文针对这种现象并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试着阐述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  1 打好基础,激发兴趣  在初一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对未来
期刊
【摘 要】 学生考试作弊是严重的违纪行为,中职生考试作弊的主要原因有人格意识扭曲、投机心理、考试出题及监考漏洞等。要防范中职生作弊,必须加强对中职生进行人格教育、考前教育,同时结合中职生特点改革考试方式,加强考务管理,严格考场纪律,加强监考力度,清除作弊的种种客观诱因,让学生远离作弊。  【关键词】 考试作弊 主要原因 对策    考试作为学校检查教学质量,衡量学生成绩的主要方法之一,能够对教和学
期刊
【摘 要】 高中阶段的学生年纪普遍在十五至十八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成熟的独立思考能力、判断力和行动力。在这一阶段,如何有效地开展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在教学中, 我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在课程教学设置安排上尝试采取了“全面推进、因材施教”的运行机制,下面就谈一下我在这方面的粗浅探索。  【关键词】 高中美术 课堂
期刊
《新课标》的理论指出:兴趣是孕育动力的源头,是引发学习动机的最好老师。长期以来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也都肯定了兴趣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认为兴趣的主要职能就是使学生爱好学习,把学习看着是自己愿望和需要。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是,很多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仍是枯燥乏味,缺乏应有的深度和感染力,小学生对这种语文课并无兴趣。况且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他们的注意力
期刊
在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技能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体育环境中创造性地完成体育任务。培养自身体育习惯和自身良好的个性品质。由于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组织好学生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从心里和物质上做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任何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作为小学体育教师不仅是塑造人类体型美的“工程师”,
期刊
课堂,是学生生命活跃的殿堂,是儿童获得人生体验的重要场所。《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基于此,课堂教学就要充分地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快乐。  1 基于教材,超越教材,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建构主义学
期刊
现在,素质教育已成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如何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培养孩子们各方面的兴趣、爱好、能力,已是我们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深长的朗读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也已成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最引人瞩目的焦点。  朗读是语文课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教会学生“听说读写”是规定的语文课教学任务。翻开小学语文课本,你会发现每课的作业要求中都有
期刊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1 在赏识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赏识是一种爱。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并且真诚地赞扬孩子时,将会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力量。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发言,
期刊